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感情基調荷塘月色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

2021-03-04 05:40:35 字數 3892 閱讀 6726

1樓:陌上雪無痕

《荷塘月色》一文的感情基調,一般解讀為「既有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說它有淡淡的憂愁,讀者一般都能理解和接受。在文中,作者開頭寫到「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於是想在夜深人靜之時到月下的荷塘散步以排遣。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語),由於心有所思,於是荷塘之景也就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路是「幽僻」、「寂寞」、「陰森森的,有些怕人」;樹「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燈光也「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些景語無不體現出作者那憂鬱的感情。

特別是作者在文中的獨白,更是直接抒發了心中的苦悶:「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作者對現實的不滿而又沒有勇氣去抗爭的惶惑、憂鬱、苦悶的感情,無不一一顯露。

所以,有淡淡的憂愁,甚至較濃的憂愁的解讀,讀者能充分理解和接受。

但是,對於「淡淡的喜悅之情也是籠罩全文」,教參一般的分析解說是:作者忽然想起月光下的荷塘,「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於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的,「今晚卻很好」,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邊,心繫美景,暫得自由,怡然自得之情頓生,由此想到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於是斷定作者的淡淡的喜悅也是籠罩全文的。

如此的解讀,明顯中氣不足,簡單乏力,讀者難以信服。其實,對「淡淡的喜悅」感情的解讀,不應單單指向景物描寫,還應該指向人,指向貫穿全文的對女性美的描述。

首先是指向妻子,也即孩子的母親。司馬遷在《史記》裡說:「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中國人認為,上天能造萬物,也就能救人類,父母即能生兒女,也必能保護子女,所以人在處境困難時,總是想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予援助。文中開頭和結尾所寫到的妻子,其實就是母親的形象。

母愛是一種超越功利得失,超越階級政治的人間至愛。作者面對白色恐怖的黑暗現實,心中充滿無奈的苦悶、憂愁、矛盾,當然是「不寧靜」的。與現實相比,作者有家,家中有妻有兒,是黑暗中的一塊樂土,一處港灣,作者處在其中,心是踏實的,寧靜的,有淡淡的喜悅的。

其次指向女性的外在美。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女性的外在美,猶如春天的花朵綻放著獨特持久的魅力,好像夏日的陽光釋放灼人的熱情。作者在寫田田的荷葉時,想到了「亭亭的舞女的裙」,寫荷花時想到了「剛出浴的美人」,用上了女性化的「嫋娜」、「羞澀」等詞語,這些和作者在《綠》中用「**拖著的裙幅」「初戀的少女的心」來寫梅雨潭的綠,在《威尼斯》中「鮮明亮麗的少女」來寫威尼斯的建築藝術,在《看花》中用鄉下姑娘來寫梔子花等一樣,無不透露出喜悅之情。

再次是指向女性的青春美。作者在文中寫到了江南採蓮的舊俗,說「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由此認為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一個風流的季節」,並且引用梁元帝的《採蓮賦》作證明,那「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的情景,恐怕坐懷不亂的柳下惠都要心動,而才情滿腔的作者,心中能不漾起淡淡的喜悅嗎?

最後是指向女性的內在美。「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這是作者在文中所引的南朝樂府民歌代表性作品《西洲曲》中的句子。

如果說上面的《採蓮賦》寫出了初夏時節,男女青年以心相許、和樂歡快、熱鬧風流、充滿青春氣息的話,那麼此《西洲曲》則表現了女性「思郎郎不至」惆悵滿懷,但又「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的對愛情的追求和嚮往。面對如此美好的心靈,如此純潔的感情,作者心中難免會激起喜悅的波瀾。

2樓:湯小貓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一般都認為,這句是「文眼」,確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所謂「文眼」,是我國散文創作的經驗總結。古人說:

「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會有虛實,題旨才會有隱現。起首句「心裡頗不寧靜」,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後三句緊接著由此自然地破題,點出「荷塘」與「月色」。

因為「心裡頗不寧靜」,才想起荷塘,繼而夜遊荷塘。這個「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

代表作:《背影》

《我的空中樓閣》:排比、比喻

徐志摩的三美是:「**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

荷塘月色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第一段第一句

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第三段,倒數第二句.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第六段,最後一句

最能表現作者感情基調的語句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這是社會現實的劇烈動盪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瀾,此句稱「文眼」,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調。

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心情的不寧靜——遊荷塘排遣不寧靜——喜悅與哀愁——惦著江南更添苦悶——回到現實,仍不寧。

行文順序——以夜遊荷塘的行蹤為序:出門——緩步前行——荷塘——荷葉——荷花——月光——樹木——山色——懷古思鄉——進門。

朱自清的《春》繪春那一段的感情基調是

4樓:匿名使用者

朱自清的《春》是

抄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也是一曲讚美青春的頌歌。

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勾畫出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景象。

作者以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展示出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合。

除此外,《春》的語言簡樸、活脫、口語化。如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生動活潑,節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力強。

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作者還採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荷塘月色導學案答案

5樓:匿名使用者

1、以行蹤為線索出門——踱小路——遊荷塘——進門

2、「這幾天心裡頗不安靜」,不加掩飾直抒情懷顯出作者內心有苦悶心緒煩亂。這也正是夜深人靜出遊荷塘的緣由欲排遣苦悶之情。

3、第3自然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著„„這是獨處的妙處」 抒發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正是對「心情頗不寧靜」的自我調節。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的痛楚心態—煩擾的思緒壓抑不住一定要說出來。只有在清冷的環境裡獨處才「覺得是個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在行文上這是一個過渡句提挈下文重筆寫荷塘月色。這一句感情上起了變化作者沒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他要追尋美來**反映了不滿現實而又幻想超脫現實的心態。荷香月色讓他的心得到了暫時的安寧。 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荷香月色讓他的心得到了暫時的安寧。然而這安寧的確只是暫時的因為作者心靈深處的惆悵是難以排遣的所以當耳邊傳來「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時他便發出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感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已經無福消受了。

」寫出作者的失意。 「這到底令我惦著江南了」作者便從夢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悶的現實。

<荷塘月色>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6樓:從雨開始

表達了作者內心世界嚮往的美好生活,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段和最後一段

他都說了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8樓:匿名使用者

上學時最討厭這種問題。 還有就是什麼中心思想。

9樓:匿名使用者

荷塘月色朱自清,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

學過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懷念讀書的時候 那是一個。哎。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 全文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 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

荷塘月色的分段,荷塘月色的分段

1 共8個自然段。後面引用的詩句只是因為格式需要才另起一行,不割裂自然段。2 段落劃分 一 1 交代夜遊荷塘的緣由。二 2 6 寫夜遊荷塘的心緒和見聞。三 7 8段 轉回家門,抒發不滿現實的感慨。1 3 去荷塘 4 6 在荷塘賞荷賞月 7 10從荷塘回家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段意 第一段 1 月夜漫步荷...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全文,朱自清 荷塘月色

1.西洲曲 南朝樂府民歌 雜曲歌辭 憶梅下西洲 水中陸地 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黃,雙鬢雅 甚極 雛色 幼稚的面容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 鳥名 風吹烏臼 一種落葉樹 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綠玉製婦女頭飾 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置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