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

2021-03-10 01:20:28 字數 5881 閱讀 3887

1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這麼理解的,

比如我們買彩票中獎了,很開心,但是中獎已經成為事實了,獎回都已經取回來了,但答是心還是沉浸在中獎的快樂中出不來。

在比如家人去世,非常難過,不過已經成事實了,改變不了了,可是過了幾個月,自己心裡還是很難受,可能要經過好多年才能從失去親人的悲傷狀態中徹底走出來。

以上兩種狀態就是「迷」。

我們要把自己的心變成鏡子一樣,你看鏡子裡面什麼都沒有,空空的,某人照鏡子,鏡子裡就出現某人,這個人走了,鏡子裡又是空空的,絕對不留戀什麼。

要把心練到這個狀態,中獎了或者家人去世了,不要高興或者難過,事情來了就去處理,處理完了就結束了,不要事情過去了,我們還在想,還在留戀。處理事情的過程叫做「應物」。

真常須應物:我們平時去接待處理事物。

應物要不迷:處理事物要像鏡子一樣,事情過去了,不要留戀,不要讓事情控制自己的心。

不迷性自住:如果心練到像鏡子一樣,裡面空空的,來物映物,物去不留,則本性可以常駐。

然後就是用本性去練——成佛啊、成仙啊什麼的。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心如止水,心如明鏡,如果你的心,不夠平靜,你是見不到本性的。如果平靜了,本性自己就出現了。

2樓:木火龍

自然面對生命中的一切,不必太壓抑,但也不要太沉浸,這種健康開明的心態最有利修行,丹道也是

3樓:匿名使用者

遇到什麼事情都要鎮定,才就能解決。

4樓:哥的名字不長

個人愚見

這幾句話好像是呂祖的 《百字明》裡的

所謂 真常須應物回 的意思大概是指答順其自然安住其中應物要不迷 安住在其中初中可能會有所昏沉或者不安需要 覺 知 互相照見

才能破除昏迷

不迷住自性 《太上清靜經》中說過 如此清靜 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 名為得道

雖名得道 實無所得 又《道德經》曰 無為而無不為 自然住存自性之中 漸漸

入於真常之道

5樓:匿名使用者

失業了不知道做什麼?失業了想自己創業,求支招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無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求高人指點一下這幾句詩的涵義,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無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返復,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於甲戌年農曆七月十一日(乙亥日)寅時,震陽心誠意正,堅決將百字碑註解成白話解說,志心稱念呂祖寶誥: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化身為三教之師,掌法判五雷之令。黃粱夢覺,忘世上之功名,寶劍光輝,掃人間之妖怪。

四生六道,有感必敷,三界十方,無求不應。黃鶴樓頭留聖蹟,玉清殿內煉丹砂。存道像於巖祠,顯仙蹟於雲洞。

闡法門之香火,理玄嗣之梯航。大 悲、大願、大聖、大慈、開山啟教、靈應祖師、天雷上相、靈寶真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 將寶誥背誦讀熟,時時轉念,大有靈感。

只要做善道之事,所做必成,必能隨其心願。以下逐句解釋: 1.

養氣忘言守 「養氣」,養的是元始祖氣,又名曰:「浩然正氣。」既然要養此浩然正氣,首先要把心靜下來,參禪靜坐,越自然越好。

閉口藏舌,舌尖頂上顎,此即「忘言」之妙用。為什麼要忘言呢?不忘言則開口神氣散矣,極為重要的是「守」之為妙。

試觀守字之意義。上有寶蓋,下有方寸,方寸者,即方寸寶地也。此寶地非上丹田,亦非下丹田,而是中丹田黃庭中宮也。

守此中宮方寸寶地,與《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之義理相同。因此,這句丹語注重在「守」之為妙者歟。 夫「守」之訣竅,內含性命雙修、取坎填離、水火既濟、陰陽交媾、嬰奼結合、天地交泰之意。

夫天地乾坤得交接之道則天長地久;世間男女夫婦得交接之道則延年益壽、在世長年。道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至理者也。

2.降心為無為 人之心屬於離卦,為火,火炎上而好飛,所以人心好動。例如,長春真人作的《西遊記》,將人心比作猿猴,專門好動不好靜。

「孫悟空」大鬧天宮,盜老君仙丹,偷王母蟠桃,大鬧龍宮要寶,得了定海神針即金箍棒,能大能小(比人之真陽外腎),大鬧陰曹地府閻羅殿,勾去了自己及其猴屬的生死簿,一切等等。這就說明人的心動時多,不是想這就是想那,沒有清閒的時候。所以正文說要「降心」,只有降服了人的後天之心,道心才能復活呢。

人的道心復活才能「為無為」,「無為」即無所作為。 經雲:「有為者動,無為者靜。

」只動不行,只靜也不行,只有動靜結合才是清靜無為的大道呢。人心者識神也,道心者元神也。所以修道之士,首先要降服人心,只有降服了人心,始可為其無為大道。

無為、無所作為,就是清靜無為大道。必須心平氣和,精神專一,保養太和真氣。先降服人心,忘言守中,靜之又靜,虛極靜篤,始可得到清靜無為元始大道。

然而只憑本身元神天性大慈悲也不行(此只是性功),必須分辨出真偽。喻如唐僧取經去西天,沒有火眼金睛的孫大聖,何以能取得真經來呢?到西天路途遙遠十萬八千里,而孫行者一個筋斗就十 萬八千里,其意義說明了什麼呢?

這就說明了,人去掉十惡八邪立見我佛如來,而我佛如來分明就是人之道心。詩云:「佛在靈山莫遠求,我佛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如此說來,我佛遠嗎?不遠,汝心即佛,佛即心。

只要你去掉十惡八邪,自然立見我佛如來矣。要想立見我佛如來,請先把心猿降服,自然為無為矣,清靜無為元始大道得之矣。 3.

動靜知宗祖 動靜二字是老祖宗給的,我們再以動靜傳給子孫萬代,代代相傳。「動靜」二字,其意義大矣哉。經雲: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這豈不是老祖宗給的嗎?歌雲:

「行著妙,說著醜,惹得愚人笑破口。」其實動靜二字,動不能常動,靜不能常靜。經雲: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所以清靜者,大道也。

修道用功之人,常常清靜,使天地之正氣完全歸納於我身,久而久之,自然開靈機、長智慧。天地即我,我即天地。陰符經雲: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這也就是「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之意。既然知道動靜二字是老祖宗給我們的,就應當保持動靜,化為清靜,復還歸於元始祖炁。

常清常靜,常清靜矣。身在道中,道在身中,元始祖炁永遠在我身中。如此這樣,則金丹大道吾得之矣,這樣才真能知道動靜就是老祖宗矣。

4.無事更尋誰 這個無事並不是沒有什麼事,而是在心平氣和之時,捫心自問我要幹些什麼?為了說明這句話,還得用上句說的,「動靜知宗祖」藉以承上啟下。

我沒有其他事,那麼我還找誰呢?這些問號總結一下的答案那就是還得找老祖宗,溯本追源,為所無為,參玄悟道,做那個清靜無為大道。這個答案我認為極其正確,乾脆放下一切,參禪靜坐,追求真常清靜無為大道。

呂祖頭一句就說了「養氣忘言守」,為什麼要返復不斷地說呢?只有反覆說反覆講,紮紮實實地記在心中與腦海裡,就自然會悟到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呂祖他老人家諄諄教導我們,要將起始的四句真言作為中流砥柱看待,也就是看作照明燈塔,是此百字碑的綱領。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無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希我同道修士,志心稱念,則福生無量天尊,有不可思議之功德矣。

《百字銘》的原文是什麼?

7樓:阿景啦啦啦啦

《百字銘》 呂洞賓 (798--?)唐代道士,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姓呂,名巖,字洞賓。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釋義: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修行必先養其浩然之氣,孟子說氣一動志,氣養好了,修行就容易上路,心也降服了,就能夠持戒自在了。

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舉心動念,都知道那個能動能靜,能知能覺的東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洞山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知道體還要會用,參明真體,回到生活中修行,但是不能迷掉,好比你看電視,不能看著看著把電視當成真的了,要知道一切都是如夢如幻,都是本體幻現出來的變化。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能夠不離不棄,勿忘勿助,真我自性就能慢慢成長起來,真氣也就不會散失掉。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到這個階段,輔以外在的辟穀斷食,丹田就能啟用,人體的內呼吸就會慢慢啟動,這個時候呼吸是很緩慢的,有時候一分鐘只有一兩次,配以陰陽的變化,自然可以入道,不過需要對周易比較熟,才能掌握生命的變化。

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只要做到氣住脈停,它自然會起變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後,普化一聲雷」,轟的一下,身體所有氣脈都開啟了。這時候,正如莊子所講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宇宙一體,這時中脈真正開啟了。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頂,諸佛菩薩智慧光明灌頂。「須彌」是講頭部,頭部的大樂輪震開了。這時候,長生不老絕對成功,此乃世第一法。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長生酒是說生命真正的能量,每一個細胞都得到滋養,一切生命的活力都復甦發育,陶醉在春日一般的快樂中,這是神仙境界。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聽「無弦曲」就是從無聲處聽驚雷,也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聞、思、修入三摩地,做了神仙幹什麼?還是繼續研究宇宙的奧祕,生滅的就是不生不滅的,動的就是不動的。這二十句話,一句五個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銘。

這二十句由普通人開始,修到長生不老,乃至超凡入聖,都說完了。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見地。

2.賞析:評析一

作為道教修真的真言敘述,這裡有兩句最為關鍵,個人覺得,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個人認為也應該從哲學角度去解這句話,首先跟佛教的一句聯絡下吧,心無起滅,湛然清淨。即:

動靜知宗祖與下一句的真常須應物對應看,顯然,動靜所指是在應物中發生的,知宗祖的宗祖既是下一句所提到的真常!無事更尋誰與應物要不迷聯絡看正好可以很容易的理解,這是我一段時間斷斷續續的理解吧,希望大家各抒己見,所謂靜極生動,極靜處可參造化。一念不生,萬法皆通。

評析二南懷瑾評析:

那個時候,道家出了呂純陽,等於禪宗出了一個六祖。如何煉得健康長壽,可參考呂純陽的百字銘,這時釋、道、儒三家最好的東西,也是學佛最好的東西。

養氣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降心出自金剛經:降伏其心,為而不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為而不為,見地、功夫都告訴我們了。

動靜二句,把觀世音菩薩圓通法門放進去了,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亂,自己能夠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個方法。對人處事,自己要能不違背本性,這裡都是講功夫。不要做什麼功夫,心氣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頭空了,「氣自回」,自然會氣住脈停,達到

二、三禪。

這裡講丹,並非肚子裡真有個東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樣,圓圈中間一點,代表圓滿自覺靈明的一點覺性。壺代表身體,自己的氣脈起變化作用。只要做到氣住脈停,它自然會起變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後,「普化一聲雷」,轟的一下,身體所有氣脈都開啟了。

這時候,正如莊子所講的「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宇宙一體,這時中脈真正開啟了。「白雲朝頂上」,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頂,諸佛菩薩智慧光明灌頂。「須彌」是講頭部,頭部的大樂輪震開了。

這時候,長生不老絕對有,此乃世第一法。「無弦曲」就是觀世音菩薩以聞、思、修入三摩地。

這二十句話,一句五個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銘。這二十句由普通人開始,修到長生不老,乃至超凡入聖,都說完了。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見地。

比如開始大家都想得定,為什麼做不到呢?就是第一句話做不到:「養氣忘言守」,養氣功夫做到一點都沒有妄念,誰做到了?

念頭多得很,守也守不住。「降心為不為」更做不到,這個做不到,下面的話更談不上了。靜中打打坐還有一點影子,下了坐什麼都沒有,根本不能知宗祖。

動靜知宗祖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靜中,沒有事,誰做到了?靈明覺性經常在,氣自然回,並不是叫我們做功夫。丹「自」結,那是自然的,是我們生命中本來就有的。

物聯網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物聯網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物聯網在生活中的應bai用比較du多。例如,智慧家居系zhi統,還有交通方面的智慧dao 汽車,還有回城市裡面的智慧城市,還有答辦公的建築物的智慧建築。等等。從功能上面講也有很多,比如,智慧門鎖,燈光控制,電動窗簾,電動晾衣架,智慧窗戶,環境檢測,養老,等等。物聯網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1 智慧水利 ...

當減壓蒸餾出所要的化合物後,應如何停止減壓蒸餾為什麼

液體的沸點,是指它的飽和蒸氣 壓等於外界壓力時的溫度,因此液體的沸專點是隨外界壓力的 屬變化而變化的,如果藉助於真空泵降低系統內壓力,就可以降低液體的沸點,這便是減壓蒸餾操作的理論依據。減壓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有機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特別適用於那些在常壓蒸餾時未達沸點即已受熱分解 氧化或聚合的物質 ...

鐵 鋁及其化合物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1)某研究性

1 裝置為原電池鐵為負極被腐蝕 裝置為原電池鋅做負極被腐蝕,鐵做正極被保護 裝置為電解池,鐵做陰極被保護 所以 組裝置中鐵電極腐蝕最快 正極反應是氧氣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為 o2 2h2o 4e 4oh 裝置中鐵被保護裝置 中發生的是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反應,陽極是氯離子失電子生成氯氣,陰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