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國為什麼頻頻對外發動戰爭

2021-03-10 19:29:43 字數 1409 閱讀 2696

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蜀bai國政權是由三股力量組成的

du。第一:劉zhi

備親信 荊州集團 第二:劉璋dao舊部 東州集內團 第三:本土士族 益州

容集團,且三股力量不平衡,就是說劉備的政權是不穩定的。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只有採取對外戰爭以攻為守來轉化三股力量的不平衡。希望你能看懂。

2樓:靈魂巡遊者都藍

1、這跟諸葛亮在抄出山之前定下的策略有關,在著名的《隆中對》中,他向劉備闡述了對天下形勢的看法。認為東吳虎踞江南六郡,可用為援而不可圖;曹操是竊國大盜,所以屢屢討伐曹魏,欲興復漢室。

2、蜀國偏居一隅,國力微弱,如果諸葛亮不在有生之年攻破魏國統一中原,那麼後果就是被統一(歷史事實也是如此)。

3、蜀吳兩國在劉備死後重新結盟,使魏國面臨兩面作戰的境地,蜀國攻西,吳國攻東,魏國左右受敵,很是困頓。

4、蜀國在諸葛亮統領下軍隊平均戰力遠超魏國,魏國雖然人多勢眾,但是也不敢與蜀國正面交鋒。

5、魏國曹丕上臺後內部一直不是很穩固,曹彰和曹植的部眾和親信一直虎視眈眈,使曹丕無暇外顧。

3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的確發來動了很多攻擊,和蜀源國的政策,堅持大漢正統有關。而曹魏是取代漢室的。

不過,也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一般讀者認為蜀國有很多進攻。三國演義的立場無疑是擁劉反曹,所以對蜀國的描寫很多。實際上,當時的吳國和魏國之間也有很多戰爭,但在書中都是略寫,給人印象不深。

比如曹丕伐吳。

4樓:蝦扯淡

簡單來說,西蜀

偏局一隅,地狹人稀。三國時期不過90萬戶,說句不好聽連今天成都回一個武侯區的人答口都不如。之所以還能跟魏吳見仗全靠前面劉備帶過去的,幾十年來吸引的全國各地的人才,包括山東人諸葛亮。

耗的越久這些人一個一個老去死去,就越沒本錢和魏吳叫板了。

魏國好比是開局就佔了好幾個礦,只要開始慢慢穩住,經濟正常發展,再攀科技出兵就是必贏的路子,不需要冒險。而蜀國只佔了一個礦,不一開始趁雙方經濟差距不大的時候暴兵殺出去搶幾個礦,到了中期就發展無力,到了後期對方發展起來了,把出路堵死甚至開始向蜀國進攻的時候就必死無疑了。雖然諸葛亮不打星際,但是這樣的大局觀還是有的。

所以只佔據蜀國的政權如果沒有在開局就殺出去(漢劉邦)基本都是二世而亡(蜀漢劉備劉禪,前蜀王建王衍,後蜀孟知祥孟昶)。

5樓:瀧澤星月

首先蜀國建國後劉備就對吳國宣戰,替關羽報仇,被吳國陸遜打敗,火燒連營三百里。

蜀國元氣大傷,後蜀國想統一中國,對魏國進行七次北伐,有勝有敗。

6樓:上皇太平

1,蜀國想恢復漢室,統一天下。

2,蜀國弱小,用戰爭來防禦,以戰保國。

7樓:匿名使用者

蜀國諸葛亮有攜兵篡權,並妄圖征服中原的意途.

三國時期的魏延是怎麼死的,三國蜀國後期上將軍魏延是怎麼死的?

三國的官方歷史是魏延和楊毅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鄙視對方。諸葛亮死後,內訌升級為軍事衝突。魏延在與楊毅的戰鬥中失去了權力,在前往漢中途中被馬甲斬首。前者死於諸葛亮的不幸,後者死於蜀漢的內訌。因此,文學作品與官方史書的比較,很好地詮釋了魏延的形象。魏延以對三國的瞭解為基礎,勇敢 貪婪 好鬥 衝動,但無意與蜀...

三國時期魏國為什麼能勝,三國時期,曹魏為什麼最強大,最後統一了中國?

樓主問的應該是為什麼三國鼎立,而最後司馬借魏統一天下吧?1,面積大,大搞屯田,國力強盛。2,三國初期,三方猛將如雲 謀臣如雨,達到平衡。但後期,蜀漢老一輩的人才退下,並沒有新一輩 東吳比之蜀漢稍微好點,但也不及從前。形成魏國一家獨大。3,後期各國政治拉開了差距。魏國雖然司馬氏專權,但相對,吳 蜀的主...

三國時期劉備死後為什麼蜀國人才越來越少了。而魏國卻人才濟濟

原因有以下幾點,1 蜀國畢竟偏居一隅,人少地狹,魏國土地面積廣大,人數眾多。2 在劉備打東吳那場仗裡,蜀國年輕的將領幾乎損失殆盡。3 魏國用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人才源源不斷,相比之下蜀國仍靠漢朝的推選制,制度落後。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裡說的很明確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疆域小 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