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為什麼要詳細交代魯肅和呂蒙的對話?結友而別有

2021-03-07 18:36:20 字數 6041 閱讀 8252

1樓:e拍

之所以要詳細交代魯肅和呂蒙的對話,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結友而別」的意義: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孫權勸學》是北宋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鑑》。

節選原文: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阿蒙了!

」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麼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吳軍大將呂蒙年少時不愛學習,後來聽從孫權的勸告,「篤志不倦」地博覽群書,學問大進。此文即是司馬光根據這一史料整理改寫而成。

作品賞析

本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讚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此文以對話為主,人物的語言簡潔而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如對呂蒙的學習情況,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加以概括,至於他讀了哪些書,又如何用功的隻字未提。

後文中呂蒙二人的談話,只用一句「與蒙論議」來交代,兩人談論的是什麼話題,呂蒙的哪些見解讓魯肅起敬的都略去不寫。

此外,對話外的其他語言也非常簡省而意賅,如其中的「吳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簡意豐而流傳運用至今。

還有,在情節發展上,孫權的刻意勸學終使呂蒙就學,他就學後的淵博學識又使魯肅驚歎,呂蒙又緊承其嘆發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語,上下文環環相扣,銜接自然,前因後果,井然有序。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3樓:________蘇小然

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現出魯肅的敬才愛才,側面表現了呂蒙學識的驚人進步。

老師說的 。 望採納 ~

4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 呂蒙學習的進步 表示魯肅對呂蒙的敬佩 對他學習進步的吃驚

孫權勸學中魯肅為何要拜蒙母,結友而別?

5樓:學院派魚多多

北宋司馬光的《孫權勸學》中,魯肅拜蒙母,與呂蒙結友而別的原因有:

1、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從側面襯托呂蒙才略非同尋常,表明他進步之快,從而表達「開卷有益」的中心。

2、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

3、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蒙乃始就學。及魯(lù)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結友而別。

釋義:呂蒙於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

「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

」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賞析:該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釋義:於是就開始學習)」。

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釋義:當權掌管政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釋義:不可以不學習)」。

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釋義:於是就開始學習)」。

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釋義: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是情不自禁的讚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

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釋義: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

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6樓:匿名使用者

1、原因

有兩種原因①拜蒙母是一種尊重;②呂蒙為呂蒙的才華而震驚,因此對呂蒙的母親也心生敬畏,因此拜蒙母。

2、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3、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

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瀏覽,瞭解歷史罷了。

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很多。」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當魯肅經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詩文,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以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阿蒙了!」呂蒙說:

「和有學問的人分別幾天,就擦亮眼睛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麼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4、簡析

文章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呂蒙的進步之大,孫權的循循善誘,魯肅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7樓:匿名使用者

佩服他在很短的時間的神速進步,認為他是一個可交的良友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結友有「志同道合」之說,魯與呂二人同事於孫權可謂志同。再次是,呂雖為武將,但是他後期通過學習,就是《孫權勸學》,習得兵法在身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能夠與魯談得來,這就使得二人的友誼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由原來的相交,上升到如今的相知,故二人結友是很合情合理的了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結友本來就要拜見長輩

10樓:陌下花謝蝶落霜

拜蒙母是一種尊重,結友而別,是魯肅愛才,與蒙交友

孫權勸學 魯肅為什麼要拜見蒙母,結友而別

11樓:菠菠菠菠蘿哇

1、魯肅拜見呂蒙母親是因為,他要告訴呂蒙母親,他和他兒子結拜為兄弟,於是魯肅也就成了蒙母的義子。可見魯肅非常在乎呂蒙這個異性兄弟。這個舉動不僅是古時結拜兄弟的一種禮儀,更是突出了呂蒙通過學習,變化太大了,變得讓魯肅這樣的學士一定要鄭重其事和他結拜兄弟。

2、魯肅結友而別是因為,知名賢士魯肅先生自從和呂蒙一番交談,被呂蒙的才學吸引了,覺得和呂蒙一起交談是件有收穫的、快樂的事情。於是要和呂蒙結拜為兄弟。魯肅和呂蒙從此結拜為兄弟,有難同當,有甘同享。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出處:北宋司馬遷的《資治通鑑》。

翻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託。

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呂蒙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

」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12樓:匿名使用者

魯肅對呂蒙的進步很是讚歎,願意與呂蒙交往,也說明魯肅是個愛才敬才的人,所以拜見蒙母 ,並和呂蒙結為朋友分別

13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不難看出一點——為什麼在呂蒙「非復吳下阿蒙」的時候,魯肅才和呂蒙「結友」,這裡面難道沒有一層社會原因嗎?當呂蒙有了才華,有了見識,魯肅看出來,這小子,以後肯定有大作為,現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後大家相互之間有個照應。看來,一個人有沒有很多朋友,你有沒有「利用價值」還是很重要的

魯肅與呂蒙「結友」說明了什麼?

14樓:e拍

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側面表現出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出自《孫權勸學》,選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六十六。

節選原文: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

」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後,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麼認清事物這麼晚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擴充套件資料

《孫權勸學》一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

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1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

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呂蒙的進步之大,孫權的循循善誘,魯肅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資治通鑑》所記歷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2023年。

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樑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孫權勸學》中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 愛才,二人情投意合.因為魯肅覺得呂蒙有真才實學,值得深交 呂蒙已不是當時吳下的阿蒙。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是因...

初一下語文十五課孫權勸學魯肅為什麼和呂蒙結友

答 因為呂蒙學有所成,而魯肅敬才愛才,是禮賢下士,他們是情投意合的,正所謂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所以魯肅自然就與呂蒙 結友 我們考過試了,這題老師講解過。孫權勸學裡,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這說明什麼 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 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 與...

《孫權勸學》中文章結尾寫魯肅拜見蒙母和與呂蒙結友說明了什麼

文章以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 結友 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 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 與蒙論議 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從另一方面,我們有不難看出一點 為什麼在呂蒙 非復吳下阿蒙 的時候,魯肅才和呂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