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氏的起源於哪個朝代,百家姓起源於哪個朝代

2021-03-12 14:12:19 字數 3752 閱讀 3202

1樓:地煞

酆氏起源於周朝,酆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後代。

起源:酆姓出自姬姓,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後代。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上古時,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他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子於封於酆邑,享用那裡的物產,酆姓就由此產生的。

酆邑就在現今的陝西省戶縣一帶,古時那裡農作和桑葉都盛產,是個好地方。武王的這個弟弟受封后就稱為酆侯,他的後代以酆為姓,散居各地。因為酆侯太喜歡醉酒,周朝朝廷覺得由他治理酆邑不合適,在周成王執政時,就改變了周武王的命令,不讓他當那裡的首領了。

酆侯的兒孫們就約好,以後不管到那裡,都姓酆。故酆氏後人奉子於為酆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酆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而今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零一位門閥。

酆氏遠祖始於西周王朝,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於酆地(今陝西戶縣),封為侯爵,稱酆侯。其子孫後代就世代以國號「酆」為姓氏。因此,酆氏出自周朝王室,起源於姬姓。

古時酆邑的農作物和桑葉都盛產,是個好地方。酆氏子孫世代繁衍於京兆北部一帶。

唐朝時期,京城建於長安,是當時酆氏族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據典籍《辭海》的註釋,酆侯之地古名為「鄠」,位於長安西南,澇水東岸,夏時扈國,秦為鄠邑,漢置鄠縣,即今陝西省戶縣。這便是全國酆氏人家最早的發源地。

追溯中國的歷史,在周朝以前沒有這個「酆」字,至周文王分封第十七子酆侯之後,「酆」字開始出現,只有兩種意思:一是姓氏,二是地名。

「酆」字三千年以來在筆畫和結構上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是相當古老的姓氏。雖然酆氏人口比較少,在中國歷史上也比較低調,但是作為酆氏的人應引以為自豪是:酆氏代表了姬姓血脈的「純正」。

2樓:娛樂解說課

酆(fēng)姓源流有: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個兒子姬子於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記載:

豐氏、酆氏始祖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於,起源於西周初年。豐,本為商王朝末期崇國君主崇侯虎的屬地。周文王滅崇國後,改其地名為豐邑。

到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王朝之後,敕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子於在豐邑,拱衛京畿,爵為侯爵,史稱「豐侯」。這在史籍《史記》中記載為:「豐國,侯爵,始封文王子。

今陝西西安戶縣東五里有豐城。」杜預注「豐國在始平戶縣東。」到了周成王姬誦執政後期,就改變了周武王的旨意,不再讓豐侯當豐國的首領了。

按史籍《竹書紀年》的記載:「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從,歸於宗周,遂正百官,黜豐侯。」也就是在公元前2023年(待考),周成王廢黜了愛酗酒誤事的豐侯,這個姬姓豐國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國」。

在豐侯被廢黜後,豐國亦消,其後裔子孫遂散居各地,約以原封邑名為姓氏,稱豐氏。到了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詔令規範漢字,在許多地名的原字上皆增加了「邑」偏旁,以表示其專指地名。而「豐」字新增了「邑」偏旁,就成為後世的「酆」字,諸多史書因之改豐為酆。

此後,豐氏一族逐漸形成了豐氏、酆氏兩大支系,皆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豐氏、酆氏正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的文字簡化過程中,由於「豐」字被簡化為「豐」字,該系酆氏族人多有自行誤簡為豐氏者。

酆氏族人皆尊奉豐侯姬子於為得姓始祖。

百家姓起源於哪個朝代?

3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姓名一直是個人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個最重要的識別符號。其中"名"一般由父輩取立,"姓"則繫世代相傳,源遠流長。那麼,自己的姓氏到底源於何處?

它在歷史長河中發生了哪些演變?又有哪些歷史名人?我國的姓氏有著悠遠的歷史。

相傳五千多年前東方部族的首領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形成最早的姓氏制度和婚姻制度。秦漢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起源於母系社會,用來表示母系的血統;"氏"起源與父系社會,為同姓衍生的分支,本來為同姓各部落的名稱,後來則專指部落的首領。

國家產生以後,不少封國和官職也成了氏的名稱。在古代,封國和官職可能世襲,氏也就隨之可以世襲了。一旦封國和官職失去後,氏就開始演變成家庭的標誌。

所以這時只有貴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一般女子稱"姓"是用來"別婚姻",男子稱"氏"則用來"明貴賤",兩者的作用不一樣。氏大量產生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春秋時期。

周代制度規定,周天子的嫡長子將來繼承王位,稱為太子,其餘的兒子統稱王子,王子的兒子稱王孫,王子和王孫統稱王族子弟。諸侯的兒子除了太子外均稱公子,公子的兒子稱公孫,公子和公孫統稱公族子弟。王族和公族可以封國為氏。

公孫的子孫不屬於公族,他們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氏,也可以其他方式命氏,主要有:(1)以受封的邑名為氏。如晉武公封他的叔叔姬萬於韓,姬萬的曾孫厥就以封邑名為氏,韓厥就是姬姓韓氏;(2)以所居的地名為氏。

如齊桓公有子孫居住在都城臨淄外的東門一帶,稱東郭大夫,後代一東郭為氏;(3)一官名為氏。如史官有後代稱史氏;(4)以技藝為氏。如製陶人有後代稱陶氏;(5)以祖先的諡號為氏。

如秦穆公有後代以他的諡號"穆"為氏,稱為穆氏。這樣,大量不同的氏就由此產生了,其數量遠遠超過姓的數量。在這一時期,"姓"是固定不變的,而"氏"卻時常變化。

因此往往出現父子同姓不同氏,或姓雖不同,氏卻相同的現象,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可有不同的氏。氏的這些變化往往反映了貴族的地位和職權的變更。如戰國中期的商鞅,他原本是衛國公孫後代,所以又叫衛鞅和公孫鞅,秦國封他為商君後,他又稱為商鞅。

戰國時期,隨著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舊有姓氏體系也逐漸混亂,出現了姓氏合一的傾向。到了秦漢時期,我國的姓氏體系基本上確立了下來,姓和氏完全融合不分,並且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也能有姓氏了。秦漢以後,新的姓氏產生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為避禍而改姓;(2)為避帝王的名諱而該姓,如東漢時莊氏為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改稱嚴氏;(3)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時,少數民族的部落名稱演變成漢姓;(4)當某一姓氏的字有幾種不同的寫法時,往往演變成幾種不同的姓氏。大約到宋代時,中國的姓氏已與現代幾無二致了。西漢以後,歷代都編有不少介紹姓氏的圖書,而能在民間家喻戶曉的,唯有宋代人編撰的《百家姓》。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

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

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相傳《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個

4樓:紫衣士

宋代總結的.源於宋代.

5樓:馮依林

宋代,一般認為是南唐的遺民所著

書法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6樓:歲月不寒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

書法開始於秦代。

可以從下面看出來:

李斯是我國秦代的政版治家,也是中國書法史上有權記載的第一個書法家。秦統一天下後,李斯升任丞相。當時社會的文字是很混亂的,於是李斯以小篆為標準,統一了全國的文字。

李斯對小篆書法的發展影響極大,後代書法家都尊崇他為「小篆書法之祖」。李斯的小篆字型出神入化,結構精妙。傳世的李斯書跡只有《泰山石刻》。

李斯的筆法有力,字型結構上緊下鬆。整個看上去,碑文字型平穩端嚴,雍容典雅。《泰山石刻》的篆書,對後世影響深遠,是小篆字型的楷模。

李斯的《泰山石刻》是秦篆保留至今的惟一真跡。李斯的書法可以說是歷代書法的魁首,他是我國最早的大書法家。

謝姓起源於哪個朝代,百家姓起源於哪個朝代?

百家姓 起源於公元十世紀北宋朝代一書生編寫的,後廣為流傳於世.百家姓 以趙為首,當然是宋朝了,這是就書而言。百家姓起源於哪個朝代?這問題就難了,對不起。可不敢簡單的講。只能大約在傳說的黃帝大戰蚩尤的氏族的姓氏分配與有史書可鑑的商周時期之間創始的。百家姓中,周姓起源於哪個朝代。周姓是最早嗎。姓氏起源 ...

楊姓的起源,百家姓楊姓的來歷

1 源自姬姓,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後裔以楊為姓。2 源自揚姓,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為氏。3 源於改姓而來 主要由同源 避難 避仇 收養 過繼 賜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構成。楊姓在宋版 百家姓 位列第16位,楊伯僑為得姓始祖,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勳,仍封伯僑於楊,...

沐姓氏起源,沐在百家姓排行第幾

1全部沐姓有回族沐姓和漢族沐姓。漢族沐姓起源考略 通志氏族略 載 漢有沐寵為東平太守狀雲端木賜之後避難改為沐氏。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 載 為避難,將木氏改為沐氏。端木,古又稱端沐。風俗通義 載 漢代有沭寵,為東平太守。沐姓地望 沐姓望出河間郡,漢高帝初年置。在今河北省中部河間縣一帶。漢有沐寵為東平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