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稅起源於什麼時期,中國的農業稅是從什麼時期開始的?

2021-03-17 06:33:45 字數 4612 閱讀 5027

1樓:圍欄邊的小笨豬

起源於春秋時期,公元前594年,魯宣公實行「初稅畝」,拉開了農業稅徵收的序幕。中國歷史課本上有的

中國的農業稅是從什麼時期開始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時魯國宣公十五年(公

元前594年)實行初稅畝初稅畝,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的按畝徵稅的田賦制度。它是承認私有土地合法化的開始。

春秋時期,由於牛耕和鐵農具的普及和應用,農業生產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後,隱瞞在私人手中,成為私有財產;同時貴族之間通過轉讓、互相劫奪、賞賜等途徑轉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劇增加。實行「初稅畝」田賦制度之前,魯國實行按井田徵收田賦的制度,私田不向國家納稅,因此國家財政收入佔全部農業產量的比重不斷下降。魯國實行初稅畝,即履畝而稅,按田畝徵稅,不分公田、私田,凡佔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積納稅,稅率為產量的10%。

初稅畝的實行增加了財政收入,適應和促進了新生的封建土地佔有關係。

初稅畝」制度的具體內容

「初稅畝」從字面意義上解釋,就是:初,為開始的意思;稅畝就是按土地畝數對土地徵稅,具體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餘畝,復十取一。

」對公田徵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為稅賦,對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樣根據其實際畝數,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為賦稅。這種按耕地的實際畝數收取實物賦稅的做法與「桓管改革」中的「均田分力」、「相地衰徵」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也有一定的區別。「桓管改革」後的「均田分力」與「相地衰徵」政策仍是建立在土地國有的基礎之上的,而魯國初稅畝的實施等於承認了土地的私有。

桓管改革後的農業稅收徵收的前提是農戶租用了屬於國家的土地,稅收還帶有「地租」的性質;而初稅畝則是在認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憑藉國家政治權力向土地所有者徵收的稅賦。也就是說,初稅畝更接近於現代的稅收。所以大多數研究者傾向於把魯國的初稅畝作為我國農業稅徵收的起點。

《穀梁傳》對初稅畝評價說:「初稅畝。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稅。初稅畝,非正也。古者三百步為裡,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則非吏;公田稼不善,則非民。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

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這是對初稅畝的一種否定態度,認為初稅畝的實施是違背古法的「非正」行為。但不管這麼說,初稅畝的實施對魯國經濟實力的及國力的增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之後,魯國還先後推出過「作丘甲」、「用田賦」等稅收政策,各諸侯國爭相效仿。

「初稅畝」的意義與影響

「初稅畝」從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我國曆史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發展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初稅畝的實施使生產關係發生了變革,使其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歷史進步的具體表現。不僅如此,初稅畝制度削弱了各采邑的實力,使諸侯國的地位更加穩固,為今後建立**集權制的統一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初稅畝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平等賦稅制度的最初形式,是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它在激發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比較科學的選擇。初稅畝的實施也使社會分配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按實際田畝產量十分之一納稅的具體方式,使勞動者切實體會到了努力帶來的收益,從而促使勞動者不斷提高勞動效率。

初稅畝的改革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這一制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在先進生產力要求下,對生產關係的一次合理調整,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勞動者的利益要求,是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

初稅畝制度實施給了奴隸制致命的一擊,為奴隸制的徹底崩潰敲響了喪鐘。

3樓:匿名使用者

農業稅是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俗稱「公糧」。2023年6月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6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2023年1月30日,***釋出《關於對農業特產收入徵收農業稅的規定》。

4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春秋時齊桓公時齊國的相地而衰徵,魯國的初稅畝!歷史上學的...謝謝採用

農業起源於什麼時候?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正是尋求各種可食植物的努力,促使人類逐漸獲得了對各種可食植物和許多不可食植物的種種經驗和知識,慢慢地,隨著人類植物學知識的不斷積累,原始的農業誕生了。

人們普遍認為,原始農業起源於新石器時代,距今不過1萬年的歷史。從人類的整個歷史來看,1萬年前已經是距現代很近的事了。

人們當初是怎樣開始馴化野生植物、學會栽培的呢。由於遺留下來的古代資料比較少,我們現在瞭解的還很不夠,根據已有資料顯示,原始人類進行植物馴化活動主要是從採集食用種子(包括植物的根莖等)開始的。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遺址中,還儲存著原始的氏族社會採集經濟的痕跡——人們在他們的居室內發現了陶罐盛裝的粟粒,並且還有窖藏的粟堆。

這清楚地證明,遠在2023年以前,我們祖先的生活便離不開穀物了。

應該承認,人們通過播種和栽培植物來保證獲得大量食物,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在這以前,男人們四出去捕魚打獵,以作為人們食物的**。但是,僅僅靠漁獵獲得食物並不是那麼可靠的,為了不餓肚子,女人們就在居住點附近尋找一些可以充飢的東西作為補充。

她們從草叢中搜集種子,從樹上採集果實,還從土壤裡挖掘可以吃的根、塊莖和球莖等。有的時候,人們無意中掉在地上或者因吃不完而埋藏在土裡的植物種子竟然發了芽,並在那裡生長起來。後來,人們終於認識到:

如果把種子撒到土壤裡,植物就能夠發芽生長,還會產生更多的種子,這樣就可以不必費很多時間跑很遠的路去採集了。

經過了無數代人的觀察和探索,人類關於植物種植的知識終於積累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大約在1萬多年以前,人們便開始有意將一些植物的種子播撒在土壤裡,讓它們生長、開花、結果。人們發現,運用這種方法比到處尋找採集既方便、又可靠,於是就產生了「原始種植技術」。

到新石器時代,人們終於將一些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逐步馴化培育成為更符合人類要求的栽培植物,使野草慢慢變成了人們需要的作物,原始農業終於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原始的農業被稱為「刀耕火種農業」,因為那時候人們賴以生產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和火。人們用簡陋的石斧之類的原始工具將樹叢砍倒,把枝葉丟棄在地上晒乾以後,連同地面的野草一併燒掉,然後在地面上撒上植物種子,或者用石鋤、削尖的木棒之類的工具在地上挖坑播種,任其生長。作物成熟後,人們用石鐮或蚌鐮等工具割下穀穗,再用石磨或石碾加工成可口的食物。

後來,人們又逐漸學會了製造和使用石耜和石犁等農具,並認識到經過人為耕鋤的土地會明顯改善作物的生長,增加收成,於是,原始農業就發展成為「耕鋤農業」。

在植物中,最早受人們青睞的是一些籽粒好吃又容易儲存的禾穀類植物的種子,其中粟就是最早被原始人類馴化的栽培植物之一,在河北省武安縣磁山遺址上,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已經有7000多年的粟粒,除此之外,我國的考古學家還在江蘇、江西、湖北、廣東,安徽、河南、雲南等地發現了碳化的稻穀,其年代距今都在4000~2023年之間。類似的發現在國外也有很多報道,可見,在六七千年以前,當時的人們對於這些禾穀類植物已經是非常熟悉了。

6樓:庚慧豔

根據古人類學家的研究,人類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300萬年 前而農耕的歷史大約只有1萬年。在農耕出現以前的數百萬年的 漫長歲月裡,人類的祖先以採集和狩獵為生。在採集和狩獵的過 程中,人類逐漸認識了植物生長髮育規律,利用人工的方法改善 野生植物的生長環境或者模仿自然生長過程,以增加果實的數 量。

以後,又進一步學會了人工馴化野生動植物並加以馴化,進 行種植和飼養,從而逐漸掌握了畜牧養殖技術和植物栽培技術, 原始農業由此產生。有關農業的起源還有多種說法,歸納起來主要有:「河流」說,認為農業的起源是由於名川大河造成的。

「原始農業產生於人類在進人新石器時期以後,不是偶然的。 冰河的消融,氣候由冷變暖,為農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環境條件; 人口迅速增長,食物缺乏,也促使人類去開發新的生活資料來 源。 在舊石器時期,人類勞動使用的是經過打擊而成的極為簡陋 的石器工具,後來在勞動中逐步學會了對石器進行精細的磨製加 工,使其生產效率提高,用途更廣。

尤其是火的利用和弓箭的發 明,使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了一步。這樣,人類社會就逐步進入 了新石器時期。在生產工具改進的同時,人類也在長期的採集和 漁獵活動中熟悉了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學會了栽培植物和馴養動 物的簡單方法。

原始農業就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了。」總之,。農業起源是一種漫長的演化過程。

從黃河流域到長江 流域,這片莽莽大地是塊肥沃的田園。這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千萬年的故鄉。

但是,隨著獵物的不斷減少, 人口的不斷增加,獵肉儲存困難以及季節變化等因素,食不果 腹,衣不遮體是顯而易見的。 他們只能靠野生植物衝飢,生存環 境十分惡劣。久而久之,先人們就漸漸的嘗試保護、種植可食植 物,來彌補肉食之不足。

然而開啟了農作物種植之先河,這是一 個比狩獵更艱辛、更漫長的過程。

我國農業稅的徵收開始於什麼時候

7樓:第n次抗日戰爭

農業稅始於公bai元前594年春秋時期的魯國

du「初稅畝」。

zhi公元前594年,魯國dao為了增加收入,規回定不**田、私田,答一律按田畝收稅。[此後,楚國、鄭國、晉國等國家也陸續實行了稅畝制。起因是:

春秋時期,由於牛耕和鐵製農具的應用和普及,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後,隱瞞在私人手中,成為私有財產;同時貴族之間通過轉讓、互相劫奪、賞賜等途徑轉化的私有土地急劇增加。在實行「初稅畝」田賦制度之前,魯國施行按井田徵收田賦的制度,私田不向國家納稅,因此國家財政收入佔全部農業產量的比重不斷下降。魯國實行初稅畝,即履畝而稅,按田畝徵稅,不分公田、私田,凡佔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積納稅,稅率為產量的10%。

初稅畝的實行,增加了財政收入,適應和促進了新生的封建土地佔有關係。

農業稅是什麼,中國的農業稅是從什麼時期開始的?

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稅收,就是農業稅,不是一個新稅種,比如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按理說應該繳納增值稅,但國家予以減免。農業稅是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生產 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俗稱 公糧 詳情請檢視 中國的農業稅是從什麼時期開始的?春秋時魯國宣公十五年 公 元前594年 實行初稅畝初稅畝,春秋時期...

中國的農業稅是從什麼時期開始的

春秋時魯國宣公十五年 公 元前594年 實行初稅畝初稅畝,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 實行的按畝徵稅的田賦制度。它是承認私有土地合法化的開始。春秋時期,由於牛耕和鐵農具的普及和應用,農業生產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後,隱瞞在私人手中,成為私有財產 同時貴族之間通過轉讓 互相劫奪 賞賜...

道教起源於什麼時候,中國的道教起源於何時,創始人是誰?

道教教祖老子把 道 作為宇宙本體 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祕存在,以 道 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 老莊的神祕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煉養生,老子 莊子提出的清靜無為 見素抱樸 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繼承發揚。戰國中期的齊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