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董遇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

2021-04-11 08:15:17 字數 4937 閱讀 9411

1樓:易書科技

董遇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學者,他一生酷愛讀書,常常手不釋卷,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有時甚至忘記了時間。

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寒冷,西北風呼呼地刮個不停,外面連一個人影都見不到。此時此刻家家戶戶都已進入夢鄉,只有董遇還在埋頭苦讀。他伏在案上全神貫注地看書,任憑西北風怎麼刮,他都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

他忘記了這時已是夜半時分。

由於長時間盯著書看,董遇的雙眼開始感到疲勞。忽聽砰的一聲,門被吹開了。他想去關門,可是腿已凍得麻木,不聽使喚,一步也挪不動,只好伸手扶案,支撐住身子,一搖一晃地走到門前。

凜冽的寒風撲面而來,他使出好大的力氣才把門關嚴。然後回到窗前坐下,繼續苦讀。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董遇感到有些睏倦,於是他急忙抬起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書。他把雙手舉過頭頂,放鬆了一下筋骨,可是,仍然覺得疲倦,思維也不像剛才那樣敏捷了。於是,他到水缸裡舀了盆冷水,沾溼毛巾,貼在臉上。

冰涼的毛巾敷在臉上確實使他感到清醒多了。他又挽起袖子,用毛巾在脖子上、胳膊上擦著,擦洗完,繼續翻開書,又開始一字一字地讀。

董遇書讀得多了,知識淵博了,名氣也漸漸大了起來,人們紛紛前來向他請教。當人們讓他講書時,他卻說書一定得自己讀,而且要反覆地讀,這才能體會到其中真正的含義。有人反駁說那樣太浪費時間,每天有幹不完的事,哪有時間讀書呢?

董遇說時間總是有的,就是看願不願利用。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寒冷的深夜,董遇耐著嚴寒的折磨,奮力苦讀,最後才成了一個大學問家。從古到今凡成就大事的人,無不是能吃苦、勤勞的人。

今天,我們不會受破屋漏風的寒冷,沒有無燈照明的無奈,更無須錐刺股頭懸樑,但頭腦中必須有吃苦、上進的意識,這樣才能學有所成,終成大器。

孫敬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

2樓:易書科技

孫敬是漢代有名的政治家。他居住在河北冀縣,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勤奮好學之人。孫敬讀起書來從早到晚足不出戶,也不愛與朋友鄰里們來往,就只是關上房門手持書本一個人不停鑽研,常常是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甚至一連幾晚都不睡覺,所以被當地人稱為「閉戶先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孫敬由於長期神經疲勞,所以夜間讀書時常常感到睏倦,老是不停地打瞌睡。這令孫敬很惱火,覺得浪費了他寶貴的讀書時間,但一直又想不出什麼好的方法來。

一天,孫敬讀書讀到深夜,睏意又一次襲來,他不知不覺就倒在桌子上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孫敬從睡夢中醒來,他想起身繼續讀書,但實在太困,頭也抬不起來,眼睛也睜不開。他非常自責,用手生氣地扯自己的頭髮。

當他用力扯頭髮的時候,疼痛立刻激醒了神智,於是孫敬心頭一亮,想到了好主意。他找出一條繩子,一頭拴在家裡房樑上,另一頭系在自己髮髻上,長度控制在書案之上,恰好令他無法低頭,等到打盹兒的時候,頭一接近書案,繩子就會緊繃,扯得頭髮生疼,讓他頓時清醒,繼續讀書。孫敬就是憑著這種不眠不休、勤奮刻苦的精神,終於成為一代儒學大師。

孫敬戰國時期還有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名叫蘇秦,他年輕氣盛、雄心壯志,一心想做大官、效忠朝廷,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帶著自己滿腔抱負四處拜訪,可跑了好多地方,都因為出身卑微、家境貧寒而屢屢得不到提拔和重用,並常常被人瞧不起。蘇秦很難過地回到家,卻又被家人譏笑,於是他決心發奮讀書,讓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在一股堅定信念的支援下,蘇秦開始潛心鑽研兵法。他經常閉門苦讀,屋裡的油燈也一夜一夜地燃著。但蘇秦對此還不滿足,因為在夜間讀書時,每到某個鐘點,就有一陣睏意襲來,令他不停地打瞌睡,可卻沒有什麼辦法制止這種睏意。

後來,他為自己準備了一把錐子,每到睏意侵襲的時候,就一邊罵自己沒出息,一邊用錐子刺向大腿,睏倦越重刺得越用力,經常鮮血淋淋,這不僅驅逐了睡意,而且令人更加清醒,蘇秦十分滿意。從此往後,蘇秦就採取這種引錐刺骨的辦法使自己振奮精神,刻苦學習。經過一年的苦熬,蘇秦熟讀了姜太公兵法,豐富了各種軍事、政治、地理知識,其中尤為精通周書《陰符》,並從中領略到了如何投主人之所好的奧祕,摸索出一套遊說的策略,於是,他去燕國進見文侯,提出合縱主張,後又遊說六國聯合攻秦,擔任縱約長,「並相六國」,成為名傳天下的大縱橫家。

後人常常把孫敬和蘇秦的故事合稱為「懸樑刺股」,以此形容刻苦學習之人。在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知識正在以**般的速度遞增,網路資訊科技更是日益火熱,這就要求我們刻苦學習,日日進步,以求自身的完善與發展。「懸樑刺股」的方法已喪失其進步性,但這種精神卻名垂千古,永遠激勵著世世代代中華民族的讀書人。

高士其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

張良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

3樓:易書科技

張良,出身韓國貴族,其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國滅掉韓國,張良因此與秦國結下深仇大恨,他發誓要殺掉秦始皇,消滅秦國。

於是,公元前218年的一天,張良潛伏在博浪沙官道上,待秦始皇路過,便閃出,用巨錘砸向輦車,隨後逃走,但這次行刺並未成功,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全國緝拿張良。張良無奈,逃往下邳(今江蘇省邳[pī]縣南)。

張良漫無目的地遊蕩在下邳的小鎮上。一天,張良信步來到一座小橋上,見一位鶴髮銀鬚的褐服老者正坐在那裡享受著湖邊徐徐的清風。看著這位年邁老人,想到自己正在奔波逃亡,張良不禁對老者的清閒深感羨慕。

就在張良經過老人身邊時,褐服老人當他的面把自己腳上的鞋子扔到橋下。張良心下納悶,緊接著他聽見老人喊他:「小子,去給我把鞋子撿回來。

」張良非常惱怒,但他念及老者年紀大了,便忍氣吞聲地下到橋底,一番盡力地尋找摸索之後,張良拾回了鞋子。沒想到褐衣老者又衝張良伸出腳,讓他給自己穿鞋。張良心想:

好人做到底,就屈膝把鞋子穿回老者腳上。褐衣老者站起身大笑而去,張良更加感到驚奇。老者走時告訴張良,要他五天後天一亮在此等他。

張良此時才領悟到這位老者是個奇人,必定有來歷,於是恭恭敬敬地答應下來。

五天後,天剛一放亮,張良就來到指定地點,可一上橋,就看到老者揹著手守在橋欄邊,面色極不和善。老者說:「你遲到了,五天後同一時間,你再來這裡。

」又過了五天,等雞叫過,張良就趕緊穿衣出發,等到橋頭一看,老者又先到了。老者十分氣憤,對張良說:「又遲到了,五天後你再來。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時分就從床上爬起,趕奔橋頭,這次他鬆了一口氣,橋上此時就他一人。沒過多久,老者也來了,他見張良早他到達,很高興,說:「年輕人就該這樣。

」從此,張良拜老者為師,老者贈以《太公兵法》,這本書為張良日後輔佐劉邦建立豐功偉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良尊敬老者、遇事堅持不懈的高尚品德給他帶來了巨大成功。所以說,一個人品德高尚不能保證你一定能夠得到所追求的獎勵,但它會令你不斷積累達到目標的能量,這個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

楊時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

匡衡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

4樓:易書科技

西漢末年,東海郡(今江蘇、山東交界處)有一戶窮苦人家,靠僅有的一塊田地生存,可卻出了個愛讀書的少年,名叫匡衡。因過度貧寒,家裡實在無法供匡衡讀書,這令他十分苦惱。後來,匡衡聽說村裡有一個大戶人家,家裡有許多的藏書,便上門求工。

匡衡來到這戶人家,見到主人,請求讓自己到家裡來幹活兒,主人問他:「你要多少工錢呢?」

匡衡說:「我不要工錢,我可以為你家裡白幹活兒。」

主人不解,驚訝地說:「白給我家做工,對你有什麼好處,莫非你是另有所圖?」

匡衡對主人說:「我到這兒幹活是為了能讀到書,聽說這裡有很多藏書,我只請求主人把家中的藏書借給我讀,也算頂了我的工錢了,主人以為如何?」

這戶人家的主人非常欽佩匡衡的求學精神,答應了他的要求,並特別告訴家人,匡衡可以隨意從書房內借書看。

匡衡一看遂了心願,高興極了,一有空閒,他就撲在書本上。但匡衡感激主人借書給他,白天就得做工十分努力,所以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更加充足的讀書時間,於是他就把書借回家看。可匡衡家境貧寒,根本買不起燈油,一到天黑,他就焦慮起來。

匡衡的鄰居家匡衡裡很富有,每天燈火通明,匡衡就問鄰居借了幾次燭火,可日子一久,鄰居就吝嗇起來,匡衡又犯愁了。

一天夜裡,匡衡面對隔壁明亮的燭光,忽然有了好主意,他試探著把家裡的牆鑿開一條小縫,立刻透過一線光亮,他興奮極了,就繼續在牆上鑿洞,以便更多的光亮透過小洞照進屋裡。從這往後,匡衡就蹲在小洞邊,藉著微弱的燭光照明讀書。

匡衡就這樣想盡辦法苦學知識,後來終於成為了一位博學多才的人,並在漢元帝時任太子少傅,官至丞相。

匡衡「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同時也是要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下去的品德修行。學習就如充電,如果一個人停止了學習,不及時充電,那麼很快就會失去能量,被飛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無論在何時何地,每一個現代人都不應該忘記給自己充電。只有那些隨時充實自己、為自己奠定雄厚基礎的人,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秋在勵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質?

5樓:易書科技

古時候有一個名叫秋的棋手,由於他的棋下得很好,所以當地人就稱他為弈秋。

弈秋收了兩個徒弟,他每天盡心盡力、非常耐心地教導他們,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藝傳承於後人。但是同一老師教出的學生,不一定都是一個樣兒。弈秋的兩個徒弟就是如此。

其中一個徒弟,生性穩紮穩打。他謙虛好學,非常專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在弈秋教導他的時候,這個學生仔細觀察弈秋的每個動作,認真思索弈秋所做的每一步安排,細細品味弈秋的每一句言談。

所以,他極為準確地領悟了弈秋下棋的精髓,並且棋藝進步得飛快,連弈秋都為之驚歎。

另一個徒弟卻大相徑庭。這個徒弟,同樣天天跟在弈秋身邊學習,在弈秋認真講解下棋要領之時,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著棋子,可心思卻被空中大雁佔據,看到天空飛過的一隻大雁,恨不得馬上搭弓射箭,一下把它射落。結果弈秋的講解,他一句也沒有聽進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個學生的棋藝依舊拙劣不堪,一絲一毫的進步都沒有,弈秋對他極為失望。

這兩個學生共同學棋,又是同一個名師傳授,最終的結果卻有很大差別:一個成了棋藝高超的名手,另一個一無所獲。這其中原因就在於: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心不在焉。

「螟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這是荀子在《勸學》中以比喻的形式闡述的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

學習的不同態度,導致不同的結果。大多數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具有一心一意聚精會神的美德,因為只有做事專心致志,才能把握好人生旅程的風向標,向人生價值的最高點邁進。

司馬遷編纂史記都經歷了哪些困難,司馬遷寫史記經歷了怎樣的困難

在獄中收集資料的困難還有酷刑的考驗,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在酷刑的考驗下幾次都想了結此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不僅是蒐集資料困難,而且是在他編寫史記的過程中,為替好友辯護而被漢武帝抓去實行了宮刑,身體上的殘缺應該讓他更加難受。我記得司馬遷編寫的這個好像從他父親那一輩還在的時候就開始了...

司馬遷在什麼情況下寫成史記,司馬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史記

司馬遷寫 史記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三萬,攻打匈奴,打了個大敗仗,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了回來。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擔任騎都尉,帶著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戰。單于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把李陵的步兵團團圍困住。儘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殺了五六千名匈奴騎兵,但是匈奴...

司馬遷的史記與班固的漢書有何編纂方面的不同

史記是紀傳體,漢書是斷代史。司馬遷的史記與班固的漢書有何編纂方面的不同 史記和漢書有什麼異同 1 作者不同 史記 的作者是司馬遷,漢書 的作者是班固。2 文學體裁不同 史記 紀傳體通史,漢書 是紀傳體斷代史。3 創作年代不同 史記 成於公元前104年西漢時期,漢書 成於公元80年東漢時期。4 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