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繼寫的著名七絕詩《楓橋夜泊》中前兩句是 「月落鳥啼

2021-03-31 15:58:26 字數 3320 閱讀 5250

1樓:絕殤尋爛

振動 空氣(氣體)  340

分析:首先明白詩句的含義,月亮落下去了,已經下霜了,烏鴉在專啼叫,江邊的楓樹屬和漁家的燈火伴著憂愁的人.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識有聲的發聲、傳播、霜的形成等.烏啼指烏鴉的叫聲,在烏鴉的發聲器官振動產生的.烏鴉的叫聲通過空氣傳播到人耳.

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它表示的是: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鐘前進的距離為340米

故答案為:振動;空氣;340.

月落鳥啼霜滿天,冮楓漁火對愁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用自己的話將《楓橋夜泊》這首詩的

2樓:匿名使用者

39.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以其畫面疏密有至的合理結構安排和行文節奏如**般的韻律美,以及詩的內在意蘊的悲劇性格而為世人稱道。本文不打算對這些方面進行**,而是試圖運用詮譯學原則,對其整體畫面進行悟讀,並在對其整體畫面的拆解中洞見該詩的文化內涵。

有四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詩人主體的感覺世界、情緒世界與自然世界和紛繁的人世以及超然的宗教世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即寫出了詩人自己的生活況味,又描述了自然和現實的實存世界並將它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整體的畫面。

二、從感覺世界到情緒世界再到理性判斷的層層深入。

三、短短四句,卻起伏迭宕。

四、「霜」的意象奠定了詩的基調。「愁」的意象確開啟了詩人的精神世界。欣賞此詩,霜」和「愁」是兩個關鍵意象。

第一句,「月落無啼霜滿天」。寫詩人的感覺世界。「月落」是視覺;「烏啼」是聽覺;「霜滿天」是感覺。

在月落後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雖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詩人卻感覺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滿了宇宙,由清冷遍灑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給人一種逼迫的感覺,已經預示了詩人心境的孤獨和淒涼。「霜」的意象是此詩的重點,一個「霜」字奠定了詩的基調。

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由感覺世界到詩人情緒世界的轉變。是詩的第一個起伏。

江上漁火點點,岸邊楓葉正紅。但是面對世事無常和生活的艱辛,孤獨的旅人和辛勤的漁人在這漫漫寒霜的秋夜,只能對愁而眠。如果說前兩句是寫的詩人的感覺世界和情緒世界,那麼,後兩句則上升到理性世界。

這是全詩的最大起伏處。詩的前幅密度極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別疏朗,兩句只寫了一件事:

臥聞山寺鐘聲。但卻實現了從感覺世界向理性世界的飛躍,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為歷史名城。在這愁冷的夜晚,姑蘇城內是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呢?

還是象這江上一樣的寧靜而淒涼呢?喧囂也罷、寧靜也罷、高興也罷、愁苦也罷,這畢竟是人生現世所應面對的。但人的心靈是不是應有所依傍呢?

人的心靈的歸宿又在**呢?人能不能實現對自身和現實的超越呢?寒山寺不正是這樣的淨土嗎?

(這句是一大起伏,讓人起從塵世超然的感覺)

第四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寺裡敲響了子夜的鐘聲,詩人也從超然的境域回到了現實的世界。「客船」的到來,宣告了塵世喧囂生活的開始。(又是一起伏)

一個「愁」字開啟了詩人的精神世界,也使詩自身具有了開放性。詩人開始了對現實世界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宗教的關係、人自身存在意義這些問題的追問。人在喧囂的雜亂的世界中,面對生活的艱辛愁苦已然失去了對自身和本已以外的世界的真正把握,使各種關係變得世俗而枯燥無味。

人失去了對實存的此在世界的敏感度,失去了和自然對話的能力。而這種敏感在詩人那裡還存在著。這就造成了強烈的反差,形成該詩的悲劇性格。

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人如何超越自身而達於彼岸世界,人如何保持與自然對話的能力和自身心靈的純正,不正是詩人對文化問題的追問嗎?此正是該詩的文化內涵所在。對文化問題的追問和探索,給詩人造成的孤獨愁苦可想而知。

這裡可用寒山大師的一首詩為詩人當時的情懷做一註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兩句詞描寫的是什麼景色

3樓:筆有千秋業

1、寫的是一副孤單淒涼的景色;

2、具體解釋:

原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賞析:

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邊的天際落下去了,偶爾聽到幾聲烏鴉的慘叫,更加感到淒涼。松江岸邊楓樹下,停泊著幾隻漁船,勞苦了一天疲憊不堪的漁夫們和衣而眠。月落烏啼霜滿天 月落:

這裡是指的是天將破曉;烏啼:這裡是指烏鴉的鳴叫;霜滿天:意思是說秋霜滿布,讓人感到徹骨的寒意。

這句詩雖然寫了具體的景物,但實際是表達了作者的孤單寂寞,還有淡淡的憂愁。

4樓:薇藍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兩句詞描寫的是什麼景色我來答筆有千秋業

知道合夥人文學行家 2017-10-10

1、寫的是一副孤單淒涼的景色;

2、具體解釋:

原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賞析:

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邊的天際落下去了,偶爾聽到幾聲烏鴉的慘叫,更加感到淒涼。松江岸邊楓樹下,停泊著幾隻漁船,勞苦了一天疲憊不堪的漁夫們和衣而眠。月落烏啼霜滿天 月落:

這裡是指的是天將破曉;烏啼:這裡是指烏鴉的鳴叫;霜滿天:意思是說秋霜滿布,讓人感到徹骨的寒意。

這句詩雖然寫了具體的景物,但實際是表達了作者的孤單寂寞,還有淡淡的憂愁

5樓:儲紹言揚

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日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著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麼淒涼.

6樓:貢慕雁豐丁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

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7樓:姜孟樂奈洛

描寫的深秋時節半夜時分,月亮清冷,烏鴉飛來飛去啼叫不停,江面上有漁人船家的燈火忽閃忽滅。張繼的心情與這清冷的環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片蕭索之象

唐代詩人寫的詩,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詩有哪些

唐詩如下 1 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2 塞下曲 其一 唐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從來幽並客,皆向沙場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3 塞下曲 其二 唐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寫端午節的詩歌,要七絕的,端午節的七絕詩歌

端午 唐 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的七絕詩歌 一 端午節 菖蒲桃柳彎彎月,五色新絲葦葉菱。誰挽汨羅千丈雪,楚辭句句顯衷情。二 端午節 汨水滔滔千里奔,粽香陣陣百家聞。如今節假抒懷念,屈子能知更樂群。1 端午 文秀 唐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

唐代詩人李商隱寫的詩還有哪些唐代詩人李商隱還有哪些詩?

李商隱現存詩594首,又 集 外詩16首,陳尚君 全唐詩補編 錄入4首,共存詩614首,但是有的詩顯然為誤入。代表作品 月下與君共飲 錦瑟 重過聖女祠 霜月 蟬 贈劉司戶蕡 悼傷後赴東蜀闢至散關遇雪 樂遊原 北齊二首 夜雨寄北 憶梅 贈柳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風雨 夢澤 寄令狐郎中 杜工部蜀中離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