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戰爭概念最早誰提出的

2021-03-07 21:32:07 字數 2854 閱讀 1679

1樓:浙江張小飛

沈偉光。

資訊戰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位參加過作戰的中**人沈偉光首先發現並提出的,浙江大學2023年出版了世界首部中國人沈偉光著的《資訊戰》論。

2023年的海灣戰爭由美國等多國部隊在戰場上進行了首次實踐。國外2023年美國國防部頒發的《國防部指令》提到了資訊戰。資訊戰不只是一些能力,它要與網路空間結合以發揮威力。

擴充套件資料資訊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

①主要使用以資訊科技為主導的**裝備系統;

②以資訊為主要戰略資源;

③以資訊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

④以爭奪資訊資源為戰場目標;

⑤以資訊化武裝力量為主體;

⑥實行以資訊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2樓:泰山之巔老司機

世界上最早提出資訊戰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國的沈偉光先生。」沈偉光不僅是世界範圍內最早提出「資訊戰」概念的人,而且早就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名為《資訊戰》的專著,他是全球資訊戰理論的創始人!寫出《資訊戰》專著的沈偉光既不是軍人,也不是職業研究者,而是***的一名普通公務員。

一、提出資訊戰概念。認為從機械化戰爭到資訊戰,不是單純的作戰樣式、方式的改變,而是戰爭形態的改變,並帶來作戰指導思想的巨大變化。其要點:

戰爭戰略目標的「軟化」;資訊威懾成為新的威攝手段;軍隊的行動取決於制資訊權;作戰目標的選擇以打亂敵方決策程式為主;火力運用從打覆蓋面轉為「點穴」;指揮體系趨於扁平化;資訊戰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全民戰;謀略的運用更加豐富多彩。隨後,又提出「遏制資訊戰——知識軍事的時代使命」的重大課題。

二、提出新的戰爭觀。認為「少流血」、「不流血」的戰爭已經出現,戰爭的非暴力屬性已經被揭示;戰爭不僅是政治的繼續,也可能成為非政治群體、甚至個人謀取利益、顯示其存在的一種手段;「消滅敵人,儲存自已」的戰爭目的正在變為「控制敵人,保護自己」,尋求利益平衡點;戰爭性質已很難用正義或非正義來區分,帶有多元的色彩。

三、提出建議資訊時代****體系。認為軍事威脅不只是大兵壓境,來自網路威脅同樣值得警惕;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應學會利用各種傳媒打資訊戰;網路上的經濟打擊應引起高度重視;「文化侵略」、「生態侵略」將成為****的主要威脅。早在15年前,他就提出「資訊邊疆」的概念,近幾年提出「資訊邊界的理論,呼籲建設精神武裝,建立資訊警察和資訊防護部隊。

四、提出思維戰、領導者戰爭等理想戰爭的設想。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還無法想像戰爭先於人類而消亡,但把握、延緩、遏制戰爭的爆發和升級是可能的。設想把戰爭侷限於「資訊」和「思維」的範疇,至多以比試、競賽、虛擬的方式,甚至帶有觀黨、警示的作用。

五、提出培養「能夠回家打仗」的軍事人才。認為資訊科技的通用性填補著軍與民的鴻溝,資訊戰模糊了戰場與社會的界限。那些電子、計算機、資訊工程專家,一旦站在軍事戰略的高度上觀察、思考,就可能成為新的戰爭舞臺上真正的英雄。

因此,他一直在籌劃建立我國第一個資訊戰研究所,制定資訊戰遏制戰略,完善資訊戰理論,培養資訊戰研究人才;同時在一些軍內外高等院校開設課程,普及資訊戰知識,造就一大批21世紀國防建設的急需人才。

凡是戰爭都離不開資訊,現代戰爭是資訊主導的戰爭,資訊在戰爭中具有十分顯著的地位和作用。資訊與作戰**平臺相結合,產生了資訊化**,可極大地提高**平臺的打擊精度和作戰效能;指揮官利用資訊,可用多種資訊化指揮手段及時指揮和調整部隊,以奪取作戰勝利。

資訊戰主要包括情報戰、電子戰、網路戰、心理戰、精確作戰以及資訊欺騙、作戰保密等。

資訊作戰的實質是以資訊能為主要作戰手段,以「資訊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質流」,剝奪敵方的資訊優勢,保持己方的資訊優勢,進而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少戰而屈人之兵」的作戰效果。

由於資訊作戰是「資訊起主導作用的作戰樣式」,因此它與機械化戰爭有明顯的不同。

一是作戰目的不同。資訊戰把控制「資訊流」、打擊對方的指揮控制系統、資訊網路和奪取資訊優勢作為主要任務和打擊的重心。而以火力打擊為主的機械化戰爭,主要把摧毀和殲滅對方的飛機、坦克、大炮和艦艇等有生力量作為主要作戰目的。

二是作戰力量不同。資訊戰是以全員整體力量進行的整體作戰。任何一個懂資訊、網路的人都可以成為資訊戰戰場上的一名「鬥士」。

而機械化戰爭,作戰力量主要是以鋼鐵和火力武裝的陸軍、海軍、空軍、導彈和特種作戰部隊。

三是作戰環境不同。資訊戰的戰場空間除傳統意義的陸、海、空、天外,還包括電磁、網路和心理空間,戰場是「無疆態」。而機械化戰爭主要立足陸、海、空、天等有形的物質戰場環境來作戰。

四是作戰的本質不同。資訊作戰是以攻擊敵認知能力為本質特徵的作戰,最終影響敵方人員特別是戰爭決策者的思想,使其放棄對抗,停止作戰。而機械化戰爭的本質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奪佔對方的領土和陣地。

資訊作戰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金錢與人才之戰。資訊作戰作為現代戰場新秀,被稱為「沒有硝煙的戰爭」,其無形利刃的強大功效不僅使其成為現代高技術戰爭的代名詞,同時也給資訊作戰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然而,其涉及民用資訊基礎設施之多,對資訊科技高、精、尖人才需求之迫切,技術保障要求之複雜,註定了資訊作戰對經濟的消耗將更加巨大。

3樓:匿名使用者

資訊化戰爭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發明家提出的。

4樓:因緣法

已知資料中,"資訊戰"這一軍事術語最早出現在2023年3月美國《電子防禦》雜誌上發表的"電子戰與資訊戰"一文:"現在,電子戰是一個更大概念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而不只是一種訊號戰鬥。""這個更大範疇也包括阻止敵方攻擊我方決策能力。

這場鬥爭可公認為是「資訊戰」。 ‍我國開展資訊戰理論研究較早。2023年,我**事專家沈偉光先生在《資訊戰》專著中,就曾指出,廣義的資訊戰指(在軍事、政治、經濟、科技及社會領域)對壘的軍事集團搶佔資訊空間和爭奪資訊資源的鬥爭,狹義的資訊戰指戰爭中交戰雙方在資訊領域的對抗,它是現代戰爭的本質特徵之一。

5樓:sunny晨光熹微

沈光偉,在20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提出的

比較會計資訊化會計資訊系統會計電算化概念

會計資訊系統指的是一種軟體系統,比如erp,而會計資訊化和電算化則是比較寬泛的概念內,資訊化需 容要統籌整個企業的資訊資源,而電算化只需要統籌財務部門的資訊資源,所以資訊化比電算化複雜,但是對企業長期發展來說,資訊化絕對強過電算化。會計資訊化 會計電算化和會計資訊系統三者間的區別與聯絡。會計資訊化是...

社會資訊化的意義,簡述社會保障資訊化的意義

主要是四個意義 1 改進人類的勞動方式。2 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3 擴大人類的活動空間。4 加強社會的精神文明 我國社會資訊化的程序從1990年前後即已開始啟動,10多年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由此,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和社會生活質量得到了不斷提高。但是,我國社會資訊化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

結合資訊化戰爭的特點,談談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資訊化戰爭,是近年提出的概念,大體可以追溯到海灣戰爭。海灣戰爭中,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資訊 情報 軍事力量上的絕對優勢令伊拉克無條件撤軍。我的理解,資訊化戰爭特點主要是指揮通訊數字化 情報準確等特點,依靠天基的偵察衛星 地面雷達 空中偵察等眾多手段獲得準確的作戰情報,通過各種電子戰裝置對敵方通訊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