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謹言慎行下一句是什麼

2021-03-07 21:35:11 字數 5887 閱讀 4948

1樓:金果

謹言慎行下一句是君子之道。

出自老子《道德經》中: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句話改編而成的。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君子三緘其口,要敏於言而慎於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需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不要說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能為了自己逞口舌之快,什麼都敢說的人,必定對所有事物,心無敬畏,這樣的話「禍」也不遠了。

擴充套件資料: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出自《菜根譚》,《菜根譚》是元末明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原文: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無巧。

譯文:即使十句話能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讚你,但是假如你說錯了一句話就會接連受人指責;即使十次計謀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歸功於你,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敗,埋怨和責難之聲就會紛紛到來。

所以君子寧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態度,絕不衝動急躁,做事寧可顯得笨拙,絕對不能自作聰明顯得高人一等。

評語: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乾的不如不幹的,說的不如不說的,因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顯出了;你說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你做得多了業績廣了,你便成了矛頭的目標。

因為你的成功妨礙了別人,而有些人專喜歡說別人的壞話。這種心態有幸災樂禍,有好奇心也有權威感,總覺得自己能傳播一句揭發他人隱私的訊息,才足以顯示自己是訊息靈通人士。

藉以滿足自己的權威慾望,所以俗語才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所以出不了門,那是因為人們有嫉妒心,看到你有光彩的事就矢口不提,結果就使這種好事遭受塵封和冷凍。

以致永遠無法讓世人知道。反之,一旦作了一件壞事,在人們幸災樂禍心理驅使下,立刻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能讓所有人知道。所以作者才發出了「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並集。

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的慨嘆。這裡「謹言慎行」固然是明哲保身的一種方式,但也表明另一種方式,即遇事宜在深思熟慮後一語中的。

2樓:mxx米小夕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拼音:jǐn yán shèn xíng

解釋:謹慎,小心,慎重。指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出處:《禮記·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謹於言而慎於行。」

示例:八十年來識更真,深知言行切修身;~無些過,細數吾鄉有幾人。 ——明·朱國楨《湧幢小品·篤行》

近義詞:謹小慎微、小心謹慎

反義詞:胡作非為、為非作歹、不拘小節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言行小心謹慎造句:1.這不像是他說的話,他一向是一個謹言慎行的人。

2. 他倒是個謹言慎行,決不輕舉妄動的人。

3. 在保密部門工作一定要謹言慎行,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4. 他一向說話做事都是謹言慎行。

5. 即然知道人言可畏,你最好謹言慎行,別落人口實。

3樓:

君子之道

原文: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無巧。

解釋:即使十句話能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讚你,但是假如你說錯了一句話就會接連受人指責;即使十次計謀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歸功於你,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敗,埋怨和責難之聲就會紛紛到來。所以君子寧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態度,絕不衝動急躁,做事寧可顯得笨拙,絕對不能自作聰明顯得高人一等。

4樓:nick小悅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言善信。信不足有不信。輕諾必寡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言多必失的下一句是什麼?

5樓:倩兒

言多必失沒有下一句。

言多必失是一個成語,拼音是[yán duō bì shī]。

釋義:話說多了一定有失誤。

出處:《鬼谷子·本經符》:「言多必有數短之處。」

譯文:話說多了一定會有失誤。

例句:父親常常告誡我們言多必失,今天看見小李招來了麻煩,才知老人家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擴充套件資料:言多必失的近義詞:直言賈禍、禍從口生、禍從口出。

1、直言賈禍

釋義:直:坦率、直爽;賈:買,引伸為招致。指說話坦率的人會惹禍。

例句:他們都怕直言賈禍,所以緘口不言。

2、禍從口生

釋義:指言語不慎招致災禍。

例句: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此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應謹慎自己的言行。

3、禍從口出

釋義:災禍從口裡產生出來。指說話不謹慎容易惹禍。

例句:老師常常告誡我們禍從口出,不論在任何場合說話,都要當心。

6樓:匿名使用者

【言多必失】

yán duō bì shī

話說多了一定有失誤。

典故出處:

《鬼谷子·本經符》:「言多必有數短之處。」 (沒有下一句)近義詞:

直言賈禍、禍從口出

反義詞:

謹小慎微、少說為妙、守口如瓶

成語解釋:話說多了一定有失誤。

成語舉例:他做人一生謹慎,處世的格言是「言多必失」。

7樓:匿名使用者

言多必失,急會摔跤。貪必失手,易怒多災。

8樓:另有什麼

處事戒多言,言多必失。出自《朱子家訓》

9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鬼谷子·本經符》「言多必有數短之處。」沒有xia一句

10樓:奮起的人

言多必失,事多必誤。

11樓:匿名使用者

《鬼谷子·本經符》:「言多必有數短之處。」沒有下一句

12樓:淼垚

謹言慎行,言多必失!

13樓:nm牛虻

言多必失沒有下一句。言多必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話說多了一定有失誤。

言多必失出自戰國·鬼谷子《鬼谷子·中經》:「言多必有數短之處。」(話說多了,必然會有幾個讓人抓住漏洞的地方。

)清·朱用純《治家格言》:「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做人處事忌諱話多,話一多就會出錯)。多用於交際方面。

擴充套件資料言多必失

【拼音】yán duō bì shī

【英文】least said, soonest mended【用法】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禍從口出(huò cóng kǒu chū)【近義詞意思】災禍從口裡產生出來。指說話不謹慎容易惹禍。

【出處】 晉朝·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病毒常常因飲食不注意而入侵,災禍往往因說話不謹慎而招致。)

【反義詞】謹小慎微(jǐn xiǎo shèn wēi)【反義詞意思】指過分小心謹慎,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對細微的事物也採取謹慎小心的態度,待人處世非常審慎)

老子主張的無為思想是什麼意思

14樓:金湖三河兄弟

無為就是一個順字,人順自然秩序,人順社會秩序,人順生命秩序,這時自己就會順心,他人就會中意,人們評價是如數,其樣子是平平常常。

15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強調順應自然,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在這個基礎下去發揮人得主觀能動性。不要去過分強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我的理解,供你參考。

16樓:哲學鼎端

老子的"無為"觀點什麼意思? 耿閣(鳴天士君)著

17樓:9易春秋

所謂無為——「我不干涉誰,誰也別干涉我」,就任一主體(自我)與其他客體(他人)而言包含了兩個方向的要求:

1.主體(自我)不可干涉任何其他客體(他人)——主體的無為——即「我不干涉誰」;

2.其他任何客體(他人)不可干涉主體(自我)——客體的無為——即「誰也別干涉我」。

以上二者須同時並行不可或缺,

而主體無為與客體無為的缺一不可,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尊重與平等。

因此,「自由」的華夏原生態表達就是——「無為」,

或者說「無為」就是「自由」的華夏原生態表達。

而「無為」=消極自由 「無不為」=積極自由

消極自由是一種不讓別人妨礙自己的選擇為要旨的自由,它的含義是:當個人處於非強制或不受限制的狀態時,個人就是自由的;過多的國家干預常被看做是削弱了個人的積極性並侵犯了基本自由。

消極的自由,亦即:「在什麼樣的限度以內,某一個主體(一個人或一群人),可以、或應當被容許,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為他所能成為的角色,而不受到別人的干涉?」。

在這種意義下,自由就是「免於……的自由(liberty from…)」。若我是自由的,意思就是我不受別人干涉(強制)。不受別人干涉的範圍愈大,我所享有的自由也就愈廣。

積極的自由,則和以下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關:「什麼東西,或什麼人,有權控制、或干涉,從而決定某人應該去做這件事、成為這種人。而不應該去做另一件事、成為另一種人?

」在這種意義下,自由是「去做……的自由(liberty to…)」。

所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就是:

作為維持社會正常狀態的自由如果被破壞了,為了恢復自由和社會的正常狀態,可不惜動用一切手段,以剷除破壞自由的因素和力量。而採取一切手段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保證自由得以繼續貫徹和維持。

18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為基本信仰,認為「道」是無為的。

因此,無為便成為道教徒對自然界的執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以及人的安身立

命的基本態度。

19樓:農士恩閆衣

不去想。這是一種消極的思想。是讓不去爭取

聽天命。相信老天會給自己安排

孔子跟老子學禮,臨走時,老子對孔子說了啥

20樓:我是龍的傳人

公元前523年,孔子與**南宮敬一起前往東周,向老子學禮。兩人相談甚歡,孔子臨走時,老子拉著孔子手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老子說,富貴之人用財物來送人,仁義之人用言語來送人,我不富貴,盜用仁人的名義來送你吧。

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

意思是說:聰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瀕臨死亡,是因為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一個人聰明,就容易喜歡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看透事物議論他人,必然招人恨,容易得罪人,所以說「近於死者」。

這句話是告訴孔子,你雖然聰明有洞察力,但是千萬別好議論他人,以免聰明反被聰明誤。

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意思是說:博學善辯識見廣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為他好揭發別人罪惡的緣故。博學善辯論的人,容易揭發別人,還容易讓人心服口不服,也是招人恨的行為。

這是老子要孔子記住,你聰明善辯論,不一定是好事情,要謹言慎行,免得殃及自己。這句話對孔子影響很大,《論語》中特別強調慎言,「巧言令色,鮮矣仁」,「訥於言而敏於行」等等,都是強調君子說話要謹慎。

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意思是: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在長輩和上級面前,一定要低調,要忘了自己,一心侍奉父母和君主。

孔子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這個道理,要忠誠,不要有雜念。

孔子對老子評價

孔子回到魯國,**們問他,老子是什麼樣的人,他說:「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

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

老聃,真吾師也!」

人走茶涼下一句,人走茶涼下一句是什麼

答案 人走茶涼的下一句是世態炎涼。拓展資料 這句話的意思是 事過境遷,現在圍繞在你身邊的種種,也許也只是各種利益的交織 當你不在其位,說不定許多人也就如過往雲煙了。人在一世總要經歷離別,最後還會是自己一個人,因此人走茶涼沒什麼可惜的。3.推薦一首同名的的歌 mc魏小然 人走這花凋謝 茶涼這孤獨夜 曾...

近水知魚性,下一句是什麼,「近水知魚性」的下一句是什麼?

靠近山林,時間長了,那麼就能聽懂鳥的叫聲。比喻經常接近什麼就會對它瞭解 熟悉。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近水識魚性,近山識鳥音 說明要了解一個人或一種東西,一定要接近這個人或這種東西近距離觀察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臨近水邊,時間長了,就會懂得水中魚的習性 靠近山林,時間長了,那麼就能聽懂鳥的叫聲。...

各自安好下一句,各自安好下一句是什麼?

彼此不擾。有時候面對自己愛的人離去,卻沒有辦法挽回 那種痛是撕心裂肺的,內是無法言喻的。各容種各樣的問題你們一起面對,但凡有一個人退縮,那麼對不起,你們的旅程可能就要走到了盡頭,即使再相愛,累了的人也會放棄,她想去尋找一個可以讓她依靠的港灣了此餘生。愛情總是這麼折磨人,不是相愛就可以在一起,有多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