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知識和文化的區別和聯絡表現在哪些方面

2021-03-12 16:11:09 字數 5026 閱讀 3912

1樓:百玫瑰

知識與文化雖然不能切然分開,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知識是人類的認識成果,經驗是人類認識的初級形態,知識的完備形態是系統的科學理論。人的知識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有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

知識對個人,對人類社會具有重大作用。人們常說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知識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不再贅述。

一般的生活經驗可以在生活中學習,但我們不能事事都親自實踐,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主要是學習別人的間接經驗。人們學習知識除了自學之外,更主要的是通過學校來學習前人總結出來的系統的科學的間接經驗。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式是課堂學習。

教材呈現知識的形式是章、節、單元等等。由於考試的功利性迫使我們的學校教育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作為全部內容,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文化薰陶,忽視了學校傳承文化的功能。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雖然也學習了不少的知識,但這些知識也主要用來應試,考試完後許多知識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考試的功利性和教學方式的陳舊,使學生有知識而沒有文化。為此,有必要對文化及其作用進行**。

文化是不好下定義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學者給文化下的定義都不同,現在給文化下的定義多達260多種。社會學詞典把文化定義為: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我們通常講的文化是指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作為意識形態,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色。不同民族的文化,通過語言文字、科學技術、宗教信仰、風俗習慣、衣著飲食、節日、建築等形式表現出來。

例如我們的方塊漢字、詩、詞、歌、賦、曲、對聯、書法藝術、**等文學藝術,過年、端午、中秋等節日,中餐、火鍋、酒文化等飲食文化,祭祖宗、拜菩薩、坐轎子、吹嗩吶、紅白喜事等習俗,四合院、亭、臺、樓、閣、廊、榭、廟、觀等建築形式,這些無不反映出民族特色。我們的文字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出我們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發展的歷史。如中國的「中」,「口」表示範圍和領域之義,「丨」表示上下相通,「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即人在天地之中並與天地通。

在甲骨文和鐘鼎文裡,「中」寫作「  」。古代先民立「中」以觀風向,以佔吉凶。「丨」是上下相通的工具,「口」是通天人之際的場所,「中」是向人世間昭示天帝令風使雨、賜吉譴凶的命令的「道具」。

「中」作為神聖的表識,在帝王遷都時亦隨眾而遷。「中」作為先民處理天人關係時對領域的一種範圍表識,更是絕對標準(天帝)在人間的象徵。上天是正確的,中不中就是對不對,正確不正確的意思。

這就是崇尚天地神靈文化的起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種詔書格式就是從古代先民立「中」佔吉凶的結果宣讀形式演變而來的。「中」作為一種神聖標識存在的地帶,同時又成為古代先民開拓洪荒領域的座標原點。

即古代先民在分不清東西南北茫茫環宇時,先立「中」來確定一箇中心作為座標原點,這就是「中」作為中心的中的意義的起源,也可以看出人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的起源。因此,「中國」可以解釋為尊崇天地自然,按照天帝的旨意行事,處於大地**的國家。中華民族對國家這種認識延續了幾千年,直到清朝我們中國人仍以**帝國自居。

從這個「中」字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發展的脈絡和神祕性的歷史淵源。我們的詩詞歌賦反映出我們民族崇尚抑揚、迴環的韻律美的觀念。我們的祖先嫻熟地運用物理學的共振原理,他們削竹為管,用此律管與相同質料和形狀的圓筒(兩者固有頻率相同)進行共鳴對比,作為統一全國度量衡的標準量器。

用這根律管的長度、容量、裝粟的重量來確定度量衡的標準。這種同律度量衡對律管制作的律算,不僅使我國產生了獨步世界的數學、先進的歷法、物候學與醫學,而且使我國很早就發明和使用了三分損益律、純律和十二平均律,由於音律的發達和漢字聲調的**美,使我國成為禮樂之邦和詩歌的國度。詩詞歌賦是我們民族語言文字和文化所特有的產物,翻譯成其他語言文字就沒有它本身所特有的味道了。

我們發達的酒文化反映出我們民族崇尚禮儀和有著複雜的社會人際關係。祭祖宗、拜菩薩、過年、過中秋,反映出我們民族敬畏神靈,尊崇自然的文化觀念。四合院是天圓地方文化觀念的反映。

明代中心緊縮的樓閣和清代雄壯寬大的建築,反映出我國北方民族與南方民族不同的文化風格。

文化具有強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一定的文化規範著人的行為和思維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塑造著、同化著這個文化環境中的每個人,使你成為其中的一員。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自然打上這種文化的烙印。

由於不同民族文化的薰陶,使不同文化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味道」。由於我們說漢語、寫漢字,按中國人思維習慣辦事,過中國節日,因此我們叫中國人。文化具有穩定性和傳承性。

文化的傳承是靠口傳心授、習慣影響、典籍記載和教育等形式來完成的。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但是文化的核心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思維方式就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

思維方式滲透在各個領域,由於思維方式不同所表現的行為習慣也就不同。思維方式無形地指揮著人的行為和習慣。例如,你到北京去,別人問你是**人,你會回答說,我是四川省廣元市某縣某學校的老師。

如果你問一個美國人家住**,他會說,住在某街道某城市某州。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強調整體,先整體後部分,先集體後個人,所以反映在空間觀念上是由大到小。而美國人強調個體,英語中表示我的單詞「i」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寫,所以在空間觀念上是由小到大。

我們強調整體的思維方式,使我們的國家成為一個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統一整體。我們的國家是單一制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但對個體的忽視又成為產生**和集權的心理和思想的溫床。

西方人強調個體的思維方式是個人主義和民主自由思想產生的心理和思想基礎。價值觀是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時體現出來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不一樣,評價的標準不一樣,文化的表現形式的差異就很大。

不同民族由於文化的差異性決定了民族的發展方向,使不同民族呈現出不同的特色。俄羅斯的大國文化意識決定了其軍事工業的發展和**強權政治特色;德國人的嚴謹和追求程式的完美決定了他們的科技發達;美國人的民主、自由決定了他們的繁榮和強大等等。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核心,才能真正認識這個民族。

當今社會正處於科技日新月異、知識**、社會經濟政治發生重大變革、價值觀多元化和中華文化重建的時期。中華文化的核心可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它展現為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不畏**的抗爭精神,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熱愛和平的仁愛精神,民貴君輕的人本精神,求同存異的包容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諧發展精神等等。

但由於中華文化產生的歷史條件的限制,她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法制精神嚴重缺失,今天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時,應該高舉科學、民主、法制的旗幟。一切社會的改革最終都要歸結到文化的變革,我國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社會系統的全方位開放→社會經濟結構的再造→社會政治體制的變革→社會文化模式的重構」的過程,文化最終成為社會轉型的關鍵。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命脈。

一個民族的文化消亡了,一個民族也就消亡了,歷史上許多民族正是這樣消亡的。猶太民族之所以被驅趕到世界各地千百年而沒有被同化和消亡,是因為他們保住了自己的語言文字和文化。要改變一個民族,改變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只有通過對文化的改革和重構來實現。

對中華文化中那些阻礙社會發展和進步因素的改革,將是我國最艱難、最痛苦、最深刻的革命。但也只有經過這個陣痛達到中華文化的自我重建,從而實現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結構和執行機制的重建,中華民族才能獲得在更高層次上的新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只有那些已經深入文化、深入日常生活習慣的東西,才是改革成功的標誌。

知識與文化互為表裡。知識是認識的結晶,文化是知識靈動的魂魄。知識是文化的基礎和表現形式。

人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薰陶。如我們學習中國的「中」字,學會怎樣讀、怎樣寫,認識理解「中」字的意思是學習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和理解「中」字意義是怎樣產生的,體驗、感悟和接受古代先民認識天人關係的思維方式,處理天人關係的價值取向即是接受文化薰陶。

可見,只有在文化背景下我們才真正認識和理解知識,知識才會成為有生命和靈魂的東西。同時文化以知識的形式表現出來,人們以知識為載體來理解和掌握文化,使人們往往把知識等同於文化,因此,人們常說文化知識,或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文化的人。但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有知識並不一定有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人們在長期的認識過程中沉積下來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文化並不等同於知識。

知識與文化在實踐中產生。不同的實踐產生不同的知識和文化,隨著實踐的發展知識就會不斷更新,文化也會不斷繁榮。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就是知識不斷增長、文化不斷繁榮的過程。

知識和文化的產生和發展受環境的影響,在不同的地理、氣候條件下,人們創造的知識有所不同,文化也就呈現出不同的樣式。狩獵放牧使北方人總結和積累了狩獵放牧的知識,遼闊的草原、藍天白雲培養了北方人的豪放粗獷;農業生產使南方人總結和積累了農耕的知識,田園牧歌孕育出南方人的細膩溫情;東方人崇尚東風,地中海人崇尚西風,北半球人崇尚坐北向南,南半球崇尚坐南向北,這些差異都是受環境影響的結果。

知識與文化在變動與不動中推陳出新。知識與文化都具有傳承性,同時,隨著人們實踐的發展又會不斷創造出新知識和新文化。因此,知識和文化總的說來是動的。

但由於知識更新更快,而文化特別是體現在認識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卻是相對穩定的,因為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一旦形成就很不容易改變。因此,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相對不動的。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定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指導下不斷地創造出新知識和新文化形式,知識與文化就是這樣在動與不動中不斷髮展,使人類更加文明,不斷進步。

由於知識特別是機械學習得來的知識容易遺忘,現在又處於知識**時代,人不可能學完所有知識,許多知識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加深變得無用或成為錯誤。但這並不是說學習知識不重要,學習最基本的知識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並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說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文化素養才是更重要的。否則,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就會是有知識沒文化的人,而失去文化內涵的知識是沒有生命的知識,沒有文化內涵的人則是沒有靈魂的人。

割斷了中華文化的臍帶,就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外國人,與電腦控制的機器人無異。因此,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承文化。

教師改變不了社會的經濟、政治結構,但教師可以通過對文化的傳承、對青少年心靈的塑造來影響社會。孔夫子正是通過對以仁為核心的價值觀念、以禮為圭臬的社會秩序、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規範等思想的傳播而成為萬世師表,馬克思正是以其辯證的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而成為共產主義的靈魂。教育是傳承文化的非常重要的渠道,教師天然地承擔著傳承中華文化的職責。

不能讓中華文化的根基和命脈在我們手中丟掉,只有傳承了中華文化、弘揚了中華文化,才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維,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接受文化薰陶的過程,使知識充滿文化的靈性,使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是有知識的,更是有文化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ml與html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可擴充套件復 標記語言 xml 提供一種制描述結構化資料的方法。與主要用於控制資料的顯示和外觀的 html 標記不同,xml 標記用於定義資料本身的結構和資料型別。xml 使用一組標記來描繪資料元素。每個元素封裝可能十分簡單也可能十分複雜的資料。您可以定義一組無限制的 xml 標記。例如,您可以定義...

文化的魅力中華文化的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是多種魅力的綜合體,西洋樂,民族樂等等這眾多的選擇,給與我們的自然是多元化的聽覺美感。也許你從前與那麼些音符毫不相識,但它們與你聽覺接觸的一霎也許心靈便被它俘獲。正如 人門德爾鬆的作品。他的交響曲以及管絃樂作品直至清唱劇 以利亞 總能深入到聽者的心中。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能夠舒緩心情,更在於能在聽者傾...

中國飲食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烹飪方式眾多 1 炒 鍋裹放油燒熱,把食物及調味料倒入用大火快速翻拌成熟謂之炒。分清炒 燴炒 爆炒等。2 燒 煎炒之後加水或高湯以小火燒,味透質爛之方法謂之燒。有紅燒 白燒 乾燒等。3 蒸 食物放入蒸鍋內火大水滾,利用水蒸汽的熱力使其成 熟的方法謂之蒸。可分清蒸 粉蒸 釀蒸等。4 炸 將食物放入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