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勇敢的人及事蹟,有關機智勇敢的人故事100字

2021-03-04 00:26:40 字數 6173 閱讀 1119

1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荊軻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

中國戰國時期著名刺客,戰國末期衛國人也稱慶卿、荊卿、慶軻,秦時涿縣人,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受燕太子丹之託入刺秦王,因種種原因,行刺失敗被殺。 荊軻刺秦王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

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

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2樓:匿名使用者

力勇:孔子父親叔梁紇隨晉國聯軍中的魯軍進攻棗莊,守城的防城門下來放一點人進來再關門想甕中捉鱉,結果叔梁紇勇力無比,一個人冒著箭雨頂起城門保證後面的人衝進去,是為力勇。

奮勇: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天清早起床舞劍練身,奮發勇敢,立志恢復河山,後來戰場上勇敢殺敵,是為奮勇。

忠勇:文天祥被俘,持節不曲,殺身成仁,獄中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佳句,忠於自己的民族,勇敢面對死亡,是為忠勇。

義勇:蘇州五人墓碑記,周蓼洲先生**的時候,蘇州人民反抗魏忠賢派的捕手,最後要給個交代時,五個市井小民能為大義,自發受刑,笑談「同去,同死」,是為義而勇。

3樓:匿名使用者

黃繼光、劉胡蘭、小英雄雨來..........

有關機智勇敢的人故事100字

4樓:匿名使用者

最簡單來的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源了。有一bai

古代君王納諫成功的事例

5樓:阿沾

1、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妾因為害怕自己、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矇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宮婦左右、大臣、百姓的矇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戰勝別國。

2、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

趙威後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歷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歌頌了觸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質和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4、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

「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矇蔽也矇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魏徵介面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乾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5、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6樓:純黑的眸子

唐太宗與魏徵

(一)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

「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矇蔽也矇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魏徵介面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乾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三)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7樓:恏乄亖

1、李斯《諫逐客書》。

文章先敘述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若無客的輔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然後列舉各種女樂珠玉雖非秦地所產卻被喜愛的事實作比,說明秦王不應該重物而輕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終圍繞「大一統」的目標,從秦王統一天下的高度立論,正反論證,利害並舉,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詞勝,雄辯滔滔,打動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2、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

趙威後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歷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歌頌了觸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質和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伍舉 有名的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

口才很好,以「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激勵齊威王,使其用心治理國家。

4、諸葛亮進諫劉備聯吳。

諸葛亮對劉備這樣說:「曹操軍勢大,難以抵擋,不如求援於東吳孫權,使其南北對峙,我方居中取利。且曹操屯兵於此,江東必定會派人來查探虛實,屆時我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要引得他們南北雙方火併,無論勝方為誰,我們皆可趁勢奪取敗方的領地。

」5、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妾因為害怕自己、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矇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宮婦左右、大臣、百姓的矇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戰勝別國。

拓展資料:

納諫,接受規勸。多指君主接受臣下進諫。丹·錢帕著《納諫》,為領導和董事會提供建議:ceo的更替、持續有效的經營改進和文化變革,以及企業高層如何執行新的戰略。

8樓:小鬼鬼人

1、伍參諫楚王成功

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這一天,大夫伍參(一說申無畏)進見楚王。

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

」伍參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

「什麼謎語,這麼難猜?你說說。」伍參說:

「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

這究竟是隻什麼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參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

它可不是隻普通的烏。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

」伍參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2、晏子諫齊景公成功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隻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

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佈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

」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

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

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規勸國君的一個故事。

3、鄒忌納諫齊威王成功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4、范雎納諫秦昭王成功

秦昭王聽取了范雎「遠交近攻」的戰略,把進攻的矛頭先對準了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

5、李斯納諫秦王成功

戰國末期,秦王政發現韓國間諜利用為秦開掘水渠企圖耗費秦的國力,遂下逐客之令,驅逐在秦任官的外國人。當時任秦客卿的楚人李斯上書秦王,列舉秦國曆代任用外國人所取得的業績,並陳說「逐客」的害處,篇中大量運用鋪陳排比手法,辭采華麗,富有說服力。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諫逐客書》。

秦王閱罷,幡然醒悟,於是取消逐客令,復李斯官

6、張良納諫劉邦成功

劉邦納張良諫入咸陽後與當地名士約法三章

7、晁錯納諫漢文帝成功

上書文帝《言兵事三章》(後人稱為《言兵事書》)分析自高皇后以來對匈奴一直消極抵抗,片面求和的危害性,提出了「募民徒塞屯田」的主張,文帝採取了這一主張,「絕匈奴不與和親」。令大批內地人遷往邊疆屯田。晁錯又在《論貴粟疏》中建議,全國百姓向邊塞輸納糧食,以換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贖罪,這叫納粟授爵。

對晁錯提出的移民實邊、寓兵於農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諸實施。這個政策不僅在當時起到防禦匈奴的作用,而且開了歷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對後世影響很大。漢武帝時趙充國實行軍屯,三國時曹操的屯田政策,都是晁錯移民實邊政策的繼承和發展。

8、董仲舒納諫漢武帝成功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主張。

9、魏徵納諫唐太宗成功,這個是最著名的

《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

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機智勇敢的名言關於機智勇敢的名言警句??

1 倘沒有智,沒有勇,而單靠一種所謂 氣 實在是非常危險的。現在,應該更進而著手於較為堅實的工作了。魯迅 2 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敢,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茨威格 3 對於有勇無謀的人,只能讓他們作幫手,而絕不能當領袖。培根 4 機智在於發現不同事物間的相似性及相似事物間的差異。斯塔爾夫人 5...

形容機智勇敢的成語,描寫機智勇敢的成語有什麼

隨機應變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無不勝 臨危不懼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 鎮定自若。聰明絕頂 機智過人 一馬當先 勇往直前 蹈鋒飲血 奮不顧身 神機妙算 神 妙 形容高明 機 算 指計謀。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形容人機智靈活,遇...

古代的機智勇敢的少年有誰古代哪些聰明機智的少年故事

甘羅 甘羅 生卒年不詳 戰國時楚國下蔡 今安徽鳳台 人,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是秦國丞相甘茂的後代,從小聰明過人,將門出虎子 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深受家人的喜愛。後來 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被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於魏國。甘羅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才客。當時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