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戰爭時期為戰勝國內外敵人蘇維埃政權採取的經濟政策是

2021-03-22 03:28:04 字數 5508 閱讀 8038

1樓:手機使用者

b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在當時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實行配給制,取消商品**,不利於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這是不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狀況的。

為什麼還處於襁褓中蘇維埃政權能戰勝數倍於自己的國內外敵人

2樓:颳風的雪

1,民心所向。2023年11月7日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佈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從此,蘇維埃成為**無產階級**的政權組織形式。

這一下就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群眾的力量可是巨大的。

2,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新經濟政策使蘇維埃國家的經濟順利恢復起來,讓蘇維埃政權站穩了腳跟。

3,布林什維克和蘇維埃政權強大的組織能力。

蘇維埃經濟政策退步,對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額,斯大林模式是一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在經濟建設中,排斥市場調節和價值規律,強呼叫行政手段來干預經濟,把一切經濟生活置於指令性計劃之下,結果造成經濟部門發展的嚴重失調和農業長期停滯不前等問題。

或者蘇聯幾十年的歷史並沒有完全發揮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極大潛力」;生產粗放式經營、高消耗、浪費嚴重,生產成本遠高於美、日;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採與揮霍,不計後果,不顧環境;經濟結構畸型、輕工產品等日用消費品嚴重短缺。

不知道對不對

4樓:山楂殼

不對,經濟政策具有時效性,對當時具體的社會環境是有效的,是進步。

新經濟政策和戰士共產主義政策區別

蘇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區別?

5樓:不運動會s星人

1、背景不同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蘇維埃政權面臨國內外敵人的進攻,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實施的;新經濟政策是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適應新情況,蘇維埃政權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情況下實施的。

2、目的不同

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為了戰勝國內外敵人,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實現向共產主義的直接過渡。實施新經濟政策是為了迅速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鞏固工農聯盟,以擺脫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3、內容不同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包括進一步剝奪資產階級,對小企業普遍實行國有化;實行餘糧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實行產品實物**及主要消費品配給制;取消貨幣和核算制,實行總管理局制,國家直接給每個企業制定產、供、銷計劃; 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

新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額的餘糧完全歸個人所有,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允許外資企業管理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恢復商品貨幣關係進行調節生產的作用。

這使小農經濟佔優勢的蘇俄找到了向社會主義經濟階段過渡的道路。

4、作用不同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適應了戰時需要,集中了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供了保證,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新經濟政策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蘇俄經濟走出困境,為實現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國家的財政收入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轉,鞏固了工農聯盟,從而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6樓:狼牙特種兵

其實沒那麼多的區別

戰時共產主義其實就是「一切為了前線」。戰

時共產主義並不是單純的經濟政策,而是一種緊急的戰爭政策。它要求整個國家,全部的財力物力人力絕對的去為戰爭服務。因此,我認為戰時共產主義不存在生產關係、分配等問題。

至於新經濟政策,其實和我們的改革開放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總體來說,就是國家的發展程度特別是經濟遠遠沒有達到社會主義國家應該達到的標準,但是在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的情況下,不得不以有條件的部分恢復資本主義生產這一過渡形式去發展經濟,為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打好基礎。

新經濟政策的生產關係是商品與貨幣,實際上是尊重市場原則。

生產資料所有制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存。(比如說經濟命脈由蘇維埃絕對控制,但是其他的一些還有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就依靠資本主義生產)

分配原則以按勞分配和平均分配為主,同時還存在按生產資料分配。

至於新經濟政策怎麼推動的,這個我不太瞭解,但是肯定費了很多事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就對此有描寫,當時甚至有人懷疑這個列寧是不是真的。不過列寧把道理跟黨員和工人農民說清楚了,事情辦起來就不難了。

作用和效果:首先就是緩解並最終解決了蘇俄的經濟政治危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然後肯定經濟復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業生產恢復並發展,同時還和西方關係緩和(相對的)。

7樓:

不同點:

背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蘇維埃政權面臨國內外敵人的進攻,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實施的;新經濟政策是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適應新情況,蘇維埃政權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情況下實施的.

目的: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為了戰勝國內外敵人,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實現向共產主義的直接過渡;實施新經濟政策是為了迅速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鞏固工農聯盟,以擺脫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內容: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包括餘糧收集制,企業國有化,實物配給制和勞動義務制;新經濟政策包括固定糧食稅,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允許商品買賣實行自由**,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作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適應了戰時需要,集中了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供了保證,鞏固了蘇維埃政權;新經濟政策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蘇俄經濟走出困境,為實現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國家的財政收入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轉.

鞏固了工農聯盟,從而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聯絡:它們都是列寧根據蘇聯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經濟政策,都對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有什麼不同點?

8樓:這也有人爭

背景,作用,目的都不同。

一、背景(原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權面臨內憂外患。新經濟政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餘糧收集制觸及到農民利益(根本原因);2023年**政治經濟危機(主要原因)。

二、目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保衛祖國,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新經濟政策:解決國內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直接目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根本目的)。

三、政策出臺的標誌:新經濟政策:2023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沒有具體標誌

四、評價標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否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戰爭新經濟政策: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是否遵循經濟規律。

作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適應了戰時需要,集中了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供了保證,鞏固了蘇維埃政權;新經濟政策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蘇俄經濟走出困境,為實現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國家的財政收入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轉。鞏固了工農聯盟,從而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聯絡:它們都是列寧根據蘇聯的實際情況制定的經濟政策,都對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怎麼解釋,蘇俄的新經濟政策背離了社會主義制度!求具體解釋!!!求大神

9樓:鄭康前

列寧在《19世紀末**的土地問題》一文中曾寫道:「社會

主義的本質就是要消滅商品經濟,只要社會還存在著交換,談什麼主義都是可笑的。」

基於這樣的認識,列寧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而 實施這種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這種政策的實施最主要的影響是:

【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供了保證,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2023年,蘇維埃政權實施的餘糧收集制 ,短期內緩解了城市的饑荒。

列寧說:「我們在奪取政權的時候便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既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會主義者處理過這類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實踐作出判斷…… 2023年列寧又說:

「目前已很清楚,我們用衝擊的辦法,即用簡捷、迅速、直接的辦法實現社會主義生產和分配的原則的嘗試已經失敗了。政治形勢向我們表明,在許多問題上,必須退到國家資本主義上去,從衝擊轉到圍攻的方法上去。」

列寧進行的嘗試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忽視了生產關係必須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為了糾「錯」,列寧的的最重要措施是 :【在一定限度上恢復資本主義,發展商品經濟】新經濟政策在經濟管理上的改革是:

【擴大企業自主權,以經濟手段為主要管理方式】

必須再退,再後退,從國家資本主義轉到由國家調節買賣業和貨幣流通,商品交換沒有得到絲毫結果,私人市場比我們強大,通常的買賣、**代替了商品交換。─《列寧全集》

列寧所說的「必須再退,再後退」是指退到什麼程度? 【退到私人買賣、自由**,發展商品生產】新經濟政策在工業方面直接要達到的目的是:【借用資本家的資金和經驗發展工業 】有人稱蘇俄新經濟政策是「布林什維克轉向資本主義」,有人說羅斯福新政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這兩種說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沒有從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上看問題②沒有看到政策僅在一定限度範圍內調整 ③只看現象,不看本質 ④沒有從發展的、辨證的角度看問題

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回憶20世紀20年代的情況時說,新經濟政策一執行,混亂和饑荒馬上就開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復了生機,市場上的商店又開始有產品**了,物價也隨之下降了。那時黨的口號是「學會做生意!」……但是要我們自己適應新的經濟政策,卻仍然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

赫魯曉夫之所以在適應新經濟政策過程中「仍然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是:【當時對市場經濟和多種經濟成分的認識不足】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的變化,實質是:【把超前的生產關係倒退到現實位置上來】蘇俄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變到新經濟政策,其主要社會根源是 :

【**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新經濟政策的重大理論意義在於:【.找到小農佔優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10樓:魏鐵軍本人

私有經濟和國有經濟的問題,不多說

11樓:形tong_魔路

他有點跟資產階級的性質差不多

12樓:分別讓他根號

你要看新經濟政策的內容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原因

13樓:【玥

以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國情決定的。在相對落後的情況之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需要一個逐步過渡的階段,即在一個限度內發展資本主義,鞏固工農聯盟後,再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它是列寧將馬克思主義與**實際相結合的典範。

如何看待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1)2023年夏至2023年初,面對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干涉以及極其困難的經濟形勢,蘇俄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它是在戰爭環境和經濟被破壞的條件下被迫採取的非常措施,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國的財力、物力,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捍衛蘇維埃政權提供了保障,起了重要的作用。

(2)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指導思想有重大失誤,布林什維克黨試圖由此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限度。國內戰爭基本結束後,非常措施不但沒有收縮,反而加強,引起廣泛不滿,出現全國範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3)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遇到的挫折,使列寧和布林什維克黨重新思考如何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最終它被新經濟政策所取代。這是蘇俄發展歷程中的重大轉折,是列寧對小農佔優勢的**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

(4)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辯證關係的原理,才能正確認識戰肘共產主義政策被新經濟政策取代的歷史必然性。

地道戰是起到什麼作用地道在戰爭時期起到什麼作用

地道戰是廣大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創造的堅持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的一種形式。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蕩以後,鬥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鬥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

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女王是誰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女王是誰

維多利亞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維多利亞女王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是第一個以 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 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間 1837 1901年 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 日...

二戰時期巴黎為什麼為不設防城市,二戰時期不設防的城市有哪些?

所謂不設防城市即戰時沒有軍隊防禦和軍事設施的城市。當某個主權國家遭侵略,它的首都或城市面臨被佔領的危險,這個國家的 本著人道主義保護市民,並保護城中的文物古蹟不被毀滅,就會宣佈它為不設防城市,命令守軍撤出,自動放棄城市的佔領權,該城奉行不抵抗原則。根據1907年的 海牙公約 規定,對不設防城市 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