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元宵節吃湯圓習俗的,大年初一元宵節吃湯圓習俗的資料

2021-03-19 02:58:04 字數 4880 閱讀 3057

1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圓。

然而,湯圓象徵閤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而不是餃子。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2023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湯圓,別稱「元宵」「湯糰」「浮元子」,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一般有餡料,煮熟帶湯食用。同時也是元宵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歷史十分悠久。

2樓:我剛睡醒啊親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

元宵俗稱「湯圓」「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元宵節為什麼要吃元宵呢?下面為你揭祕。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楚昭王復國歸途中泛舟長江,見江面上漂著個浮物,色白微黃,船工撈起來獻給楚昭王。昭王食之,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鮮美。

昭王於是令人以山楂為餡仿製供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世相沿成習。

還有一則傳說: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

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這只是傳說,不足為信。

據文字記載,宋代以前沒有元宵,那時人們過元宵節吃的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門戶」的說法,這種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經過多年的演變,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浮圓子」,也就是湯圓,寓意天上月圓、碗裡湯圓、家人團圓。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大**的職位,他忌諱諧音「袁消」的「元宵」,於202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宵改為「湯圓」。

如今人們一說起元宵,大家就認為是團團圓圓之意,認為這一天吃元宵象徵著對親人思念。其實是後人根據諧音的淺近理解。事實上,在古人看來,天上一顆星,人間一個人,各種星象和中國習俗聯絡緊密,例如門上掛一個紅燈籠寓意「吉星高照」,掛三個紅燈籠則是「福祿壽三星在戶」。

而正月十五要點燈,燈就是對星的模擬,元宵其實也是。

3樓:小偉特攻

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湯圓?主要是從形狀上取其團圓、圓滿之意,從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從滾動的狀態上取其做事順利時間過得快之意。

在川東北一帶,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都會吃又白又糯的湯圓。不過,此時的湯圓被稱為「元寶」,預示著新年發大財。當然,吃「元寶」之前,大人們也會在門口點燃三炷香,用碗盛上4個「元寶」,獻給去世的老祖宗們。

近年來,受到北方包餃子時放硬幣的影響,廣安市民也喜歡在「元寶」裡藏硬幣,誰吃到就表示誰運氣更好。

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因為在家鄉話中,常常將「闖禍」稱為「闖了『湯圓』子」。為圖個來年吉祥,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得禁口。

這裡還有個故事。有個口齒不清的小孩,大年初一圍著灶臺幫母親端湯圓,按照長幼輩分一邊端一邊高興地說:「爺爺吃了,爹吃。

爹吃了,媽吃。媽吃了,我吃。」但他把「吃」都發成了「死」,氣得大家把碗都摔成了八塊。

小孩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無奈地說了句:「這好!大家都『死』(吃)不成了。

」大年初一的早餐,揚州人十分看重。人們一改往日到茶館吃早茶的習慣,全家人團聚在家裡,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揚州湯圓的做法多種多樣,有一種湯圓叫「四喜湯圓」,用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四種餡心做成,因其取意「事事如意」,「閤家團圓」,而倍受揚州人喜愛。

上海人習慣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一定要吃湯圓,意味新年圓圓滿滿,而且要有湯水,寓意有財有勢。湯圓的餡子也有多種,黑洋酥,豆沙、豬肉糜,最受歡迎的是黑洋酥,其實就是黑芝麻打成粉狀,然後加豬油相拌,這大概和上海人受小蘇州影響大、口味歡喜甜咪咪的緣故。

當然北方也有湯圓,稱之為「元宵」,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吃的節令食品。製作上也特別,是將心子放在粉子裡滾動讓其粘上粉子而成。

大年初一為什麼要吃元宵 春節吃元宵的來歷

4樓:匿名使用者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

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

」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元,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5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在某些地區是由紅薯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6樓:匿名使用者

四川習俗,正月初一早上吃湯圓,即元宵,又叫湯圓、粉果子、浮圓於,這是春節食俗的一種。北方過春節普遍吃水餃,南方各地普遍吃元宵、年糕和麵條。這和元宵節是兩碼事。

初一早上吃元宵,意在祝全家團圓和睦,並藉以表達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的心願。宋朝時把元宵叫做圓子,後來南方稱作湯圓,北方稱作元宵。元宵的吃法各異:

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年初一多吃元宵,有煮、有炸,煮謂湯圓,炸為油堆。元宵從製作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實心不帶餡的。另一種是帶餡的,有香、辣、酸、甜、鹹五味,可帶湯吃、炸煎和蒸吃。

四川人吃湯圓,一般吃甜的,內包紅糖。近年來由成都市名小吃「賴湯圓」做的湯圓餡子,是用多種香甜可口餡子製作而成,打破紅糖作餡子的單一用料。

除夕.大年初一,二,三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吃湯圓習俗的起源和含義是什麼???

7樓:湘雪晨晨

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

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圓。然而,湯圓象徵閤家團圓更美好,吃湯圓意味新的一年閤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

而在南方某些地區,人們在春節的時候也會習慣吃湯圓,而不是餃子。

8樓:諸葛雪玲

臘月二十三,灶王

爺**.要吃糖瓜祭灶(就是大家說的"小年").好讓灶王爺上天說些好的事.圖來年吉利些.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北魏時期,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靈,他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也有人認為,它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武帝建立了「太初曆」,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歷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後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開始活動,直至年十七才結束。

中國傳統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平時在白天亦難出門,更何況是夜晚,難得元宵節當晚可以破禁,自然會盡享歡娛,等待異性來結識,所以不少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都以元宵佳節為題材。

元宵節是個熱鬧的節慶,活動很多舉其重要者如下:

(一)上元祈福

民間將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並予人格化。因此稱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大帝生日。

天官的主責是賜福,所以,民間在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賜福。

(二)元宵祭祖

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子」,到明朝才改稱「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已是團圓幸福。

(三)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子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似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彩燈、店鋪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

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傳統。

(四)猜燈謎

以往燈謎都在寺廟裡舉行,因為寺廟乃民眾閒暇時聚集的場所,而且有花燈競賽與展示,所以從前都在花燈下榜上一個謎面,到元宵夜由廟裡相關人員主持猜燈謎,場面熱鬧而溫馨,因為可以得個獎品回家,算是小過年的吉祥兆頭。現代猜燈謎的型態有揭諸在報章、雜誌上的,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的燈謎,型態多樣化,可滿足民眾不同的需要。這也反應現代社會中過傳統節慶的多元型態。

大年初一有什麼習俗,過年 大年初一都有哪些習俗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 拜年 佔歲 聚財 吃齋 飲屠蘇酒 吃年糕 吃餃子 吃湯圓 吃麵條 喝 元寶茶 喝雞湯 給壓歲錢 不殺生,不掃除。1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 開門炮仗 放三枚叫 連中三元 放四枚叫 福祿壽禧 放五枚叫 五福臨門 放六枚叫 六六大順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

除夕,春節,元宵節的由來及習俗,除夕 大年初一,二,三元宵節的習俗

除夕,原意為 歲除 指歲末除舊佈新的日子,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 夕,指夜晚。除夕 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 除夕夜 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 闔家團圓 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 七月半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除夕,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

大年初一夢見血?夢見大年初一手流血

夢見大年初一血,由什麼意外情報讓你即時抓住財運的暗示喔。任何出席的party 聚會,只要是人多聚集的地方都是你積極情報交換的場所,多傾聽就多少有收穫。而人際關係圓融的話在很多方面都更有幫助,適當的戴高帽子吹捧有時候就是很好的潤滑油,這兩天可試著運用一下喔。懷孕的人夢見大年初一血,預示生女,忌動土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