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她怎麼說古文中女孩怎麼說?

2021-03-08 04:45:50 字數 5786 閱讀 3424

1樓:我是誰

古文 「她」不直接用「她」表示,常用「彼」「其」「厥」「之」等字指代,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他」「她」「他的」「他們」「他們的」等。

先秦時期還沒有明確的第三人稱代詞,「厥」「其」「之」三個都有指示代詞功能,還沒有完全從指示代詞當中分化出來。

在這三個詞當中,「厥」和「其」是古今關係,在西周金文和時代較早的《尚書》《詩經》裡「厥」用得較多,春秋以後逐漸被「其」所代替。

到漢魏以後,「其」才可以作主語和賓語。「之」只作賓語。魏晉以後出現「渠」和「伊」。「渠」當是「其」字在當時的方言音變。

到近代劉半農首先使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她」字逐漸成為現代漢語裡常用的一個人稱代詞。

2樓:匿名使用者

「她」是現代漢語裡常用的一個人稱代詞,專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國古代沒有這個字,只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出現。

在古文裡,作賓語的第三人稱用「之」字表示。後來白話文興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運動」前後,有的文學作品也用「伊」字來指女性,如魯迅早期作品中就是如此。2023年,我國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在北大任教時,第一個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稱女性。一時轟動全國。

「她」字一出現,就遭到封建保守勢力的攻擊和反對,但卻很快得到人民群眾的承認、稱讚,並被廣泛使用,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此事在當時文化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劉半農創造了「她」字,結束了以往書面語言中,第三人稱的混亂現象,從而純潔、豐富了祖國的語言文字。魯迅高度評價劉半農的創造精神,說「她」字的創造是打一次「大仗」。

3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他包含他和她,沒有她.

文言文中的「他」應該怎麼說?

4樓:曉龍修理

文言文中的「他」為:其、彼、渠

一、其拼音:qí

釋義:1、第三人物代詞,相當於「他(她)」、「他們(她們)」、「它(它們)」;「他(她)的」、「他們(她們)的」、「它(們)的」:各得其所。

莫名其妙。三緘其口。獨行其是。

自食其果。

2、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個」、「那些」:其他。其餘。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實。言過其實。

3、那裡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連詞,相當於「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助詞,表示揣測、反詰、命令、勸勉:「其如土石何?」

6、詞尾,在副詞後:極其快樂。大概其。

二、彼拼音:bǐ

釋義:1、那,那個:彼岸。此起彼伏。

2、他,對方:知己知彼。彼此。

三、渠拼音:qú

釋義:1、水道,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渠道(亦指途徑,門路)。溝渠。

2、大:渠帥。渠魁(首領)。

3、方言,他:渠儂(他,他們)。渠輩。

4、車輞,古代車輪的外圈。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其雨[qí yǔ]

希望下雨。

2、旁其[páng qí]

烏藥的別名。

3、茲其[zī qí]

茲基。鋤。

4、其那[qí nà]

其奈。5、悽其[qī qí]

悲涼傷感。

5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中是沒有第三人稱代詞的,

只是用一些其他的詞代替。且不分男女和物,一般是前面半句先指出事物,再用代詞。

他的名字叫×××,一般說「其名為……」

如「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6樓:匿名使用者

正式用法為「渠」

qú 【代】

他〖he〗

渠會永無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們);渠輩(他們);渠儂(方言。他,她)

7樓:風來過這地方

看語境.有下列幾個"其"「彼」

文言文一般不用第三人稱代詞.

舉例說明.

比如說要說他是北京人.文言文就說"xx者北京人也.

古人有名,字,號.一般都用這個稱呼他們不用代詞他.

8樓:白色曼陀螺

彼、其、伊,或稱其名(一個字)。他叫什麼的說法:此人姓張名飛字翼德,涿郡人士。

古文中「女孩」怎麼說?

9樓:漫長年輪的風呀

「女孩」在文言文中一般說「女子」,或用別稱:佳人、紅袖、青蛾、粉黛、佳麗、姝麗、碧玉

髫年、豆蔻、及笄等。這些對女人的稱呼,大多是從容貌和服飾妝容等方面著眼的,如以下:

1、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譯文:今夜酒未醉人人自醉,還要美人來攙扶。)

2、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諾書》:

「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譯文:長安的那些富家子弟, 盤碗裡擺滿了各種腥葷。

不懂得文人飲酒的雅趣, 只會醉倒在女人中。)

3、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譯文:安祿山的兵馬聲勢浩大 地來了,皇帝被迫賜死楊貴妃,並將她匆匆埋葬,沒多久就化成塵埃了。

這裡的「紅粉」指的是楊貴妃。)

4、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譯文:回頭一笑能迷住眾多的人,六宮的妃子都失去了美色。

)5、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如唐代高適《塞下曲》:

「蕩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譯文:征夫從軍長年征戰在外,美麗的妻子天天獨守閨房。

)6、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譯文:全軍痛哭披上了縞素,哪知道將軍衝冠一怒是為了紅顏。)

7、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譯文:想我堂堂一個男子漢,還不如你一個女子。)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女子各年齡段的叫法:

1、生小:指幼年的時候。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孔雀東南飛》中就有寫道:「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譯文:出生在小地方,從小在山野里長大)

2、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出自《詩經》中《詩·齊風·甫田》: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譯文: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

)3、髫年:在古代,女孩7歲稱「髫年」。詞語出自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譯文: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出自唐代杜牧的《贈別》: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譯文:美麗的少女身姿輕盈美好,芳齡十三有餘;她像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葉嫩花姣,隨風顫嫋,美豔無比。

)5、及笄: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出自出自周代《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譯文:

女子到了十五就需要把頭髮盤笄貫之,到了結婚的年齡。)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出自南朝宋代作者范曄的《後漢書.獻穆曹皇后紀下》,原文:

「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小者待年於國」。(譯文:

曹操把自己的三個親生女兒 :曹憲、曹節和曹華一同嫁給漢獻帝 劉協為夫人,以束帛玄纁五萬匹為訂婚的聘禮,年幼的女兒暫且留在封國,待年齡長到可以婚配的時候再送進宮。)

7、艾:指50歲。出自秦漢年間儒家學者《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譯文:五十頭髮就像艾草一樣白了。)

8、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出自唐代趙牧的《對酒》」手挼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譯文:手摸著六十歲的鬍子,反反覆覆的像玩珠子一樣。)9、皓首:

指老年,又稱「白首」。出自《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譯文:所以太尉段穎,英勇的名聲在世,在邊境堅守,頭髮不整理的應對羌族起義,頭髮白了才成功。)

10、耄耋:指**十歲。語出《漢·曹操·對酒歌》: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譯文:

說老人都能夠只因為壽命到頭而終結,大王您的遍施恩澤連草木蟲魚都能得到好處。)

10樓:匿名使用者

1.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2. 「千金」、「令媛」、「女公子」為對別人女兒的尊稱。

3.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5.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粉黛」等稱。

6.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衩。」

7. 「女士」,源於《詩經》「釐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8. 七八歲的女孩稱為「始齔」、「髫年」。

9. 「二八佳人」,二八:指16歲。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他 用文言文怎麼說?

11樓:116貝貝愛

他用文言文說法為:渠、彼

一、他拼音: tā

釋義:1.「五四」以前「他」兼稱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

現代書面語裡,「他」一般只用來稱男性。但是在性別不明或沒有區分的必要時,「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如:從筆跡上看不出~是男的還是女的。

一個人要是離開了集體,~就將一事無成。

2.人稱代詞。虛指(用在動詞和數量詞之間):睡~一覺。唱~幾句。蓋~三間瓦房。

3.指示代詞。指別一方面或其他地方:早已~去。留作~用。

4.指示代詞。另外的;其他的:~人。~鄉。~日。

5.姓。

二、渠拼音:qú

釋義:1.水道,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道(亦指途徑,門路)。溝~。

2.大:~帥。~魁(首領)。

3.他:~儂(他,他們)。~輩。

4.車輞,古代車輪的外圈。

三、彼拼音: bǐ

釋義:1.指示代詞。那;那個(跟「此」相對):~時。此起~伏。由此及~。

2.人稱代詞。對方;他:知己知~。~退我進。

他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 佗,負荷也。從人,它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 佗,以背駝物。字形採用「人」作邊旁,「它」作聲旁。

他漢字演變:

他相關組詞:

1.他年[tā nián]

將來的某一年或某個時候。

2.其他[qí tā]

指示代詞。別的:今天的文娛晚會,除了京劇、曲藝以外,還有~精彩節目。

3.他殺[tā shā]

被他人殺死(區別於「自殺」)。

4.吉他[jí tā]

六絃琴。

5.他懣[tā mèn]

他們。懣,輩、們,表複數。

6.不他[bù tā]

指不適他人或不改嫁。

「羊」在古文中怎麼說,古文中「以前」怎麼說

羊就是羊.羊在甲骨文裡是個象形字,這裡畫不出來,結合字形,你就大概體會一下,頭上兩個角這樣的,所以羊這個字有很悠久的歷史的,是一個古字一脈承下來的 所以羊在古文裡還是羊.像豬叫豕是因為甲骨文裡 豕 也是個象形字.從豕的字形想象一下是一個豬的側面.而後來為了區分,又在豕邊上加了 月 就成了 豚 豚也是...

不容易在古文中怎麼說,古文中「以前」怎麼說

古文中易就是容易,事有難易。為學一首示子侄 清.彭端淑。所以,不容易用古文說就是 不易 古文中 以前 怎麼說 1 曩釋義 以往,從前,過去的。引證 戰國後 佚名 爾雅 曩,久也。譯文 曩,很久之前的意思。2 曩者 釋義 以往,從前,過去的 時光 引證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 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

家用古文怎麼說家用古文怎麼說

家 名 古通 姑 如 阿家 稱婆婆 阿家阿翁家 助 用在修飾語後,相當於 地 的 如 成年家 整天家 家 名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 宀 mi n 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 豕 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裡養豬,所以房子裡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誌。本義 屋內,住所 家 ji 1.共同生活的眷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