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華嚴經》說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是什麼意思?結合以下公案,說說什麼是菩提心

2021-03-22 05:13:30 字數 5985 閱讀 3116

1樓:匿名使用者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則成福德,成第三世怨。所以修行皆以心為根本,菩提就是覺悟,菩提心是平等慈悲,亦是大願力,道證法師說:菩提是有智慧的慈悲,又是有慈悲的智慧,再加上堅定的願力不斷去實行,這慈悲、智慧、願力的結合就是菩提。

修行不在心地上轉變,比如放生為了求福報長壽,卻不知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個放生的善法就是魔業。草鞋公修諸善法,文中說他沒有得到實際,什麼是實際,就是心地的薰修和轉變。

第二個公案,是自力和他力的對比,和菩提心有一點關係,就是末法根機,求生淨土,就是完滿的發菩提心。

第三個公案是對明心和心外求法求神通的辨別。

道證法師著作發菩提心,對菩提心的開示平實切要,令末學很受益。

我自己卻沒有很好的修行能說的很完善。

2樓:煩惱即菩提

如果不是為了眾生的解脫而行善,只是人天福報。

3樓:匿名使用者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這句**說的太好了,現在學佛的人都應該仔細體會!!!

但若要明白這句話的意思,需要明白兩個概念:菩提心、魔業。

菩提心就是眾生與佛清淨無染的正覺真心,不能解釋為慈悲心、大願力,菩提心就是無上的正等正覺,就是你我及一切眾生的見聞覺知的明瞭之性,就如同鏡子能照見萬物的效能,而眾生顛倒,從無始以來,只把鏡子中的影像當做真實,忘失了菩提心!所以一切修行人,如果不能了悟菩提心,一切的修行都是在盲修瞎練,如果不能以菩提心為修行的根本與目標,所修的一切功德,只能是人天福報!!!說的不好聽就是在做魔業!!!

最大的魔王是波旬,但很多人不知道波旬是何人,其實他就是大自在天的天王,若眾生求人天福報,他就是天王,是至高無上的神,因為大自在天中五欲的享樂應有盡有,而且能隨心所欲的變現。但真正學佛的人以清淨無染的正覺真心為本,目的是出離三界的繫縛,若為五欲的享樂就不能出三界,所以從這個意義講,大自在天的天王就是最大的魔王!人天福報也就是魔業,學佛之人必須牢記這句**"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4樓:匿名使用者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

是名魔業」 是從了義,大乘修行人角度來說的,從方便的不了義角度來說則談不上。所以分清了義不了義很重要。

菩提心有兩個條件,

一緣眾生的大悲,也就是發心利益一切眾生令離苦得樂;

二緣佛果的大智,願眾生究竟成佛,為眾生而成佛這就是菩提心的意思

如彌勒菩薩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

印光大師的金剛語無有虛言,淨土法門是個特殊法門,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一生成就

所以往生淨土者本身就是菩提心的體現,度眾生、成佛果都具足

5樓:匿名使用者

一點淺見,拋磚引玉:

菩提者,覺也,此覺乃無上正等正覺。若不迷,何來覺?故此菩提乃是妙明真心,我等本來面目,吾等與佛,本無分別,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本是一。

只因妄想分別,迷己為物,故有生死流轉。迷失本心、忘失菩提心,故求覺,而實在本心失而未失。若明此理,即為見性,知本心就是當下,萬法萬相亦不過當下一念,知妄即覺,歇即菩提,不從修得,本來如是。

此即楞嚴法華之義,佛之知見也。

若不明此理,不見本心,雖終日修善,枉入諸趣,流落六道,終逃不過魔王手心,是為魔業。吾等學佛,乃是為悟入佛之知見,了達本心,非為行善,善法非真法,見性之人外在自然是善。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誠如是也!!!

6樓:佛崽

·菩提心就是·佛菩薩心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讀《法華經》就會有所感悟,佛陀因何因緣現世間? 世尊不是為了讓人得福報而說佛法,不是為了得神通而說佛法,世尊說法目的是為了讓人成佛,所謂一佛乘也!!! 所謂發菩提心,我的理解就是發成佛心,現在學佛的人很多,但為了成佛的人很少,大多數是因為自身有苦難求菩薩救助,或者求菩薩保佑發**壽之類,有誰天天修行發願說我願一切都不要,只要成佛,少!

少!少! 人要不成佛不脫因果,什麼都是假的!

什麼都會消亡!

8樓:匿名使用者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9樓:境心偕忘

頂禮印光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10樓:匿名使用者

結合公案就沒法講了。我們失了菩提心了麼,沒有!我們得到它了麼,沒有!無來無去謂之心。只因為妄想執著所染而不自知。需知心外無法,離心無法,離心修道,緣木求魚,無可得

我國的宗教政策是什麼?

11樓:特特拉姆咯哦

1,宗教政策是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

由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由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簡單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這就是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

2,這一政策有法律上的保障——憲法(國家根本**)。任何強迫不信教的人去信教的行為,如同強迫信教的人不信教一樣,都是侵犯了別人的信仰自由,都是違法的行為。

因為我國的憲法、刑法、民法、選舉法、兵役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都對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和信教公民的平等權利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同時也規定: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12樓:宋濂

我覺得應該把宗教取締了,嚴重妨礙農業生產,還有工業生產。

什麼是宗教

13樓:初夏的塵埃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

華嚴五教章卷一有『分教開宗』之說,即將宗教二字分開解釋,一般以宗為主觀的、個人的主義信念;教則有客觀教說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稱宗教。此外,或以宗為無言之教,以教為有言之宗;或以宗為宗門,教為教門。

14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是哲學和科學的衍生物,是世界被解構和還原之後生成的作為保護補償產物!因此不同區域和不同文化下產生的不同宗教卻有著相似之處,典型的康德二律背反產物。

宗教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

當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什葉派)、印度教、猶太教、佛教、道教、神道教等。

古時由於人類對宇宙的未知探索,以及表達人渴望不滅解脫的追求,進而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祕力量或實體,使人對該一神祕產生敬畏及崇拜,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體系,與民間神話一樣,其也有自己的神話傳說,彼此相互串聯,本質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宗教可大概分為原始宗教、國民宗教、世界宗教等。

一、原始宗教,又稱部族宗教,太古時代之宗教及未開化社會之宗教,如自然崇拜、精靈崇拜、圖騰崇拜、巫覡教等。

二、國民宗教,又稱民族宗教,指行於部族、民族、國家等一定地域內之宗教,如日本之神社神道、印度之印度教、以色列之猶太教、中國之道教、儒教等。多與所處地域之社會風俗、習慣、制度等有密切之關係,而未必有宗教開祖或依據之經典,如日本神道,並無特定之教,而系以原始宗教為基礎,根據國家組織而發展。又如我國之道教,有其特定之教祖,亦有其特殊之教格而適合國民之傳統,故難以傳入他國。

三、世界宗教,如佛教、**教、伊斯蘭教等。此型別宗教多隨個人之自由意志接受信仰,而順從組織內之信條、儀禮、戒律等。通常多由特定之開祖所創倡,並以開祖之行跡及教說為中心,形成該教之教理與經典。

教團之成立,多站在超越民族、國家等立場而創立,故其教法系以人類全體為中心,具有世界性與普遍性之性格。惟世界性之宗教雖以全體人類為中心,然實際上常以救濟個人為基礎,故具有探索心靈內面與側重個人實踐修行之特性。

拓展資料

**教信仰是以耶穌**為中心,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即上帝耶穌**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捨己無私的大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耶穌**)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三大宗教。但是,**教無論從規模,還是從影響方面,都堪稱世界第一大宗教。**教在人類發展史上一直有著極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和深遠影響。

至今主要發達國家,除了日本,都是**教文化主導的國家。尤其在歐洲、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的廣泛地區,無論是政治、經濟、科學、教育、文化和藝術,**教塑造了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中國也是20世紀除了南美、非洲、亞洲的韓國等地,**徒人數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宗教四大特徵 10

15樓:楊必宇

第一,宗教現象是一個歷史範疇的課題,考古學證實,宗教不是與人類社會歷史相伴而生的,其也就必然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社會現象。

第二,從民族發展角度來看,不是世界所有民族都有宗教信仰,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也不都是讓宗教信仰成為主流社會意識。

比如中華文明就被認為是缺乏宗教基因的文明,宗教一直不佔主流意識。實際上,在中國的帝王術上,宗教是手段不是目的,孔子就說過"神道設教",意思是老百姓願意信就信去,只要把握好限度就行了。在這樣的民族中,宗教也不會永遠存在的。

第三,從宗教發展歷史來看,宗教總的趨勢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方向是全世界政教分離原則,宗教脫離對人類社會的控制,其逐漸成為一種純精神的東西;一個方向是世俗化,也就是宗教的某些東西變為習俗,可宗教的特徵逐漸減弱。

第四,人的精神需求是變化的,人還是在不斷髮展的,從古猿到人是一個過程,即使發展到人這個階段以後不會停止,而人的發展必然包括人的意識和精神的發展,而宗教一旦提出一個信仰目標就不能變了,一個不變的東西是不會永遠滿足發展著的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16樓:8萬4千法門

從前寺院、叢林,就是佛教的這些道場,這些道場實在講就是佛教的學校,寺院就是學校。他們裡面人做什麼?每天是講經說法,除了講經說法,就是大眾在一塊共修。

共修大概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參禪,一種是念佛,修止觀跟參襌是很接近的,所以在行門上大致上就是兩種。大的寺院裡面,它一定有講堂,它有唸佛堂,有禪堂,喜歡參襌的人蔘禪,喜歡唸佛的人唸佛。往往講堂有很多個講堂,不止一個講堂,這叫分座講經,就好像一個學校裡面,有很多科目、有很多科系,各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

這邊這個講堂講《法華經》,那個講堂講《華嚴經》,你喜歡學哪個你就學哪個。修行的時候,你喜歡唸佛你就參加唸佛堂,喜歡參禪你就到禪堂。的確它是學校。

不像現在,現在我們見不到了,寺廟裡雖有講堂,有這個名,掛了匾額在那個地方,但是沒有人講經;有掛禪堂的,沒有人蔘禪。而且變成什麼?都變成經懺佛事,都變成超度死人。

超度死人,這是宗教。

我再告訴諸位宗教的界限,什麼叫宗教?就是跟天神、跟鬼神往來的,這是宗教。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教自古以來不跟這些諸天鬼神往來。

佛講經說法是對我們人講的,佛要到天上,他會**,他會到天上去跟他們講。他要跟餓鬼講,佛會現餓鬼身去跟餓鬼講。在人間,決定是為我們人說法,與鬼神不相干的。

佛門裡面供養佛菩薩形像,是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報恩的意思,就是紀念的意思。因為佛是我們第一個老師,是佛陀教育的創辦人,我們的根本老師,我們稱之為本師,我們對本師的恩德不能忘記。所以我們拜佛,就跟我們中國人拜祖先的意思完全相同,是個紀念、不忘本,報恩的意思。

第二個意思是最重要的,比前面這個還要重要,是見賢思齊。看到他成佛了,他也是凡夫修成的,我要跟他一樣,我要努力的修學,我要成佛,我成佛要跟他一樣。時常提醒自己要學佛,提醒自己要成佛;換句話說,佛像放在那個地方是提醒自己、啟發自己,這個用意非常之深。

決定不是把他當作神來看待,你把他當作神來看待,是錯誤的。所以求籤問卦這個東西,真正佛教道場決定沒有,那神廟才有,宗教的佛教裡頭有,傳統的佛教裡面沒有。

佛教為什麼我每次讀到《華嚴經》字,總感覺意趣深廣呢

華,華藏世界 嚴,莊嚴淨土。華嚴經為佛經之王,包羅永珍,是佛法的整體。就像阿彌陀佛,簡單的四字就包含了整體佛法。比如 要收聽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你不用研究電磁波的原理,你要調頻道到fm103.9就行。坐飛機不用研究飛機的結構原理和飛行員的素質 天氣因素,只要相信飛機能把你帶到目的地就行 所以一...

楞嚴經是不是佛經的最高經典,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是不是最最經典重要系統全面的3部佛經

可以參考 答086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可以學,師.父.經常講一句話,學佛學法要如法,如法就是你要知道這個法門,知道什麼樣的法門能解決你的問題,尤如一個醫生為你看病一樣。當你在與某一個法門結緣或者去傳播這個法門的時候,你會得到這個法門很多的功德,同時幫助你滅罪與消除孽障。同時你又去學了一個法門或者傳播另...

《華嚴經》主要說什麼,我看寫了一大堆佛菩薩的名字,辭藻浮華,釋迦摩尼說話論理的方面卻很少,為何說這

華嚴經 具稱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乘佛教要典之一 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後,於菩提樹下為文殊 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經中記佛陀之因行果德,並開顯重重無盡 事事無礙之妙旨。此經漢譯本有三種 一 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 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 舊譯 華嚴 或稱為 六十華嚴 二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