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唐朝時中日交流的事實,你能舉出幾個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事

2021-03-22 20:14:50 字數 7096 閱讀 9641

1樓:匿名使用者

比如漢字、再比如模仿唐朝的桌椅板凳、吃喝習俗!謝謝採納!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詩 茶 傳入日本 籤真和尚東度 唐朝時日本人到中國學習文化

3樓:**加五十

其實在隋朝時日本就已經有遣隋使咯 在唐朝時兩國之間的交流達到高峰 鑑真大師東渡日本給日本帶去咯佛教律宗、建築和醫學方面的書籍,現在日本著名的唐招提寺就是唐朝建築的風格 。

4樓:匿名使用者

鑑真東渡 日本的大化革新 還有日本派留學生到中國

5樓:匿名使用者

模仿文字,以及武術,貨幣,還有茶道等等

你能舉出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幾個事例嗎?

6樓:連樂志厙鋒

多啊,日本的吳服,榻榻米,用筷子吃飯,日文漢字,緋句和歌、日本中藥漢方、日本除夕【12月31日】、日本元旦【一月一日】、乞巧節、日本男孩節又稱日本端午節、日本的盂蘭盆節就是中元節。

7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和服是以服裝為原型的,和服在江戶時代以前稱吳服(ごふく,gofuku)這個稱謂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經 傳入日本的緣故。在更加精確的層面上,吳服一詞是專指以蠶絹為面料的高階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會用「太物」來稱呼.

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使之制度化的,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日本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

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日本文字就不用說了,其中的漢字**於中國,部分漢字經過變形,與今天的漢字有字形上的區別.日本最早是全盤借用漢字來表達本民族語言的,後來根據漢字創造了日文字母,這叫做假名,假名有兩種文體,一種借用漢字的草書形成平假名,另一種借用漢字的偏旁冠蓋形成片假名.有些漢字的意思與中國的不同,甚至相反.

日本繪畫也受中國影響,如日本的漢畫派,類似於中國畫,其集大成者雪舟等楊的漢畫《秋冬山水圖》系列十分有名,他曾在2023年跟隨遣明使到達中國,尤其鍾愛南宋畫家馬遠,夏圭.

最有名的恐怕是鑑真六次東渡日本,傳授佛經,醫藥,文化,農業技術. 他指導日本醫生鑑定藥物,傳播唐朝的建築技術和雕塑藝術,設計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這座以唐代 結構佛殿為藍本建造的寺廟是世界的一顆明珠,儲存至今。

鑑真死後,其**為他製作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為「國寶」。

8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文字,日本人首先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日本人的文字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簡單地說,日文起源於中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傳說是古代日本僧人西渡中原來學習經書詩集等所做的筆記,因為文字量太大,又因為印刷術不發達,所以他們在古漢字的基礎上簡化生成自己的語言符號,回國後在傳教播學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完善為日語。

9樓:桃衣舞

1。建築:好象京都有個什麼寺廟是學唐朝的

上個世紀美國打京都的時候本來準備毀了的,結果因為覺得它歷史悠久就留下了= =

2。還有服裝,和服跟漢服很像

3。文字,日文我們能看的懂滿多的

4。文化,有很多譴唐使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經常說日本受中國影響,其實不完全時這樣。除了遣唐使之外,中日之間的交流基本都是零零散散。反而是朝鮮和日本的交流是密切的。

先進文化和技術源源不斷的傳輸給日本。直到19世紀初。舉例:

朝鮮通訊使。

===另外,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人這麼熱衷於談論「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 先進文化傳輸到索馬利亞一樣的倭國有什麼值得反覆說的?

11樓:思淼

1、筷子

2、和服

3、鑑真東渡的時候給他們帶去了醫藥學、文化等方面的影響4、茶道

5、日文,是由我們的漢字經過改編過去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文字中大量運用了漢字,當然漢字用法很多都日本化了。

茶道空手道,也是起自唐手

日本刀,也是起自中國唐刀,但是在後面的演化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中國詩詞,書法,繪畫,都對日本文化發展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唐詩,對日本影響很大。

思想上,儒家思想,王陽明心學。

服飾上,日本和服也是在唐服飾的基礎上發展的。

建築上,也是受唐朝風格影響,特別是寺廟跟古建築。

日本漆器工藝也是在中國工藝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工藝發展出來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些稍微 民族文化優越論 的人會認為 日本文化 是 唐朝文化 的山寨模仿產品。日本文化是山寨文化。

14樓:優缽羅七七

1.文字,

2.服裝,(和服應該是源自中國的漢服)

3.佛教,(遠在唐代就有日本僧人來中國)

暫時想到這些。

1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的刀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有一種笛子似的樂器叫尺八,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的建築風格是從中國學的,日本的佛經和兵書也是從中國學的,日本的文字是借鑑漢字造的,日本的北海道的道字是行政名稱,類似現在的省,也是從中國學的,唐朝設道,關內道,劍南道等等。

我沒有證據,但是我猜測日本的武士制度也可能是從中國學的。

16樓:大愚若智

日本的佛教、茶道、空手道(原來叫唐手)

17樓:李鬆同學

柔道,日本刀,圍棋都是受中國影響的。

小日本是我最討厭的,但是他們的科技真的很發達。

18樓:匿名使用者

有人吹捧日本文化是亞洲文化的極致。這種人是根本不瞭解歷史。

所謂的日本文化看起來挺有型,看起來挺極致。但你不覺得的太累嗎?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小撮倭人率先接觸到了先進的外國文化,然後這一小撮倭人象其他倭人炫耀自己有文化的結果。

說白了,就是裝那啥。 裝那啥能不累嗎?

日本那些所謂的這個道,那個道德無一不是如此。 都是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後裝那啥的結果。

還是那句話,一個極致就是另一個極致, 日本文化既是極致,又是**。 我看有些人裝模作樣的感受日本文化的樣子覺得好笑。顯然這些人是不瞭解東亞文化歷史,當然也不可能理解東亞文化。

19樓:秦臻和紫揚

和服,和服在19世紀末期以前的日本稱作吳服。和服的稱謂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與西洋文化接觸中興起的概念。[1]吳服(ごふく,gofuku)這個稱謂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經 傳入日本的緣故。

在更加精確的層面上,吳服一詞是專指以蠶絹為面料的高階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會用「太物」來稱呼。中國吳地以吳服聞名天下。《鬆窗夢語》載:

「至於民間風俗,大都江南侈於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過於三吳。自昔吳俗習奢華、樂奇異,人情皆觀赴焉。吳**而華,以為非是弗文也;吳制器而美,以為非是弗珍也。

四方重吳服,而吳益工於服;四方貴吳器,而吳益工於器。是吳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觀赴於吳者,又安能挽而之儉也。」[2]《古事記》中卷曰:

「若有賢人者貢上。故受命以貢上人名。和邇吉師。

即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並十一卷付是人即貢進。

又貢上手人韓鍛。名卓素。亦呉服西素二人也。

又秦造之祖。漢直之祖。」即是說百濟給應神天皇的貢品裡有論語、千字文、鍛造工以及兩個從吳國來的縫織女。

這件事與兵庫縣的吳服神社祭祀的織姬和東漢渡來的阿知使主(劉阿知)有關。[3]「三十七年,帝遣阿知使主於吳,求縫工,得吳織·穴織等四女歸。會帝崩,因獻仁德帝。

」[4]也就是說,當時從中國渡來兩個織姬傳入中國的紡織技術,吳織媛死後被當作吳服大神在吳服神社裡被祭祀。[5]《日本書紀·雄略十四年》則稱:「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狹村主-青等共吳國使,將吳所獻手末才伎,漢織、吳織及衣縫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即呉國から漢織·呉織が渡來帰化。

[6]《日本書紀·應神紀》載:「三十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於吳,令求縫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麗國,欲達於吳。

」《日本國誌》亦曰:「應神帝之初,得《論語》、《千文》於百濟王仁。四十一年庚午,復遣阿知使主、都賀使主於吳,二人,漢孝靈皇帝之後也,魏受禪後,闢亂至倭。

考庚午即西晉永嘉四年,其日吳者,意當時就吳地求之也。此事載日本《應神本紀》。求織縫女。

抵高麗,高麗乃副久禮波、久禮志二人為鄉導,及得工女還」。[7]所以,和服的紡織和縫製技術最初是從中國傳入的。此外,京都大酒神社也祭祀著吳織女和漢織女。

神社石標上書「太秦明神 吳織神 漢織神;蠶養機織管絃樂舞之祖神」。另有日本西宮市喜多向稲荷神社祭祀了漢織女吳織女的織姬大明神。日本謠曲《吳服》唱曰:

「不思議の事を聞くものかな。それは昔の君が代に。唐國よりも渡されし。

詞「綾織二人の人なるが。今現在に現れ給ふは。何といひたる事やらん。

」[8]    和服

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分別的(因貴族所穿的和服樣式大多不是源自東吳而是源於唐朝,而該類服裝以前亦被稱為「唐服」),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現在很多賣和服的商店,招牌上會寫著「吳服屋」(吳服屋),可見兩詞已經基本上同義化。   今天日本服裝主要分為現代服裝「洋服」,即從歐洲傳來的樣式,和傳統服裝。

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國的漢服影響,尤其是日本歷史上的古墳時代(相當於中國晉朝及南北朝時期)。但到了平安時代(相當於唐末宋初),由於中日因雙方內外條件變化而暫時中斷交流,日本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度本土化發展的時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時期),和服的構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東吳傳來的編制縫紉風格影響較深,故稱為「吳服」。

而貴族的服裝則受之後的唐朝影響更深,稱為「唐服」。從鎌倉時代起貴族和武士逐漸開始在家裡穿著吳服,從室町時代開始上層貴族也開始穿著吳服。江戶時代起吳服的樣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無幾。

今天,平民在節日、慶典上多穿著吳服,即一般意義上的和服,而皇族禮服仍以唐服為主,偶爾穿著吳服,禮服中最華麗的是十二單。

編輯本段特徵

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釐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制 和服

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由於和服的裁剪製作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比較自由。在製作和服時,較少為人的體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著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

因為,它可以因人而異,在腰間調節尺寸。和服雖然基本上由直線構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但它卻能顯示莊重、安穩、寧靜,符合日本人的氣質。不僅如此,和服同時也順應日本的自然;日本絕大部分地區溫暖溼潤,因此服裝的通氣性十分重要。

由於和服比較寬鬆,衣服上的透氣孔有8個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開合,所以十分適合日本的風土氣候。

編輯本段定義

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豔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繡,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穿和服時講究穿木屐、布襪,還要根據和服的種類,梳理不同的髮型)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

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和服

江戶時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熱水」,那時候人們把和服稱作「湯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單衣,即用於單穿的衣物。古時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氣式的,和現在的桑拿很相似。

人們為了防止被牆壁和柱子燙傷,都穿著湯帷子入浴。湯帷子被稱為「和服」始於江戶時代。   後來,人們逐漸改變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時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熱水中。

於是,這種和服便成為洗浴完畢後穿著的簡單衣物,並作為夏季休閒體現個人情趣的衣物延續至今。從**上來說它和真正出席宴會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萬日幣左右,而一般的和服則至少要100萬。1人民幣大概是13日元。

  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稱為「貫頭衣」的**和被稱為「橫幅」的**。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繫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相當實用。   所謂的「橫幅」,就是將未經裁剪的布圍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為基礎逐漸演經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4至7世紀的古墓的人偶埴輪上,已經有了各種和服的形象資料。   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

當時和服的名稱,如"唐草"、"唐花"、"唐錦"等。"貫頭衣"、"橫幅"以及後來的"和服",受到了東亞的中國唐代服裝的影響。   各種和服在款式和穿著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具有服裝的一項重要功能:

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以女性的和服為例,這種"小異"主要表現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對較短。   2.

"黑留袖"和服往往點綴有精緻的花紋,它是中年婦女的禮服,一般在比較隆重、莊嚴的場合,如婚禮、宴會時穿著。   3."色留袖"是有各種顏色的和服,穿著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輕,也是隆重場合時穿著的禮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婦女的傳統服裝,比較豪華,一般只在慶賀典禮、畢業,以及新年時穿著(今天,即使在這種時候也很少有人穿著這種和服)。"振袖"就是長袖,往往長達1米左右,垂至腳踝。

  5.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色無地"的和服,在平時穿著。"色無地"沒有花紋圖案,但有顏色。

和服(4張)  通氣是和服的一大優點和特徵,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開合。不過,這種開合,尤其是衣襟的開合,有許多講究。不同的開合,具有不同的含義,顯示穿著者不同的身份。

例如,藝人在穿著和服時,衣襟是始終敞開的,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處繫上帶子。這種穿著方式,不僅給人以一種和服似脫而未脫的感覺,顯示一種含蓄的美,而且能顯示從事該職業的婦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從事該職業的婦女在穿著和服時,則須將衣襟合攏。

但即使是合攏衫襟,其程度也有講究,並以此顯示穿著者的婚姻狀況:如果是已婚的婦女,那麼衣襟不必全部合攏,可以將靠頸部的地方敞開。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則須將衣襟全部合攏。

事實上,和服的穿著有著如此之多的講究,以至在日本有著專門教人如何穿著和服的"教室"。

中日文化交流的例項,目前,中日兩國除文化交流外,經濟和技術交流也越來越多,你能舉出哪些例項

在唐朝時就有日本遣唐使來我大唐學習我們的漢字,衣著和文化制度,同樣我們的高僧鑑真也不畏艱難曾先後六渡海洋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學並建立了佛堂為中日交流帶來了豐厚成果 就是在目前中日2007年是中日文化年,眼下就有日本的電影團體和 團體來華交流演出也推動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目前,中日兩國除文化交流外,經濟和...

談談對唐朝文化交流的學習社會

一 遣唐使來華 1 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節,他們往返於中日之間,是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2 與學生一起分析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 次數 作用等。因這時唐朝正值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其經濟文化處於世界的先進地位,而此時的日本則處於奴隸社會瓦解,封建制度確立 鞏固的時期。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

關於日本碟版本的幾個詞,《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有幾個版本?有什麼區別?哪個版本比較好?

初回行貨 初回一般 來都叫初回限定 這個不自論single還是album都可bai能會有的一般包含更多的內du容 比如附贈pv的 之類的 j家很喜zhi歡玩這個 像關八就總出8個顏色的初回限定 然後會比通常盤要貴一些 通常行貨 通常行貨即是平時所說的通常盤 一般只包括一張cd 也會比初回便宜好多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