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居易的《夜雪》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樣的心境

2021-03-12 03:29:47 字數 5841 閱讀 587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五絕作於任

江州司馬時。是說,夜間忽覺被窩裡有點冷,繼而看見窗戶發亮,原來專

是下雪屬了;時時聽見竹子被壓折的聲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覺衾寒窗明,而知有雪,聞折竹之聲,而知雪重,寫來曲折有致,構思巧妙,別具一格。就景寫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聲」,委婉傳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無限感慨。

2樓:匿名使用者

從白居易的《夜雪》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樣的心境?不知道

3樓:佐明夏

這首五絕作於任

bai江州司馬時。du是說,夜間忽覺被窩zhi裡有點冷,繼而看見dao窗戶內發亮,原來是下

容雪了;時時聽見竹子被壓折的聲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覺衾寒窗明,而知有雪,聞折竹之聲,而知雪重,寫來曲折有致,構思巧妙,別具一格。就景寫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聲」,委婉傳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無限感慨。

4樓:匿名使用者

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淡泊。

白居易的《夜雪》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5樓:匿名使用者

夜 雪

白居易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麼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

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6樓:匿名使用者

大雪夜間降臨,原本應該悄無聲息,但詩人被寒意驚醒,一個"冷",一個"折竹聲"婉轉表達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些許愁思和感慨!

7樓:匿名使用者

寫出了白居易對寺廟的喜愛之情

8樓:skylove薰衣草

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

白居易的《夜雪》一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9樓:要估計以後不

island is dea

10樓:

張雯雯 燁磊阮浙臨 王晶

11樓:路溫柴倩

你好!大雪夜間降臨,原本應該悄無聲息,但詩人被寒意驚醒,一個"冷",一個"折竹聲"婉轉表達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些許愁思和感慨!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12樓:邶玉蘭桑甲

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麼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

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夜雪(白居易)(1)這首詩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夜雪的?

13樓:e拍

1、從觸覺、視覺、聽覺來描寫夜雪的。

觸覺:第一句,從詩人感覺到天氣變寒來突出雪之冷。

視覺:第二句,深夜之中,原本應該伸手不見五指,卻「復見窗戶明」,所以由此展現出雪的潔白和晶瑩,可以照亮黑夜。

聽覺:雪之大,一個「重」字最能體現這一特點,「折竹」更從側面襯托出雪大,形象生動,曲折有致。

2、大雪夜間降臨,原本應該悄無聲息,但詩人被寒意驚醒,「冷」、「折竹聲」婉轉表達出詩人被貶後的寂寞冷清之狀和愁思感慨。

唐代白居易《夜雪》原文: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譯文:實在驚訝今夜的寒冷,被子枕頭竟然冰涼,又見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於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詠雪詩,詩人運用側面烘托手法,通過描寫「夜雪」,透露出謫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詩人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給人一種新穎別緻,清新淡雅,別具韻味的感覺。

前兩句「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

以上全用側面描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後兩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14樓:黛妮

一、本詩主要從觸覺、視覺和聽覺三個角度來寫夜雪的:睡眠中因寒冷而醒,這是從觸覺來描寫;看到窗戶透亮,這是從視覺來描寫;聽到竹枝被雪壓折的聲音,這是從聽覺來描寫的。

二、附原文如下:

夜雪唐.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譯文】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賞析】

前兩句「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溫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裡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

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說明夜來人已擁衾而臥,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戶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

夜深卻見窗明,正說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面描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後兩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裡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

「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裡,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

詩人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全用側面烘托,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

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這首詩樸實自然,詩境平易,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

三、創作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於公元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詩人當時45歲,官職是江州司馬。當時白居易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在寒冷寂靜的深夜中作者看見窗外積雪有感而發,孤寂之情愈發濃烈,寫下了這首《夜雪》。

四、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

貞元進士,授祕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

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夜雪》這首詩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夜雪的

夜雪 這首詩是從觸覺 視覺 聽覺這幾個角度來描寫夜雪的。夜雪 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這首五絕作於任江州司馬時。是說,夜間忽覺被窩裡有點冷,繼而看見窗戶發亮,原來是下雪了 時時聽見竹子被壓折的聲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覺衾寒窗明,而知有雪,聞折竹之聲...

從西安去麗江的最佳路線,從西安到麗江玉龍雪山最好最省的路線是哪個?請網友們幫個忙唄!

首先,目前而言,去麗江的線路大多為公路運輸,如果實在不能接受公路,那麼只有 西安 昆明 火車 臥鋪大概在300 400左右 然後在昆明坐飛機去麗江,這個線路我不推薦的原因如下 1.耗時較長,西安到昆明的火車,我估計在24小時以上,同時可能因為時間的問題,到昆明的當天無法直接坐飛機去麗江 2.費用較大...

村夜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可以從哪句詩句中看出來

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因為詩人用清新恬淡樸素的語句,娓娓描繪出了一副恬靜安適的鄉村夜景圖,韻味深長,詩意濃厚,沉沉古意,蒼蒼遠韻,樸實無華,渾然天成,當真是一味真樸,不假裝點,字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老。村夜 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前兩句寫村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