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為什麼被稱為現實主義作家

2021-03-07 19:33:32 字數 5856 閱讀 5990

1樓:硬幣小耗

因為他的戲劇多取材於歷史記載、**、民間傳說和老戲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現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由於一方面廣泛借鑑古代戲劇、英國中世紀戲劇以及歐洲新興的文化藝術,一方面深刻觀察人生,瞭解社會,掌握時代的脈搏,故使莎士比亞得以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繪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使之以悲喜交融、富於詩意和想象、寓統一於矛盾變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點著稱.。

補充: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2023年),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索福克裡斯(sophocles)及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稱為戲劇史上四大悲劇家。

莎士比亞詩文的特徵和劇院實際效果有關。 象那個時代所有的劇作家一樣,莎士比亞將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爾·霍林斯赫德等創作的故事戲劇化。 他改編了每一個情節來創造出幾個觀眾注意的中心,同時向觀眾展示儘可能多的故事片段。

設計的特點保證了莎士比亞的劇作能夠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剪裁寬鬆地詮釋,而不會丟失核心劇情。 當莎士比亞的技巧提高後,他賦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變化的動機以及說話時獨一無二的風格。然而,後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風格的特點。

在後期的傳奇劇中,他故意轉回到更虛假的風格,這種風格著重了劇院的效果。

2樓:瓊玫

雖然他的作品有許多充滿幻想的畫面,但他用此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的醜惡與各類現象,所以是現實主義作家。

3樓:十年一覺

不是的因為他的作品批判現實

現實主義就是批判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對

雨果為什麼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人們為什麼這樣稱呼他? 5

4樓:440的金花

因為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動的領袖,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是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所以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2023年2月26日—2023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5樓:七月小貓

原因: 雨果2023年生於法國南部的欠尚鬆城,父親是共和**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20歲時因發表詩集《頌歌與雜誌》,國

王路易十八賜給他年金。2023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

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莎士比亞的作品為什麼偉大

6樓:匿名使用者

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四

大悲劇:《哈姆雷特》(英:hamlet)、《奧賽羅》(英:

othello)、《李爾王》(英:king lear)、《麥克白》(英:mac beth)。

著名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歷史劇: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劇、悲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二首長詩。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文寫作,但他卻是世界著名作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儒略曆2023年4月23日(公曆2023年5月3日)病逝,出生日期與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亞和義大利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

被人們尊稱為「莎翁」。

莎士比亞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的作品是從真實生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彷彿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馬克思、恩格斯將莎士比亞推崇為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家,提出戲劇創作應該更加「莎士比亞化」。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

莎士比亞被誰稱為人類最偉大的

7樓:童話我們不缺

曾被馬克思稱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馬克思、恩格斯將莎士比亞推崇為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家,提出戲劇創作應該更加「莎士比亞化」。這是針對戲劇創作中存在的「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而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8樓:苦味精味苦

莎士比亞被誰稱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家。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2023年4月23日-2023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2023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5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

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莎士比亞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內特和朱迪思。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20多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夥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

2023年左右,莎士比亞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

2023年到202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2023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

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浪漫主義時期讚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9樓:鹿子矽

馬克思馬克思曾把莎士比亞與古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並稱為「人類兩個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莎士比亞的背景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以及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於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當地文法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

後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莎士比亞幼年時,常有著名劇團來鄉間巡迴演出,培養了他對戲劇的愛好。2023年前後,他離開家鄉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後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

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廣泛接觸社會,常常隨劇團出入宮廷或來到鄉間。這些經歷擴大了他的視野,為他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2023年到2023年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早期,又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風格漸漸形成。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鼎盛時期,王權穩固統一,經濟繁榮。

莎士比亞對在現實社會中實現人文主義理想充滿信心,作品洋溢著樂觀明朗的色彩。這一時期,他寫的歷史劇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劇本的基本主題是擁護**王權,譴責封建暴君和歌頌開明君主。

比如,《亨利四世》展現的是國內局勢動盪的畫面,貴族們聯合起來反叛國王,但叛亂最終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蕩,後來認識錯誤,在平定內亂中立下戰功。劇作中,歷史事實和藝術虛構達到高度統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為生動,此人自私、懶惰、畏縮,卻又機警、靈巧、樂觀,令人忍俊不禁。

這一時期創作的喜劇包括詩意盎然的《仲夏夜之夢》(1596)、揚善懲惡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風俗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1598)、宣揚貞潔愛情的《無事生非》(1599)和歌頌愛情又**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這些劇本基本主題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帶有濃郁的抒**彩,表現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與此同時,他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等悲劇3部,作品雖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與喜劇同。

莎士比亞還寫有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詩。

17世紀初,伊麗莎白女王與詹姆士一世政權交替,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醜惡日益暴露。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走向成熟,人文主義理想同社會現實發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難以實現,創作由早期的讚美人文主義理想轉變為對社會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二時期(1601—1607),又稱悲劇時期。他寫出了《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門》(1607)等著名悲劇。《奧瑟羅》中出身貴族的苔絲狄蒙娜不顧父親和社會的反對,與摩爾人奧瑟羅私下結婚,表現了反對種族偏見的主題,而導致他們悲劇的原因不僅是奧瑟羅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為代表的**勢力的強大。

奧瑟羅臨死前的清醒,包含著人類理性的勝利。《李爾王》中展現的則是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李爾王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主人公從具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君主變成了一無所有、無家可歸的老人,人物命運和性格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最具特色。

《麥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於內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為個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劇意義在於,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可以毀滅一個原本並非**的人物。總體而言,這些悲劇對封建貴族的腐朽衰敗、利己主義的駭人聽聞、金錢關係的罪惡和勞動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風格上,浪漫歡樂的氣氛減少,憂鬱悲憤的情調增加,形象更豐滿,語言更純熟。

2023年以後,莎士比亞進入創作的最後時期。這時的莎士比亞已看到人文主義的理想在現實社會中無法實現,便從寫悲劇轉而為寫傳奇劇,從揭露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轉向寫夢幻世界。因此,這一時期又稱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時期。

這時期,他的作品往往通過神話式的幻想,藉助超自然的力量來解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作品貫串著寬恕、和解的精神,沒有前期的歡樂,也沒有中期的陰鬱,而是充滿美麗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調濃郁。《暴風雨》(1611)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風格,被稱為「用詩歌寫的遺囑」。此外,他還寫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傳奇劇和歷史劇《亨利八世》。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生活真實出發,深刻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他認為,戲劇「彷彿要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馬克思、恩格斯將莎士比亞推崇為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家,提出戲劇創作應該更加「莎士比亞化」。這是針對戲劇創作中存在的「把個人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的缺點而提出的創作原則。所謂「莎士比亞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亞那樣,善於從生活真實出發,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時代特點的典型環境;作品的情節應該生動、豐富,人物應該有鮮明個性,同時具有典型意義;作品中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氛圍要巧妙結合;語言要豐富,富有表現力;作家的傾向要在情節和人物的描述中隱蔽而自然地流露出來。

超現實主義,什麼是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現代西方文藝流派。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於歐洲,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其影響最為深遠。致力於探索人類的潛意識心理,主張突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將現實觀念與本能 潛意識及夢的經驗相融合展現人類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認為現實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

現實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有什麼區別

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法國 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以後波及 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於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 批判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是國際關係中的主流理論,它也是一個多義且有爭議的概念。一般說,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

超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人,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人?

作為文學流派,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有布勒東 艾呂雅和阿拉貢等人。1924年,布勒東發表 超現實主義宣言 否定了現實主義與傳統 指出超現實主義要追求對現實的 純精神自動反映 強調潛意識和夢幻,認為只有在這種狀態下的思維活動才不受外界干擾。倡導 無理性認識 和 自動書寫 即以極快的速度將頭腦中湧現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