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數控加工技術的發展史,數控技術的發展歷史

2021-03-11 08:57:10 字數 4067 閱讀 2546

1樓:春風化雨時

數控技術起源於航空工業的需要,20世紀40年代後期,美國一家***公司提出

專了。數控屬機床的初始設想,202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三座標數控銑床。50年代中期這種數控銑床已用於加工飛機零件。

60年代,數控系統和程式編制工作日益成熟和完善,數控機床已被用於各個工業部門,但航空航天工業始終是數控機床的最大使用者。一些大的航空工廠配有數百臺數控機床,其中以切削機床為主。數控加工的零件有飛機和火箭的整體壁板、大梁、蒙皮、隔框、螺旋槳以及航空發動機的機匣、軸、盤、葉片的模具型腔和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特型腔面等。

數控機床發展的初期是以連續軌跡的數控機床為主,連續軌跡控制。

連續軌跡控制又稱輪廓控制,要求刀具相對於零件按規定軌跡運動。以後又大力發展點位控制數控機床。點位控制是指刀具從某一點向另一點移動,只要最後能準確地到達目標而不管移動路線如何。

數控加工是指,由控制系統發出指令使刀具作符合要求的各種運動,以數字和字母形式表示工件的形狀和尺寸等技術要求和加工工藝要求進行的加工。 它泛指在數控機床上進行零件加工的工藝過程。

2樓:匿名使用者

專 官方網屬

站 :https://****camcad.**/

數控技術的發展歷史

3樓:傑少啊

2023年,美國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國空軍委託,研製直升飛機螺旋槳葉片輪廓檢驗用樣板的加工裝置。由於樣板形狀複雜多樣,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裝置難以適應,於是提出採用數字脈衝控制機床的設想。

2023年,該公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始共同研究,並於2023年試製成功第一臺三座標數控銑床,當時的數控裝置採用電子管元件。

2023年,數控裝置採用了電晶體元件和印刷電路板,出現帶自動換刀裝置的數控機床,稱為加工中心( mc machining center),使數控裝置進入了第二代。

2023年,出現了第三代的積體電路數控裝置,不僅體積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進一步下降,促進了數控機床品種和產量的發展。

60年代末,先後出現了由一臺計算機直接控制多臺機床的直接數控系統(簡稱 dnc),又稱群控系統;採用小型計算機控制的計算機數控系統(簡稱 **c),使數控裝置進入了以小型計算機化為特徵的***。

2023年,研製成功使用微處理器和半導體存貯器的微型計算機數控裝置(簡稱mnc),這是第五代數控系統。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能進行人機對話式自動編制程式的數控裝置;數控裝置愈趨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裝在機床上;數控機床的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具有自動監控刀具破損和自動檢測工件等功能。

20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了pc+**c智慧數控系統,即以pc機為控制系統的硬體部分,在pc機上安裝nc軟體系統,此種方式系統維護方便,易於實現網路化製造。

數控技術也叫計算機數控技術(***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簡稱:**c),它是採用計算機實現數字程式控制的技術。這種技術用計算機按事先存貯的控制程式來執行對裝置的控制功能。

由於採用計算機替代原先用硬體邏輯電路組成的數控裝置,使輸入資料的存貯、處理、運算、邏輯判斷等各種控制機能的實現,均可以通過計算機軟體來完成。數控技術是製造業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控加工技術的背景與意義

4樓:驀然回首處

1.數控加工技術產生的背景:

數控技術起源於航空工業的需要,20世紀40年代後期,美國一家***公司提出了。

數控機床的初始設想,202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三座標數控銑床。50年代中期這種數控銑床已用於加工飛機零件。60年代,數控系統和程式編制工作日益成熟和完善,數控機床已被用於各個工業部門,但航空航天工業始終是數控機床的最大使用者。

一些大的航空工廠配有數百臺數控機床,其中以切削機床為主。數控加工的零件有飛機和火箭的整體壁板、大梁、蒙皮、隔框、螺旋槳以及航空發動機的機匣、軸、盤、葉片的模具型腔和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的特型腔面等。數控機床發展的初期是以連續軌跡的數控機床為主,連續軌跡控制。

連續軌跡控制又稱輪廓控制,要求刀具相對於零件按規定軌跡運動。以後又大力發展點位控制數控機床。點位控制是指刀具從某一點向另一點移動,只要最後能準確地到達目標而不管移動路線如何。

2.數控加工技術帝意義特點:

數控機床一開始就選定具有複雜型面的飛機零件作為加工物件,解決普通的加工方法難以解決的關鍵。

數控加工的最大特點是用穿孔帶(或磁帶)控制機床進行自動加工。由於飛機、火箭和發動機零件各有不同的特點:飛機和火箭的零、構件尺寸大、型面複雜;發動機零、構件尺寸小、精度高。

因此飛機、火箭製造部門和發動機製造部門所選用的數控機床有所不同。在飛機和火箭製造中以採用連續控制的大型數控銑床為主,而在發動機製造中既採用連續控制的數控機床,也採用點位控制的數控機床(如數控鑽床、數控鏜床、加工中心等)。

工序集中

數控機床一般帶有可以自動換刀的刀架、刀庫,換刀過程由程式控制自動進行,因此,工序比較集中。工序集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⑴減少機床佔地面積,節約廠房。

⑵減少或沒有中間環節(如半成品的中間檢測、暫存搬運等),既省時間又省人力。

自動化數控機床加工時,不需人工控制刀具,自動化程度高。帶來的好處很明顯。

⑴對操作工人的要求降低:

一個普通機床的高階工,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培養的,而一個不需程式設計的數控工培養時間極短(如數控車工需要一週即可,還會編寫簡單的加工程式)。並且,數控工在數控機床上加工出的零件比普通工在傳統機床上加工的零件精度要高,時間要省。⑵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數控工人在加工過程中,大部分時間被排斥在加工過程之外,非常省力。

⑶產品質量穩定:數控機床的加工自動化,免除了普通機床上工人的疲勞、粗心、估計等人為誤差,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

⑷加工效率高:數控機床的自動換刀等使加工過程緊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柔性化高

傳統的通用機床,雖然柔性好,但效率低下;而傳統的專機,雖然效率很高,但對零件的適應性很差,剛性大,柔性差,很難適應市場經濟下的激烈競爭帶來的產品頻繁改型。只要改變程式,就可以在數控機床上加工新的零件,且又能自動化操作,柔性好,效率高,因此數控機床能很好適應市場競爭。

能力強機床能精確加工各種輪廓,而有些輪廓在普通機床上無法加工。數控機床特別適合以下場合:

1、不許報廢的零件。

2、新產品研製。

3、急需件的加工。

數控技術對實行自控化作業有深遠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控制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工業控制的各個領域,尤其是機械製造業中,普通機械正逐漸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動化的數控機械所代替。目前國外機械裝置的數控化率已達到85%以上,而我國的機械裝置的數控化率不足20%,隨著我國機制行業新技術的應用,我國世界製造業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數控機床的使用、維修、維護人員在全國各工業城市都非常緊缺,再加上數控加工人員從業面非常廣,可在現代製造業的模具、鐘錶業、五金行業、中小製造業、從事相應公司企業的電腦繪圖、數控程式設計設計、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設計與製造、 電火花及線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現有的數控技術人才無法滿足製造業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場上的這類人才儲備並不大,企業要在人才市場上尋覓合適的人才顯得比較困難,以至於導致模具設計、cad/cam工程師、數控程式設計、數控加工等已成為我國各人才市場招聘頻率最高的職位之一。在各種招聘會上,數控專業人才更是企業熱衷於標註「急聘」、「高薪誠聘」等字樣的少數職位之一,以致出現了「月薪6000元難聘數控技工」,「年薪16萬元招不到數控技工」的現象。

據報載,我國高階技工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嚴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齡已大,中年技工為數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在製造業,能夠熟練操作現代化機床的人才已成稀缺, 據統計,目前,我國技術工人中,高階技工佔3.5%,中級工佔35%,初級工佔60%。

而發達國家技術工人中,高階工佔35%、中級工佔50%、初級工佔15%。這表明,我們的高階技工在未來5—10年內仍會有大量的人才缺口。嘬噯ф喃海祝你好運 隨著產業佈局、產品結構的調整,就業結構也將發生變化。

企業對較高層次的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將明顯增加。 而藉助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當進入產業佈局、產品結構調整時期,與產業結構高度化匹配、培養相當數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職業人才,成為迫切要求。而對於數控加工專業,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有過硬的實踐能力,更要掌握系統而紮實的機加理論知識。

因此,既有學歷又有很強操作能力的數控加工人才更是成為社會較緊缺、企業最急需的人才。

教育技術的發展史,教育技術的概念 發展史?

教育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手工技術 機電技術和資訊科技。內傳統教育技術 教育者的言語容技巧和教學技能以及黑板 粉筆等的運用 視聽 教育技術 硬體 軟體 三論 資訊理論 系統論 控制論 教學系統設計學科產生。資訊化教育技術 包括硬體 軟體和潛件。特點 以計算機為核心 直接促進學習,以學為中心的教學...

助聽器的發展史是什麼過程,助聽器的發展史是一個什麼過程?

在古代,人們在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原始的助聽方法,如把手掌放在耳後 如右圖 擴大耳廓的集音面積 約提高聲音響度6db左右 後來,用植物葉子捲起來代替手掌,使集音的面積更大。發展到近代,人們又用金屬片製成聽筒 聽瓶等機械 能增加聽力10 15db 直到20世紀初,出現了真空電子管,用它來製作助聽器的放大器...

中國的冶煉技術的發展史

中國古文明象徵的商周到戰國的青銅器,可以說是鑄造技術所造就的。從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 精美的曾侯乙尊盤和大型的隨縣編鐘群,以至大量的禮器 日用器 車馬器 兵器 生產工具等,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已經非常熟練地掌握了綜合利用渾鑄 分鑄 失蠟法 錫焊 銅焊的鑄造技術,在冶鑄工藝技術上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