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性美術和表現性美術的差異,如何理解藝術的再現性與表現性

2021-03-12 16:12:11 字數 5776 閱讀 8579

1樓:

也許是出於司空見慣,時有家長對「看著長大」的孩子貌似隨意塗抹的畫不以為然。相反,很多幼兒的畫往往會讓專家學者們激賞不已(圖1)。同樣的畫,為何不同的**對之有著不同的感受?

這主要是因為**從不同的角度評判幼兒繪畫必然會導致不同的價值標準。

其中,有的人以畫得「像不像」具體事物為評判標準,即:幼兒繪畫作品是否體現了「再現性」;有的人則是以其畫得是否勇敢執著且有奔放激情為評判標準,即:幼兒繪畫作品是否具有「表現性」。

此說「再現」,是指作者對具體事物的客觀反映;而「表現」,則是指作者主觀驅使自己所做的情緒性抒發。

不管幼兒繪畫在不同的**眼中會獲得如何評價,卻較少有**關注幼兒畫畫的初始心態:他們本身究竟是要「再現」還是要「表現」?幼兒繪畫究竟是再現性還是表現性的?

作為幼兒成長的教育者,**應該如何認識這一現象並施以適當引導?

2樓:且聽風吟靜覽畫

「再現」,是指作者對具體事物的客觀反映;而「表現」,則是指作者主觀驅使自己所做的情緒性抒發。

再現性美術和表現性美術的差異

3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性意象和再現性具象 東方藝術是重表現的;西方藝術是重再現的。然而近世紀東方藝術由古典的、表現的轉向現代的、再現的。西方藝術則由古典的、再現的轉向現代的、表現的。

這種東、西方藝術逆向發展的趨向,匯聚於全球化潮流中,預示著反方向迴歸。認識上隱約出現了藝術的「十字形」交叉線。 如同屬肖像性繪畫作品:

梁楷(南宋)的《潑墨仙人》與17世紀荷蘭通派維米爾的《站在視窗讀信的女人》,前者是通過誇張、變形和狂放的筆意來表現的,後者是通過精確的寫實手法,如達·芬奇所說的「繪畫要象鏡子般映照自然」。自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畢達哥拉斯等,從那時起,西方美術很長一個時期都力圖運用理性的數學方式實現對事物的模仿。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薩》這幅畫裡,再現性是與審美客體生命本質精微體現相聯絡的東西。

西方美術募仿的視覺可靠性還體現在透視問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作為科學的透視學和解剖學的興起奠定了西方繪畫再現法的基礎,從拉斐爾的《聖母的婚禮》;曼特尼亞的《哀悼**》;維米爾的《讀信的婦女》;席裡柯的《梅杜薩之筏》;列賓的《伏爾加縴夫》等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到透視學在西方繪畫中所具有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西方繪畫努力從科學天地中尋找如透視學、解剖學、光學、色彩學等學科滲透到繪畫中去。西方繪畫的審美趣味,在於真和美,真指物件的真實、環境的真實。

它講究比例、明暗、透視、解剖等等科學法則。 中國繪畫總體上傾向於表現性,易經(公元前18世紀~7世紀)就以六條基本線的完形和斷裂組成不同的圖象。中國畫的內涵、隱喻、言不盡意、意在言外顯示出中國藝術的重性靈、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之情把藝術的審美物件由外部世界轉向內部世界,把藝術的傳導力由再現轉向表現。

中國繪畫是尚意,西文繪畫是尚形,中國繪畫重表現,重情感,西文繪畫重再現,重理性。 中國繪畫的中心觀念是「氣韻生動」。「氣」是畫家的內在激情衝動「韻」是「氣」表現在畫面上的某種韻味、情趣。

中國繪畫講傳神,包括物件的內在精神,畫家自己的主觀情思。「傳神說」從人物畫移到了山水花鳥畫,山水花鳥得到了人格化的表現。明朝唐志契說過:

「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指的就是畫家要表現自己的真性情。

4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說:再現美術就像照相一樣,就是把生活原本地再現出來(當然,在再現的過程中,根據藝術的需要,可能存在取捨,以達到突出某種藝術效果的目的)。表現美術就是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融入畫家的個人思考和情緒,以相對抽象(或者寫意)的手法進行藝術表達。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就是,"型",和"意'的差別.再通俗點就是象和不象的區別

美術作品的創作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再現性的一是表現性的是否正確?

6樓:lucky洛初

美術作品的創作大

體分為兩類,一是再現性的,一是表現性的。舉再現性的例子:齊白石的內國畫作品《蝦》對比

容真蝦引導學生討論,藝術作品典型性集中性的特點。以油畫作品《開國大典》對照當時**組織學生進一步討論得知藝術不是生活的複製品,它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蝦》體現的是傳神的美,體現了畫家熱愛生活的態度。

而《開國大典》用壯闊的場景和濃麗的色彩烘托出了莊嚴歷史時刻帶給人的內心感受。而凡高的《夜咖啡館》則體現了色彩的美。表現性的題材以吳冠中的《鬆魂》等為例。

畫面用誇張變形的處理表達作者主觀精神。

如何理解藝術的再現性與表現性

7樓:手機使用者

造型藝術的基本特徵是再現性空間藝術,再現性自然成為它最重要的審美特徵之一。但是,造型藝術同樣要表現形象的內在意蘊,表現藝術家的情感,因此,表現性也是造型藝術的一個重要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的表現性,集中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它要表現出物件內在的精神氣質。其二,造型藝術的表現性在於它表達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審美理想。其三,造型藝術的表現性還在與藝術家自覺的運用形式美的法則區進行藝術創造。

8樓:老乞丐

字面上不是說的很清楚嘛

表現性藝術與再現性藝術

9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是被討論了幾個世紀的巨集大命題。古今中外,無數文學家、藝術家、文藝理論家,幾乎都有關於此命題的論述。時至今日,關於藝術與生活的命題,不但沒有過時,而且顯得越來越重要。

因為,當代很多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已然遠離了生活,遠離了時代,遠離了情感,而一味地沉浸於對傳統的模仿,或者是一種想當然的所謂「創新」,而恰恰缺失了對現實的觀照,對生活真實的觀照,對藝術真實的觀照,對藝術家主體情感的觀照,對人類情懷的觀照,從而呈現出一種虛無性。 藝術對的生活觀照,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藝術的再現性,一是藝術的表現性。

藝術的再現性與表現性是藝術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統一的。藝術的真實首先是生活的真實,情感的真實。當然,這種真實是建立在客觀世界的真實基礎之上的,也即再現的真實。

所以,再現性一般是指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摹,古希臘的雕塑藝術,一般更側重於以模仿性為主的再現性審美特徵。

但是,這種再現性又不能脫離於表現性而單獨存在。再現性必須是以情感表達為基礎,它不可能離開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因為,藝術作品中再現的真實並非是對客觀現實的克隆,而是具有表現性質的再現,是一種藝術的真實。藝術的真實與生活的真實、客觀的真實之間,有著一種緊張而密切的關聯,但又各個不同。

人類的生活**於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這其中也包括審美認知。所以,人類的生活中,本來就包含著一種藝術的審美。也正因如此,藝術也就與客觀世界之間,通過「人類的生活」這一橋樑,建立起了必然的聯絡。

然而,藝術又不完全等同於客觀世界。藝術的真實可以建立於客觀世界的真實描摹基礎之上,但藝術的真實卻並不等同於客觀世界的真實,而必須反映生活的真實。相比於客觀世界的真實,生活的真實又更進了一層面。

然而,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也不完全等同。藝術的真實是對生活的真實的進一步提煉,它**於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是對人類生活的審美化與藝術化,是融入了藝術家主觀情感的真實。可以說,藝術的真實主要是藝術家主體情感表達的真實。

藝術並不必然表現生活真實的全部,而是側重於表現人的內心情感的真實。

古往今來的偉大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無不是對客觀世界和人類生活的真實表現,然而,更是對人類情感的進一步抽象和表現。人類藝術,從古典主義向現代主義和表現主義的邁進,表徵著藝術的一種人文主義程序。

作為中國藝術的主要形式,書畫藝術的表現性和再現性功能都在對生活真實的觀照中,表現得十分突出。

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和巖畫藝術中,即有大量表現狩獵、戰爭、祭祀、勞動等的生活場面。早期的藝術,是先民們矇昧時期對客觀世界和人類生活的一種審美化體現,當然,這種體現,更多是對自然世界的客觀描摹和形象表達,而到後來,藝術越來越從形象表達走向了抽象表達,進而能夠脫離具象性的自然事物,從而更自由、自在和高度抽象地表達內心情感。尤其是書法,作為一種線條藝術,當它完成了從描摹具象事物向抽象表達的過渡之後,書法藝術、尤其是草書藝術,成為了人類生活中一種具有最高情感的藝術形式。

它使藝術家的情感處於巔峰狀態,正如東漢書論家蔡邕所說:「夫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理論性地指出了書法是一門表現人的主體情感的藝術。

而表現性、抽象性、抒情性和時間性也構成了書法藝術的四大基本審美特徵。因此我們可以說,書法也同樣具有一種表現主義精神。這種表現主義精神,在唐代的懷素、晚明的徐渭、清初的王鐸等人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徐渭之狂草和水墨葡萄,是非理性主義的產物,而這種非理性主義主要是基於對現實強烈不滿的情感本體而產生的,徐渭可看作是中國表現主義之重鎮。而這種表現主義精神,恰恰是建立在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強烈觀照的基礎之上的。它也從另一側面印證了,書畫藝術之於生活的密切關聯。

但就當代書畫創作而言,很多書畫家一味地將自己置身於傳統與創新的絕對二元化語境之中,無所適從,難以自拔。側重於傳統的藝術家,往往與現實及生活脫節,而專注於創新的藝術家,又往往失去了文化的根脈,從而使自己陷入了狂怪粗野和形式主義的深淵,而這背後,恰恰是真實藝術情感的缺失,這就是當代書畫藝術表現主義精神的缺失。或者說,是一種偽表現主義創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這是當代書畫藝術家總體缺乏文化修養、生活歷練和藝術提煉之緣故,片面地將藝術之形式構造與情感追求割裂開來,或者是片面地認為,只有誇張的形式構造才能更加強烈地反映藝術家之內在情感。

形式主義與表現主義之於藝術創作來說,是一對矛盾。形式主義是藝術創作所要擯棄的,而表現主義則是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精神的精髓。然而,形式主義與表現主義在晚明時期,卻達到了一種完美的結合。

晚明是形式主義的高峰,董其昌、徐渭、王鐸、黃道周、傅山等,都成了變革家。董其昌變革了墨法,王鐸變革了章法,傅山變革了美醜觀。應當說,晚明是中國書法現代性嬗變的起訖點,也是中國書法創作非文人化流變的一個起訖點,對當代書法創作格局有著重要的影響。

當然,這背後有一個晚明「尚奇」的藝術思潮的支撐。「尚奇」思想對書畫創作的形式主義取向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晚明江浙等沿海地區資本主義的萌芽和自由市場的興起,打破了傳統的文人成長機制,使得文人突破了原有必須依附於官僚體制的關係,從而通過自身的藝術創作和自由地藝術品買賣就能維持生計,也直接促成了書畫藝術市場的萌芽。

藝術市場的興起,對於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影響是至為重要的。晚明社會,出現了大量的市井文化藝術和著作,比如當時的**、戲曲、傳奇、書畫藝術等都在文字風格和藝術表達形式上,極力追求大眾化、市場化和市民化的品味,並向市民傳達一種「尚奇」的審美取向。我們從當代某些書畫家的創作中,也能看到這種影子。

比如在歷屆的書法國展獲獎、入展作品當中,就能看到許多以追求「奇」和「勢」取勝的書家。大多數獲獎作品都追求筆墨的誇張、字型的怪異、章法的奇詭、線條的怪誕和幅式的巨大上,將形式主義發揮到極致。然而,這種形式主義營造的背後,卻是真正的表現主義精神的缺失。

在我看來,當代書畫創作已經進入了非文人化和形式主義氾濫的時代,這是與表現主義精神格格不入的。當書畫越來越非文人化的時候,書畫實際上也就很難成為一種真正的高雅藝術了,因而也缺少了表現主義精神,從而走向了低俗化和世俗化。根本原因是,書畫藝術創作中,缺少對「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的提煉,沒有現實的穿透力和歷史的厚重感。

其實,在對「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的塑造上,齊白石就是一個典型。齊白石的最大貢獻,就是把日常生活事物審美化、文人化和高雅化了。他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在生活中提煉美,齊白石筆下的美,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並不是將自己置身於世外桃源,而是將「藝術的生活」與「生活的藝術」融合在一起。

他筆下的素材,幾乎全是日常生活中的花花草草:白菜、蘿蔔、辣椒、芋頭、葫蘆、絲瓜、葡萄、玉米、魚蝦、青蛙、蟋蟀、螞蚱、老鼠、油燈、農具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尋常又不起眼的但與人們生活又十分密切的物象,卻在白石老人筆下化腐朽為神奇。

但需要說明的是,白石老人對這些日常生活事物的表現,絕不是客觀的描摹和再現,而是帶著自己濃烈的生命情感,將其高度抽象化、擬人化、情感化和文人化了。齊白石的偉大創造正在於,他將平民主義精神與古典主義精神、表現主義精神及精英文人精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開創了中國書畫藝術的現代轉型。

慾望與藝術有什麼關係,再現與表現性藝術的特點及其關係是什麼?

藝術是藉口,慾望才是目的 再現與表現性藝術的特點及其關係是什麼?再現藝術指將客觀社會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真實地再現在作品中的藝術。所謂 再現性 是指物體藝術 地景藝術 裝置藝術,具有客觀的再現性或直呈性,是隨手拿來的實物。直白講就是側重寫實。表現性藝術側重於對內部主觀世界的表現,通過內部主觀世界間接或...

文靜的女孩子的性格表現性格文靜的女孩和性格高冷的女孩有什麼不同?

愛笑無所謂,但是不會和陌生人熟的這麼快,一般見到陌生人,尤其是異性應該會比較矜持,更不會和異性沒事開玩笑,文靜的女孩子應該話比較少,而且男生大部分都喜歡這種,感覺就比較清純,比較矜持,不過外向一點,比較喜歡溝通也不錯,但是會讓男生比較容易感覺有點隨便,不踏實 文靜就是笑是微笑的 然後不怎麼愛說話 更...

在拉班的觀點中,要使訓練動作有「表現性」,應該為受訓者提出怎

拉班認為,訓練動作的 表現性 應當為受訓者提出一定的 情境 這些情境主要有 1.情緒人物的情境 2.非尋常境遇的情境 3.包含實際活動的情境 4.啞劇對話 5.涉及動作和服裝的情境 6.動作時尚的其他源泉。學習心理學有用嗎?我是學心理學的,我覺得心理學是有用的而且是無價的!心理學能幫助學習者提高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