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算哪個省的

2021-03-11 06:21:37 字數 3373 閱讀 5507

1樓:瘋丫頭不乖了哦

文化抄不分地界,反正都是中國的bai非物質文化遺產。

du崑曲(崑山腔)的得名即產生於江蘇昆zhi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dao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我覺得追究起來應該是江蘇的吧。

2樓:小巫和小巫

崑曲是發copy源於14、15世紀蘇州bai崑山的曲唱藝術

du體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zhi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dao。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崑劇。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

崑曲在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崑山腔)的得名即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崑山腔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充套件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並逐漸流佈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於康熙喜愛崑曲,更使之流行。這樣崑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該劇種於2023年5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

3樓:韓國海軍提供

覺得生活恢復階段隨機附送北京晨報

崑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能帶來那些影響

4樓:暮晴如墨

崑曲,又稱崑劇、崑腔、崑山腔,是

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崑曲糅合了唱唸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絃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唸語音為「中州韻」。崑曲在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之入選「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於它是中國古典表演藝術的經典。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崑曲的輝煌與落敗都與其特性有關。崑曲的興盛與當時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藝術趣味是一脈相承的。

士大夫的文化修養,為崑曲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品位,他們的閒適生活和對空靈境界的追求,賦予了崑曲節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內心深處含有對社會對人生的哀怨、悲涼的感受,使得崑曲在**、唱腔上每每顯示出惆悵、纏綿的情緒。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市民階層崛起,舒緩、惆悵的風格顯然與他們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們也開始務實起來,崑曲在不受市民青睞的同時,也失去了士大夫階層這一陣地。於是,崑曲便逐漸走向衰落。

到2023年新中國成立以前,全國範圍內已沒有一個職業崑劇團。20世紀50年代,一出《十五貫》救活一個劇種,全國隨之成立了6個崑曲院團。韓世昌、白雲生、顧傳、朱傳茗、周傳瑛、俞振飛、侯永奎、北昆著名笛王田瑞亭及其女北方崑曲著名坤伶田菊林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及解放後培養出的李淑君、蔡正仁、計鎮華、張繼青、洪雪飛、汪世瑜等一批優秀演員,整理、編演了《牡丹亭》、《西廂記》、《千里送京娘》、《單刀會》、《桃花扇》等大量優秀劇目。

但在今天,崑曲嚴格的程式化表演、緩慢的板腔體節奏、過於文雅的唱詞、陳舊的故事情節,喪失了時尚性和大部分娛樂功能,離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相距甚遠,因而難以爭得觀眾,演出越來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場上難覓其蹤,形成了惡性迴圈。之前,全國大約有800人在從事崑曲工作,號稱「八百壯士」,如今只剩下600人了。全國6個崑曲劇院團創作、演出普遍陷入困境,演員培養及藝術創作均無力投入。

自田家被迫離開北昆後其獨有家傳祕本《雙佔魁》、全本《荷珠配》、《白娘子》,就此失傳,也是北方崑曲的一巨大損失。

有人主張,崑曲應作為博物館藝術,只求儲存,不用發展,此說遭到崑曲工作者和有識之士的反對,也有悖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初衷――保證這些傑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們未來的發展。但是,崑曲確實面臨著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勝任崑曲創作的人員寥寥無幾;而要革新崑曲,又面臨兩難的境地――不對崑曲作較大的改變,就無法縮小崑曲與時代的距離;倘若作大的改變,崑曲就失去特性而不稱其為崑曲了。

專家認為,崑曲當務之急是搶救現有劇目和文獻資料,首先要對全國中老年藝術家的拿手劇目進行錄音錄影,對珍貴的崑曲文獻、演出指令碼、曲譜和**進行蒐集整理。崑曲演出可以從老戲中討生活,劇目應以繼承、整理為主,如上海崑劇團近兩年排演的《牡丹亭》,將湯顯祖原作刪減為上中下三本,配以現代化的舞臺處理,既保持原作特色,又符合當今審美,收到了很好的市場效果。

文化部計劃10年間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兩個崑曲演員培訓中心,為全國崑劇院團輸送表演人才。崑曲劇院團長們則希望集中全國優秀師資,在中國戲曲學院等院舉辦崑曲演員、編劇、導演、作曲和管理人員研修班。

非遺文化

入選時間

2023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佈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下簡稱「代表作」)名單。[10]

入選原因

發源於江蘇太倉南碼頭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像晉劇、蒲劇、上黨戲、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等等,都受到過崑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

1. 崑曲有極高的技巧

戲曲的表現手段為唱、念、做、打(舞)之綜合。這四個方面及其綜合在崑曲中要求最高。崑曲演員必須在這幾個方面兼備。

舞臺呈現亦最為完美與出色。其他劇種演員為提高技藝都要學崑曲。如京劇演員梅蘭芳即有深厚的崑曲功底並能演崑曲。

河北梆子演員裴豔玲之代表作《林沖夜奔》即以崑曲形式演出。

2. 崑曲是「活化石」

中國戲曲自形成以來一直在舞臺上流傳,隨著時代的變化,從劇本到聲腔、表演不斷變革,崑曲則變化較少,對戲曲傳統特點保留較多,劇目又極為豐富,被稱為「活化石」。

3. 崑曲屬「瀕危物種」

在18世紀的後期,地方戲興起,崑曲由於過於文雅和繁難,便呈衰落趨勢。2023年前,在全國範圍內除「國風新型蘇劇團」及「半付昆班」竭力延續崑曲藝術生命之外,已沒有一個職業性表演團體,老藝人有的回家務農,有的擺攤餬口。

崑曲藝術節

中國崑劇藝術節創辦於202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江蘇省人民**、蘇州市人民**主辦,文化部振興崑劇指導委員會、江蘇省文化廳、蘇州市文化局、崑山市人民**承辦,中國崑劇研究會以及有關資助單位協辦。中國崑劇藝術節以儲存和發展崑劇藝術,增進世界各國崑劇愛好者的溝通為宗旨。除對參賽的劇目進行評選外,還舉辦了各種展覽、祝賀演出、研討會、藝術家簽名售書及群眾聯誼等活動。

**還特別為藝術節印製了明信片、首日封等紀念品。首屆中國崑劇藝術節於2023年3月31日至4月6日在江蘇省崑山市和蘇州市舉辦。第二屆中國崑劇藝術節於2023年11月在蘇州市舉辦。

有利於崑曲的保護和傳承

崑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傳統**的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崑曲是傳統戲劇,和傳統**沒什麼關係吧。

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啊,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福州民間傳說 連江道教 福清三山板凳龍 福建傳統詠春拳 福州印錦內脫胎工藝品制容作技藝 福州林氏中醫骨科 福清石竹山夢文化民俗等18個專案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類別涵蓋了民間文學 民間 民間舞蹈 雜技與競技 傳統手工技藝 傳統醫藥 民俗等7大類。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一共有近200項 福...

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包括 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鍼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批 民間文學 民間 民間舞蹈 傳統戲劇 曲藝 雜技與競技 民間美術 傳統手工技藝 傳統醫藥 民俗 第二批 民間文學 傳統 傳統舞蹈 傳統戲劇 曲...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包括 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鍼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一 口頭傳統和表述 二 表演藝術 1 崑曲 2 中國古琴藝術 3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4 蒙古族長調民歌 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三 社會風俗 禮儀 節慶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