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三絕是哪三絕《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是哪三絕?

2021-03-08 16:43:59 字數 5900 閱讀 9510

1樓:回憶裡那抹悲

三國中的「三絕」是誰?關羽張飛為何投靠劉備?原來是這樣啊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的三絕是智絕、奸絕、義絕。

1、智絕: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就是三國中智商最高的人。

2、奸絕:曹操,字孟德,三國中最奸詐的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義絕:關羽,字雲長,最講義氣的人,和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後來身在曹營心在漢,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的故事很多。

南宋時,當時由於中原被金人佔有,南宋**感覺自己就象蜀國,關羽有了武聖的尊稱,曹操則被朱熹等大儒批的一無是處。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3樓:蒿印枝班培

所謂「三奇」是說諸葛亮是「古今來賢相中第一奇人」。關羽是「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來奸雄中第一奇人」。所謂「三絕」是指諸葛亮的「智絕」,關羽的「義絕」,曹操的「奸絕」。

4樓:匿名使用者

指智絕,奸絕,義絕。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義絕:關羽。

5樓:袁洛恆

智絕——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就是三國中智商最高的人。

奸絕——曹操,字孟德,三國中最奸詐的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義絕——關羽,字雲長,最講義氣的人,和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後來身在曹營心在漢,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的故事很多。

6樓:澳門風雲最好

義絕:關羽(我最崇拜的)

奸絕:曹操(我最討厭的)

智絕:孔明(我最想見的)

7樓:派大星

智絕——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就是三國中智商最高的人,為三絕之首!

奸絕——曹操,字孟德,三國中最奸詐的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義絕——關羽,字雲長,最講義氣的人,和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後來身在曹營心在漢,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的故事很多

8樓:真潔無色

諸葛亮——智絕,字孔明,在三國中使計謀最厲害的人。

曹操——奸絕,字孟德,在三國中最奸詐的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關羽——義絕 ,字長生,後改雲長,在三國中最義氣的人,如華容道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是哪三絕?

9樓:百度使用者

三絕: 智絕諸葛亮、 義絕關羽、 奸絕曹操 三絕之中,數諸葛亮最聰明,號稱智絕,數關羽最講義氣,號稱義絕,數曹操最為奸詐,號稱奸絕!!! 義絕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著力描寫的一個良將的典型。

作者主要是從「勇武」和「義氣」兩個方面來塑造這一人物的。

在「溫酒斬華雄」這一則中,作者只用了三百字的篇幅就寫出了關羽的神勇。後來,他「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更是所向披靡。「單刀會」又把他的威武不屈的氣概、風貌,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了。

然而作品中重點描寫的卻是他的忠義思想。這方面的描寫很多,其中與曹操相處的一段時期,描寫的格外集中。第五卷《張遼義說關雲長》這一則中,先寫他中了圈套,處於困境。

曹操派張遼去投降,關羽決意不肯。他大義凜然地說「吾仗忠義而死,安得為天下笑」!當張遼說他一負盟誓,二負劉備依託之重,三不思匡扶漢室,而以匹夫這勇相拚殺,是三大罪時,他動了心。

但針對這三條,他提出三約,三者缺一不可。結果,曹操答應了他的要求,才使他暫留下來。在曹營期間,曹操對他恩禮交加,「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封官加爵,用功名利祿來引誘他。

可是關羽絲毫不為所動,一旦得知劉備下落,便斬將奪關而去。他走後,連曹操也稱讚他「真義士也」。

但關羽政治目光短淺,過於注重個人恩怨。由於他勇武過人,使他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因為他與劉備的關係非比尋常,又使他那剛愎自用的個性大有發展。馬超被封為平、西將軍,他心裡不服,竟不顧不局,要入川與馬超比武。

他決斷輕率,意氣用事,又喜歡別吹棒,滋長了一種盲目的輕敵思想。他侮辱性地拒絕了孫權的求婚,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終於失了荊州,敗走麥城,最後被擒而死。使蜀國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關羽數十年來既為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又使劉備事業遭受了重大和不可禰補的損失。他就是這樣複雜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是哪三絕?哪三個人?絕在哪?

10樓:森海和你

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是智絕、奸絕、義絕。

1、智絕: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就是三國中智商最高的人。

2、奸絕:曹操,字孟德,三國中最奸詐的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義絕:關羽,字雲長,最講義氣的人,和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後來身在曹營心在漢,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的故事很多。

1、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

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

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

2、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3、關羽被稱為「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佔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11樓:璟小小趙

智絕——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就是三國中智商最高的人。

奸絕——曹操,字孟德,三國中最奸詐的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義絕——關羽,字雲長,最講義氣的人,和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後來身在曹營心在漢,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的故事很多。

12樓:薔薇色哀傷

曹操:奸絕

關羽:義絕

諸葛亮:智絕

這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塑造得最神的三個角色:關羽 曹操 諸葛亮

義絕——關羽

關羽(?—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注〕,幷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漢族。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使青龍偃月刀,《三國志》中無記載。

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諡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被描述為蜀漢五虎上將之首。

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物件,被尊稱為「關公」;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三國演義》中,描述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宴」,「水淹七軍」等佳話,亦有「大意失荊州」 ,「走麥城」等憾事。

關羽有美鬚髯,萬人之敵、忠義雙全;好讀左氏春秋,能誦讀如流。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為人善待士卒。

更曾刮骨療毒,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一名醫師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神態自若。

另一方面,關羽也非常驕矜且剛愎自用。當時孫權欲為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不但不贊成,還竟然辱罵孫權的來使。他與同僚關係也不太好。

如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諸葛亮回信說: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及黃忠官拜後將軍,他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幸得諸葛亮和費詩解說,關羽才接受。而糜芳、士仁、潘浚都與關羽不和,當關羽出征樊城時,命糜芳、士仁準備軍糧,關羽嫌二人準備得不足,說待回軍時便處罰他們,使二人不安而在後來呂蒙來襲時投降東吳。

奸絕——曹操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廟號太祖。

曹操祖父曹騰在漢桓帝時擔任官職,封為費亭侯。據說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成為曹騰養子並改姓繼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瞞、吉利,故而有曹阿瞞之說。

魏武帝曹操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樑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

「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於漢末黃巾時顯露頭角,後被封為西園八校尉之一,參與了天下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董卓死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縱橫亂世,南征北戰,先後戰勝了呂布、袁術,並接受了張繡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以少勝多挫敗河北袁紹。

公元201年在倉亭(今河南管縣東北)再次擊破袁紹大軍。

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烏桓,徹底剷除了袁氏殘餘勢力,基本統一了中原地區。

公元208年,成為東漢政權丞相。7月,曹操南征荊州劉表,12月在赤壁與孫劉聯軍作戰,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公元212年攻佔陽平關,擊敗了漢中張魯,至此,三國鼎立之勢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漢獻帝派御史大夫郗慮冊封曹操為魏王,於鄴城建立魏王宮銅雀臺,享有天子之制,獲得「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於洛陽逝世,享年66歲,諡號「武王」,死後葬於高陵。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諡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史稱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操去世後被葬於高陵,今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於2023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確認。

智絕——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三國演義中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分別是誰

智絕是諸 葛亮,字孔明 義絕是關羽,字雲長 奸絕是曹操,字孟德。諸葛亮 三國演義對人物的刻劃非常成功,其最為經典的是對諸葛亮的刻畫。作者通過 草船借箭 借東風 舌戰群儒 空城計 等一系列的名篇,著力刻劃了諸葛亮足智多謀,使諸葛亮在民間成了智慧的代名詞,有 五百年才出一個諸葛亮 的說法。關羽 關羽是義...

三國演義的好句,三國演義中的好句

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放龍入海,縱虎歸山。聖人迅雷風烈必變。人心即離天命去,英雄割據分山河。一日縱敵,萬世之患。龍能大能小 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天子懦弱奸邪起,氣色凋零盜賊狂。光武中興興漢世,上下相承十二帝。天下大勢分久必...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哪個好,《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呢?

這要從不同角度來說了.學價值是三國演義好 論史學價值是三國志好 研究文學可以讀三國演義 研究歷史要讀三國志 三國志難一點。三國演義比較通俗。看你喜歡啦 研究三國曆史,三國志 是最基本的史料 三國演義 主要是在中國古代文學的地位和價值很高。通俗講,看熱鬧就看 三國演義 但是一定記住,演義就是故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