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國風 邶風 擊鼓的原文和註釋以及陸德銘的分析體例詩經 國風

2021-03-22 01:32:04 字數 7803 閱讀 8281

1樓:匿名使用者

國風·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⑴,踴躍用兵⑵。土國城漕⑶,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⑷,平陳與宋⑸。不我以歸⑹,憂心有忡⑺。

爰居爰處⑻?爰喪其馬?於以求之⑼?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⑽,與子成說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⑿,不我活兮⒀。于嗟洵兮⒁,不我信兮⒂。

註釋⑴鏜(tāng):鼓聲。其鏜,即「鏜鏜」。

⑵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刀槍之類。

⑶土國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國:指都城。漕:衛國的城市。

⑷孫子仲:即公孫文仲,字子仲,邶國將領。

⑸平:平定兩國糾紛。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陳、宋:諸侯國名。

⑹不我以歸:是不以我歸的倒裝,有家不讓回。

⑺有忡: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

⑻爰(yuán):**。喪:喪失,此處言跑失。爰居爰處?爰喪其馬:**可以住,我的馬丟在那裡。

⑼於以:在**。

⑽契闊:聚散、離合的意思。契,合;闊,離。

⑾成說(shuō):約定、成議、盟約。

⑿于嗟:嘆詞。

⒀活:借為「佸」,相會。

⒁洵:久遠。

⒂信:守信,守約。

《詩經》國風·衛風·考槃的原文和註釋還有陸德銘的分析體例

2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國風·衛風·考槃

原文: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寤寐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寤寐歌,永矢弗過。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寤寐宿,永矢弗告。

註釋:1.槃 毛傳:「考,成。盤,樂也

2.澗 (形聲。從水,間聲。本義:夾在兩山間的水溝)澗,山夾水也。――《說文》

3.碩 鄭箋:「碩,大也。」

4.寐 mèi ,臥也。――《說文》

5.寤wù ,寐覺而有言曰寤。――《說文》寤言(醒後說話);寤寐(指醒時和睡時);寤宿(醒而臥;躺臥);寤懷(睡不著而懷念);寤闢(醒來以手拍胸);寤嘆(睡不著而嘆息);寤遷(剛剛醒來就遷移);寤覺(睡醒)「寤,覺,」通「悟」。

覺悟,認識到

6.永,長。

7.矢 shǐ ,誓。 通誓」。發誓

8.弗 fú 「弗」為「不」的同源字 。:「弗,不之深也。

」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象兩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繩索束縛之,使之平直。本義:

矯枉) 弗,矯也。――《說文》。

9.諼 xuān,忘也。本義:欺詐,欺騙 諼,詐也。——《說文》 諼,欺也。——《廣雅》 弗諼:含有使明白之意。不欺不詐不忘既是明白。

10.阿,毛傳:「曲陵曰阿。」王先謙曰:「謂山曲隈處也。」

11.薖 kē,毛傳:「寬大貌。」(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12.軸,毛傳:「進也。」範處義曰:「卷也,猶言卷而懷之。」 可以理解為旋型狀態,是考槃的狀態。

13.宿 sù 停宿, 永留。

14.蘇轍曰:「澗也,阿也,陸也,皆非人之所樂也,今而成樂於是,必有所甚惡而不得已也。

寬也,薖也,軸也,皆盤桓不行,從容自廣之謂也。弗諼,既往之,戒不可忘也。弗過,不可復往也。

弗告,不可復諫也。皆自誓以不仕之辭也。」

唐代陸德明所撰《經典釋文》廣泛錄存了儲存在前人經箋傳注中的早期異讀材料,是一部集漢魏六朝音義學之大成的傑出著作,歷來被學者們認為是進行漢語言文字研究的資料寶庫。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以上供參考。

芄蘭的原文

3樓:手機使用者

詩經·國風·衛風·芄蘭

芄蘭之支,童子佩觽。雖則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詩經邶風擊鼓》的全文與翻譯

4樓:穆子澈想我

1、全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2、譯文 :

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築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於是人在**?於是馬跑失在**?到**去尋找它?

在山間林下。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3、出處

春秋時期的《詩經》。

賞析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

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莊子》說:「猶繫馬而馳也。」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

這首詩在結構和手法上有不少獨到之處。結構上,它基本按時間順序,寫出一個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徵前、出征時和出征後的複雜心理和行為,其中又插人回憶,形成往事與現實的強烈對比,在結構上形成頓宕。

同時,在敘事之中又間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瀾。尤其是最後一層,完全是直抒其情並皆以「兮」字結尾,彷彿一個涕流滿面的征夫在異鄉的土地上,對著蒼天大聲呼喊,對著遠方的親人訴說著內心的思戀和苦痛。

5樓:匿名使用者

全文:擊鼓

先秦: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翻譯:擊鼓的聲音震響(耳旁),兵將奮勇操練。(人們)留在國內築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隨孫子仲,平定陳、宋(兩國)。不允許我回家,(使我)憂心忡忡。

於是人在**?於是馬跑失在**?到**去尋找它?在山間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讓我無法(與你)相會。唉,太遙遠,讓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出自:先秦 佚名《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關於這首詩的背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魯隱公四年(公元前719年),衛國公子州籲(前人亦稱「衛州籲」)聯合宋、陳、蔡三國伐鄭。

另一種是清代姚際恆認為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而被晉所伐之事。今人多以為姚說較為合理。

主題思想:

這是一位遠征異國、長期不得歸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鄉之歌。全詩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徵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後兩章描寫戰士間的互相勉勵、同生共死,令人感動。

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

「怨」是《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

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厭戰情緒。

6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

(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

心中鬱郁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

到**(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按]長年行役於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

孫子仲:當時衛國的元帥。

平:《集傳》:「平,和也。

合二國之好也」。有說當時陳、宋二國作亂,孫子仲平之則「平」應為「平伏」,或不戰而使蕃國歸順,並不是兩個平等的國家締結和盟。孫子仲當時是「天子師」的出兵,不是衛國戰爭。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傳》:「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箋》:「不還,謂死也,傷也,病也。今於何居乎?

於何處乎?於何喪其馬乎?」爰音yuan2,即**。

契闊:離合。馬瑞辰《通釋》:「契當讀如契合之契,闊當讀如疏闊之闊。……契闊與死生相對成文,猶雲合離聚散耳」。契即合,闊即離。

成說:《通釋》:「成說即成言也。……《傳》訓說為數者,蓋為預有成計,猶言有成約也。」即已有約定。

洵(音xun4):遠。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極,信、極連讀,猶言終古。按通篇意旨,均不從)

//「喪其馬」與「不還」相對,馬應是比興,借指寧靜的田園生活

7樓:卓磨

全文與翻譯字字數指的是什麼?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的全詩是?

8樓:雪蝶靜影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詞句註釋

鏜(tāng):鼓聲。其鏜,即「鏜鏜」。

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兵:**,刀槍之類。

土國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國:指都城。漕:衛國的城市。

孫子仲:即公孫文仲,字子仲,邶國將領。

平:平定兩國糾紛。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陳、宋:諸侯國名。

不我以歸:是不以我歸的倒裝,有家不讓回。

有忡: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

爰(yuán):**。喪:喪失,此處言跑失。爰居爰處?爰喪其馬:**可以住,我的馬丟在那裡。

於以:在**。

契闊:聚散、離合的意思。契,合;闊,離。

成說(yuè):約定、成議、盟約。

于嗟:嘆詞。

活:借為「佸」,相會。

洵:久遠。

信:守信,守約。

白話譯文

擊起戰鼓咚咚響,士兵踴躍練武忙。有的修路築城牆,我獨從軍到南方。

跟隨統領孫子仲,聯合盟國陳與宋。不願讓我回衛國,致使我心憂忡忡。

何處可歇何處停?跑了戰馬何處尋?一路追蹤何處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

只怕你我此分離,沒有緣分相會和。只怕你我此分離,無法堅定守信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篇典型的戰爭詩。詩人以袒露自身與主流意識的背離,宣洩自己對戰爭的牴觸情緒。作品在對人類戰爭本相的透視中,呼喚的是對個體生命具體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細節幸福的獲得。

這種來自心靈深處真實而樸素的歌唱,是對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關 懷的闡釋,是先民們為後世的文學作品樹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標。

《毛詩序》雲:「《擊鼓》,怨州籲也。」鄭箋以《左傳·隱公四年》州籲伐鄭之事實之。

姚際恆《詩經通論》以為「與經不合者六」,此實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人救陳」之事,在衛穆公時。今以為姚說較《毛序》為合理,姑從姚氏。

第一章總言衛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人之怨。結雲「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言「土國城漕」者,《鄘風·定之方中》毛詩序雲:

「衛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居漕邑,齊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文公營楚丘,這就是詩所謂「土國」,到了穆公,又為漕邑築城,故詩又曰「城漕」。

「土國城漕」雖然也是勞役,猶在國境以內,南行救陳,其艱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雲「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進,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似乎是題外插曲,其實文心最細。《莊子》說:「猶繫馬而馳也。

」好馬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徵人是不願久役、想歸家的。這個細節,真寫得映帶人情。毛傳解釋一二句為:

「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把「爰」解釋為「或」,作為代詞,則兩句通敘營中他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

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人。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錯誤的。黃生《義府》以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正確的。至於如何解釋全章詩義。

四句為了把叶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顛倒,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次序應該是:

執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

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本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容,是分手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叶韻,「手」與「老」叶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激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這一次序。

第五章「于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不我活兮」的「活」,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會也。

」「于嗟洵兮」的「洵」,應該是「遠」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不我信兮」的「信」,應該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說」而言的。兩章互相緊扣,一絲不漏。

「怨」是《擊鼓》一詩的總體格調與思想傾向。從正面言,詩人怨戰爭的降臨,怨徵役無歸期,怨戰爭中與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從反面言,詩作在個體心理,行為與集 體要求的不斷背離中,在個體生命存在與國家戰事的不斷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實幸福對戰爭的殘酷的不斷顛覆中,流顯出一份從心底而來的厭戰情緒。

這一腔激烈的厭戰之言,要爭取的是對個體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細節中的切實幸福

名家點評

《毛詩序》:《擊鼓》,怨州籲也。衛州籲用兵**,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

孔穎達《詩疏》:怨者,情所恚恨。……經五章皆陳兵役之怨辭。……當往之時,不於我以告歸期,不知早晚得還,故我憂心忡忡然,憂不得歸也。

錢鍾書《管錐編》:《箋》:「從軍之士,與其伍約:

『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志在相存救也;『俱老』者,庶幾俱免於難」;《正義》:王肅雲:

「言國人室家之志,欲相與從;『生死契闊』,勤苦而不相離,相與成男女之數,相扶持俱老。』」按《箋》甚迂謬,王說是也,而於「契闊」解亦未確。蓋徵人別室婦之詞,恐戰死而不能歸,故次章曰: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國風 邶風 靜女的作品鑑賞,《詩經(邶風 靜女)》

靜女 一詩,向來為選家所注目。現代學者一般都認為此詩寫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約,也就是說,它是一首愛情詩。而舊時的各家之說,則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 毛詩序 雲 靜女 刺時也。衛君無道,夫人無德。鄭箋釋雲 以君及夫人無道德,故陳靜女遺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為人君之配。而 易林 有 季姬踟...

誰能告訴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的內容

關關雎復 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制君子好逑。bai參du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zhi,寤寐dao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關關抄雎鳩,在河之襲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ai參差荇菜,左右du 流...

《詩經》是的「風」是人風還是家風,還是國風

說到 家風 我覺得首先要把它與 家規 區別開來.家風 不等於 家規 家規 是指 家庭中的規矩 現代漢語詞典 1996年版 而 家風 則 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習慣 生活作風等 辭海 1980年1月版 按照詞典的這個釋義,我理解,家規 是有形的,而 家風 是無形的 家規 是明確的條文,而 家風 則是 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