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失街亭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1500字

2021-03-20 02:54:03 字數 5242 閱讀 7622

1樓:羅勝軒

首先,孔明不該派馬謖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係甚大,倘有失,大軍皆休」,且「司馬懿非等閒之輩,先鋒張郃乃魏之良將」,深恐「馬謖不能敵之」,更何況劉備在永安宮託孤時曾明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見,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

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雖注重人才,卻不能知人善用,這樣也釀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劇。

其二,孔明並未真正認識馬謖。平素馬謖「好論軍事,才氣過人」,在征討南蠻,七擒孟獲時出謀劃策,頗有建樹,可謂「將才」,但掌管帥印,規劃全域性之職卻非馬謖做的來的。只有人才就其位,才能顯其才,致其用。

孔明誤以馬謖為帥才最終導致千古遺憾。

第三,孔明不該斬馬謖。當時蜀主新立不久,南蠻也才剛平靜,而「王虎上將」或早逝,或年事已高,蜀國後繼乏人。而且大敵當前,正當用人之際,又有「馬謖自縛跪於帳前」。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孔明應該給部下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若孔明讓其戴罪立功,想必馬謖也會變得成熟老練。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蘆,周文王渭河肅立,魏公子忍辱迎侯生,正由於他們有一顆寬大的心,才引得無數英雄為之折腰。

馬謖街亭失守,不能不說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但若能平靜對待,指陳其錯,必能使其大受感化,精神昇華。從這個意識上說,失街亭也並非是壞事。

綜上所述,諸葛亮平時識人不深,用人失誤,事前輕率作決,事後求全責備,這才是失街亭的關鍵。孔明雖自比管仲、樂毅,卻不及他們知人善用,因此,關鍵時刻失誤連連,從而導致慘敗。

副將王平難逃其咎

諸葛亮和馬謖的責任已明,但是還有一人也難辭其咎,那就是王平.

王平在馬戰敗之後,用計挽回了一些損失,諸葛亮認為其有功,提拔其為參軍.

那麼他就真沒過錯嗎?我認為做為馬謖的副將,王平雖然在馬謖作出將人馬駐紮在山上的錯誤決定後,曾好言相勸,但是最後妥協,獨引一小部分人馬守重要地段去了.但是王平做為諸葛亮派到馬謖身邊的人,他明知馬謖不按丞相之計辦事,既不據理抗爭,又不及時向諸葛亮稟報,反而任由馬謖按錯誤之法紮營,自己獨自戍邊.

這其中不免有失職之過.所以如果失街亭要分責任,諸葛亮馬謖各佔四,王平佔二.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失街亭雖經典,卻不精彩。要說感想,很少。但失街亭畢竟還是能反應出幾位經典人物的能力的。

首先是諸葛亮,馬謖失街亭,卻給了他唱空城計的機會。事實上,一出空城計需要的是極大的智慧。若諸葛亮不能瞭解司馬懿會怎樣認識自己(諸葛亮),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怎樣的判斷,就不敢用,但也不是知道了就敢用,畢竟司馬懿會不會遣部將來探城還是未知數,所以諸葛亮要儘量做到在城頭平靜的彈琴,又不能裝得太過,這都是超凡的修為。

其次,失街亭也把馬謖作為了典型,這個典型至今還在引起各行各業的思考——怎樣才能把一個人放到正確的位置。就和若讓諸葛亮成為君主就不一定能奇謀百出、運籌決勝一樣,馬謖是個典型的參謀、司馬、教授類的人物,在統帥一軍、獨當一面上顯然是有很大缺陷的。因為諸葛亮對他的錯誤定位,導致他的失敗。

如此,就體現了劉備這位亂世霸主的才能,就像韓信對劉邦說的:「我能駕馭百萬兵,你卻能駕馭我。」劉備沒有孫權的文韜,也沒有曹操的武略,卻能和他們三分天下,甚至若他晚死幾年,極有可能完成統一的霸業的大事。

最重要的,還是他的識人之術,三國中在識人上處在頂峰的有兩個人——郭嘉和劉備,但這二人不同,郭嘉是識人以破,劉備則是識人以用,也就是郭嘉對敵人認得很清,幾乎把曹操將要討伐的諸侯以及他們的手下給算了個頭,他識人,就是為了破敵。而劉備恰恰相反,他識人,識的是自己人,識人,是為了用人,人盡其才。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趙雲了,街亭一失,全線潰退,諸葛亮那次出征,曾讓趙雲出一路,假作主力,如今諸葛亮潰了,他自然也要撤退,但事實上,別的幾路蜀軍都大有損傷,趙雲軍卻完好無損。一直都有人說,趙雲不是統兵的料,所以劉備一直都讓他扮演許褚的角色。而這一次,雖不能完全反應出趙雲是個名將之才,但顯然,趙雲能很好地利用環境以及敵軍的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是大多統帥都無法做到的,可以說,若趙雲能接觸排兵佈陣之道,或許就會成為一代名將,而非僅僅是一代勇將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中「馬謖拒諫失街亭」的故事是文人墨客常常議論的話題,提起它,人們總要對孔明、馬謖嘆息一番。的確,街亭一役,損兵折將,甚為慘重。蜀國不得不由戰略**轉為戰略防禦,這是誰之過?

馬謖剛愎自用,固然是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卻在孔明身上,是孔明在街亭一役中屢屢失敗,最終導致了令人扼腕的歷史結局。

首先,孔明不該派馬謖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係甚大,倘有失,大軍皆休」,且「司馬懿非等閒之輩,先鋒張郃乃魏之良將」,深恐「馬謖不能敵之」,更何況劉備在永安宮託孤時曾明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見,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

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雖注重人才,卻不能知人善用,這樣也釀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劇。

其二,孔明並未真正認識馬謖。平素馬謖「好論軍事,才氣過人」,在征討南蠻,七擒孟獲時出謀劃策,頗有建樹,可謂「將才」,但掌管帥印,規劃全域性之職卻非馬謖做的來的。只有人才就其位,才能顯其才,致其用。

孔明誤以馬謖為帥才最終導致千古遺憾。

第三,孔明不該斬馬謖。當時蜀主新立不久,南蠻也才剛平靜,而「王虎上將」或早逝,或年事已高,蜀國後繼乏人。而且大敵當前,正當用人之際,又有「馬謖自縛跪於帳前」。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孔明應該給部下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若孔明讓其戴罪立功,想必馬謖也會變得成熟老練。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蘆,周文王渭河肅立,魏公子忍辱迎侯生,正由於他們有一顆寬大的心,才引得無數英雄為之折腰。

馬謖街亭失守,不能不說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但若能平靜對待,指陳其錯,必能使其大受感化,精神昇華。從這個意識上說,失街亭也並非是壞事。

綜上所述,諸葛亮平時識人不深,用人失誤,事前輕率作決,事後求全責備,這才是失街亭的關鍵。孔明雖自比管仲、樂毅,卻不及他們知人善用,因此,關鍵時刻失誤連連,從而導致慘敗。

副將王平難逃其咎

諸葛亮和馬謖的責任已明,但是還有一人也難辭其咎,那就是王平.

王平在馬戰敗之後,用計挽回了一些損失,諸葛亮認為其有功,提拔其為參軍.

那麼他就真沒過錯嗎?我認為做為馬謖的副將,王平雖然在馬謖作出將人馬駐紮在山上的錯誤決定後,曾好言相勸,但是最後妥協,獨引一小部分人馬守重要地段去了.但是王平做為諸葛亮派到馬謖身邊的人,他明知馬謖不按丞相之計辦事,既不據理抗爭,又不及時向諸葛亮稟報,反而任由馬謖按錯誤之法紮營,自己獨自戍邊.

這其中不免有失職之過.所以如果失街亭要分責任,諸葛亮馬謖各佔四,王平佔二.

三國演義讀後感1500字

4樓:北極雪

在為期短暫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歷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雲,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彷彿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後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後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

我認為,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傑。為了籠絡關武聖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於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裡後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麼死於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這個最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外,諸葛亮也是前百年來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諸葛亮是否那麼神,我認為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對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過分析人心來設定計謀,敢問有這樣的人作為對手,誰有能不膽顫心驚呢?

而與他對敵的魏**事司馬懿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兩人在戰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後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覆看著這段空城計,後來總結出了幾個問題。

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麼亦可派出一隻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為何琴絃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完了《三國演義》,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千里走單騎,孔明三氣周公瑾。

蕩氣迴腸,群雄四起,再次重現了當年的戰火風雲,雖時隔一年,但依然難忘。

劈華雄,鬥呂布,斬顏良,誅文丑,何等威武;千里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何等忠義;單刀赴會,水淹七軍,何等智勇;張飛遇刺,敗走麥城,何等淒涼。當年桃樹下,香火依然,桃花盛開,但英雄已去,忠骨埋黃土之下,死亦為鬼雄。

諸葛三氣周公瑾,草船借箭,妙借東風,充滿智慧與神妙;茅廬未出,便知天下三分,三讀劉備愛才之心;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但諸葛六出祁山,百將戰死,不言放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代傳奇,客死五丈原。

趙子龍單騎救主,勇奪阿斗,一身是膽,充滿英勇與義氣;多次救主,一人勇鬥曹軍,無人能敵;常勝將軍,皆稱飛虎一身膽,不負英雄千古名;但英雄一人無力迴天,蜀國之敗已成定局。一代神勇,大事未成而離去。

今天,城市的黎明在陽光中露出笑臉,城市的喧囂在汽車聲中甦醒,高樓大廈,綠樹鮮花,笑容滿面,一片和諧。

公元208年,戰場的黃土在戰鼓聲中揚起,戰場的廝殺在吶喊聲中開始,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昏天地暗,一片血腥

我,沉浸在英雄豪放,神機妙算之中,奸為曹操,智為諸葛,義為關羽。120回,回回是經典;120回,回回是精妙。羅貫中的筆下,一朵文學奇葩盛開了六百多年,跨越了三個朝代,從未凋謝。

滿腦子都是那120回精妙絕倫的故事,使我聯想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經久不息。

雖我只是個中學生,英雄氣概,豪放義氣與我相隔太多太多,但我可以改變小事;我不能征戰沙場,但我可以奮鬥在考場;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可以改變自我。《三國演義》,給了我太多的感悟,英雄本色,智勇兼備······永生難忘!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左右,三國演義讀後感700字左右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

三國演義讀後感左右,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左右

讀了 三國演義 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國演義 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以三國時期魏 蜀 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 秉燭達旦 千里走單騎 過五...

有關三國演義的讀後練習,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 名 號 家。三國演義 是我國古代成就最高的 2.的思想傾向是 表現出封建的正統觀念,對 有所詆譭,把 當作 的中心人物來描寫。3.劉備,字 人稱 是他主要的性格特點 最能突出他的這一特點的情節是 此外他還具有 等性格特點 4.關羽,字 被曹操封為 使一把 騎 馬,是他的性格特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