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地圖》的寫作特色有哪些

2021-03-07 20:05:13 字數 3332 閱讀 5650

1樓:9點說史

1、《地圖》由抽屜的地圖起筆,先寫異國生活,接著寫臺灣生活,然後寫在舊大陸的童年、青年生活。潑墨如汩書寫對地圖的喜愛,地圖的魅力,突出的是被放逐者的情感體驗與強烈的鄉愁情結。

2、《地圖》體現了餘老的深沉,悲慼,細膩。尤其體現了關於兩岸的離愁,鄉愁,鄉情,以及中國文化的博大。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迴歸情節,熱盼祖國的統一!

同時又具有散文的那種形散而神聚的特點來貫穿全文,襯托文章統一的中心。

擴充套件資料

余光中的散文,有著詩歌的韻律,古樸中自成一種雅韻。那是連著楚詞、連著唐詩、連著宋詞的一種韻味,那是傳統文化風未散,新文化運動初成之時,在時光的縫隙中形成的一種兼顧優雅與可讀性的文字。只是現在優雅的文章,越來越少了。

在《論二房東批評家》一文中,余光中對一些所謂的「批評家」進行了批評:「文字,是文學這一行的基本工具。連工具都拿不穩,手藝可想而知。

一個文字粗鄙的批評家,正如一個衣衫襤褸的裁縫那樣,不能贏得我們的信任。」

用自己對家國文化的堅守,對文字典雅固執的堅持,為華語世界留下了無限的詩味兒。「六席的天地是狹小的,但是六百字稿紙的天地卻可以無窮大。

一張空白的紙,永遠是一個挑戰,對於創造的慾望」。不論他身在何方,天地都是廣闊的。在文字的世界裡,余光中不僅成了望鄉的牧神,也成了別人心中的鄉愁。

2樓:寶寶

一、余光中《地圖》的寫作特色有:

1、《地圖》由抽屜的地圖起筆,先寫異國生活,接著寫臺灣生活,然後寫在舊大陸的童年、青年生活。潑墨如汩書寫對地圖的喜愛,地圖的魅力,突出的是被放逐者的情感體驗與強烈的鄉愁情結。

2、《地圖》體現了餘老的深沉,悲慼,細膩。尤其體現了關於兩岸的離愁,鄉愁,鄉情,以及中國文化的博大。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迴歸情節,熱盼祖國的統一!

同時又具有散文的那種形散而神聚的特點來貫串全文,襯托文章統一的中心。

二、《地圖》原文:

地圖  余光中

書桌右手的第三個抽屜裡,整整齊齊疊著好幾十張地圖,有的還很新,有的已經破損,或者字跡模糊,或者在折縫處已經磨開了口。新的,他當然喜歡,可是最痛惜的,還是那些舊的,破的,用原子筆畫滿了記號的。只有它們才瞭解,他闖過哪些城,穿過哪些鎮,在異國的大平原上咽過多少州多少郡的空寂。

只有它們的折縫裡猶儲存他長途賓士的心境。

有一段日子,那些地圖就像他的太太一樣,無論遠行去何處,事先他都要和它們商量。譬如說,從芝加哥回蓋提斯堡,究竟該走坦坦的隧道,還是走二級**的公路?憑著那些地圖,他闖過費城、華盛頓;切過蒙特利奧、舊金山。

回臺灣後,這種倜儻的江湖行,這種意氣自豪的浪遊熱,一下子就冷下來了。一年多,他守住這個已經夠小的島上一方小小的盆地兜圈子。往往,一連半個月,他活動的空間,不出一條怎麼說也說不上美麗的和平東路。

他將自己的生命劃為三個時期:舊大陸、新大陸和一個島嶼。舊大陸是他的母親。

島嶼是他的妻。新大陸是他的情人。和情人約會是纏綿而醉人的,但是那件事註定了不會長久。

在新大陸的逍遙遊中,他感到對妻子的責任,對母親深遠的懷念,漸行漸重也漸深。去新大陸的行囊裡,他沒有像蕭邦那樣帶一把泥土,畢竟,那泥土屬於那島嶼,不屬於那片古老的大陸。他帶去的是一幅舊大陸的地圖,中學時代,抗戰期間,他用來讀本國地理的一張破地圖,就是那張破地圖,曾經伴他自重慶回到南京,自南京而上海而廈門而香港而終於到那個島嶼。

他常常展視那張殘缺的地圖,像凝視亡母的舊**。那些記憶深長的地名。長安啊。

洛陽啊。赤壁啊。往往,他的眸光逡巡在巴蜀,在嘉陵江上,在那裡,他從一個童軍變成一個高二的學生。

遠從初中時代起,他就喜歡畫地圖了。從一張眉目姣好的地圖他獲得的滿足,不但是理性的,也是感情的。蛛網一樣的鐵路,麥穗一樣的山巒,雉堞隱隱的長城啊,葉脈歷歷的水系。

當他的目光循江河而下,徘徊於柔美而曲折的海岸線時,覆在羅列得繽繽紛紛或迤迤邐邐的群島之間跳越為戲的時候,他更感到鷗族飛翔的快意。圍在千山之外仍是千山的四川,秋日的半下午,他常常坐一方白淨的冷石,俯臨在一張有海的地圖上面,作一種抽象的自由航行。這樣鷗巡著水的世界,這樣雲遊著鷹瞰著一巴掌大小的大地,他產生一種神臨一切的幻覺。

山嶽如獄的四川,他的眼神如蝶,翩翩於濱海的江南。有一天能回去就好了,他想。後來太陽旗在中國降下,他發現自己怎麼已經在船上,船在白帝城下在三峽,三峽在李白的韻裡。

他發現自己回到了江南。他並未因此更加快樂,相反地,他開始懷念起四川,懷念起那些曾經用川語擺龍門陣甚至吵架的故人了。太陽旗倒下,五星旗升起。

他發現自己到了這個島上,他斷斷沒有想到,自己竟會在這多**的島上連續抵擋十幾季的颱風和梅雨。現在,看地圖的時候,他的目光總是在江南逡巡。燕子磯。

雨花臺。漕橋。幾個單純的地名便喚醒一整個繁複的世界。

「你不能真正瞭解中國的意義,直到有一天你已經不在中國,」從新大陸寄回來的家信中,他這樣寫過。在中國,你僅是七萬萬分之一的中國,天災,你可以怨中國的天;人禍,你可以罵中國的人,軍閥、漢奸、政客、**汙吏,你可以一個挨一個的罵下去。當你不在中國,你便成為全部的中國。

鴉片戰爭以來,所有的國恥全部貼在你臉上。於是你不能再推諉,不能不站出來。站出來,而且說:

「中國啊,中國,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你滿臉的恥辱就是我的恥辱!」第一次去新大陸,他懷念的是這個島嶼,那時他還年輕。再去時,他的懷念漸漸從島嶼轉移到大陸,那古老的大陸——所有母親的母親,所有父親的父親,所有祖先的大搖籃。

中國所有的善和中國所有的惡,所有的美麗和所有的醜陋,全在那片土地上和土地下面,上面,是中國的稻和麥,下面,是黃花崗的白骨是**穆的白骨是秦檜的白骨或者竟然是黑骨。無論你願不願意,將來你也將加入這些。

走進地圖,便不再是地圖,而是山嶽與河流,原野與城市。走出那河山,便僅僅留下了一張地圖。當你不在那片土地,當你不再步履於其上,俯仰於其間,你只能面對一張象徵性的地圖,正如不能面對一張親愛的臉時,就只能面對一幀**了。

臨圖神遊是一種超越,或是一種變相的逃避,靈魂的一種土遁之術?也許那真是一個不可寬宥的弱點吧?

於是他將新大陸和舊大陸的地圖重新放回右手的抽屜。太陽一落,島上的冬暮還是會很冷很冷的。他搓搓雙手,將自己的一切,軀體和靈魂和一切的回憶與希望,完全投入剛才擱下的稿中。

於是那六百字的稿紙延伸開來,吞沒了一切,吞沒了大陸與島嶼,而與歷史等長,茫茫的空間等闊。 ——2023年12月21日於臺灣

三、余光中簡介:

余光中,1928 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2023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2023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 lowa )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

1972 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2023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2023年至今,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3樓:那一抹微笑的說

特色十足,真的非常有夜色

余光中的詩有哪些,余光中有哪些詩歌?

1.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余光中 2.我的四個假想敵 余光中 3.從母親到外遇 余光中 4.風鈴 余光中 5.秦俑 余光中 6.所謂永恆 余光中 7.石器時代 余光中 8.或者所謂春天 余光中 9.星之葬 余光中 10.夜色如網 余光中 11.尋李白 余光中 12.火浴 余光中 13.春天,遂想起 余光...

余光中的《鄉愁》伴奏,余光中《鄉愁》求配樂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秋日的私語 這是一首感情豐沛的樂曲演奏內 jrltttttp日內瓦無人機南京南京諾 原聲 純 看我名字 鄉愁 作者 余光中 朝代 現代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版,母親在那頭。權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

余光中的哪些是寫鄉愁的,余光中的鄉愁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鄉愁抄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 鄉愁四韻 鄉愁四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