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統治者的祭祀典禮有哪兩種

2021-03-05 09:16:55 字數 5841 閱讀 3608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統治者的祭祀典禮,主要的就是祭祀天,因為他們自封為自己為天子,還有一個就是祭祀祖先

2樓:履霜

古代統治者的祭祀典禮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祭天,也就是泰山的風禪大典,還有一種就是祭祀自己的祖先

3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是在室外祭奠天地,一種是在什麼季節他們自己家族的祖宗牌位。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統治者的祭祀典禮有國家的和家族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夏商時代祭祀日神之禮,約略有兩類,一類是在日食等變化現象發生的非常時際舉行,另一類與觀察太陽執行以「敬授人時」的祭禮相關。

6樓:高高

是的,古代統治者祭祀典禮有祭祖,祭天,封禪。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你說的是完全正確的,應該就是你說的那兩種。

8樓:匿名使用者

這都是古代統治者的一種,嗯統治人的一種方法,嗯,通過祭天祭祀,嗯來,嗯,說是他是上天安排了他同志民眾的。

9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一種出遠門的,比如封禪泰山五嶽什麼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答案。外公不在。檯面上。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的問題建議去請教歷史老師來給你回答,相信能幫助到你的問題。

1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統治者的。居然有哪兩種?雖然你記住,第二。基礎學。

13樓:痕水月

一般就是祭天和祭祖這兩種形式吧,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宣佈自己的地位。

中國古代祭祀禮儀有哪些?

14樓:易書科技

1.祭天

古文獻記載,虞舜、夏禹時已有祭天的典禮,到了周代,「天」的觀念逐漸代替了殷人所說的「上帝」、「帝」。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又有了「天子」的稱謂。周王是作為天帝之子在人間統治人民的,他也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天帝。

祀天就是對天帝的侍奉、享獻的儀式。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圜丘祀天」與「方丘祭地」,都在郊外,所以也稱為「郊祀」。

圜丘是一座圓形的祭壇,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正是天的形象,圜同圓。祭祀之前,天子與百官都要齋戒並省視獻神的犧牲和祭器。後代的祭天禮多依周禮制定。

2.祭地

遠古時已有對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長五穀,養育萬物,猶如慈愛的母親,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說法。古文獻記載土地神是「社」,祭禮叫「宜」。在殷商甲骨文裡已有對社土的祭祀,還有大量的祭祀山嶽河流的記錄,主要目的是祈求農作物的豐收。

3.封禪

「封禪」,專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記·封禪書》正義曰:「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這就是「封泰山」、「禪樑父」(樑父是泰山下一座小山)。相傳遠古在泰山舉行封禪典禮的有七十二家。

歷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將封禪作為一代盛典,給予特別的重視。行封禪禮的帝王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與宋真宗。

4.祭社稷

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壇。本來,社壇與稷壇是分立的,後來合二為一了。相傳共工氏之子名勾龍,能平水土,被稱為「后土」,即社神;厲山氏之子名農(一說名「柱」),能播殖百穀,被當做稷神。

商湯滅夏,以周人的始祖契(后稷)為稷神。祭祀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因此有「春祈秋報」之祭。春祈在社日(仲春之月吉日)舉行,秋報在秋收後(孟冬之月吉日)舉行,這是社稷的正祭。

5.祭宗廟

宗廟的設定,與宗法制度密切相關,後代宗廟祭祀所沿用的制度,基本上還是周代的禮制。周人宗廟制度,一般認為: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七。

所謂昭、穆,是指宗廟中位次的排列,自始祖以下,父曰昭,子曰穆,按照世次遞迫排列下去。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五。大夫三廟,士一廟。

祭祀用的食物,行禮後要分而食之,稱為「俊」(jùn),是食鬼神之餘的意思。牲肉(生曰脤,熟曰膰)分贈給參加祭祀的賓客或頒賜給同姓諸侯。

6.九拜

古代行禮有「九拜」。《周禮·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

」當然,祭祀時並不是「九拜」並用。

中國古代怎樣祭祀?有哪些不同的祭祀?

15樓:那爾邁

夏商時代祭祀日神之禮,約略有兩類,

一類是在日食等變化現象發生的非常時際舉行,另一類與觀察太陽執行以「敬授人時」的祭禮相關。

日食時的祭禮,可參見《夏書•胤徵》記下的一則古老傳說,其雲:

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遐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於先王之誅。記夏代胤甲時天象惑亂,發生日食,而世掌天文的羲和貪酒失職,未能預知,被處以誅刑。

舊注描繪其日食時的祭禮說:「日有食之禮,有救日之法,於是瞽人樂官進鼓而擊之,嗇夫馳聘而取幣以禮天神,庶人奔走供救日食之百役。」今案,所謂取幣供役以禮天神,乃後起之禮,嗇夫馳,庶人走,不如理解為日食發生時夏眾驚慌失措四處奔走之狀。

但「瞽奏鼓」當是日食祭禮的原初形態,併為後世所傳承。如《春秋•莊公二十五年》有云:「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

」《穀梁傳》又進而將這種祭禮加以等級規範化,有所謂「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三鼓三兵;大夫擊門;士擊拆;言充其陽也。」總之,這一祭禮中的擊器伐鼓「聲聞於上」,是為原始成分。

甲骨文有記「日月有食」。董作賓先生認為,言食者,「殆猶存神話之背景。民間傳說則以日月食皆為天狗所食,故必鳴金擊鼓以營救之,此義殷人似已知之。

卜辭中有御祭天犬之文,天犬疑即後世民間流傳可以吞食日月之天狗,祭之所以祈免日月之災歟?《周禮•秋官•庭氏》有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太陰之弓、在矢之名,皆日月食所用之弓矢也。又《地官•鼓人》:

救日月則詔王鼓。弓矢以射之,鼓以震驚之,則古人果即以為食之者天犬乎。」①甲骨文中有「其將王鼓」(《屯南》441)、「其震鼓」(同236)等辭。

又有「貞昃入,王有匚於之,亦鼓」(《合集》14932)、「惟五鼓……上帝若王……有佑」(同上30388),知商代固有震鼓「聲聞於上」的祭禮。

夏商另一類祭祀日神之禮,是以禮拜出日入日為特殊內容。

《尚書•堯典》有云: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腸谷,寅賓出日,平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

《堯典》的「出日」、「日永」、「納日」、「日短」,構成一歲中四時的分點,即所謂二至二分,是四個有天象根據的中氣,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夏至日長,冬至日短,均可揆度測出。四中氣構成了中國古代曆法的四個基本要素,其認識是與古代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緊相聯絡的。《堯典》的「寅賓出日」,是在仲春,又在「平秩東作」之際舉行;「寅餞納日」,是在仲秋,又在「平秩西成」之際舉行,似有觀象授時,「順時覛土」①的意義,透露出上古時期人們對於日地運動規律的觀察與探索。

當代學者有據《堯典》所述星象,推定其觀測地緯有東南西北地域大範圍之別,星象出現的真年代是在距今2023年前的夏初,《堯典》底本的寫成年代,上下限當在距今3600~2023年之間,不能晚到夏代末期②。如這一推測成立,則所謂「寅賓出日」和「寅餞納(入)日」的祭日神之禮,早在夏代已有之,但決非指天天拜祀日出日落,一般是定在春秋季某個有天象標準的日子中舉行。

甲骨文中也有記商代人觀察日出或祭出日人日的史料。有一片三期卜骨上記有下列一組祭日卜辭:

王其觀日出,其截於日,■。

弜祀。弜■。

其■湡,王其焚。

其■(沉)。

■,其五牢。

其十牢。吉。(《屯南》2232)「觀日出」和「截於日」,前者是具體物象,後者是概念抽象化的受祭格。

截有治義,如《詩•大雅•常武》:「截彼淮浦」,毛傳:「截,治也。

」商王觀察日出而治祭日神,有認識自然現象和辨識太陽視運動規律的內在內容,其治祭自有揆日測度天象標準的祭禮意義。在舉行的祭禮中,還施行了■殺牛牲、祀祝、焚燒、沉玉於河等一系列祭儀。值得注意者,此次觀日出的祭地是在偶地,與《堯典》說的「宅嵎夷曰腸谷,寅賓出日」,全相密合,絕非偶然。

其地可能在山東,《尚書•禹貢》有云:「海岱惟青川,嵎夷既略。」《說文》雲:

「嵎夷在冀州陽谷,立春日,日值之而出。」大概這一把日祭地的選定,起自夏代,商人承之,有「順時覛土」的特殊地望標位。世界民族中祀日之地的選定,也可見到這類現象。

如祕魯古印加帝國的薩克薩瓦曼祀日祭地,利於觀日,當時逢6月24日(南半球冬至日)在此祭太陽,祭時四方點聖火①。日本祭太陽重視東西軸,或以二至的日影來定祭地,如高安山既是夏至日出山頂的場所,又是冬至太陽沉於海的觀察地②。說明世界民族在各自的文明發展程序中有其共性,而中國的夏商,通以春秋季某特定日子和某一特定地點觀測太陽與祭日,顯示了固自的特色。

甲骨文中又有記商人祭出日入日者,一期有4條:

戊戌卜,內,呼雀■於出日於入日。

戊戌卜,內,呼雀■一牛。

戊戌卜,內,■三牛。(《合集》6572)

……其入日■……(《合集》13328)

三期有3條:

乙酉卜,又出日入日。(《懷特》1569)

……[出]日入日……(《屯南》1578)

惟入日酒。(《屯南》4534)

四期有16條:

丁巳卜,又出日。

丁巳卜,又入日。(《合集》34163+34274)

辛未卜,又於出日。

辛未又於出日。茲不用。(《合集》33006)

癸酉又出[日]。(《續存》上1829)

癸酉……入日……其燎……(《合集》34164)

……日出日裸……(《明後》2175)

□□□,[酒]出[入日],歲三牛。茲用。二

癸□□,其卯入日,歲上甲二牛。二

出入日,歲卯多牛。[不用]。二(《屯南》2615)

癸未貞,甲申酒出入日,歲三牛。茲用。三

癸未貞,其卯出入日,歲三牛。茲用。三

出入日,歲卯[多牛]。不用。三(《屯南》890,此片與上片為同套卜骨)

……出入日,歲三牛。(《合集》32119)

甲午卜,貞又出入日。

弜又出入日。(《屯南》1116)

共計23辭,祭出日入日的祭儀,有■、■、又(侑)、燎、裸、歲、酒、卯等。早期盛行■祭,似同於上述三期觀日出的■殺牛牲之 祭。晚期流**祭及剖牲的卯祭。

用牲多用牛畜,或一牛二牛三牛至多牛不等。有一大可注意事象,即祭出日入日,有與祭先祖始王上甲相兼者。據《孝經•聖治》雲: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邢是疏雲:「祭天則天神為客,是外至也,須人為主,天神乃至,故尊始祖以配天神,侑坐而食之。

」①看來,商代已產生了這類「尊始祖以配天神」的強化王權的祭禮。

祭祀雲神祭儀主要用煙火升騰的燎祭,兼用酒祭。用牲有犬、豕、羊,凡雲數多者,用牲數一般也相應增多。

祭雪之祭儀有燎、酒兩種,亦通見於其他氣象現象的祭祀場合。辭中兼祭的■、■兩位神格,是與雪雨有關的氣候神。前者大概為寒神,字從門從■,殆有寒裂閉門之義。

《淮南子•時則訓》雲:季秋之月,「寒氣總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仲冬之月,「審門閭,謹房室,必重閉。」《呂氏春秋•貴信》雲:

「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剛,地不剛則凍閉不開。」《淮南子•地形訓》雲:「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高誘注:

「積雪所在,故曰寒門。」《禮記•月令》有謂三冬「祀行」,舊說「行,門內地,冬守在內,故祀也。」凡此,均當是商代祭寒神之餘緒

寧風乃止風之祭,或兼求息雨,用牲以大為多。商代止風而用犬祭的風習,力後世長期遵循。

還有很多,就看你需不需要了

中國古代有哪大型工程機械,中國古代有哪些機械發明

陸上交通運輸工具不斷髮展。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代表了當時鑄造技術 金屬加工和組裝工藝的水平。東漢以後出現了記裡鼓車和指南車。記裡鼓車有一套減速齒輪系,通過鼓鐲的音響分段報知里程。三國馬鈞所造的指南車除用齒輪傳動外,還有自動離合裝置,在技術上又勝記裡鼓車一籌。自動離合裝置的發明,說明傳動機構...

中國古代有哪些出名的情詩名句,中國古代有哪些出名的情詩詩句?

好多好多。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結連理枝!衣帶漸寬終不悔,為尹消得人憔悴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斷腸白蘋洲 李商隱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一首 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

中國古代神話的太陽神有哪,中國古代神話的太陽神有哪7個

一 我們常說的太陽公公,其實指的是太陽星君,他是道教中主要掌管著太陽的太陽神,又稱為太陽帝君,太陽菩薩。因為太陽每日升起,為大自然中動植物的生長提供者所需的養分,所以最早在到帝堯時代,朝廷就開始了對太陽星君祭拜的傳統。百姓自古都是有樣學樣的,朝廷這樣做了,民間也開始這一風俗,一感謝四季陽光普照之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