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發音怎麼轉變成現在這樣的

2021-03-27 10:00:36 字數 4553 閱讀 8339

1樓:遠巨集

古代漢語是突然變成現代漢語的。在漢代以前,書面語和口語是一致的,我們現在看到的漢代以前的古籍,就是當時人們的口語。後來口語慢慢發展變化,但書面語基本沒有變化,於是造成了書面語和口語的脫節。

大概在宋代,口語已經比較接近現在的語言了,在民間出現了以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創作的文學作品,其中的傑出代表就是話本和擬話本。其實當時的口語,但跟現代漢語仍然有些差距,但這種差距已經不大了。

2樓:中國的海明威

上古漢語指的是商朝至漢朝時期的漢語,其語音依照演進又可細分先秦音系與漢代音系。因為上古漢語的構擬不建立在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基礎上,因為漢語非採拼音文字,不能從據於不同時代的「拼法」來推斷古時的讀音。這一原則和印歐語不同。

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從中古漢語(《切韻》音系)倒推上古音。在中古音的基礎上,可以用《詩經》的韻部和諧聲系列(形聲字)來推測古代的發音,還可以用漢語方言的存古特徵和一些外部證據(漢藏語系、壯侗語系、苗瑤語系等語言中的漢語同源詞和藉詞)。

上古漢語韻部

漢語發音從《詩經》到南北朝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南北朝人讀先秦文獻的時候,發現有許多押韻不和諧的地方了。當時人對《詩經》的註解反映他們遇到的困難:當《詩經》的韻腳不押韻時,他們牽強的改其中一個字的音使其押韻,認為這樣讀起來更加和諧。

例如:「燕燕于飛,上下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

-- 《詩經·邶風·燕燕》

在這首詩中的「音」和「南」兩個字押韻。北樑人沈重在《毛詩音》中指出:「南:

協句,宜乃林反」。他用反切的方法標註他認為正確的讀音。這個方法叫做「協韻」。

隋朝人陸德明認為不應該使用協韻法,因為他認為古代人押韻不嚴謹,沒有必要改正《詩經》的讀音。他指出:「沈雲協句宜乃林反,今謂古人韻緩,不煩改字」。

在宋朝,朱熹等人繼承了南北朝的協韻法(亦稱「叶音」),並非常用這個系統的方法來改正《詩經》和《楚辭》裡所謂「不和諧」的韻腳字的讀音。他們認為,古人對韻腳字可以臨時改讀,他們還沒有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發音原則,他們以為先秦時代的古人的發音和宋朝人一樣。但是,在這個時代,吳棫在《毛詩叶韻補音》等著作中發現《詩經》的押韻現象是有規則的,他通過對韻腳字系統的考察,把中古韻類歸納成九個韻部。

雖然吳棫缺乏明確的歷史概念(他把唐宋和先秦的韻腳字混為一談)他的研究邁出了進入正確的路線的第一步,為後代的學者開闢了研究古音的新途徑。除了他以外,鄭庠、項安世、程迥等人進行了古音的研究。

最早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上古音的學者是顧炎武。他繼承了陳第的想法,認為「古詩無叶音」,並旨在恢復古代漢語的發音(「復古」)。他發明了「離析唐韻」的研究方法:

把《詩經》的韻腳整理起來,分析這些字的押韻行為。在《詩經》押韻的字通常屬於《廣韻》的不同韻類,這是因為這些字的韻母在上古音相近或者相同,後來到中古音變得不一樣。但是,上古音的押韻行為有理可尋,可以按照這些押韻行為把中古韻類分配成幾個組,這些組叫做「韻部」,同一個韻部的中古韻類可以在《詩經》押韻,但是有些中古韻類同時出現在幾個不同韻部。

顧炎武把韻類歸納成十個韻部。雖然他對韻部的劃分不夠嚴謹,忽略了許多重要的對立,但是他建立了上古音研究的奠基,一直到現在,他的「離析唐韻」是上古音構擬的原則之一。

清朝學者構擬古音的方法與現代語言學家不同。他們當時認為,屬於同一個韻部的中古韻類在上古時代有相同的發音,後來其中一個韻類(「古本韻」)保留了原始的發音,其他的韻類發生了變化(「變韻」)。這個構擬方法有嚴重的缺陷。

第一,沒有解釋「變韻」發生變化的條件:按照語言學的定論,語音變化有一定的規則,如果某些字在上古時代有完全相同的讀音,沒有理由分化出來(除非發生了方言混合)。

第二,我們現在知道,上古漢語的一些韻部的發音和與其對應的任何一箇中古韻類的發音都不一樣,沒有一箇中古韻母保留了原始的發音(沒有「古本韻」)。例如:歌部構擬成*-ar、*-aj或者*-al(還有母音長短等特徵),和來自歌部的中古韻類如歌韻(中古*-ɑ),麻二韻(中古*-ɣa),支韻(中古*-iᴇ)的發音都不相同。

漢語讀音的變化

3樓:長沙新東方烹飪學院

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古音

系統,中古音系統,近代音系統.上古音是指上古漢語時期(從西周初年到漢末)的漢語語音.歷時一千二百多年.

這一時期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春秋以前;2、春秋戰國時期;3、兩漢時期.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詩經》的韻部系統和先秦的聲母系統.

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漢語的語音.中古漢語語音可以分前後兩期.南北朝的漢語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漢語是中古後期.

中古漢語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韻》音系.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時期的漢語語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韻》音系.近代漢語共同語的語音系統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

聲母裡的全濁聲母變成了清聲母;韻母簡化,中古時期以[-p]、[-t]、[-k]為韻尾的入聲韻母都變成母音韻尾或者沒有韻尾的韻母,韻尾[-m]變成了[-n].中古的平聲分化成陰平和陽平,入聲調逐漸消失,分別派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現代普通話,屬於近代音系統,而詩詞寫作,卻要依照中古音系的聲韻標準,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寫作時勤翻韻書,以免出錯.

作詩所用的韻書叫做《平水韻》,它把全部的漢語分成106個韻,以平上去入四聲排列,因為平聲字較多,所以分成上平聲與下平聲,即平聲字上卷、平聲字下卷之義,沒有別的含義

請教一些漢語的古讀音

4樓:

現代人可以根據古代韻書漢字反切上下字的音韻地位 以及各個聲韻調在現在各方言

版的讀音及演化規律得知

權古代某個時期的漢字讀音的。還可以根據古梵文的古字音譯以及各親屬民族語言中的漢語同源詞讀音來構擬漢字的讀音的。

古代的語言發音和現在的是一樣的麼?

5樓:修齊平治

準確的說法是,古代官話發音與今日普通話發音不一樣。

舉個例子:古代有平上去入四聲,但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找不到入聲。但在我國現在一些地方話中,依然儲存了入聲。

還可以看看《平水韻》,很多當時被歸為同一個韻部的字,現在讀起來發音差異已經很大。

6樓:曉露丹楓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古代的詩詞

在古人讀起來很押韻的,在現代漢語中就很**韻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樣,古時的字和現在發音不一樣。一個例子:黃鶴下浴紅河湖。在古代唸作: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說一樣嗎?這可不是我編的,有歷史考證

中國古代發音和現在是一樣嗎

8樓:疾風動竹

1、先秦 上古時代,五帝時期和後來的夏、商時期,中原黃河流域地區是華夏先民的主要活動地帶。周以前漢語的具體形式已無可考,據傳當時的標準語是周時期標準語的前身。 週期的漢語標準語,一般認為就是《詩經》的語言,即雅言。

雅言主要流行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 (說到雅言的起源,據專家稱,周代文字學的是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

古代的雅言就是夏言。夏建都在洛陽,然後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歷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古洛陽話為標準音的。

)2、秦漢 秦時代的標準語已無可考,而語法體系,從李斯的《諫逐客書》來看,古代文言的基本語法已經成型了。這種語法體系,也成為後來「官話」的語法體系。 漢代國語為「洛語」,洛語承襲先秦時代的雅言。

漢朝的漢語標準語稱「正音」、「雅言」,也稱「通語」。揚雄著書《方言》,「方言」即與「通語」相對。

3、兩晉與南北朝 (這個時期的標準語稱呼很多,不同朝代也有所不同,有雅音、漢音等。現代漢語諸方言的語音,以及日語、韓語、越南語的漢字讀音,都是源自中古標準音的。按對中古標準音入聲字的繼承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是漢語方言分類的重要方法之一。

) 西晉承襲漢代,以洛語為國語。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南京),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南朝沿襲。

4、隋唐 隋朝統一中國,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 隋、唐國語為「漢音」,或「秦音」。

隋唐都長安,並以洛陽為東都,此時中原及關中漢音在與各民族交融後已有所演變。

5、宋元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元代法定蒙古語為國語(主要為蒙古族使用)),後以元大都(北平)漢語語音為標準音,稱為「天下通語」。

6、明清 明、清時期國語稱為「官話」。 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語。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佔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清初名義上以滿語為國語,隨後漢語官話成為國語。清朝以來,北京官話逐漸分化出來,作為漢語標準音的官話從而逐漸分為南京官話和北京官話兩支。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準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明都北遷時北京城內南京移民過半)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

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取得國語的地位。2023年清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此即清末的國語。望採納

9樓:海棠盈香

基本上完全不一樣。。其實現代人如果穿越到古代,語言完全不通。

10樓:

不一樣~! 很多人說 粵語或許是閩南話 繼承了部分古漢語~ 可以去聽聽就知道發音如何了- -雖然不能說全然相同 但是可以參考

古漢語翻譯,所 古漢語翻譯

文言虛詞 所 文言翻譯 su 1 名 處所 地方。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成反覆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 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碩鼠 樂土樂土,爰得我 2 名 合理的結果 應有的歸宿。原君 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 固其 也。3 代 1.放在動詞或動短語前,組成...

古漢語解釋,惟字古漢語解釋,惟字。。。。。。。。

張九齡的 感遇 其二中,有句詩是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此句中的 惟 副詞,意思是隻,只是。兩句詩的現代漢語是 運命的好壞,只是由於遭遇的不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詩中的 惟 動詞,在於。如 書 大禹謨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運命惟所遇 命運如何在於遭遇。運命惟所遇,...

古漢語中方的意思古漢語中方的意思

方 f ng 釋義 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矩形的立體 方格 正方形 長方體。方向 東方 方位 四面八方。地區 區域 方言 遠方 地方 相對或相關的一邊或一面 方面 多方 雙方 對方。辦法 方法 千方百計 教導有方。配藥單 藥方 處方 祕方 偏方。正直 品行方正 為人方正。才 正在 方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