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的面朝哪邊,請幫我解答一下

2021-03-05 09:19:13 字數 6506 閱讀 9286

1樓:匿名使用者

坐東面西

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因此,南北習俗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舊時亦有士紳家於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別。

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糰子之類,祭畢,即將奉祀經年的灶君舊紙馬從灶上揭下,連同紙錠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時,再行接灶神之禮,奉祀灶神後,再在灶上貼上新的灶君紙馬。

坐東面西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

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而焚燒一個用篾扎紙糊的馬,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還要準備一點黃豆和乾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並在灶坑裡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喃喃叮嚀:

「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目的是祈禱灶王向玉皇上帝奏報這家一年來的種種善事,不要講壞話。送走神明後,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

2樓:匿名使用者

找風水先生看看廚房就知道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面部朝西,因為西方是極樂世界、佛主面朝東、所以各路大仙、小神都向往去西天。唐三藏去西天取過經。

灶王爺面朝哪個方向

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貼在灶的旁邊,如你的灶是西向,背面有牆,就貼北面,以此類推。但貼灶王象有個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能貼得太高,一般貼不要超過1米的位置。現在許多人不懂這個,為了好看,把象貼得很高,這是錯誤的。

灶王爺怎麼擺放在家裡,面向那個方向

5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灶王爺是掌管人間飲食煙火的神仙。因此,在許多人家中的廚房中都有供奉灶王爺的觀念與習俗。而供奉神仙則需要更多的風水知識,例如:

灶王爺的位置不要與廚房的水龍頭在一個方位;放灶王爺的位置不要有橫樑壓著等。

灶臺的風水禁忌

1、灶臺忌設在廚房**。設在廚房**,四面無靠,家人不穩定,對家人精神有壓抑和預示有破財之災。

2、灶臺不能正對廚房門。火灶對廚房門,家人不和,脾氣暴躁,錢財有損。

3、灶臺忌背後無靠。灶臺要靠牆而放,主人做飯時背後有靠山,代表家人穩定,健康有益。

4、灶位忌背靠廁所,另水火衝擊,另外廁所容易招蟲蟻,又有穢氣細菌。

5、灶臺忌正對臥室門。火氣衝煞,對家人的健康有損。

6、爐頭最好不要放置在廚房的南方,因一物一太極,廚房亦有其方位(即小太極),可放在廚房的其他方位。南方本已為火旺之地,廚房在此位置,會造成熱上加熱,燥上加燥,會容易影響家人的健康,容易引致危疾,特別是長時間在廚房工作的母親,影響最大。

7、灶臺忌對直衝神位。火灶衝神位,是對神靈不敬,易生事非,引起宅運不幸。

8、灶臺忌設在視窗下。窗外沙土灰塵襲擊,不衛生。

9、忌廚灶與門道直衝,中國傳統的風水知識觀念中,以為廚灶是一家煮食養命的地方,故不宜被門道所帶引近期的氣直衝。

10、灶臺不宜對門,爐灶不宜正對門口或接近視窗,由於煤氣爐和石油氣爐如被風吹熄,便會走漏液化氣,十分風險。忌緊挨洗菜盆爐灶屬火,洗菜盆屬水,水火不相容,兩者不宜太近。

11、忌安在水道上。忌安在水道上:爐灶屬火,而水道乃排水之物,冰炭不洽,故此兩者不宜及接近,假使爐灶粉放在水道上則不吉。

12、灶忌橫樑壓頂。灶忌橫樑壓頂:風水學上有「橫樑壓頂」不吉祥的說法,睡床或坐椅上方有橫樑壓頂當然不吉,而灶上有橫樑壓頂更不適合,對健康有損。

13、不宜斜陽照耀。不宜斜陽照耀:在風水學來說,廚房向西,是煮食的爐灶受西陽照耀,不吉。

主人房、廚房為陽宅的三要素,其中廚房為全家飲食之所。主婦們每天都圍著灶臺轉,為了一家人的伙食忙碌著,但只能為家人提供可口的伙食。殊不知,如果你巧妙地注意到了廚房灶臺的風水,並且重視起來的話,還能讓家庭和睦,更有助老公事業蒸蒸日上,孩子學業有成。

每個人都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財源滾滾。

6樓:珠海紅土地裝飾

灶臺的五行屬性為火,離為南,代表火。震為東,代表木。這兩個方位學都代表著木火旺盛的氣場。而灶臺的五行屬性為火,因此最適合把灶臺擺放在離南、震東方位上。

7樓:九牧世家傳人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

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8樓:學易弘易

灶王爺應該擺放在家裡的廚房裡,背靠牆面朝外就好。

9樓:鄭龐婉哲怡

煮東西 煮東西 東方 西方都可以。

10樓:匿名使用者

ent to ***e the coun

11樓:下輩子就做只貓

灶王爺不應該放在灶臺邊嗎?不然怎麼叫灶王爺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您問風水先生就知道了

灶王爺的敬法

13樓:潘顯苗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

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了。

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灶神是中國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14樓:匿名使用者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並供上用飴糖和麵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將竹篾紮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塗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塗完灶王爺的嘴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了。

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

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於《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鉅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了。

唐宋時祭灶的供品是相當豐富的。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當時民間祭灶作了極其生動的描寫: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在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遠流長。

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

"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莊子.達生》記載:

"灶有髻。"司馬彪註釋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

"這些記載,大概是祭灶神的**吧。還有,或說灶神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說是神農氏的"火官";或說是"黃帝作灶"的"蘇吉利";或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眾說不一。民間則流傳著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

據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

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閒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

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週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

畫師說:"我寢時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

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

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如些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閤家平安的習俗。

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請幫忙解答,請幫我解答一下?

自己問題不會自己想去,問誰呀?做而又真誠,不能虛偽。請幫我解答一下?好的,你把問題說出來 我想先問你解答什麼?這個問題,我看不見裡面的內容 幫你解答什麼題目呢。什麼問題呀?把具體的情況說一下。請幫忙解答 6分之5 12分之10 14分之3 70分之15 5分之2 10分之4 20分之8 30分之12...

誰能幫我解答一下謝謝誰能幫我解答一下?

你好,這是一道小學的數學計算題。根據題意,我們可以先由轎車的速度和時間求出路程,再由路程和貨車的速度求出貨車走完這段路程所需的時間。具體解法如下 105 5 75 7 小時 答 貨車走完這段路,需要7個小時。一般疑問句 dothe children goto school bycar every d...

誰能幫我解答一下,急,誰能幫我解答一下

一 1.1 借 生產成本 甲產品 20 000生產成本 乙產品 6 000 製造費用 1 069 管理費用 1 910 貸 原材料 28 979 2 借 生產成本 甲產品 8 000 生產成本 乙產品 4 000 製造費用 1 500 管理費用 6 500 貸 應付職工薪酬 工資 20 00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