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多少州和郡

2021-03-08 23:02:55 字數 3836 閱讀 3589

1樓:雨碎荷聲驚夢覺

東漢末年:東漢末年,地方多事。靈帝中平五年(189年),朝廷選重臣出任刺史,稱州牧,掌一州軍民。

州從監察區變為行政區。至此,中國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縣兩級制度變為州郡縣**制。

十三個州部為:司隸校尉部(治雒陽)、徐州刺史部(治郯縣)、青州刺史部(治臨淄)、豫州刺史部(治譙縣)、冀州刺史部(治高邑)、幷州刺史部(治晉陽)、幽州刺史部(治薊縣)、兗州刺史部(治昌邑)、涼州刺史部(治隴縣)、益州刺史部(治雒縣)、荊州刺史部(治漢壽)、揚州刺史部(治歷陽)和交州刺史部(治龍編)。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又分涼州置雍州刺史部。

則至漢亡,全國有十四州。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天下共有105個郡國,到漢獻帝建安時期已經增加到137個郡國。

三國時期實際上是延續的東漢的行政區劃,總共有十三個州,州下設郡,下面我給你詳細說一下:

1、司隸(轄106個縣):相當於明清的直隸,首都洛陽所在地,有兩個巨型城市洛陽和長安,分別由河南尹和京兆尹管理,下設河內郡、河東郡、弘農郡、左馮翊、右扶風。

2、豫州(轄98個縣):下設潁川、汝南、樑、沛、陳、魯六郡;

3、冀州(轄104個縣):下設魏、鉅鹿、渤海、常山、河間、中山、安平、清河、趙九郡;

4、兗州(轄80個縣):下設陳留、東郡、東平、任城、泰山、濟北、山陽、濟陰八郡;

5、徐州(62個縣):設東海、琅琊、彭城、廣陵、下邳五郡;

6、青州(62縣):設濟南、北海、平原、樂安、東萊、齊六郡;

7、荊州(111縣):東漢原設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七郡;赤壁之戰後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江夏、桂陽、長沙歸孫權,南陽、襄陽、南鄉歸曹操。這就是後來所謂的荊襄九郡。

8、揚州(92縣):設九江、丹陽、廬江、會稽、吳郡、豫章六郡。這就是東吳的基本領土,所謂的江東六郡。

9、益州(114縣)設漢中、巴郡、廣漢、牂柯、越巂、犍為、益州、永昌八郡,這就是蜀國的基本領土,聽名字就知道是漢族和西南少數民族混居的地方;

10、涼州(98縣)設隴西、漢陽、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十個郡,是董卓的老巢,也是後來馬騰、馬超父子的根據地;

11、幷州(98縣)設上黨、太原、上郡、西河、五原、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九郡;

12、幽州(90縣)設涿郡、廣陽、代郡、上古、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十郡,轄區已經到了今天的東北和朝鮮的部分地區;

13、交州(56縣)設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已經包含了今天廣東、廣西和越南了。

三國大致上是:蜀國佔了益州和荊州的一部分,吳國佔了揚州、交州和荊州的一部分,其他都被魏國佔領。

拓展資料: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2樓:匿名使用者

魏有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十州全竟以及荊州的南陽、南鄉、江夏、襄陽、等四郡65縣。揚州的九江、廬江等二郡十四縣。

吳國有荊州的南郡、武陵、長沙、零陵、貴陽等五郡102縣。揚州的丹陽、會稽、建安、吳郡、豫章、廬陵、廬陵南部等七郡146縣。交州的全境。

蜀只有益州。

三國 十三州一部各郡

司州(司隸校尉部):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轄55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蜀有 幽州:分置涿郡、代、漁陽、上谷、遼西、玄菟、樂浪、右北平、燕國、遼東等十郡一國,下轄69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北、遼寧與北朝鮮。

冀州:分置魏郡、廣平、鉅鹿、常山、博陵、渤海、河間、清河、趙國、中山國等九郡二國,下轄123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北、山西東部、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幷州:分置太原、上黨、樂平、西河、雁門、新興等六郡,下轄44縣,屬魏地,約於今山西省與陝西省部分。

青州:分置齊郡、濟南、樂安、北海、城陽、東萊、平原等七郡,下轄62縣,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與遼寧省遼河以東之境。

兗州:分置東郡、濟陰、山陽、泰山、濟北國、陳留國、任城國、東平國等四郡四國,下轄71縣,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西界與河南省東北。

豫州:分置潁川、汝南、弋陽、陳郡、譙郡、魯郡、樑國、沛國等六郡二國,下轄94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南省。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東海、琅琊、東莞、廣陵等六郡,下轄50縣,屬魏地。約於今江蘇省、山東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縣之地。

雍州:分置京兆、馮翊、扶風、北地、新平、隴西、天水、南安、廣魏、安定、武都、陰平等十二郡,下轄70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甘肅省東部。

涼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轄44縣,屬魏地。約於今甘肅省。

荊州:南陽、南鄉、江夏、襄陽、等四郡65縣屬魏地;南郡、武陵、長沙、零陵、貴陽等五郡102縣屬吳地。約於今湖南、湖北、廣西北境、貴州東北部、四川東部以及廣東連縣等地,腹地頗大。

益州:分置蜀郡、犍為、朱提、越雋、牂柯、建寧、永昌、漢中、廣漢、梓潼、巴郡、巴西、巴東等十三郡,下轄146縣,屬蜀地。約於今四川、貴州、雲南及陝西漢中盆地。

揚州:九江、廬江等二郡十四縣屬魏地;丹陽、會稽、建安、吳郡、豫章、廬陵、廬陵南部等七郡146縣屬吳地。約於今江蘇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數省之地。

交州:分置交趾、九真、曰南、南海、蒼梧、合蒲、珠崖、鬱林、桂林、等九郡,下轄104縣,屬吳地。約於今廣西、廣東二省與越南國。

3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末年: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東漢****接受宗室劉焉的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並規定州牧地位在2000石的郡太守之上,直接統轄所屬各郡。州遂正式成為郡縣上面的一級行政區劃,形成州——郡——縣**制。

其中按周振鶴先生的觀點,州是高層政區,郡是統仙政區,縣是縣級政區。

漢末總共有13個州,分別是司州(治所在洛陽)、冀州(治高邑)、徐州(治郯縣)、青州(治臨淄)、兗州(治昌邑)、豫州(治譙縣)、幽州(治薊縣)、幷州(治晉陽)、涼州(治隴縣)、荊州(治漢壽)、揚州(治歷陽)、益州(治雒縣)、交州(治龍編)。

194年從涼州分出雍州,至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時共計14州。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天下共有105個郡國,到漢獻帝建安時期已經增加到137個郡國。

三國時期:魏國(220~265)共有司州、冀州、豫州、徐州、青州、兗州、涼州、雍州、幷州、幽州和荊州(僅包括東漢時期荊州襄陽、南陽和益州東北角的東三郡)、揚州(長江以北部分),公元263年滅蜀後獲得益州,又增設梁州,前期12州,後期有14州;蜀國(221~263)只有益州1州;吳國(222~280)有揚州(長江以南部分)、荊州、交州,公元264年從交州分出廣州,前期3州,後期4州;280年西晉統一後合併荊州、揚州南部與北部,總計有19個州。

三國時期曹魏有大約90個郡國,孫吳有43個郡,蜀漢有22個郡,,天下總計155郡(國)。西晉統一後共設定了162郡。

附:三國時期地圖

參考文獻:

鄒逸麟主編:《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東漢末年行政區域劃分圖(州、郡、縣)

4樓:天下霸傲

密碼:ihct

這個裡面是古代各個朝代的電子版地圖,比較全!

答題不易,望採納,謝謝!

東漢末年地圖,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地圖

三國時期地圖 1 東漢末年是指從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 184年 220年 指東漢末年亡國前夕,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 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 結束,持續36年 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 這段時間內軍閥割據,彼此混戰。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2 三國分為曹魏 蜀漢...

東漢末年,三國武將的兵器都有哪些?

東漢末年,三國武將的兵器都有 關羽所拿的青龍偃月刀,殺傷力極強,還有 弩 它的殺傷力遠遠超過弓箭,就是依靠人們的臂力,來進行攻擊,要說最有名的就是諸葛武侯弩。東漢末年,三國武將的兵器都有戈 殳 戟 酋矛 夷矛,被當時稱為五兵,也是當時重要的作戰 有關羽的青龍偃月刀 張飛的丈八蛇矛 呂布的方天畫戟 邢...

三國時期的雙漢是指東漢和西漢嗎,請問東漢和西漢是怎麼劃分的 為什麼一個叫東漢一個叫西漢

應該是兩漢,是指東漢和西漢。漢朝 前202 8年,25 220年 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29位皇帝,享國405年。漢代因尚火德而被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故稱劉漢。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在楚漢之爭獲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趨於穩定。漢文帝 漢景帝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