中國的古代農業生產模式有多少種,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基本模式是什麼?有何特點

2021-04-12 09:26:44 字數 3938 閱讀 2036

1樓:那一抹彩虹

鐵犁牛耕的出現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促進了小農經濟的形成,它是內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

容基本模式

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概括為三點:

一、農業技術的主流是精耕細作;

二、以種植業為中心、農牧結合、綜合經營的廣大農區與以遊牧為主的廣大牧區同時並存和相互補充;

三、各地區各民族農業發展的不平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存在著不同型別的農業文化,我國古代農業是在這些不同型別的農業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匯中向前發展的。

2樓:千里之外與大拿

2種,農耕和軍耕。農耕:一直當農民種地。軍耕:和平時種地,戰又變為戰士打仗。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基本模式是什麼?有何特點

3樓:

男耕女織

特點:以家庭為單位,農業手工業相結合,注重精耕細作,但有其脆弱性,易破產

4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不懂的歡迎追問,望採納

古代農業生產模式是什麼

5樓:萬里赤

中國古代農業的特點概括為三點:一、農業技術的主流是精耕細作;

二、以種植業專

為中心、農牧結合屬、綜合經營的廣大農區與以遊牧為主的廣大牧區同時並存和相互補充;

三、各地區各民族農業發展的不平衡。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存在著不同型別的農業文化,我國古代農業是在這些不同型別的農業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匯中向前發展的。

古代農業的主要生產模式是精耕細作,這是現代人對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精華的一種概括,指的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或勞動,採用先進的技術措施(如生產工具的革新、灌溉、施肥技術等),進行細緻耕作,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增加產品總量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它強調集約經營、少種多收,是中國古代農民的偉大創造,為中華文明持續而不間斷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古代農業經濟的三個特點: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精耕細作;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6樓:江

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小農戶生產 自給自足

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方式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方式先後有「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三種.

1、在原始社會是刀耕火種.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工具及非常簡陋,人們勞動以氏族為單位,集體耕作,集體享受勞動成果,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壓迫和剝削.

2、在夏商、西周時期是石器鋤耕.土地屬於國王所有(井田制),工具有所改進,主要有耒耜、石刀、石鋤等,勞動者是奴隸和平民,他們集體耕作井田,奴隸主剝奪他們的勞動果實.

3、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是鐵犁牛耕.土地屬於私有,生產工具已經有鐵農具和牛耕,勞動者是農民,他們或耕種自己的土地或租種地主的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注意精耕細作.受封建國家和地主的剝削.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哪些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0

8樓:貝斯和鼓最帥了

中國古代有這些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動的碾子,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穀物。

明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碾,水輪轉碾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

「彼地有水而不能用,當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車、水碾、水磨之人。」

3、風扇車:風扇車是一種能產生風 (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穀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4、耬: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

5、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另外鐮也可以指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出現的較早。

9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 下面列舉一部分:

耒。古代的一種翻土、開溝渠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2. 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於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

3. 耒耜。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似現在的鏟,但作用是用來翻地的。比如雙齒耒耜。

4. 鏟。剷土、耘苗、除草和鬆碎表土的農具,現在還在使用。

5. 錛。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於砍伐樹木。最早是石制的。青銅錛不僅用於農業,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後來還用於木工,古代沒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錛的區別在於:

7. 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也就是鐮刀,現在還在用。

8. 耨。古代鋤草的農具,形似鋤。

9. 鍤。就是鍬,掘土的工具。「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見它是一種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

10. 杵,和臼一樣,是搗谷用的工具。據說,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說是由黃帝的臣下雍父製造的。

11. 钁。一種形似鎬的刨土農具。

12. 鋤。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有大鋤、小鋤之分,又有叉形和鏟形之分。

13. 耙。於表層土壤耕作的農具;形較小。

14. 犁。耕地的農具。犁是由一種原始雙刃三角形石器發展起來的,被稱作「石犁」。

15. 鎬。俗稱「十字鎬」,用於挖開土質較硬的地,現在還能在建築工地上看到。

16. 鏵。人力翻土農具的一種,農家安裝在翻土用的犁上,用來破土的尖嘴狀或者圓嘴狀鐵質鑄造部件。如:鏵犁(鏵和犁的並稱)。圓嘴犁用於旱地,尖嘴犁用於水田。

17. 鍬。掘土器,用於開溝掘土、鏟取什物,沿用至今。

18. 連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也作槤枷。原為農村手工脫粒農具,由竹柄及敲杆組成,工作時上下揮動竹柄,使敲杆繞軸轉動,敲打麥穗使表皮脫落。後來轉入軍用。

19. 杴。掘土和鏟東西的工具,似鍬而較鏟方闊,柄端無短拐。明·魏大中《浚濠工竣疏》:「杴钁以歸監督。」

20. 耬。也叫耬犁,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

10樓:鹿狼龍船

包括耒、耜、破土器、犁、鍤、鏟、钁、鎬、鋤、多齒鋤、耬、銍(刀)、鐮、磨盤、圓磨、杵臼、碾碓、倉囷、風扇車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傳說最先出現的農具是耒耜。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播種用農具是西漢的耬犁,耬犁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東漢時期發明和使用了播種工具——耬車,北魏時期出現了單行播種的手工下種工具瓠種器,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北宋出現水稻移栽工具――秧馬。

犁、耙、耱進行旱地配套耕作,犁、耙、耖的水田耕作。

鐵鋤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

商代發明桔槔,周初使用轆轤,漢代創制人力翻車,唐代出現筒車。筒車結構簡單,流水推動,至今我國南方丘陵河溪水力豐富的地方還在使用。

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杆的鐮刀、短钁等。脫粒工具南方以稻桶為主,北方以碡碌為主,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

糧食加工工具從遠古的杵臼、石磨盤發展而來,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磨,礱。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碾。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

擔、筐、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12樓:永恆的中國戰士

耒耜,犁,耙,耱,耬車,鋤頭等~~~

關於農業生產的諺語,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有哪些

農業生產的諺語有。1.春天不努力,冬天要受飢 夏天不拔草,冬天吃不飽。草是百穀病,不除苗送命。2.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棗兒甜如蜜 麥到芒種谷到秋,寒露才把甘薯收。3.高粱稀,穀子稠,玉米地裡臥下牛,還嫌玉米稠 小豆地裡臥下雞,還嫌小豆稀。有些諺語告訴我們怎麼栽種,有些告訴我們怎麼避免蟲害,該什麼時...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對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意義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依次為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 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 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

中國傳統農業生產最主要的特點是A粗放耕作B

b試題分析 從耕作方式看,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以鐵犁牛耕為主,注重精耕細作。a表述錯誤,c屬於生產單位,d屬於經濟形態,因此選b 點評 從高考命題的趨勢來看,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說,本課作為古代中國政治 文化的基礎,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歷來是命題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備考策略是準確瞭解記憶古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