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知下一句是什麼,「行是知之始」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1-05-05 23:17:53 字數 3100 閱讀 4584

1樓:水起雲生

是溫故,不是溫知

《論語》中的,「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這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課《論語十則》中的一句。上面的是標準答案。

2樓:愷煒小斯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行是知之始」的下一句是什麼?

3樓:_米酒

知是行之成。

【出處】

《行知行》——陶行知

【解釋】

知識是行動的基礎,行動成全了知識。

【原文】

謝育華先生看了《古廟敲鐘錄》之後對我說:「你的理論,我明白了,是『知行知』。知行底下這個知字是安得何等有力!

很少的人能喊出這樣生動的口號。」我向他表示欽佩之意之後,對他說:「恰恰相反。

我的理論是,『行知行。』」他說:「有了電的知識,才去開電燈廠;開了電燈廠,電的知識更能進步。

這不是知行知嗎?」我說:「那最初的電的知識是從**來的?

是像雨一樣從天下落下來的嗎?不是。是法拉第、愛迪生幾個人從把戲中玩出來的。

說得莊重些,電的知識是從實驗中找出來的。其實,實驗就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有創意的把戲。把戲或實驗都是一種行動。

故最初的電的知識是由行動中來。那麼,它的程序是『行知行』,而不是『知行知』。」

「既是這樣說,你就應該改名了。掛著『知行』的招牌,賣的是『行知』的貨物,似乎有些不妥。」

改名!我久有此意了。在二十三年前,我開始研究王學,信仰知行合一的道理,故取名「知行」。

七年前,我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論,正與陽明先生的主張相反,那時以後,即有頑皮學生為我改名,常稱我「行知吾師」。我很樂意接受。自去年以來,德國朋友衛中先生,即傅有任先生,每每歡喜喊我「行知」。

他說:「中國人如果懂得『行知』的道理而放棄『知行』的傳統思想,才有希望。」近來有些人常用「知行」的筆名在報紙上發表文字,我不敢奪人之美,也不願代人受過。

本來,「知行」二字,不是我姓陶的所得據為私有。我現在所曉得的,在中國有黃知行先生,熊知行先生,在日本有雄濱知行先生,還有幾位無姓的知行先生。知行隊中,少我一個,也不見得寂寞,就恕我退出了吧。

我對於二十三年來天天寫、天天看、天天聽的名字,難免有些戀戀不捨,但為求名實相符,我是不得不改了。

【作者簡介】

陶行知(2023年10月18日-2023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溫下一句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中的,「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

溫知而故新是中國古代教育家孟子說的一句話嗎

5樓:流墨闖天涯

不是。是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樓:匿名使用者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出自孔子的《論語》,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在《論語》中還有"三人行,必有我師蔫。"

7樓:醉眼看花凋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知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意思

8樓:水起雲生

是溫故,不是溫知

《論語》中的,「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這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十課《論語十則》中的一句。上面的是標準答案。

但我個人覺得這樣翻譯可能好些: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指學習過的知識),由此獲得新的知識(指 未學習過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當老師了。」 故:在文中是指舊的知識、已學過的知識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10樓:東方靈慧

《論語》中的,「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孔子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本章的 衛靈公篇,子曰:當仁,不讓於師(孔子說:遇到合於正道之事,就算是老師也不必謙讓)。此章的「師」字也有以「眾人」來解的。

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

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取法的。我可以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以他們的缺點來警惕自己勿犯相同的錯誤)。

子張篇,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

而亦何常師之有(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孔子的學問是從何處學來的呢?子貢回答說:

周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並沒有完全失傳,而是散佈於世間。有才德的人能把握住其中重要的部分,普通人則能掌握住末節的部分,世間其實無處看不到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啊。因此我的老師在何處不曾學習過呢?

又何必需要有固定的老師呢)?

由述而篇及子張篇這兩章看來,連負面的例子都可以拿來警惕之用。所以事實上只要有異於己的,都可以為師。何況能吸收古今知識呢?

「可以為師矣」亦有兩解:一為這樣的人才可以之為師;二為自己做到這個程度,才可以為人師。前者在著重知人,後者強調修己,這兩解意義並不相同,雖然兼備這兩重的意義,可使得本章更為完整,但如果站在前述「師」的意義之角度來看,可能還是以修己的自我期許來解較為妥適。

就是那個cctv懷舊劇場頻道宣傳語,其中有一句是:感知溫情與悸動,…

11樓:愷煒小斯

我也正在尋找那段宣傳語,很經典!我依希記得有句:思慕斑駁歲月,感悟溫知 ....因為曾經感動,所以難已望懷。找時間守電視前,記下來。

疾風知勁草的下一句是什麼諺語。疾風知勁草的下一句是什麼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疾風知勁草,謂在猛烈的大風中,可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比喻節操堅定,經得起考驗。出自 東觀漢記 王霸傳 上謂霸曰 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舊唐書 蕭瑀傳 太宗 賜瑀詩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寫過一首有名的詩 贈蕭瑀 疾風知...

知人知面不知心下一句是什麼,「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下一句是什麼

知人知面不知心是最後一句。原文 生前個個說恩深,死後人人慾扇墳。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詞目 知人知面不知心 發音 zh r n zh mi n b zh x n 釋義 舊時俗語。指認識一個人容易,但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很困難。出處 莊周試妻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示例 鳳姐兒故意...

他山之石,下一句是什麼他山之石的下一句是什麼?

一是 他山 之石,可以為錯 二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處 詩經 小雅 鶴鳴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於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攻玉 詩經 小雅 彤弓之什 鶴鳴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