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為什麼要定在正月十五,為什麼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呢?

2021-03-23 08:01:40 字數 5056 閱讀 6418

1樓:歲月不寒

【元宵節起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

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另有一說是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2樓:蜜糖的夢想

想定在那天就定那天嘍

3樓:匿名使用者

8888888888

4樓:慄雅靜鍾福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春燈節"。

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古代,社會風氣非常傳統,年輕女孩不能拋頭露面,不能出外自由

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他們認識異性的機會,未婚的年輕男女可以藉著賞花燈順便為自己物色物件。

為什麼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呢?

5樓:百度使用者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

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為什麼要在正月十五日看花燈。

6樓:德瑪西亞

原因:燃花燈bai

之俗始於漢代du,東漢順帝年間,zhi張道dao陵建立道教,把正月十五定為專「上元屬節」,這天要燃燈祭祀「太乙神」。此俗歷代相沿,到隋朝時,每年還要舉行盛大燈會,招待各國使節。元宵節成為燈節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其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遠遠勝於其他節日,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相互關係的意義。

相關介紹: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吃元宵?

7樓:傻子歡兒

正月十五為何被稱為「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猜燈謎?

元宵節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其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正月十五為何被稱為「元宵節」?相傳,漢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致使呂后獨攬朝政,呂氏權傾朝野。

等到呂后去世,諸呂擔心遭到清算,便企圖共謀作亂,徹底奪取劉氏江山。為保劉氏江山,齊王劉襄聯合周勃、陳平等大臣起兵討伐諸呂,並於正月十五徹底平定「諸呂之亂」。漢文帝為慶祝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

因為正月又稱元月,「夜」同「宵」,所以,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後來,司馬遷建立《太初曆》,便將元宵節列為我國的重大節日。

為什麼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最早見於唐五代。那時,「元宵」這種食品叫「面繭」或「圓不落角」,用糯米做皮,中間夾糖餡,到了宋朝,稱其為「浮元子」,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後來,由於是在元宵節吃的特定食品,因此,北方人稱之為「元宵」,南方則稱「湯圓」。

不論是北方的「滾」元宵,還是南方的「包」湯圓,皆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為什麼要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這一習俗可以追溯至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龍頭鳥身的形象,後逐漸編排為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我們作為龍的傳人,龍,是我們的圖騰,是為我們先祖消災除疫、確保風調雨順的象徵。為了祈求得到龍的庇佑,逐漸在我國許多地方都形成了祭祀時舞龍和元宵節耍龍燈的習俗。

為什麼要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起源於西漢的隱語。

「燈」與「丁」諧音,因男稱「丁」,女稱「口」,更引申為生男的吉兆。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至宋代已成為元宵節的特色活動。

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雲:「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這「藏頭隱語」,即是謎語。

為什麼要走百病?

走百病,北方多稱作度百厄、遊百病、散百病,南方多稱為走橋、走三橋,嶺南地區則多稱為「採青」、「偷青」等,是元宵節避災求福的一種民俗活動,明清時尤為盛行。清康熙《大興縣誌》載:「元宵前後,賞燈夜飲,金吾夢池。

民間擊太平鼓,走百索,婦女結伴遊行過津橋,曰:『走百病』。」

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以驅病除災。在「走百病」時,還要「摸釘」,方能求吉除疾。「摸釘」,「釘」與「丁」同音,而「丁」又象徵男子,所以,婦女特別是未有身孕的婦女必須誠心「摸釘」,以求子嗣,使家業興旺,有傳宗接代之人。

婦女們熱衷於去正陽門「摸釘」,因正陽門秉「正陽之氣」,摸了正陽門的門釘,宜生男丁,消災祛病。

為什麼要踩高蹺?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元宵節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踩高蹺是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在廣場進行表演,其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由於演員踩蹺比一般人高,便於遠近觀賞,而且流動方便無異於活動舞臺,因此深受群眾喜愛。

相傳,從前有座縣城叫兩金城,城裡和城外的人民非常友好,每年春節都聯合辦社火,互祝生意興隆,五穀豐登。不料後來來了個**,把這看作是一個發財的機會,於是,就要求凡是進出城辦社火,每人都要交三錢銀。人們不交,他就關城門,掛吊橋。

但是,這並不能難住聰明的人,他們就踩著高蹺,翻越城牆、過護城河,繼續歡度春節直至元宵節,於是,這一習俗漸漸流傳下來。

值此元宵佳節來臨之際,

全體墨泉人祝大家

心圓夢圓,湯圓福圓,

福運長圓,萬事皆圓,

闔家團圓!

8樓:瘋瘋瘋狂的豬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或燈節,這是一個吃湯圓賞燈的節日,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臺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絃歌不絕。

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糰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習慣叫湯圓。還有呢元宵是這樣來的,而湯圓是一個個手工包出來的。

不論是北方的「滾」元宵,還是南方的「包」湯圓,皆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擴充套件資料:

元宵節的其他習俗:

1、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2、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3、元宵節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也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徵,元宵節時全國各地都有龍燈。

早期的龍燈長約

七、八丈,在竹鼓上貼上紗,製成龍形的燈籠,在龍頭與龍身裡面,點上幾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棒上,有十幾個壯漢抬著走,表演時,由龍頭追逐龍珠而起舞,姿態優美,俗稱「弄龍」。

4、元宵節猜燈謎

燈節除了花燈外,最盛行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是將謎語貼在燈上,讓人一面賞燈,一面猜謎。

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如一個字,一句詩,一個物或一個名稱,由於燈謎都難以猜中,如同老虎難以被射中一樣,所以也稱為燈虎(也叫文虎)。

燈謎是我國獨創的民間藝術,從春秋時代就有以掩飾的句子做成隱語,到漢魏時才開始稱為謎(漢武帝時東方朔就善隱語,曾與武帝寵臣郭舍人說隱語於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

9樓:秀我

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

湯圓的餡料比較豐富

,有一種五味湯圓,甜的有豆沙、芝麻、桂花、棗泥、果仁等,鹹的有芥、蔥、蒜、韭、姜等食物,這五種食物寓意著勤勞、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

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根據《本草綱目》說明,糯米中含有蛋白質、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食用後有補脾胃、益肺氣的作用,春節期間溫度較低,吃一些湯圓不僅可以起到禦寒的作用,還能滋養身體。

很多人喜歡吃湯圓,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宜吃。眾所周知,湯圓是糯米做的,而糯米性溫,黏性大,不易消化。凡溼熱痰火偏盛者,表現為咳嗽、發熱、腹脹、便祕等,應當避免食用。

為什么元宵節要吃元宵呢,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呢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 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 後稱 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 元寶 元宵即 湯圓 以白糖 玫瑰 芝麻 豆沙 黃桂 核桃仁 果仁 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 油炸 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呢,為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呢?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我元宵節就沒吃湯圓,因為那東西不好消化,我吃了難受啊!其實這些習俗都是人們為了寄託某種信念而產生的,平安 團圓 或是幸福。一切都源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至於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理追求以及你吃東西時的心情。更延伸一個層次,人,慾望是無止境的,人,都想生活的更好,...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有什麼傳說故事?

1 元宵節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陰曆年的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又含著一個 圓 字的同音字,象徵著團圓 美滿 吉祥 和睦的家庭,所以人們多取其意,要吃元宵。2 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一年中比較清閒的是 冬仨月 元宵節過後,氣溫逐漸變暖,萬物復甦,冬閒已經過去,就要備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