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處理持咒打坐時所顯現的境界

2021-03-18 00:52:05 字數 6154 閱讀 8605

1樓:因緣法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不隨境界所轉。

2樓:8萬4千法門

日日常念,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也不要去要求,天天想著佛怎麼還不來,我念這麼久了?那叫打閒岔,那叫做妄念,唸佛裡頭夾雜著妄念,佛就不會現前;一個妄念沒有,偶然真的見到佛。

見到佛也別歡喜,也別到處宣揚,「你看我的功夫不錯,我見佛了」,別人還沒見到,好像我比別人高一點,這錯了!那不是見佛,那是見魔,他已經把你的正念破壞了。佛現前的時候,你根本不起念頭,這叫正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也不覺得這是稀奇。

在傳記裡頭,我們看到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初祖,第一代祖師。東晉時代在江西廬山建第一個唸佛堂,中國第一個唸佛堂,東林唸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在那邊專修唸佛法門。那時候就一部經,就《無量壽經》,一句佛號,真正做到不夾雜。

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往生的時候才說,往生之前沒說過,他在念佛的定中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過去有三次,都沒說。告訴大家,今天我又見到了,我要往生了,這才跟大家宣佈。這是祖師大德們示現給我們看的,心中真是有定,這是感應。

《楞嚴經》上佛教導我們,這些瑞相現前,見到了你完全不理會,是好境界,如果你理會它,你就著相,那就叫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在你的心,你心不動是佛,你心動了就是魔。你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若無其事,不去想它,不去理它,這是好境界,這就是佛境界;如果你見到很歡喜,到處跟人宣揚我自己功夫不錯,那是魔境界,為什麼?

已經把你的清淨心破壞掉了。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不現相,道理在此地,現相你受不了,現相對你沒好處,讓你胡思亂想。佛菩薩慈悲,不現相給你看。

你真的像慧遠大師那種定功,佛就會現相。你看佛現三次他都不動心,第四次他往生了,才跟大家宣佈,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日日常念,無有廢忘」,這兩句話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唸佛」。

心裡頭常想佛,心裡頭真有佛,口裡頭唸佛,心想口唸都不能中斷,決定得生。

如何讓自己的心相續平靜下來好好修法

3樓:常平送水

慈成加參仁波切

作為一個佛法的初學者,只要你確實精進地實修過,在聞思、觀修、禪坐等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從**開始修,自己修到**了,怎麼將佛法與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聯絡在一起等等。如果不及時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的修法就會停滯,不會有進步,就會像一個盲人坐在經堂裡一樣白白空耗時間。

所以大家在實修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不要壓在心裡,我將盡力為大家解答。至於在書上看到的理論一類的問題儘量少問,因為我們的思維意識是沒有邊際的,不可能一個一個來回答,我一個人也不可能回答得那麼全面。我們這裡主要針對自己實際修行方面的困惑來提問。

有些人提不出什麼問題,這時候我們可以參考別人提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會在自己今後的修行過程中遇到,現在搞清楚了,會對將來的修行很有幫助。一個人提出來的問題可以解決很多其他人的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修行的時間不同、智慧的程度不同、修行的體會不同,通過這樣交流,可以斷除很多人內心的困惑,增長大家的智慧。1、有什麼持咒的方法能讓人不疲勞嗎?

答:持咒的時候要讓心清淨下來,先清清楚楚地觀想本尊,比如你念阿彌陀佛心咒就觀想阿彌陀佛的形象,念文殊心咒就觀想文殊菩薩的形象在你前上方的虛空中,然後安住於自己的心與本尊的形象融為一體的狀態中再開始持咒。持咒的時候輕鬆自然,不急不緩,不緊不鬆,聲音不高不低——自己聽得到別人聽不到,持咒本身、持咒的聲音與自己的心也融為一體,自己心裡清清楚楚,但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這樣持咒很容易產生一種輕安的覺受,不會疲勞。

這樣持咒的力量也非常大,這樣你對修法的信心也會增長,自己調伏煩惱的力量也會增長。

如果心不清淨持咒是沒有多大功德的,心不清淨是因為禪修的基礎沒有打好的原故。

2、我在念佛的時候心裡非常清淨,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心裡非常喜悅,唸的過程中還出現許多善妙的境界,這不知該如何解釋?

答:這些顯現你能看見,這是你一個人的世界,不是與其他人共同的世界,共同的世界是我們大家都能看見的。你的心裡還知道:

此時如何如何,還有喜悅和快樂的感覺,說明你雖然沒有粗大的妄念,但還有細微的意識存在。這些境界是屬於好的顯現,但是它是會變化、會無常的,它屬於有為法,所以不管出現什麼境界你都不要太在意了。

3、我對上師生起了無比的信心,可是我在修法的時候卻總是打瞌睡、腳痛,我感覺自己的業障很重,努力調整還是不行,我恨我自己:「怎麼這麼不爭氣呢?」祈請上師加持我,給我傳授一點竅決:

如何使自己不被業障退失修法的信心?

答:這不是業障的問題,是你還沒有習慣修法這件事,就像練習瑜珈一樣,起初身體很僵硬,練習了一段時間以後身體各個部位就會慢慢變得柔軟,打坐也是一樣,需要鍛鍊。修法的過程中,要有耐心,保持有規律而且不間斷的修法習慣。

開始學打坐的時候時間不要太長(一二十分鐘就很好了),時間短一點,次數多一點,昏沉、身體痛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繼續坐下去。打坐的時間一點一點的增加,比如今天打坐十分鐘,明天再加

一、二分鐘,這樣慢慢延長,練習了一段以後打坐就會覺得很輕鬆了。另外如法的打坐姿式非常重要,比如毗盧七支坐、九節佛風等,這些都很重要。曾經有個羅漢在山上打坐,附近的一隻猴子每天學著羅漢的毗盧七支坐、排九節佛風在旁邊跟著打坐,以此善業這隻猴子命終往生了善趣,這就是如法的打坐姿式的功德。

其實修行的時候,身體的問題很容易調整過來,而最不容易調整過來的是心的問題。

4、如何求得這個如法的打坐姿式呢?

答:現在亞青寺喇嘛仁波切傳下來的有龍薩和龍欽兩個傳承,這兩個傳承的打坐姿式都不一樣,但是這兩個傳承都是以口耳傳授的方式來傳的。所以,如果你想求得這個如法的打坐姿式,必須按傳承的次第修法要求先修完五加行,再找與自己有緣的具德上師求這兩個傳承的竅訣法。

5、我打坐時身體痛得不行,要如何調整?

答:身體痛得不行的時候不要強行打坐。你可以利用這個打坐時的痛苦來修持出離心和慈悲心。

你可以想,眾生的痛苦無量無邊,我今天要代替一切眾生忍受這個痛苦,這個發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議。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動機,那麼你今天所受的痛苦就只是消除了自己一點點舊業,沒有其他的功德。你還可以把這個痛苦看成是上師的加持,是上師讓你認識這個痛苦,使你的出離心增長。

通過這樣觀修,你的出離心、慈悲心、對上師三寶的信心都會增長,這就是真正的修行。並不是只有打坐才算是修行。身體不好的話就去**,治好了以後再去打坐,如果不去**就這樣憋著,身體會更不好。

6、問:我一個人在家裡打坐的時候心很清淨,也不緊張,可是當上師帶著我們大家一起共修時,我的身心就非常緊張,這是上師的加持還是自己業障現前啊?

答:這既不是上師加持也不是你的業障現前,而是你的心太緊的緣故。身體的感覺是意識在起作用,如果你的心緊張那麼你的身體也會跟著緊張,如果你的心輕鬆那麼你的身體也會柔和溫暖。

把心放輕鬆,慢慢就會沒問題的。

7、我修法的時候昏沉很多,要如何調整?

答:昏沉跟飲食、房間的光線等等都有關係,吃飯太飽、房間光線太暗容易產生昏沉,還有自己的身體很弱的時候也會出現這個問題。你自己看是屬於哪方面的原因再進行調整。

平時吃飯不要太飽也不要吃太少,尤其晚飯不要吃太飽。打坐的地方如果光線比較暗產生昏沉就把窗戶開啟,重新入座,毗盧七支坐、排九節佛風、發菩提心,打坐的時間短一點,打坐的次數多一點……就用這些方法來調整。

8、問:我每次打坐過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不知是什麼原因?

答:「你有沒有高原反應?」「不打坐的時候不會這樣的。

」「那應該就是你打坐的時候心太緊了的原因,打坐的時候如果心太緊,有些人會出現頭痛、胸悶、氣喘等現象。你放鬆一點,但也不能太鬆,太鬆了會跟著妄念跑,心會散亂,保持不緊不鬆,自然一點,慢慢就會調整過來,你還可以用緩慢細長的呼吸來調整。」

9、問:我在打坐過程中越是注意呼吸,比如從一數到十,越數呼吸心越亂,請問上師這種情況該如何對治?

答:這是你打坐的時候心太緊的緣故,心太緊了沒有辦法保持自然,你放輕鬆一點。禪修時如果心太緊張的話,沒有辦法清淨下來;但是太鬆了也不行,因為心太鬆了五根會散亂,所以打坐的時候身心要保持不鬆不緊,在鬆緊平衡的狀態去禪修。

10、問:打坐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對治妄念?

答:眾生的根機不同,煩惱無量,所以佛法中講解的對治煩惱的法門也無量。在大圓滿的修法中,粗大的煩惱通過修持共同外前行:

死亡無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人身難得,這些基礎打好了,你的出離心會生起來。有出離心時粗大的煩惱一定會減少,你打坐的時候心自然會清淨。打坐的時候要按傳承的要求有次第的修持,在亞青的傳承中,調服煩惱的方法根據禪修的境界不同而有不同。

一般初學者通過觀修四出離心、皈依境、持咒等方法與安住交替修持的方式來調服煩惱。如果是已經求了竅訣法的人,可以按竅訣的要求來對治妄念。

11、問:現在很多人認為打坐就是把心安住在一個無念的狀態,請問仁波切對這方面有什麼開示嗎?

答:無念是打坐過程中的一種狀態,有迷惑無念和清明無念兩種情況。如果執著在迷惑無念中,這不是打坐的進步,而是打坐的一個問題。

譬如打坐的時候安住在無念狀態,但是呆呆的、沒有覺知、沒有精神,這實際上是打坐過程中的問題,一定要把這個無念的狀態轉變到清明的狀態,這個很重要,如果是清明無念的話,非常有精神、有覺知,就從這個差別上面去觀察自己的禪修。

12、問:在家修上師瑜伽的時候,由於昏沉非常重,只能安住幾分鐘。但是參加小組共修的時候,是能夠做到安住的,但是妄念卻很多,請問仁波切該如何對治呢?

答:這主要是因為禪修訓練的時間太少了,另一方面是由於沒有在上師的引導下按次第修法的問題。不要突然禪修一下,這樣不好。

13、問:在家人很難像出家人一樣有一個專門的時間禪修,如何在短暫的時間內進行安住呢?

答:你平時要多培養出離心和菩提心,這非常重要,有了這兩個的基礎上禪修,你打坐就是五分鐘、三分鐘都非常的清淨,沒有專門的時間打坐的話,可以打坐的時間短一點、次數多一點就可以了。禪修時一定要按次第來修,你就是禪修半小時也要按次第來修,你可以觀想死亡無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啊,或者觀想皈依境啊,這些前行非常重要,在這個前行的基礎上你再修上師瑜伽法。

14、問:**打坐時呼吸掌握不好,甚至胸痛,而且沒有一點覺受,不知該怎麼辦?

答:出現這個問題是你修法時身心太緊的緣故。打坐時身體按毗盧七支坐式不緊不鬆地坐著,坐姿不要過於強迫,保持自然、放鬆。

按傳承的要求次第而修。初學者每次打坐時間不要太長,打坐次數多一點。調整呼吸:

微開雙脣,用口均勻、緩慢、細長地呼吸,這樣妄念會越來越少,容易安住;而口張太大或用鼻子呼吸妄想會很多。昏沉或妄想不是太強的時候,可以緩慢吸長氣,屏氣片刻,再以「呵」音慢慢呼長氣,如此反覆,再安住,這叫持風。初學者打坐的時候妄念很多,心靜不下來,可以通過觀修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迴痛苦等共同外前行;或者觀想皈依境、祈禱上師、持咒而修上師瑜伽法;或者專注於自己修竅訣時所觀修的物體等,用各種方便法使心安定下來,然後自然鬆緩地安住在當下清明無念的狀態,待粗大妄念或昏沉生起時,又用上面介紹的各種方便法使心清明而專注,然後又自然地安住下來,就這樣交替修持,這是一種止觀交修的方法。

隨著掉舉昏沉的減少,觀修唸誦的時間可以逐漸減少,安住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一定會生起禪修的體會。以上是初學者禪修的方法,更進一步的禪修一定要在具德上師的指導下修持。

15、問:我打坐的時候經常會哭,止不住,這是怎麼回事?等把心思轉出去就會好。有時候唸咒唸經也會哭,有時候還會手臂發麻。

答:這是打坐的時候自然調整身體氣脈的一種反應,也是消業障,過段時間自然就好了,不用太在意。

16、問:**修五加行的質量不好。目前正在念百字明,傳加行的上師讓我念30萬遍百字明,請問上師我是不是隻持這一個咒子就可以?我打坐不好用不用念什麼別的咒子?

答:持咒的時候就持咒,打坐的時候就打坐,按法的要求來修。

修五加行和打坐的質量不好是共同外前行的基礎沒有修好的緣故,出離心沒有生起來,由於對世間的執著太強,放不下,所以修法時心不清淨,煩惱妄念太多。或者對解脫的願望不強烈,心裡麻木的,處於無記狀態,所以修法質量不好。如果能按傳承的要求如理如法地修持,每一個步驟都一定會修出體會來。

你修百字明的時候可以同時修共同外前行,好好觀修因果不虛和輪迴痛苦等等,生起恐懼心和後悔心,這樣懺悔才有力量。有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打坐心會很清淨,沒有那麼多昏沉和掉舉,所以應該多在基礎的修法上下功夫。

17、問:我在家自己修習上師瑜伽法的時候,使用定鬧鐘的方法。但經常會在20分鐘左右開始不斷地想時間的問題,最後反而安靜不下來了。

有時候會放**或者其他咒語錄音、唸佛機等來輔助判定打坐的時間,也通過**幫助靜下來,不知道放**是不是允許的?

答:初學禪修的時候定力不夠,最好不借助聲音,因為心很容易跟著聲音轉,自己覺得是靜下來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靜下來。你可以通過觀一個物體(比如看著鬧鐘的某個部位)來訓練寂止,心外散了馬上收回來,回到這個部位上來,訓練一段時間以後心慢慢會安靜下來。

18、安住時放鬆不下來,感覺有時觀想後又特別有精神,有點興奮,再安住時感覺心懸著,很難安住下來。

答:安住不下來,那是心太緊了,你自己感覺不到,但實際上就是心太緊了。打坐的時候心要保持鬆緊平衡的狀態。

如何正確處理全域性和區域性的關係

正確處理全域性與區域性的關係,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樹立全域性觀點,區域性服從全域性。全域性和區域性的地位不是平等的,不能同等對待。全域性處於決定地位,區域性處於從屬地位。全域性高於區域性,統率區域性,區域性必須服從全域性。例如,交響樂隊有管樂和絃樂兩部分,管樂中有長號 小號 圓號 黑管等樂器,絃樂中有...

如何正確處理各育之間的關係

審美教育與德育 智育 體育同屬於教育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它們既各自獨立,又相互滲透,是一種相互推動的辨證關係 區別 智育是以傳授科學文化知識 培養人的求真能力為目的 德育是以錘鍊人的道德品質,培養人的求善意志為指歸 體育是以強化人的體能,培養人的健壯體魄為宗旨 而美育是通過對人內在情感的直接感染...

如何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淺談如何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全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從根本上說,良好的師生關係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取決於教師的文化知識 思想品德 教育技巧等職業素質。教師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1 瞭解和研究學生 教師可以通過觀察 談話,更全面地瞭解學生的思想 個性 興趣 知識水平 學習態度和方法 身體狀況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