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郊行中主要運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詩人怎樣思想感情

2021-03-22 21:29:04 字數 4090 閱讀 2610

1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沒寫過這個詩!

郊行,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創作的一首諷刺詩。此詩諷刺統治者不理民生。全詩通過描寫蠶農勤勞辛苦還鬧饑荒的現實,暗示苛捐雜稅猛於虎,民不聊生。

郊行 王安石。①對」柔桑採盡綠陰稀」中」稀」字賞析。②主要運用什麼藝術手法,表達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2樓:十月寒風骨

郊行 王安石 柔桑採盡綠陰稀,

蘆箔蠶成密繭肥。

聊向村家問風俗:

如何勤苦尚凶飢?賞析稀」字寫出了桑葉被採摘後樹陰稀疏的特點,它與「盡」、「密」、「肥」扣照應,暗示了蠶農的豐收。這是一首諷刺詩,諷刺統治者不理民生。

詩的大意是:嫩桑葉採光了,樹蔭也稀了,芒箔上的蠶繭結得又密又肥。(你們養蠶人)這樣勤勞辛苦,為什麼還鬧饑荒呢?

暗示可捐雜稅猛於虎,民不聊生。

觀刈麥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角落行人

1、表現手法:對比和反襯:拿作者自己與收割麥子的農民做比較同時反襯出農民的辛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場面描寫: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語言描寫: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心理描寫: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3、詩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詩中運用對比,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表達了對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

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

一個貧婦人懷裡抱著孩子,手裡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她要來拾麥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

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的《藍橋驛見元九詩》第四句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抒情「

別開生面,以人物行動收篇,用細節刻畫形象,取得了七言絕句往往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這種細節傳神,主要表現在「循、繞、覓」三個字上。牆言「循」,表現出詩人是寸寸搜尋;柱言「繞」,表現出詩人是面面俱到;一個「覓」字,片言隻字,無所遁形。

三個動詞連在一句,準確地描繪出詩人在本來不大的驛亭裡轉來轉去,摩挲拂試,仔細辨認的動人情景。

思想感情:通過這種傳神的細節描繪和動作旋律的烘托,詩人的形象和內心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深深為他懷友思故的真情摯意所感動,激起讀者對他遭逢貶謫、天涯淪落的無限同情。

白居易的《村夜》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王王禕凡

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到興奮自喜的情感

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豔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悽清。

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徵。這裡雖是純然寫景,卻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淒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

這種寓情於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獨出門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物件由村莊轉向田野;又是兩聯之間的轉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

  「月明蕎麥花如雪」,這是十分動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出不勝驚喜的讚歎。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前面兩句的描寫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詩人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換寫出人物感情變化,寫來靈活自如,不著痕跡;而且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讀來親切動人,餘味無窮。

《唐宋詩醇》稱讚它「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  對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後描寫的景物不同,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而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

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村夜景,於清新恬淡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淒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成鄉村夜景。

7樓:匿名使用者

有這詩人快樂的感情!

宋詩」夜坐「中,全詩主要採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白居易的《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8樓:森甜蹉飆

鳥白居易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詩人在詩中發出勸戒之聲,勸導人們愛惜鳥類,表現出詩人的善良、仁愛之心。文章白居易《鳥》「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全詩賞析及翻譯註釋出自「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9樓:吳欣欣

詩人在詩中發出勸戒之聲,勸導人們愛惜鳥類,表現出詩人的善良、仁愛之心。

《鳥》白居易

誰道①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②打枝頭鳥,子③在巢中望④母歸。

詞語註釋

①道:說。

②莫:不要。

③子:小鳥。

④望:盼望。

譯文誰說這群小鳥的生命微小,與所有的生命一樣都有血有肉。勸你不要打枝頭的鳥,幼鳥正在巢中等候著母鳥回來。

釋意誰說這群小鳥兒的生命微不足道?宇宙萬物都有血有肉的皮,是一樣的生命,沒有孰輕孰重的道理。我勸你們不要打枝頭上的鳥兒,幼鳥還在巢中等待母親的歸來,弄不好一石數命啊!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分析寫作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樓:如何琢磨

所謂知人論世,要知道一首詩歌的主旨和感情基調,首先要對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經歷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是和友人陳鴻、王質夫同遊仙遊寺,有感於唐玄宗、

的故事而創作的.白居易在自評其《長恨歌》時曾說:「一篇長恨有風情.

」由此看來,《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裡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雖然詩中有對楊貴妃紅顏禍水,

荒淫誤國的描寫,但這只是這首

結構的需要,並不是詩人主要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感.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才是詩人想要慨嘆的,是「長恨」之所在,是這首詩歌的靈魂.

縱觀全詩,尤其是結尾處: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句句都是款款深情,表達了詩人對這段世人皆謗的愛情悲劇是寄予了充分同情的.詩人沒有把著眼點放在對李隆基的「漢皇重色思傾國」上,也沒有落腳於楊玉環的「

」上,而是把這段愛情悲劇無限放大,讓矢志不渝的愛情成為詩歌的主宰,把感情從政之中提煉出來,突破了當時一般文人就此題材的政治諷刺上,這也正是這首長恨歌之所以打動讀者的地方.

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是什麼

白居易的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出平雲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裡白沙堤 憶江南唐 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風景舊...

白居易的賣炭翁中名句是什麼,白居易的賣炭翁中運用互文手法的詩句是哪句

1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唐 白居易 賣炭翁 這兩句大意是 可憐賣炭翁在大雪天還穿著單衣,可他心裡還怕炭價賤而希望天再冷些。這是通過賣炭老人矛盾的心理,表現他貧窮艱辛的生活處境,顯得意味深長。身上衣服單薄,理應希望天氣暖和 然而為生計所迫,又憂慮天暖和了炭價 故而希望無氣再寒冷些。這樣一種...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完琵琶女的精彩彈奏以後,有用倆句話寫周圍的景物加以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寫聽完琵琶女彈奏之後愜意感受的兩句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句的意思是說 東面和西面的畫舫和遊船都靜悄悄的,只看見江中心映著的秋月泛著白光 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高超技藝的句子,通過側面的烘托,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