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的真正意思是什麼啊

2021-03-07 12:23:53 字數 5709 閱讀 8965

1樓:喵喵喵

意思是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寓意:「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

原文:離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本詩作於元和五年(810年)貶官江陵府士曹參軍時。

這首詩是作者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顯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龍門公。

龍門之後,世率相繼為顯官)下嫁給24歲僅為祕書省校書郎的詩人元稹。

婚後他們如膠似漆,過著溫馨甜蜜的生活。但好景不長,造化弄人,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年僅27歲溫柔賢惠的妻子韋叢被病魔奪去了生命。此時31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愛妻的去世無疑對他是一個沉重打擊,他悲痛萬分寫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詩,這首詩創作於愛妻病逝一年之後。

元稹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

後面,「懶回顧」、「半緣君」,頓使語勢舒緩下來,轉為曲婉深沉的抒情。張弛自如,變化有致,形成一種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詩情調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豔,悲壯而不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曾經滄海」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2樓:嗚啦啦嗚吶吶

這句話意思是: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古人認為天下以滄海之水為最多,以巫山之云為最美,到過滄海的人,再見到其他的水域就會不以為然,不放在心上。見過巫山上的雲的人,再看到其他地方的雲時,就會覺得也不過如此,遠不如巫山上的雲那麼美麗。 現在此句多用在愛情上,表示愛上一個人後,就以之為最好,不再欣賞他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出自:唐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原詩:離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釋義: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難為:這裡指「不足為顧」「不值得一觀」的意思。除卻:

除了,離開。這句意思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此句與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經接觸過的一段戀情。取次:草草,倉促,隨意。

這裡是「匆匆經過」「倉促經過」或「漫不經心地路過」的樣子。

擴充套件資料

首二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從《孟子·盡心》篇「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於海」比喻「遊於聖人之門」,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並不明顯。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

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

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詩人引以為喻,從字面上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第三句說自己信步經過「花叢」,懶於顧視,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第四句即承上說明「懶回顧」的原因。「半緣修道」和「半緣君」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說「半緣修道」更覺含意深沉。

作者在這首詩裡採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

並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

4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能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本就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就算曾經滄海,就算除卻巫山,過去的都已經是過去的。

要忘懷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應該要從容得面對過去的一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用心去生活,其實處處是滄海之水,巫山之雲!

5樓:匿名使用者

曾經滄海難

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受奉為文藝界愛情感悟的經典名句。實際上的含義擱淺去深思考究,只消一目帶過這句話,表面上已覺煽情又浮誇。

詩,為元稹書予亡妻韋蕙叢。後人亦有揣測興許是寫給鶯鶯,但念及後半句『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說明元稹下筆階段處於韋蕙叢身故,他寄心於道消弭眷戀。

詩寫的感人肺腑,讀起來也有幾分似是而非的情真意切,彷彿元稹確實重情重義。呵呵,實際上他是普天之下最為言行不一的愛情**,或將他形容成『情聖'更為恰當。

在蒲州的普救寺,二十二歲的元稹與鶯鶯一見鍾情,順紅娘推波助瀾私定終生。數月後,元稹赴京趕考,娶**之女韋蕙叢,鶯鶯隨後另嫁他人。一年後,元稹遇鶯鶯的丈夫,以表兄身份請求相見,鶯鶯再三拒絕,最後去詩: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子非魚說:鶯鶯曖昧,不要求長相廝守,只嘆[始亂終棄,愚不敢恨]。

有說凡此種種難以理解。

有那麼難理解嗎?鶯鶯生為封建時代的女子,貞節牌坊在當時貴重過性命。米蘭在她的《郎騎白馬去》中引用[妾擬將身嫁予,一生休!

]表達無悔的執著,一個女孩將自己的身體交予毫無關係的男人糾纏出瓜葛,沒有任何奢求與目的,難道還不能證明她的愛與真心?

鶯鶯以為憑元稹的才華與聰敏,會了解她心底的百轉千回。元稹確實明白,可他選擇假裝糊塗甚至閉上心門不聽不看。

類似的,陳後主叔寶偶至後宮遇皇后,戲謔問:『留儂不留儂?不留儂去也。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三千粉黛,多的是佳麗等他臨幸。皇后於是無奈回詩:

『誰道不相憶?見罷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妾若為留?

' 後主聞言而怒,竟欲廢后。

誰說我不想念你?見到了羞怯得無措至極,明明知道你心不在這,教我如何留得住你?這般情念,她在後主逝世後削髮為尼強自淡化。

女人的愛總是太純粹,她們的愛情定義裡,愛的全部仍然是愛。男人的愛只是他們的需要,而他們的需要範圍內有很多定義。

女人生來是水做的。以佛家的說法,水是宇宙元素中最為靈活易變通;置入杯中是水、打碎了滴落滿地仍是水、飲入體內還是水,不變的本質,轉換的是適應所在環境的自身。女人通常把自己化成水,為了她的男人改變,在他的容器內轉化令他滿意舒適的形體去達成他的要求;柔柔軟軟溫溫和和地將他包圍,在享受他的眷顧同時用天鵝絨般的透明羽翼納他入懷呵護;像水一般,遇冷則寒,遇灼則暖。

男人大多像元稹,愛是需要的一種,和其它需要等值或高或低。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說得那麼動人心絃。

你是我唯一的精神寄託,沒有你再美豔的風景對我而言都失去的意義。是這樣嗎?

我可以抗拒『曾經滄海'華麗的比擬,笑嗤他的『除卻巫山不是雲',卻又為他的『半緣修道半緣君'悸動不已。在未知他的羅曼史之前,被唬騙得以為他當真痴情得罕見。

可笑的是,元稹在寫下這首詩,韋蕙叢逝世不久,繼娶河東才女裴柔之,又與名妓薛濤、劉採青私交甚篤……花名冊上群芳數不勝數。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男人的醒悟,代價是多少女人的心碎?

元稹的確如他所言『取次花叢懶回顧'。但他不是視萬紫千紅視若無睹,而是嚐遍了千嬌百媚之後,得到了'懶回顧'的有感而發。何其殘忍?

對鶯鶯的棄之可惜,亦是拿韋蕙叢做對比。當他回頭見鶯鶯沒有他依然恬淡怡然,百般糾纏;更寡廉鮮恥地寫下《鶯鶯傳》,將之與鶯鶯歡愛的場面不遮不掩地搬出檯面,全然不顧忌鶯鶯為人婦的身份,和當時在世的韋蕙叢的心情。話說回來,自他以後豔情派大行其道,能把男歡女愛以詩詞描述得如此淋漓盡致兼露骨,元稹可謂開山鼻祖。

他像只慾求不滿、永不知足的蝴蝶,沉迷於花叢,需要他想得到的每一個女人,卻未曾真正地愛過她們。從某一種角度上想,他何嘗不可悲?惟有強化情詩虛張聲勢他的愛情。

6樓:匿名使用者

元稹《離思》賞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註釋 取次:走進.

賞析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數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詩分為古諷、樂諷、古體、新題樂府、律詩、豔詩等十類。這首《離思》(五首之一)屬於豔詩。所謂「豔詩」,即寫男女之間愛情的詩。

在作者十類詩中,這類寫得比較好。而這首《離思》詩,尤其寫得一往情深,熾熱動人,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在描寫愛情題材的古典詩詞中,亦堪稱名篇佳作.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採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已經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雲、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採用比喻手法。

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流,是不會看在眼裡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

河水,只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流,不足為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賦》裡「巫山雲雨」的典故。《高唐賦》序說:戰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遊雲夢高唐之臺,「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願薦枕蓆,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別離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

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為她立廟號曰「朝雲」。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雲」,——「朝雲」,不過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雲」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

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只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裡,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為什麼他無心去觀賞迎入眼簾的盛開花朵呢?

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說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別的「花」了。

統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只不過是遁辭罷了。

古代詩評家,曾經說這首詩是作者為其曾經相愛的韋叢的悼亡詩,或臆斷為詩人「與鶯鶯在閨中狎暱之遊戲」(卞孝萱《元稹年譜》)的自我寫照。此等說法,皆缺乏史料根據。

作者在這首詩裡採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最後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並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

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複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別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別」;忽而寫今日「故地重遊」,樓空人去。

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然,這並不是說,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為評價作品優劣的標準。

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 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出自 唐詩人元稹悼念亡妻的 離思 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釋義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 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這首詩題目是什麼

出處 唐 元稹 離思五首 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 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覺得別處的水再也無法比擬 除了的巫山煙霧飄饒的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我們一般用這句詩比喻對愛情 事業的執著。其實我是很現實的一個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雲不是山怎樣理解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雲不是山.的意思是 摘錄的 元稹 離思 賞析 意思是 曾經見過壯闊廣杳的滄海,便很難看見令自己震動的水域了 曾經見識過繚繞巫山的纏綿雲霧,就很難輕易被雲霧所迷惑了。這是元稹的 離思 五首其四 原詩是這樣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詩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