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一位藝術家或設計師論述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2021-03-07 15:49:03 字數 5032 閱讀 2274

1樓:匿名使用者

達·芬奇

人物背景:

列昂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

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後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是人類智慧的象徵,他逝世之後的500年間,人類對他的研究與探索依然不斷,在歐美各國和日韓、以色列等亞洲國家都有專門的達·芬奇研究機構。而對於他的祖國義大利來說,他更是一個國家文化的象徵,在這個國家,紅酒、傢俱、餐廳、酒店、機場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數不盡數。義大利著名的服飾品牌leonardo(中譯老人頭)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代表作品:

《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安吉里之戰》《受胎告知《吉內薇拉·班琪》《巖間聖母》《聖母子與聖安娜、聖約翰》

風格特點: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列昂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

」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影響和意義:

1、解決了紀念性**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

2、解決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問題;

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

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幹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

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

」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絆——對生活的不可知性或無力探知的神祕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祕的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

2樓:匿名使用者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於2023年1月31日出生在維也納貧困的小學校長家庭。

他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十一歲被帝國小教堂唱詩班錄取,並住進神學院,成為該校樂隊小提琴手,同時還擔任指揮,這使他有機會接觸維也納古典樂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2023年為該樂隊創作了《第一交響曲》。2023年因變聲離開神學院,舒伯特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到父親所在的學校裡擔任助理教師,同時繼續創作。

2023年10月19日為歌德的詩《紡車旁的格麗卿》譜曲,舒伯特的這第一部歌曲傑作,開啟了他創作靈感的閘門。僅2023年一年,舒伯特就寫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寫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還創作了1部交響曲,2部彌撒曲和其它作品。

2023年,他辭去教師的職務,專心從事作曲。由於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較貧困,在他的一些作品裡也常常反映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儘管這樣,他還是滿懷熱情地創作了大量的歌頌民族解放鬥爭的優秀作品。長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2023年11月19日,年僅三十一歲的舒伯特在維也納溘然長逝,他被人們崇敬地安葬在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創作生涯雖然很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財富,600多首委婉動聽的藝術歌曲,為世界**寶庫增添了耀眼的光輝,在**史上被譽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10部交響曲,19首絃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被稱為小夜曲之王。

論述藝術與科學的關係 50

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科學與藝術,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在主編的大型畫冊《科學與藝術》(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中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於自然現象的普遍性,是人類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適用於所有的自然現象。它的真理性植根於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這個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

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於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儘管科學的普遍性和藝術的普遍性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因此,科學和藝術的關係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

」起源的角度說明科學與藝術本是同根生,後來隨著學科的分化才走上不同的道路;科學與藝術之發展都試圖進行有條件的、謹慎的創新;在歷史上兩者共濟進化,譜寫了人類文明的壯麗篇章;科學理論的選擇從內部和外部都受審美原則的支配;作為生成與組織原則的對稱性,是科學與藝術最主要的共性所在,對稱性對於理解科學與藝術至關重要。

藝術美感在科學創造中往往能給人們意想不到的啟迪。特別當你在科學創造過程中遇到困難,思路受阻,百思不得其解時,某些藝術美感的啟示,能使你茅塞頓開,接通已經失掉和忽略的線索,溝通「已知」與「未知」的聯絡,促使你浮想連翩,觸發靈感,使難題迎刃而解。

科學與藝術的互動關係是伴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同時科學與藝術是發展也是行影相隨的,藝術需要科學的眼光來創作,科學指導藝術的發展,藝術為科學提供了服務,藝術與科學的關係既是互動的,又是相互依存的,藝術離不開科學,科學也少不了藝術,藝術時刻都發生,是永恆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與藝術的交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並已成為當今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特徵之一。藝術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藝術的深層哲學思考也越來越深入。對於藝術的哲學思考,我個人並沒有太獨到的見解,一直都在努力的探索著和追尋著,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哲學,這個概念非常的抽象,很難理解,藝術與哲學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到底裡面有什麼聯絡呢?這樣的問題似乎也引起思考過,一直沒形成系統的東西,但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很難讓人跟得上,藝術的發展也呈現了非常繁華的局面,這讓我發現了一些東西,看到藝術和科學的跟緊密聯絡,工業化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創新,就是所謂的學科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也需要藝術設計,藝術規劃,他們之間就形成一種互動關係,形成一種彼此依賴關係,科學的進步,對藝術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對藝術進行了思維的導向創作,一個科學的產品,必須要有藝術的成分和藝術設計畫在裡面,這個方面是從產品的外觀來分析,科學是服務人類的,科學的產品也是一樣,藝術是也是一樣,科學的產品是按照個人的生活需要來定製的,是用科學的方式加工製造出來的,同時也是藝術設計的結果,這個過程也是藝術思維指導的過程,如果沒有藝術的思考,沒有對產品造型的理解,沒有通過藝術抽象思考,那麼製造出來的科學產品就可以和我們生活所需求的不一樣,那就是不科學了,不是藝術了。

打個比方,製造一個電視機的形狀你不可能製造成航空母艦的形狀。製造一個手機的形狀也不可能搞成大炮的形狀啊等等,當然我這裡是指得是體積和重量。藝術設計是要人性化的,是和人的需求結合在一起的,這樣才能讓人接受,這都是根據他們的內在聯絡,組建的位置的擺放來進行組合的,而這個過程就恰恰是藝術設計的過程,是藝術思考的過程,是藝術與科學互動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藝術設計往往提供的一個形象,或者是構架,或者是模板。也可能有更深的藝術化。一般的情況是這樣的。

藝術和科學的互動關係,在過去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過論述,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有些專家和有些記者又在**上做了進一步的闡釋,認為「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是21世紀藝術發展的大趨勢。」「與科學結合,有利於克服藝術家個人的『情感偏向』」,「有利於藝術家介入社會、介入生活,全方位地表現和反映社會生活」。是不是「大趨勢」現在還不敢說,至於怎樣「融合」更有待討論。

但是,說到「克服藝術家個人的『情感偏向』」,卻反映出目前被說得比較熱的「藝術與科學」這一個話題在認知上存在著一些誤區。

吳冠中先生說:「科學揭示宇宙的奧祕,藝術揭示情感的奧祕」,基本上把科學和藝術的各自特性說得比較明白。因為藝術家和科學家之間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式,藝術家的「情感偏向」,正是科學家所要克服的,也正是科學家所要學的,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他是思維應該是一位藝術家的思維,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抽象和具象的綜合考慮,生產和設計出來的產品可能就更加的人性化了,更加的適合我們的需要了,就更能體現科學和藝術的深層互動關係,如果藝術家在發揮「情感偏向」的同時,那藝術和科學具體結合起來,就象一個室內設計師在裝修的同時把裝飾的材質材料,效能,效果,安全考慮進去一樣,把藝術和科學有效的結合起來。

這樣的話我想應該是一種綜合知識的結合和優秀智慧的運用。有一種說法「科學與藝術追求的目標都是一種普遍性」,科學追求的目標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追求的目標是情感的普遍性。他們之間追求的都是一種認可,一種讓人們接受的普遍性,科學的真理有一定的標準,它的普遍性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並被人們普遍地接受;藝術的情感也許沒有什麼沒有標準而言,每個人的審美觀點都不一樣,但是他們所進行的都是最廣泛物件的活動,他們的目的都是努力的讓人接受。

不過藝術的普遍性則是通過模糊的審美認識被人們廣泛地接受。科學的普遍性是通過客觀的真理顯現科學的共性;從而也讓人廣泛的接受。

關於藝術與科學的哲學思考,藝術與科學除了有互動關係之外還有哲學關係,他們就是哲學的關係,是哲學思考的關係,他們是同時進行的,同時發生的,上面我也提到過,藝術和學科是形影相碎的,誰都離不開誰的,有科學的出現就存在著藝術,有藝術的地方就有科學的成分,這可能絕對了一點,但是也並不誇張(當然這個也可以反駁為那宗教藝術是什麼呢?也算是有科學的成分在裡面嗎?我說有,他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就是用科學的思想在進行指導,否則是不可能完成的,科學是一門規律性,所以只有遵循他我們才得以開展活動,進行實踐。

)那麼就有藝術與科學的哲學思考,科學的進步是藝術發展的標誌,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看看他們的藝術發展情況就可以推出他們科學技術水平,在歐洲,藝術是非常發達的,科學技術也是非常進步的,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他們是藝術是世界上有名的,同時他們的科學技術水平也是非常發達,做為工業革命主要國家,英國、法國、德國,他們的藝術在世界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就引起哲學和藝術的思考,用哲學的眼光看帶,用唯物辨證主義和方**來看待,來思考。科學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必然推動了藝術的進步,藝術的發展。這是一個很好理解的邏輯思維,非常的通俗,想一下就知道了,但是哲學思考,用哲學來思考就不那麼一定了,我上面的所進行的論證也許不夠能證明哲學與科學的關係,但我想應該也有一定的道理,哲學與藝術、科學的關係也應該是緊密聯絡的,哲學的思考的越深入就能更好的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係,科學與藝術的進步,發展也就越能促進哲學的思考。

總上所述,藝術與科學的互動關係哲學思考是相互聯絡的,科學的進步促進藝術的發展,對藝術提出新的要求,藝術的發展也對科學起到了指導作用。藝術、科學、哲學、這三個是連在一起的,思考起來三個都要涉及到的。

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我喜歡的一位藝術家貝多芬450字

寫一位你喜歡的,在寫他的藝術作品,你為什麼喜歡他,他給你了什麼啟示?你今後要學習他嗎?比如 我最喜歡的藝術家就是齊白石。他是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之一,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他的畫藝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呢?西班牙藝術大師畢加索說過 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

北京最好的設計師藝術家 深圳最好的設計師?中國最好的設計師

戴帆是頂級設計團隊共振設計的藝術總監,先鋒實驗與商業設計的實踐者,橫跨建築 室內空間 平面 產品 網路 電影等諸多領域,試圖將設計帶入 文藝復興 般的前沿浪潮,代表著國際最前衛的設計思潮。戴帆是現在出名的空間設計師,其作品的先鋒性和未來派的思想引領設計潮流,近年來共振打造了眾多空間場所,其專案遍佈歐...

世界十大室內設計師藝術家?國內室內設計師排名?我想找一下

戴帆 dai fan 超未來設計 開拓者。共振設計的創意總監,戴帆的室內與展覽空間設計,以強盛的場所精神,突出的表現主題,非凡的創意,表現了多元的文化觀和先進的設計思想,戴帆的設計充滿了前衛 尖銳 富有挑釁性而又人文關懷的精神,他的設計為傳統的設計帶來了劃時代的啟迪。世界十大室內設計師?國內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