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要和諧社會有哪些重要意義,和諧社會含義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2021-03-04 00:25:08 字數 5807 閱讀 8762

1樓:匿名使用者

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明確提出,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展,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昇華。深刻理解和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對我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進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意義重大。

***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佈局,由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位一體,擴充套件為包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容,實現了四位一體的飛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展變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我國處於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歷史過程。建立平等、互助、協調的和諧社會,一直是人類的美好追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關於自由人聯合體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表述,都是指未來高階的和諧社會的目標模式。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把馬克思的科學論述逐步變成現實,它完全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推進偉大事業的又一個重大理論創新。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它既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未來」利益。它完全符合「****」重要思想的要求。

進入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黨要保持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就必須努力實現人民群眾期盼社會穩定、和諧的願望。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社會主義才能充滿活力。

現在,我國的改革與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改革在廣度上已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所有領域,在深度上已觸及人們具體的經濟利益,發展方面已由單純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環保gdp,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發展。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人均gdp進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時期,既是**發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處理得好,能夠順利發展,經濟能夠很快上一個新臺階,處理不好,經濟將停滯不前或倒退。目前我國已進入人均gdp1000美元階段,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經濟社會問題,鞏固改革發展的成果,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應積極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重構社會結構,完善社會組織,調整社會關係,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組織的創造活力,化解各類矛盾和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社會形成合力,努力實現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人為何沒有危機感,一直被欺負?那是因為上面腦子有問題,文明辦、文化部等,都大肆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百姓愚鈍,社會才穩定。幾千年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提倡「和為貴」,構建和諧社會,而恰恰就是這種中庸的思想,使中國人的血性一直原地不前,總想著「委曲求全」,「息事寧人」,以為世界是「和平」的,可是大環境卻與中國的和諧社會大相徑庭,這是中華民族的「老病」。

和諧社會含義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全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4樓:今天天氣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諧」兩字都是指**的合拍與禾苗的成長,「和」即是「諧」,「諧」即是「和」,引申表示為各種事物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協調,即《中庸》裡所說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和《周禮》說的「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全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5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怎樣理解***總書記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六個方面,概括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呢?筆者認為,其中,民主法治既是其他五個方面的前提,又是它們形成和確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特別要強調的是,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徵的民主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法治,而非有些人所力主的那樣,是具有所謂普世價值的西方式的民主法治。

當前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面對著許多問題,任務繁重,但基本方向已經明確,基本途徑已經確定,關鍵是把民主政治建設和依法治國方略逐步落到實處。在此前提下,筆者從公平、友愛、有序、活力四個方面,來談談自己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徵的認識。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體現公平的社會

公平是人類構建理想社會的一個古老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在理念和制度上優越於資本主義的地方,主要就是體現公平。但由於我們經濟文化的相對落後,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別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制,在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方面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群體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地方之間的利益變動加劇,形成了欠發達地區、「三農」等突出問題。

這些問題影響社會穩定,潛伏著很大的社會風險。因此,體現公平,從利益協調入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化解社會風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們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社會、行政等手段,抑制收入差距、貧富差距的擴大,重點解決好合理稅負、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縮小城鄉受益差距、增加就業等直接關係利益協調的各種問題。

當然,公平是相對的,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相適應,但體現不出公平,就沒有正義,就絕對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彼此友愛的社會

和諧社會重在各種人際關係的和諧,友愛則是人際關係的一種理想狀態,因而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是在人格、權利、機會等方面追求人與人平等的社會,它力圖從政治、經濟等制度上解決社會成員融洽相處的歷史難題。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當前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中,這些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人民群眾有效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的途徑還不通暢、不同社會群體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受益和表達意見的機會不等、社會互助機制尚未完善等等。其深層次原因,主要是民主法治建設在一些方面滯後,思想道德建設在社會轉型期出現較明顯的不適應,教育文化事業發展不夠快等等。

在當前,道德失範、交往失信的狀況還比較普遍。解決這些問題,也要採用系統工程方法,從制度供給、道德規範、教育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組織培育等方面,引導和要求人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當前重點要治理社會誠信問題。

沒有誠信,人際關係緊張,就不會有友愛;沒有友愛,就不會有社會和諧;沒有誠信友愛,就沒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執行有序的社會

和諧本身是一種有序狀態,和諧社會必定是執行有序的社會。社會執行有序,就是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出現偏差則社會糾偏機制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目前,由於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等各種條件的約束,也因為我們努力不夠,作為社會主義題中之義的平等、民主、自由等的實現程度總體上還不高,社會有序執行所需的法律、體制、機制、秩序、規範、組織、管理等還有不少問題,因而我們面對著大量嚴重的權利侵害現象、黨群幹群以及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關係緊張現象、刑事犯罪案件發生率上升現象等等。社會安定在當前成為人們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對此,我們必須通過加快民主法治建設、強化秩序規範、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必需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協調機制的發育、健全和完善社會管理體制等途徑,來保證社會安定和執行有序。

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是衡量是否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社會和諧必定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沒有活力的和諧,是一種死寂的、毫無價值的美。

社會活力來自社會成員、社會組織和社會機制的有效作用,表現為政治活力、經濟活力、文化活力、人的發展的活力等等。在當前,制約我國社會活力的主要是體制不健全、機制不完善、社會流動性差、利益分配失當等因素。促進社會充滿活力的辦法,關鍵還在於改變那些影響和束縛活力的制度供給和政策設定。

擺在第一位的是要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業和創新的機制和環境,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去推動各個領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援,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創業、創新、創造,是社會活力的**;社會活力是社會和諧的**,和諧的達成本來就依靠活力。

***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援,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

***強調,各級黨委和**要加強和改善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全域性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不斷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簡答題)

1 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價值目標的新概括。我們黨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既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對什麼是社會主義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又一次理論昇華,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境界。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

如何正確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在於 第一 這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必然要求。第二,這是我們把握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 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第三,這是鞏固黨執政地位的社會基礎 實現黨執政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明確提出並積極推進社會主義...

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什麼內在聯絡

一 加快經濟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根本上說決定於經濟發展的總體程序.社會的發展首先決定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必定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