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古詩詞的詩韻拼音版檔案呀!跪求

2021-03-05 09:19:16 字數 6065 閱讀 8505

1樓:花開重落紅

這是我精心收藏整理的

作詩要押韻。絕句第二句的最

後一個字和第四句的最後一個字是押韻的,叫韻腳;如李白《獨坐敬亭山》:

眾烏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此詩中,「閒」和「山」兩個字押韻,也就是韻腳。

首句入韻者,則是

一、二、四句的最後一字押韻。七律、五律類推。

正例是用平聲字押韻。押仄聲韻的詩很少。

通常講的押韻,人們比較熟悉。新詩、戲曲、快板、順口溜,都講押韻。在這幾種文體中,按照漢語拼音,韻母相同的字就可以押韻,而且用不著分辨平仄。

然而,格律詩的用韻,與此不同。格律詩必須按照詩韻來寫,就是要按照韻書中分列的韻目,來辨別平仄和選擇押韻的字。一首詩的所有韻腳,必須從同一個韻目中選字來押韻。

如上面例舉的李白的《敬亭山》,用的「閒」和「山」這兩個韻腳,就同屬於「刪」這個韻目。一首詩中,如果有一個韻腳用了別的韻目的字,就叫做「出韻」。在科舉中,出韻的詩算不合格。

比如按照現代普通話,「閒」和『先」當然是可以押韻的,但按照詩韻則不可以,因為這兩個字分屬於兩個不同的韻目。(首句入韻的詩,其首句的韻腳例外。詳情後面講。

)(02)詩韻和新韻

現代人寫詩,仍按古人定的韻書來用韻,確實令人感到彆扭。古人對聲母、韻母之類的音韻規律的分析、認識,不像現代人這麼準確和科學,所以當時對韻的分類就有一些不太科學之處。古韻書對韻的分類,與現代人的語言實際相距就更遠一些了。

因此不少人主張重新制定韻書,建立新的音韻規則。這項工作還沒有完成。

不論新的音韻規則何時建立起來,原有的詩韻都不可能簡單地加以廢除。因為海內外詩詞讀者和作者中,堅持詩韻的人仍然很多,他們認為只有用詩韻寫的詩才是真正的格律詩。此外,我們學習、研究前人的作品,也必須懂得詩韻。

(03)詩韻的由來和延續

詩韻由何而來?簡言之,是歷史形成、古人規定、歷代延續下來的。

大家知道,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個字,在不同地區讀音有很大差別。反言之,儘管各地語言差別很大,文字卻是一樣的。

這種特點,對於保持民族和國家的統一,發揮了歷史性的積極作用。但對於作詩,卻有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詩是韻文,各地對文字讀法不同,就無法統一對押韻和平仄的認識,好在我們的先人有足夠的智慧解決了這個難題。

他們制定了統一的韻書。哪些字屬於平聲,哪些字屬於仄聲,每個字在音韻上具體歸屬哪個部類,都在韻書裡列出來,作出了統一的硬性的規定。儘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個統一的規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總比沒有統一規定好。

最初,這些規定是基本符合當時口語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時代,就有李登、呂靜、夏侯該等人寫韻書,但個人著作沒有權威性,不被公認。後來隋朝的陸法言著《切韻》,被唐朝的科舉所採用,用作判卷的準繩,經稍修改後稱《唐韻》,成了皇家認可的音韻規範。從此,一致公認的權威性的規則被確立起來。

宋朝在《唐韻》基礎上又頒詔修韻,主要是增字加註,改稱《廣韻》。宋末金代,官方對《廣韻》又作了一些修訂,使之進一步完善。修訂後的韻書最初刊行於「平水」(今山西臨汾市)這個地方,世稱《平水韻》,「平水韻」一詞始見於金王文鬱《平水新刊禮部韻略》,也就是明清以後一般所說的「詩韻」,一直延續下來。

《平水韻》並沒有對《唐韻》《廣韻》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說,並沒有完全按照當時的口語來徹底修改,只是對原有韻書的韻目進行了一些歸併、調整,並特別注意使唐宋時代按《唐韻》《廣韻》寫的詩也都符合《平水韻》,從而保持了詩韻的基本連續性。《平水韻》主要是把唐以來就規定可以「同用」的一些韻目,名正言順地正式合併起來,當然自己也作了幾處歸併,這樣就把《廣韻》的206個韻減併成了106個韻。

總的看,《唐韻》《廣韻》都比《平水韻》嚴,所以唐宋時期按《唐韻》《廣韻》寫的詩,自然也就符合《平水韻》了。總之,幾次修韻,並沒有實質性改變,連續性沒有中斷。後來說的詩韻,泛指格律詩用韻,通常是指《平水韻》。

唐以後儘管人們的口語不斷有所變化,「但詩韻一直被沿用不廢,原因何在?大概主要是因為它的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歷史性。歷代積累下來的傳世名作,都是按詩韻寫的,後世人們欣賞、學習這些文化珍品需要懂得詩韻,這就使人們一般傾向於保持詩韻的連續性。

二是權威性。因為詩韻是被朝廷認可的,長期以來民間和官方的教學、寫作、科舉判卷皆依據之,影響到海內外。

三是公認性。歷**詩、讀詩、研究詩的人,都承認它,運用它,有人即使覺得其中有些不合理之處,自己也無法改變,改了得不到大家的承認也是枉然。

任何新的韻則,都必須具備權威性和公認性才行。當然,只要有足夠的權威力量,修韻是可以成功的,是能夠得到公認的。漢字簡化很難,不是也搞成了嗎。

在目前尚未有權威性新韻則得到公認的情況下,不少人認為,最好是既按平水韻寫詩,又注意迴避其中明顯與現代普通話相牴觸的地方。例如,按詩韻「梅」和「開」同韻,「元」和「門」同韻,現在讀起來很彆扭,迴避不用就是了。這樣寫出來的詩,一般人讀著順口,那些特別講究「詩依平水」的人也不會說你外行。

不過,這樣寫詩的難度會大些。

13樓(04)關於平水韻

鑑於平水韻目前還要用,而且將來也不能完全廢除,正像繁體字不能廢除一樣,因此,學詩的人還必須瞭解它。

平水韻把漢字列為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共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聲、下平聲,都是平聲,並沒有什麼實質區別,只不過因為平聲字多,書中分為上、下兩捲來寫罷了。

每個聲類都包含若干個韻目。上平聲15韻,下平聲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韻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號。

如上平聲的15個韻,是按照「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這樣排下來的。數字只表示排列順序,沒有其他意義。例如「四支」,只表示「支」這個韻是排在第四的,並不是說除了「四支」之外還有其他五支、六支之類。

支、枝、奇、宜、兒、知、詞、期……這些字都屬於「四支韻」,或簡稱「支韻」。一首詩如果用「四支韻」。幾個韻腳都必須從這個韻目中選字。

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此詩用的就是「四支韻」。

韻腳「期」和「兒」,按現代普通話來讀,是不押韻的,但按平水韻是押韻的,而且不出韻。如果按某些方言讀,也押韻順口,因為上海話把「兒」讀作「ni",廣東話則讀作「yi」。

為了大體瞭解《平水韻》,現把它的106個韻列出來。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上聲: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

、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

去聲:一送、二宋、三絳、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四願、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個、二十二榪、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豔、三十陷

入聲: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初學者看到這個列表,會感到摸不著頭腦。其實對此只須大體瞭解一下,先不必硬記。這個韻目列表對查字典頗有用處。

有些老字典、老辭海,對每個字都註明屬於什麼韻。如查「昔日」的「昔」字,老字典中會註明「陌韻」。對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聲字,在平仄分類中屬於仄聲,不能作平聲字用。

每個韻包含的字數,有多有少。因格律詩用韻甚嚴,每首詩的韻腳只有從一個韻中選字,所以包含字數多的韻(主要指平聲韻)選字餘地大,比較好用,叫做「寬韻」。寬韻有:

支、先、陽、庚、尤、東、真、虞。

有的韻包含的字少,叫做「窄韻」。窄韻有:微、文、刪、青、蒸、覃、鹽。還有的韻,可選用的字很少,叫做「險韻」。險韻有:江、佳、鹹。

其餘的韻,稱為「中韻」。

用險韻作詩雖難,但也有的詩人故意用它來顯示才華。

過去科舉考試,一般是命題限韻作詩的。所謂「限韻」,就是隻準從指定的韻中選字押韻。詩人互相和詩,以對方用過的韻和字來作詩酬答,叫做「步韻」或「次韻」,如蘇軾《次韻子由岐下詩並序》等即屬此類。

(05)現代人用詩韻的困難和解決辦法

現代人用詩韻寫詩,常感到有兩個突出的困難。

一是詩韻中把韻分得很細,不易分辨。例如,按照《平水韻》,在平聲部裡有一東、二冬、八庚、九青、十蒸等五個相近的韻。這五個韻目裡的字,按普通話都可以押韻。

但是,按詩韻寫格律詩,這五個韻目裡的字卻不可通押。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其中四個韻腳,「榮」「生」「城」「情」,都是「八庚韻」裡的字。如果把「春風吹又生」改為「春風吹又青」,行不行?不行。

姑且不說意思怎麼樣,單就用韻來講,「青」字不屬於「八庚韻」,而屬於「九青韻」,改為「青」字就出韻了。現代口語中明明可以押韻的字,詩韻裡卻並非都可以押韻,這是一件非常彆扭的事,對現代人寫詩是一個困難。

14樓二是詩韻中的一部分字的平仄與現代普通話不同。尤其是普通話中的一些平聲字,在詩韻中讀入聲。入聲的發音,短促、急收、在平仄格式中屬於仄聲。

如杜甫詩句:「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其中「達」字讀入聲,「過」字讀平聲。

***詩句:「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其中「白」字讀入聲。

這些入聲字,假如按普通話讀,平仄就不對了。入聲字,讀的時候,是以聲母結尾的。「達」讀如「dat」,「白」讀如「bak」,合作的「合」讀如」hap」,凡是讀音以p、t、k這三個聲母結尾的字,都是入聲字。

p、t、k讀音很輕,幾乎只作口型而不發出聲音。現代廣東白話中比較完整的保留了入聲讀音。所以,講廣東白話的人辨別入聲字並不困難,但講普通話的人就非得查韻書和死記不行了。

常以詩韻寫詩的人,因反覆使用,對於大部分常用的平仄和所屬韻目能記住,但初學者就做不到了。為此須提供兩個工具。一是詩韻的常用字表。

表中按《平水韻》對字的分類,列明每個常用字屬於何聲何韻。一般寫詩差不多夠用了。二是簡明詩韻字典。

在其中可以用字典式的檢索方法查到更多的字,瞭解其屬於何聲何韻。常用字表,可以按韻找字;詩韻字典,可以按字查韻。

對這兩個工具,在使用時可以想些竅門。例如,要寫一首詩,可以先確定用什麼韻。假如先有了一聯或一句,自己覺得不錯,打算以之為基礎,那就查一下,其韻腳屬於哪個韻,然後就從這個韻目中找出若干個可供選用的字。

這些字會啟發和引導你寫出其他詩句來。這個訣竅用好了、用順了,你甚至會覺得詩韻對你不僅不是束縛,反而是一種幫助。當然,對於常寫詩的人,特別是對於高手,用不著這樣。

中華詩詞學會主張放寬韻腳,可以用詞韻(《詞林正韻》)寫詩,這就大大減輕了因《平水韻》分部過細而造成的寫作困難。這一主張已被詩界絕大多數人接受。

(06)關於鄰韻

前面說過,首句入韻的詩,首句韻腳可以用鄰韻。

古人把五律、七律稱為四韻詩,就因為首句本來是可以不入韻的。所以,首句即使入韻,要求也較寬,可以用鄰韻。比如一首詩,

二、四、六句的韻腳用的都是「支韻」,首句用「微韻」或「齊韻」也可以。唐詩中,首句用鄰韻的已不少,宋以後更趨普遍化。

何謂鄰韻?唐宋詩人用韻的情況,平聲韻可分為幾組,每一組都屬於鄰韻。①東、冬;②支、微、齊;③魚、虞:

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刪、先:⑥蕭、餚、豪;⑦庚、青、蒸;⑧覃、鹽、鹹。按此分類來掌握鄰韻,是比較嚴格、比較正規的。

但實際上,現代詩人對鄰韻的運用已經擴寬。有人甚至把普通話押韻的字都當作鄰韻來用,一般也認可了。

(07)關於詩韻改革

前面講了許多關於平水韻的事,現在說說詩韻改革問題。人們都知道,平水韻與現代人的語言實際存在著距離,這給詩詞的創作和欣賞帶來了不便,因此不少人主張進行改革,創立新的韻則。中華詩詞學會也提出了「倡今知古」、「雙軌並行」的方針。

由於尚無一部得到公認的權威性的新韻書,所以現在談改革還無法從具體的新韻方案談起。但是,對於改革的原則,一些人還是有共識的。例如:

第一、新韻應當符合現代人的語言實際。新的詩韻的平仄,應當和口語的四聲相吻合。

第二、所謂「現代人的語言實際」,應以普通話為準。只有以普通話為準,才能形成統一的、通用的韻則。有的方言,例如廣州白話,它的讀音與唐韻、平水韻相當接近,不用大改就符合原有的詩韻,但不可能以它為準,因為它不能為大多數說漢語的人所掌握。

第三、新的詩韻如要符合口語,就必須改變原來的詩韻「一韻多部」的現象。例如在現代普通話中韻母為ang的平聲字,就應歸到一個部,而不應再分成「陽」「江」等多部。依此類推。

既然如此,新的韻則就會變得十分簡單而易於掌握。也就是說,韻母相同、平仄相同的字,都可以通押。憑口語即可以作詩,用不著查韻書,遇到個別叫不準的字,至多查查(新華字典)就可以了。

蘇州園林詩詞請問誰有蘇州園林的古詩詞

君到姑蘇間,人家皆枕河。故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唐代詩人杜荀鶴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宋 蘇舜欽 滄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元 維則 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 文徵明 拙政園圖詠 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清 徐崧 秋過懷雲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 懷...

關於愛情的煩惱 跪,因為愛情而煩惱的古詩詞有哪些

高中的感情也有步向禮堂的,可是都是建立在專一的感情上的.如果感情存在於花心與不專一是很難步進禮堂的.每一段感情相處久了就不單單是愛情了,也有精神的寄託,依賴.如果想好好的擁有自己的感情,在自己的內心就有下定一個觀念,就是一直走下去的信念,一段感情單單只是愛,那不一定能走到最後的,堅信彼此是最終的伴侶...

3分鐘以內的親情詩詞,誰有,關於親情古詩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關於親情古詩詞 1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 遊子吟 2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3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 呂公著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 靜夜思 5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 王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