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中的長陵地宮中只有朱棣一人嗎

2021-03-07 11:16:40 字數 5521 閱讀 3391

1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明朝初期,被封為燕王,鎮守北平,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文即位,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兵南下,史稱『靖難之役』,4年後攻佔南京,並且從當時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奪得了皇位,改年號為永樂。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當了皇帝以後仍然為了鞏固明朝的統治而連年征戰,在他所統治明朝的22年裡,國庫充實,政局穩定,他下令遷都北京,營建故宮,修築長城,編纂《永樂大典》,以及派鄭和七下西洋,都是他的卓越政績。他的賢內助徐皇后,也就是明朝開國元勳魏國公徐達的女兒,是一位有中國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經編寫了《內訓》和《勸善》,40歲病逝。

長陵始建於2023年,在2023年全部建成,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值得一提的是葬入長陵的第一個人並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

2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長陵建成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 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整個陵園由三道大院和兩組建築組成,主要建築有陵門、神廚、神庫、稜恩門、稜恩殿、櫺星門、寶城、明樓、地宮等。

稜恩殿最為壯觀,佔地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沒有高祖 文帝 還有 崇禎

十三陵中朱棣的墓被盜過嗎?

4樓:禾木由

截至2023年年末,朱棣陵墓並沒有被盜過。

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叫明長陵,是十三陵中建築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巨集偉、儲存最完整的陵寢。長陵的祾恩殿,是明代帝陵中唯一儲存至今的祾恩殿,是我國古代木構建築中的珍貴遺物。

5樓:人逐夢

朱棣明長陵沒有被盜過,十三陵只有明思宗朱由檢思陵被盜挖過。

明長陵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明長陵建於永樂七年(2023年),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陵園規模巨集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下宮殿就歷時四年。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歷經六百年滄桑,仍完好無損,金碧輝煌。它早已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權以其巨集大的古建築和輝煌的藝術成就,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吸引著每年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人和各界專家學者,而且永樂皇帝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有作為的皇帝,所以長陵又是世界最有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的長陵儲存完好。十三陵中只有萬曆皇帝的定陵建國後被挖掘,之後計劃繼續挖掘作為十三陵的首陵——朱棣長陵,但是被***拒絕。十三陵由於地宮墓道不規則,且地宮深度較深,因此十三陵地宮均儲存完好,沒有被盜掘。

只是地上建築由於年久失修,損壞較為嚴重,目前**正在逐步修繕。

7樓:上白國主

長陵 我國想挖掘 後來 定陵給他頂罪了 。。。

8樓:季末更寂寞

沒有,在明朝十三陵中,就數朱棣的長陵最為雄偉壯觀,應該不會被盜。

幸虧明十三陵沒有挖掘長陵

9樓:書劍漂零

朱棣bai是強人不假,是du偉人不見得,

朱棣當上皇帝zhi之後dao,把方孝儒滅了十族(版滅族一般是男的殺權頭,女的賣作妓女,有史以來唯一一個滅十族的),

另外,當初死保建文帝的幾個大臣大概是滅了九族,這些大臣的女眷做妓女後,生的兒子做龜公,女兒還做妓女,這樣氣量算偉人嗎?

為什麼明十三陵裡面沒有朱元璋的墓,而最巨集偉的卻是朱棣的墓?

10樓:匿名使用者

明十三陵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稱十三陵。

朱元璋葬於南京明孝陵。

朱棣葬於明長陵,建築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巨集偉、工藝用料最考究、原建築保護最完整。是明朝皇帝在北京的第一個陵墓,明朝後面的皇帝都朱棣的子孫後代,所以巨集偉程度不會超過明長陵的。

11樓:韓氏大家族

朱元璋駕崩時明朝首都還是在南京,所以朱元璋就葬在了南京。

明朝的第二個皇帝——建文帝(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兒子)做了4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篡位了。

朱棣登基18年後就遷都北京了。所以明朝以後的皇帝都葬在北京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朱棣遷都北京,之前朱元璋已經薨,葬在南京明孝陵。

朱棣之後的皇帝陵墓便都在北京了。朱棣是安葬於長陵。

13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所以他的陵寢在南京。

14樓:墮落非信仰

明太祖當時在南京建都,所以他的陵寢在南京

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從此明朝皇帝的陵墓就都在北京了

為什麼明十三陵中沒有朱元璋的陵墓?為何朱棣的陵墓規模那麼巨集偉?

15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繼位的朱元璋長孫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後來的明成祖)發起「靖難之役」攻破南京之後下落不明,因此沒有帝陵;第七帝代宗朱祁鈺,在其兄明英宗於土木堡之變被瓦剌所俘之後登上帝位。後來英宗復辟,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搗毀其在天壽山修建的壽陵[1],以親王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明十三陵神道

十三陵的主陵是朱棣於2023年至2023年最早興建的明長陵,他當時經「車駕臨視」,欽定山名為「天壽山」,2023年他於北征韃靼途中駕崩,後安葬於此,但明長陵工程直至2023年始全部竣工。期後近200年的興建,形成長達7公里多的完整建築群。

13座陵墓中,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16樓:享受等待

朱元璋的墓在南京,當年南京是明朝首都所以他的墓在那裡,後來他讓他孫子繼位前把朱棣封到北京去了。朱元璋死後朱棣在北京謀反並在成功後定都北京,那裡是他的老巢所以墓自然壯觀拉。哈哈!

17樓:郝新成

明朝最初建都應天(即今日的南京),直到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大權才改遷至北京,所以朱元璋死時就地葬在了南京。至於為什麼朱棣的陵墓那麼巨集偉,原因在於黃帝陵寢的大小規格是與其生前的功績相對應的,明成祖朱棣是明王朝最為成功的皇帝,康熙曾稱他的功勳「遠邁漢唐」。

為什麼明十三陵只有長陵的神功聖德碑有碑文

18樓:飛鶴流年80後

【**】

明十三陵有一個怪現象,這就是除思陵外,明十三陵中的其他十二陵雖然都是明朝時建造的,但是每座陵都有一座當時沒有鐫刻文字的石碑,人們稱之為「無字碑」。

這些石碑為什麼當時不刻文字呢?歷史文獻沒有詳細記載其原因。清朝乾隆皇帝覺得此事蹊蹺,在他御製的《哀明陵三十韻》中提出了疑問。

他說:「明諸陵,唯長陵有聖德神功碑文,餘俱有碑無字。檢查諸書,唯徐乾學《讀禮通考》載,唐乾陵有大碑,無一字,不知何謂?

而明諸陵效之,竟以為例,實不可解也。」 其實,乾隆皇帝沒有注意到,不僅十三陵中,獻、景、裕、茂、泰、康、永、昭、定、慶、德十一陵有無字的神功聖德碑,長陵院內的一座聖績碑也是沒有字的。而且,各陵無字碑的形成原因也並非是不解之謎。

獻、景、裕、茂、泰、康六陵陵前原來沒有神功聖德碑及碑亭,長陵第一進院落內也沒有聖績碑及碑亭。嘉靖十六年(2023年)七月,世宗召大學士夏言等面諭:「前在陵工曾諭卿,獨長陵有功德碑而六陵未有,無以彰顯功德,今宜增立,示所司行。

」但是,只為六陵增建神功聖德碑,世宗覺得還沒有完全展示出他這位出身於興王世子、帝系旁支的帝王對祖先的尊崇和孝思心理,又下令在長陵陵宮內為成祖修建了聖績碑亭及石碑。

豎碑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彰顯功德,彰顯功德自然要通過對功德的陳述文字來表達。所以嘉靖二十一年(2023年)五月,六陵碑亭及長陵這座碑亭剛剛落成,禮部尚書嚴嵩就上奏說:「查得成祖文皇帝聖德神功碑文乃仁宗昭皇帝御撰,今長陵等陵碑文,伏請皇上親御宸翰制文,鐫石以記述列聖功德,垂示於萬萬世。

」嚴嵩的請求是符合明代帝陵碑文撰寫原則的。因為,早在朱元璋撰寫皇陵碑碑文時就說過「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恐不足為後世子孫戒」,所以,他廢掉了洪武二年(2023年)翰林學士危素撰寫的皇陵碑文,於洪武十一年(2023年)四月「親制文,命江陰侯吳良督工刻之。」此後諸帝以此為定製,成祖朱棣撰寫了孝陵神功聖德碑文,仁宗朱高熾撰寫了長陵神功聖德碑文,帝陵功德碑文出自嗣帝之筆便成了明朝後世帝王遵守的定則。

基於這個原因,世宗將興獻王墳升格為顯陵,在顯陵陵前建造睿功聖德碑亭,其睿功聖德碑的碑文就是世宗親自撰寫的。

世宗皇帝既然為父陵撰寫了睿功聖德碑文,則新建的長、獻、景、裕、茂、泰、康七陵碑文自然也應該由世宗撰寫。但奇怪的是,碑文一事卻始終不見下文,各碑竟都成了「無字碑」。

有人推測,這是因為世宗認為碑上無字,可以表示祖先功德無量。也有人認為,世宗迷通道教,莊老之學的「無為而治」導致了世宗認為無字之碑較之有字之碑在等級上更高一籌,是更高、更偉大的意境表現。

顯然,這些推理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世宗如果那樣以為,為什麼不在顯陵前面也立一通無字碑呢?又何必勞心費力撰寫碑文,而使父陵石碑降下一等呢?

那麼,會不會世宗原來就想在七陵分別立個無字陵,無字碑的豎立,只是取「彰顯功德」的象徵意義呢?其實,這種可能性也不存在。因為,如果是這樣,嚴嵩就不會奏請世宗撰寫七陵碑文了。

而且,這種「彰顯功德」的方式,如果說對長陵以外其餘六陵尚可敷衍的話,那麼,對長陵來說便是毫無意義了。因為,長陵早已立有神功聖德碑,而且碑上是有文字的。

顯然,七陵碑沒有文字的結果並不符合世宗立碑的初衷。那麼,合理的解釋只能是世宗立碑本意是要刻字的,但後因碑文的撰寫存在著難以解決的問題,才不得不擱筆不寫。

那麼,對世宗來說撰寫七陵列聖碑文難在**呢?

首先,是難在仁宗撰寫的長陵神功聖德碑文早已赫然鐫刻在長陵神道上的神功聖德碑上,且文長3000餘字,將明成祖一生的「功德」推崇到了極點。世宗要撰寫出在頌詞的水平上超出仁宗的碑文來實在是太難了。而且,新立一碑,文字、文意都要有新的創意,否則後世如何看待這一碑文呢?

其次,世宗要撰寫七陵碑文遇到的另一個難題,就是世宗對獻、景、裕、茂等陵的墓主情況缺少生動而有感受的資料。雖然,宮中有諸皇帝的《實錄》,也有奏章檔案材料,但是要在堆積如山的案卷中查閱,皇帝為一國之君,哪有這個時間?況且《實錄》系儒臣編纂,御製碑文反以儒臣之文為據,這是否也有「不足為後世子孫戒」之嫌呢?

況且,各帝政績不一。仁、宣二宗政績明顯,為其撰文,可以大抒一番;而英宗則先是寵宦官,喪師土木堡,被瓦剌俘虜,丟盡顏面,後則兄弟反目成仇,發動政變。為這樣的皇帝撰文,不僅難以找出真正的「功德」去彰顯,而且還要在文字上做些手腳,「為尊者諱」。

所有這一切,不能不說是困擾世宗撰寫碑文的又一難題。

故此,七陵碑文,世宗由想寫而未寫,確有其不得不如此的原因。既然七陵石碑都是無字的,後來的永、昭、定、慶、德五陵遂沿用以為制,均在陵前建造了無字的神功聖德碑和碑亭,也就造成了明朝十三陵中的十二陵均有一通「無字碑」的出現。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介紹明十三陵的簡介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 年號萬曆 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 孝端 孝靖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萬曆十二年 公元1584年 開工,歷時6年方完成,耗銀八百萬兩。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

想知道北京市十三陵地宮在哪,明十三陵位置在哪裡?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天壽山南麓,距京城約50公里,總面積120多平方公里。自永樂七年 公元1409年 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藏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這裡先後修建了13座金壁輝煌的帝王陵墓 7座妃子墓 1座太監墓。共埋葬了13位皇帝 23位皇后 2位太子 30餘名妃嬪 1位太監...

十三陵為什麼只有定陵開放參觀,明十三陵為什麼只開放三處

十三陵對外開放的是 定陵 長陵 昭陵 神路 明十三陵為什麼只開放三處?由於我國的文物政策為 對於歷史人物或封建皇家陵冢不主動開掘。除非已經被盜墓分子非法盜挖的陵墓,相關文物部門才會有限度的保護性挖掘開發,也就是開放。十三陵中定陵被挖掘了,故而對外開放定陵的地下宮殿 長陵由於其是地面建築儲存最完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