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的小知識賞析訣竅,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知識。

2021-03-12 05:49:41 字數 5329 閱讀 8170

1樓:何灣

一言以蔽之:詩人(作者)通過什麼東西用什麼方式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這個東版西就是權詩人寄託感情的世間萬事萬物,我們稱之為意象;方式就是詩人在表達這種感情的時候採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一般包含修辭如:

比喻擬人誇張,對比、襯托等 還有就是藝術手法:常見的包括渲染、以樂景襯哀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聯想想象等。至於什麼樣的感情那就要根據詩歌內容決定,一般要聯絡詩人的時代背景和ta的人生經歷,這一點可以在詩歌下面的註釋中得到資訊。

常見的感情有:憂國憂民、遊子思鄉、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思婦盼歸、懷古傷今、傷春惜春、感嘆時光流逝等等。

總之詩歌鑑賞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過程,需要集合多方面的知識來完成。

2樓:路過的水煮魚

一般,你把整篇

抄都通讀

襲後,發現有一句或幾句是特別好的,那些句子往往都是在整篇中擔當比較重要的。多留心這些句子。

通讀時,聯合文後的一些文字解析一起看。詩詞曲和文章不同,詩詞曲是把很多意思用寥寥數語表達出來,所以其中必有很出彩的詞句。抓住了中心句,整個賞析就相對來說簡單多了。

3樓:鳳凰的翡翠愛

小知識詩是最來古老也自是最具有文學特

質的文學樣式。**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

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

[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

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知識。

4樓:牙牙的弟弟

1、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

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

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

不僅擴充套件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2、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它始於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3、元曲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

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擴充套件資料:

唐詩與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

宋代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 唐代的詩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

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大臣個個是詞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著名詞人,女詞人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使宋詞得以佳篇迭出,影響久遠。

繼唐詩、宋詞之後蔚為一文學之盛的元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

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

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元曲中描寫愛情的作品也比歷代詩詞來得潑辣,大膽。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

元曲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一出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

5樓:安小姐的夏天

1、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的詩。唐詩是中

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

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不僅擴充套件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於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2、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它始於樑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約派)

3、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

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但也有相同之處。

兩者都採用北曲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劇曲又稱之為樂府。散曲是元代文學主體。

不過,元雜劇的成就和影響遠遠超過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單指雜劇,元曲也即「元代戲曲」。

6樓:風花雪月卡哇依

1.平仄格式(一般歸為兩類,即首句押韻和首句不押韻兩種)

(1)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3)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2.雙句押韻,頷聯與頸聯必須對仗(律詩除首尾外各句都應對仗);「一三**論,二四六分明」是律詩的最起碼的要求。

3.押韻的字(雙句的最末一個字)一般用平聲韻(少數用仄聲韻),一般以「陰平、陽平」(第一聲和第二聲)為平聲,餘為仄聲。

4.平仄相反叫「對」(指出句和對句),平仄相同叫「粘」(指第二句和第三句)。即:出句和對句平仄相對(反),如第一句(出)和第二句(對);第三句(出)和第四句(對);對句和下一句平仄相同,一句之中平仄既相重又相間。

5.押韻(韻腳):雙句的最末一個字。律詩八句的叫法:首、頷、頸、尾。

6.不能犯「三平調」(即一句之中最後三個字不能連用平聲或仄聲);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之中不能沒有兩個平或仄字聯在一起)。

7.絕句第三句不押韻,律詩的「一三五」句的最後一個字不能與本詩同韻(即全詩為平聲韻,那麼「一三五」句的最後一個字為仄聲;如全詩為仄聲韻,那麼「一三五」句的最後一個字為平聲)。

8.絕句一般是先寫景後抒情或先寫物再引出中心。

四.關於詞的一般知識

1.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樂用的。後來詞跟**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

詞有詞牌和標題。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

2.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多少來劃分的。

小令(五十八字以內);中調(五十九至九十字);長調(九十一字以上)

宋詞與元曲的聯絡,有關唐詩宋詞元曲的知識。

元曲或稱元雜劇,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或雜劇的通稱。相對於明傳奇 南曲 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有著相同的文學地位。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麴 唐宋大麴 民間小曲等。通常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

唐詩宋詞三百首有哪些,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有哪些?

唐詩宋詞三百首主要有 唐詩包括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年間的詩歌,宋詞包括北宋 南宋的詩歌。唐詩主要收錄五言古詩,如張九齡 感遇三首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獨酌 春思 杜甫 望嶽 贈衛八處士 王維 送別 青溪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王昌齡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

唐詩宋詞元曲,它們分別有怎樣的風格

我個人覺得唐詩朗朗上口,詩句短小精悍 對仗工整,韻律極強。宋詞情感更加細膩,詞的句式較長蘊含其中的情感層次也更加身後。而元曲的表達則比較隨意,更加的接地氣。唐詩豪邁壯闊,宋詞婉轉悠揚,元曲更加適合人們在民間傳唱。唐詩風格嚴謹,講究押韻。宋詞風格瀟灑,沒有什麼押韻的要求,隨意而成,可與 相配。元曲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