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含義是什麼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2021-03-04 07:31:34 字數 5140 閱讀 4711

1樓:賢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法治社會的法律作為成文的衡量是非對錯的標準,由於沒有特別針對某一部分人群,所以具有普遍適用性;

第二由於條文明確規範,所以能夠約束社會每個人和每個全體的行為;

第三法律不隨時間或者具體應用情況而改變,這些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

第四法治社會的法律出發點為保證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和自由,這位法律制定的本身提供了正當性。而對於以上的每一條,人治社會都無法給予保證。

2樓:百度使用者

「法制」與「法治」都是

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於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於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

與鄉規民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範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範。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

法治與人治這兩種治理社會的理念曾經在古希臘同時並存。柏拉圖曾經熱烈主張的「賢人政治」實際上就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場是人治優於法治。

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不是哲學家,則法治要比人治好。然而法治只能稱為「第二等好的」的政治,終究不如賢人政治好。亞里士多德在批評柏拉圖的人治論的基礎上建立起法治論。

他明確指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應當說,西方社會的法治傳統發軔於亞里士多德的法治論。

不過,在亞里士多德所處的奴隸社會裡的法治和現代西方社會的法治顯然不是一回事,奴隸連人身自由都沒有,更遑論在法律面前與奴隸主平等了。根據英國法學家戴雪對於法治的經典定義,法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法律具有超越也包括**的廣泛裁量權在內的任何**權力的至高無上的權威;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須服從在一般法院裡實施的國家一般法律;第三,權力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憲法性檔案上,而是建立在法院的實際判決上。

」顯然,這樣的法治只能是啟蒙運動以來逐漸形成的。

在法律產生之前,當然也就沒有法制,更不會有法治,調節、制約人們社會行為的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這樣的社會只能是人治社會。只有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尤其是國家出現之後,法律才產生。但是,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

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制並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與法治相結合,也可以與人治相結合。當法制與人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二位的,**權威(在封建社會就是皇權)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為人治理念服務的。在那裡,調節國家行為的主要是**權威,調節民間行為的主要是道德權威,法律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

當法制與法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一位的,是一種超越所有權威,包括**權威、道德權威在內的社會權威,法律成了所有社會群體、社會個人的行為準則。在那裡,**權威源於法律權威,服從法律權威,道德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在法治社會裡,法律權威源於大多數社會成員對法律的「合法性」的認同。

所謂合法性,是指人們對法律或規則或制度的一種態度,是對有關規則的產生或有關規則制定者及其權威的判斷。正如英國法學家阿蒂亞所說的那樣,「只有當人們認為有某種道義上的義務遵守法律時,人們才有可能遵守法律。」所以,法治社會不僅是法治意識與法律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往往也是與民主制度相結合的產物

3樓:李保忠律師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的法律和制度。

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

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係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

法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它不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實施和法律監督等一系列活動過程。

任何國家都有法,但並非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國家其內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國家,君主之言即為法;在資本主義國家,雖然排除了奴隸制、封建制國家法制的**性質,但資產階級受階級本性的侷限,當有的法律規定不符合本階級的利益時,就加以破壞。

只有徹底消滅剝削制度,實現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法制。

4樓:匿名使用者

法律治理國家一切按照法律的規定去做事

5樓:匿名使用者

依法治國!動態的「治」!

詳情參見法理相關章節!

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6樓:對乙醯氨基酚

法治的基本內涵為: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範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誌。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5、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7樓:匿名使用者

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介紹如下: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

2、依法執政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之間是辯證統一的: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並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

這三者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8樓:yzwb我愛我家

法律在國家生活中的至高無上性和最高權威性,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公民的各種行為都要依據法律的規定來進行。

法治,是給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給**以儘可能小的權力。法治社會的真諦在於:公民的權利必須保護,**的權力必須限制,與此背離的就不是法治社會。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執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9樓:啊

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完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平樓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

法律面前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進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

特權。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願,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堅持良法之治。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範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 ,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財產權、如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督權等。保護公民的各

真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國家,

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即憲法律的確認, 並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規範國家權力的執行。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執行。為了規範權力的執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執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位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成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10樓:傅行雲時代

(一)法治指一種治國方略或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對立的治國方略。

(二)法治指依法辦事的原則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範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誌。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1)「有法可依」是依法辦事的前提。

(2)「執法必嚴」是依法辦事的中心環節。

(3)「違法必究」是依法辦事的保障。

(三)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

1、無論是作為治國方略,還是作為依法辦事的原則,法治最終要表現為一種良好的法律秩序。

2、達到某種法律秩序,既是法治的目標和結果,也是檢驗是否厲行法治的一個重要指標。

3、法律秩序是法律規範實行和實現的結果。

4、法律秩序是各種法律關係的總和,它表現為:

(1)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已經法律化和制度化;

(2)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有明確的權利和義務;

(3)每個法律主體都忠實地履行法定義務,積極而正確地行使和維**定權利。

(四)法治代表某種具有價值規定的社會生活方式

1、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2、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3、就現代社會來說,法治的價值基礎和取向至少應包括:

(1)法律必須體現人民主權原則,必須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並且是以維護和促進全體人民的綜合利益為目標的。

(2)法律必須承認、尊重和保護人民的權利和自由;

(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法律承認利益的多元化,對一切正當的利益施以無歧視性差別的保護。

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是什麼,簡述依法治國科學內涵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 主張治理國家 要求國家的政治 經濟運作 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 阻礙或破壞。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 一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包含哪些什麼是法治思維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如下 1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四個層次。一是認識和判斷層面,即運用法治概念原則對社會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認識和初步判斷層面。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判斷社會上的一些行為或現象是否合法,例如,喝酒和開車是非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二是...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分別有哪些,什麼是法治思維,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是指受法律規範和程式約束 指引的思維方式。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一 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