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藝術特徵有哪些詩歌的藝術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2021-03-05 09:18:08 字數 6411 閱讀 9551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詩歌在格式上主要講對仗(又稱對稱

2樓:風含翠絮娟娟淨

詩歌是一種語詞凝練、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

詩歌常常是以短小的幾句,就概括出了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凝練,極富概括性是詩歌的一大藝術特徵。就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前兩句寫出詩人在歷史長河中獨自一人,從時間上描寫孤獨,後兩句則將詩人自己放在天地之間,寫出詩人在廣大天地間的孤獨,從空間上來描寫。這徹底的孤獨卻也是偉大的孤獨。

短短四句,就寫出詩人空有抱負才華無法施展,廣大天地卻沒有詩人發揮的餘地,只能獨自一人黯然神傷。充分表達出詩人失意的情感。以濃縮的語言形式,表現出豐富的思想內容。

詩歌的藝術特徵還包括結構上富於跳躍性。在詩歌中,結構所遵循的是情感、想象的邏輯,為滿足情感想象飛躍的變化需要,常常省略掉語言中的過渡、轉折等關聯詞,甚至打破語法規則。因而,跳躍性成為詩歌結構的特徵。

詩歌跳躍性主要由感情、想像、視野、心理空間的跳躍等所決定。比如王梵志的《吾富有錢時》: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吾若**裳,與吾疊袍襖。吾出經求去,送吾即上道。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

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

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描寫了妻子在丈夫富貴時和貧窮時的兩種不同的態度,有錢時對待丈夫殷勤並笑臉相迎,沒錢時就給丈夫臉色看,反映人情淡薄,世態炎涼。由此可以看出詩歌結構的跳躍,這首詩則主要表現出感情的跳躍。

詩歌的藝術特徵還包括飽含激情,富於想象。抒情性是詩歌區別於散文、**、戲劇文學等的本質特徵。就如李白的詩歌,總是富於感情與豐富的想像。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盡還復來。等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充分的表達了詩人的豐富情感。

而詩人豐富的情感化為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就需要豐富的想像。就如《致橡樹》中,詩人就將自己與情人想像成橡樹,從而表達自己的情感。由此可見,在詩歌中,情感和想象相輔相成,互相推動。

最後,詩歌還有一藝術特徵則是,韻律和諧,富有**美。詩歌的**性主要體現為節奏、韻律、聲調,這使詩句聽起來悅耳動聽,韻味無窮。我國古代詩歌中拍節以及古典格律詩的押韻是有嚴格規定的,依靠語音上的對應,起伏變化,形成**般的節奏,表現出不同的情感。

就如***的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逐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格律聲調排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漢字聲調按特定規律排列,很明鮮感受到一種**的動律之美。而現代詩歌則表現為更自由的韻律美。即更強調**的內在化。

內在**性實質上就是詩人在內在情緒的自然律動。就如《致橡樹》、《再別康橋》等詩,長短不一,又不押韻,確有其獨特的**美。

詩歌除以上的藝術特徵外,還特別講究意境。優秀的詩歌,都具有耐人尋味,引人遐思的意境,讓人在詩歌中尋找到許多值得人深思的道理。

3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的文學一般地說是傾向於表現的,這可以從體裁和創作方法的選取看出來。

首先,在體裁上,中國文學偏於抒情,而敘事文學興起較晚,也較不發達。《詩經》這部最早的古代詩歌總集,抒情詩佔了絕大部分,敘事詩只是小部分,而且,敘事詩中除了個別的優秀篇章之外,大都比較拙直、稚嫩,而抒情詩則顯得比較成熟、老練,並已有許多傑作。中國除一些少數民族之外,沒有產生過規模巨集大的史詩,而幾乎與中國產生《詩經》的同時,古希臘卻產生了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印度也產生了《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這兩**詩。

在整個詩歌史上,中國抒情詩蔚為大觀,而敘事詩則總嫌不夠景氣。中國**作為不屑一顧的「叢殘小語」,冷清寂寞地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才有所起色,但真正具有**意識——不是當作實際發生的真實,而當作虛構的「逼真」和「如實」——是進入唐代以後的事情。長篇**的產生時期更推遲到了明代。

中國的戲劇文學則不僅產生得晚,而且充滿濃厚的抒情氣,近於抒情詩的聯綴的格局。中國戲曲的假定性的虛擬表現手法,則更為某些表現派戲劇家(如布萊希特)所樂道。

其次,在創作方法上,中國文學不重寫實而重寫意。比如,古典詩歌中的遊歷山川、探覽名勝、憑弔古蹟的題材,可以處理成敘事性或描述性的作品,但是在眾多的詩歌中,卻往往是代之以象徵、暗示、隱喻、抒情等藝術手段,而虛化了即目所見的景象。如唐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並無一字關於幽州古臺的具體描繪,完全是人生的感喟,心靈的外射和意念的迸發。古詩常提倡所謂「情景交融」,其實主要也是借景抒情,著眼點在於抒發、宣洩內心鬱積的情感。

在唐代安史之亂前後,杜甫以他詩人的敏銳和不可抑制的憂憤寫下了一系列詩篇,其中如《哀江頭》、《悲陳陶》、「 三吏」、「三別」、《北征》等紀實性較濃的詩歌,曾被人豔稱為「詩史」。這也恰恰說明這類可供史證的紀實性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比較不常見的。明代批評家楊慎對於「詩史」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韻語紀時事,謂之『詩史』。鄙哉,宋人之見,不足以論詩也。……杜詩之含蓄蘊藉者,蓋亦多矣,宋人不能學之。

至於直陳時事,類於訕訐,乃其下乘,而宋人拾以為至寶。又撰出『詩史』二字,以誤後人。如其詩可兼史,則《尚書》、《春秋》可以並省。

又如今俗卦氣歌,納甲歌,兼陰陽而道之,謂之『詩《易》』可乎?」(《升庵全集》卷一百三十七)不論楊升庵評價杜詩是否準確,他對於紀實性作品的見解顯然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國繪畫理論中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蘇軾語),批評按焦點透視法來作畫的主張,譏笑李成「仰畫飛簷」;在文學理論中也有相近的傾向。

反對斤斤於目前所見:「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是一種比較共同的見解。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在自身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體系,有著整套與西方不相同的範疇,這些範疇是根據中國文學發展的特點歸納出來的,它們產生之後,又反過來規範和影響了文學的審美理想、審美需要,從而規範和影響了文學發展程序的軌跡。中國的古代文論範疇是很有特色的,它們不是玄虛而是微妙,往往是擬象取譬以供參悟,不易落入言筌,如「氣」、「風骨」、「韻」、「味」、「意」、「神」、「體」、「肌理」、「格調」、「意境」等等。這些範疇經過不斷演變、完善, 內涵也日益豐富,又逐漸在相互間交叉,形成了網路、構成了體系,相對於西方的「悲劇」、「喜劇」、「崇高」、「滑稽」、「幽默」、「典型」等美學範疇。

中國古代文論的諸範疇,表現出一些多義性特點,但更注意主客體的和諧。

中國文學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總體特點,到了「五四」以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現代文學中由於**、戲劇受到重視,就不再顯示出抒情勝於敘事、表現多於再現的特點。整個文學的思想傾向的變化更為明顯,古代文學中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已被現代的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潮所取代。此外,文學理論由於接受外來的影響已出現了許多有別於古文論的新的範疇和概念,語言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切使中國文學形成了新的民族文學的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

5樓:匿名使用者

象徵主義是事物的象徵的體現,能體現出一個事物的精髓和主旨。

象徵主義詩歌的藝術特徵也不外乎如此。

6樓:匿名使用者

初唐詩歌是唐代詩歌走向興盛的準備階段。初唐大致是指從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時期(618-712)。初唐前期詩歌受南朝齊樑詩風的影響較大。

貞觀時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圍的宮廷詩人虞世南、李百藥等,他們的創作日趨宮廷化、貴族化,多是奉和應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飾辭藻,齊樑積習猶存。以上官儀為代表的「上官體」,成為當時宮廷詩人創作的典範。初唐後期詩歌雖沒有完全擺脫齊樑詩風的影響,但出現了新的轉機。

「四傑」的創作開創了不同於宮廷詩人的新詩風,在內容題材、審美追求和風格上都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文章四友」、「沈宋」雖也都是宮廷詩人,但對律詩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貢獻。陳子昂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轉變唐代詩風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齊樑詩風,主張恢復漢魏風骨和風雅的興寄傳統,並且實踐了這個主張。

總而言之,初唐詩歌顯示了過渡和創新的特點。

7樓:崑崙神兔

找你語文老師..........必須名師.................

詩歌的藝術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8樓:哈比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

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

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

「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

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

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

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

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

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

……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裡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

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

」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樑,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

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

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

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迴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

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

比如,以豪放著稱的李白,固然想象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著稱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建安詩歌的藝術特色是什麼,李白的詩歌有哪些藝術特色?

建安詩歌的時代風格 三國兩晉,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它之前的兩漢時期,文壇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是辭賦,詩歌大多是樂府民歌,文人創作不多.進入三國以後,文人創作的重點轉向了詩歌,詩歌在文壇上的地位逐漸與辭賦並重,蓬勃發展.三國兩晉時期的詩歌,曾出現了幾次創作高潮.依次是三國前期的建安,三國後期的正始...

杜甫的詩歌藝術特點有哪些

杜甫在藝術上取得具有開創性的巨大成就,為了更好地說明杜詩的藝術成就,我們把杜詩大致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兩類來講。一 杜甫的敘事詩 杜甫的詩,被後人稱為 詩史 晚唐孟棨 本事詩 高逸第三 說 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 故當時號為 詩史 新唐書 文藝傳 杜甫傳贊 說 甫又善陳時...

有關藝術的詩歌,關於藝術的詩句

李憑箜篌引 唐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回國彈箜篌。崑山玉答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唐 李白 閒夜坐明月,幽人彈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