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譯文相見歡賞析,翻譯及作者介紹

2021-03-08 11:48:18 字數 6124 閱讀 5162

1樓:匿名使用者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註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譯文: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2樓:勤奮的

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及註釋

譯文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

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

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

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註釋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離愁:指去國之愁。

別是一般:也作「別是一番」,另有一種意味。

西樓:指西邊的樓。

般:一種

3樓:匿名使用者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4樓:千島雲

是哪首相見歡呀.....

相見歡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相留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 譯文

輕輕的雨,凌空而降,飄飛零丁。葉上的雨水,滴落一句句詩行,潤溼了踏青姑娘的羽衣。

夜來風雨。風,有色。花,無色。風中的花,翻動生命的琴絃,奏出最後悽美的狂響。

泣血的淚,湧動。姑娘的胭脂,落去了幾痕。淚,香。誰說只有酒醉人?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啊,我何時再能入夢?

人生短苦。人生長恨。水總是向東流去,帶走一縷縷傷愁,帶走今天的朝陽。

5樓:匿名使用者

引用

【相見歡】賞析,翻譯及作者介紹

6樓:豈不思

相見歡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註釋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翻譯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鉤,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裡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剪斷,卻怎樣也剪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鄉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簡析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

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五代時期南唐後主。字重光,號鍾隱。繼位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稱帝三年,宋朝已先後滅掉後蜀、南漢,形勢岌岌可危。

繼位十年後,自貶國號為江南,改稱國主(世稱李後主),派遣使臣朝宋。。974年(宋太祖開寶七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師南伐,次年攻佔金陵,將李煜俘獲到汴京。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被毒死。

李煜善於寫詞,詞作內容大部分都是描寫宮廷的腐化生活,風格浮靡。進入汴京以後,他的詞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悽婉。後人將他的詞作與其父李璟(南唐中主)的詞作合刻為《南唐二主詞》,《宋史》、《五代史》有傳。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

7樓:飯醉團伙局局長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創作於南唐亡國之後,為南唐後主李煜所作。其選取暮春時節百花凋零作為抒情的背景,用寒雨春風對百花的摧殘,暗寓自己目前也正處在與春花同樣可憐的境地,無力與惡劣的環境抗爭,只能任其凋謝。表達了作者的亡國之恨。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一句已成為千古名句。

原文《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五代時期南唐後主。字重光,號鍾隱。繼位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稱帝三年,宋朝已先後滅掉後蜀、南漢,形勢岌岌可危。

繼位十年後,自貶國號為江南,改稱國主(世稱李後主),派遣使臣朝宋。。974年(宋太祖開寶七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師南伐,次年攻佔金陵,將李煜俘獲到汴京。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被毒死。

李煜善於寫詞,詞作內容大部分都是描寫宮廷的腐化生活,風格浮靡。進入汴京以後,他的詞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悽婉。後人將他的詞作與其父李璟(南唐中主)的詞作合刻為《南唐二主詞》,《宋史》、《五代史》有傳。

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

3翻譯與解析

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鉤,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裡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剪斷,卻怎樣也剪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鄉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解析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悽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

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

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裡,「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鹹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

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相見歡翻譯

8樓:116貝貝愛

五代·李煜《相見歡》白話釋義: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

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原文: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寫作背景: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

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賞析:

這首詞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

「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如今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

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悽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

而「鎖」住的也不只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末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李煜對愁的體驗與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一種獨特而真切的感受。

「別是」二字極佳,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常人更是體會不到。

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傾訴,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國之君,即使有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運用聲韻變化,做到聲情合一。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全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

相見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相見歡李煜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相見歡,抒發的是孤獨寂寞之感,全詞從夢境與現實 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表達了作者的悲憤之情。見面了,大家高高興興,歡歡喜喜,表達了詩人對親人或情人相見的嚮往之情。詞名 相見歡 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

李煜《虞美人》《相見歡》賞析,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虞美人藝術特色 1 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物是人非的感慨 在這首詞中,詞人採用隔句相承的手法,反覆對比宇宙之永恆不變與人生的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例如,春花秋月 的無休無盡與人世間 往事 的短暫無常相比,雕欄玉砌應猶在 與 朱顏改 兩相對比。如此迴環反覆,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

求相見歡的廣播劇,求分享《相見歡》廣播劇資源,百度雲

改編自晉江文學城作品,非天夜翔原著,729聲工場出品,古風廣播劇 相見歡 提取碼 ei6m x 相見 歡 冰心和永夜則可以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 接著可以根據陣容來選擇宗師或者冰痕之握 智慧方面搭載智慧網聯技術及安全技術 實現管家式智慧安全保護,重新定義智慧科技,卓越效能方面搭載第三代動力總成和全球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