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和主要措施有哪些

2021-03-07 08:19:46 字數 4828 閱讀 2362

1樓:混世達人

供給側結構性

ketusayi623 lv7

2013-06-14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和主要措施有哪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和主要措施有哪些?

滿意答案

s296038497

lv13

2018-05-28

五大任務分別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從2023年開始,供給側改革正式被提上我國經濟改革的日程,**明確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前四個任務是治理產能過剩,最後一個任務是彌補產能不足,總體任務是解決供需矛盾,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真正啟動內需,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我國在進行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推動是互動進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改革、醫療改革和住房改革等都著眼於供給方面,加入wto是我國需求側改革的里程碑,從此,我國眾多的企業參與了世界產業鏈的迴圈,當「中國製造」遍佈世界的時候,我國的需求側發生了巨大變化,國際市場風雲變幻對我國產品的總需求構成非常重要的影響。

2023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實行了刺激需求政策,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嚴重危害,**推出的投資計劃有其積極因素,有效抗擊了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然而大規模投資當中一些專案效果不佳,出現了產能過剩。

如今,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增長面臨的巨大難題,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2023年1月**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經濟改革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任務凸顯了我國生產供給方面的五大問題。

2樓:司馬鑄劍

五大任務分別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從2023年開始,供給側改革正式被提上我國經濟改革的日程,**明確提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任務,前四個任務是治理產能過剩,最後一個任務是彌補產能不足,總體任務是解決供需矛盾,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真正啟動內需,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我國在進行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推動是互動進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改革、醫療改革和住房改革等都著眼於供給方面,加入wto是我國需求側改革的里程碑,從此,我國眾多的企業參與了世界產業鏈的迴圈,當「中國製造」遍佈世界的時候,我國的需求側發生了巨大變化,國際市場風雲變幻對我國產品的總需求構成非常重要的影響。

2023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實行了刺激需求政策,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嚴重危害,**推出的投資計劃有其積極因素,有效抗擊了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的衝擊,然而大規模投資當中一些專案效果不佳,出現了產能過剩。

如今,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增長面臨的巨大難題,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2023年1月**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經濟改革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任務凸顯了我國生產供給方面的五大問題。

3樓:董太漂亮

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和主要措施都是什麼?我覺得可以看一下相關的**機關發下來的檔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含義和意義

4樓:春素小皙化妝品

含義: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意義: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2、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3、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巨集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

4、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

5、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

具體內容

1、調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實供給基礎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一直以來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威廉·配第的這一論述,第一次從經濟的角度,概括了人口與經濟的關係。

人口既是需求基礎,也是供給基礎。

就當下中國供給側改革的經濟決策而言,調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是夯實供給基礎的關鍵,是奠定中國經濟調整轉型和發展進步基礎的關鍵。

2、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釋放供給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對於激勵生產要素和公共產品供給,釋放供給活力,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的微觀管理和巨集觀調控功能。

2023年以來,我國城鎮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去庫存化和「后土地財政」的壓力和挑戰,農村則開始進入三權分置改革和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的試點階段,推動城鄉土地制度改革的合力基本形成,長期滯後的土地制度改革有望加速推進。

3、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單一到多元,不斷髮展壯大。20世紀80年代,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引進市場經濟金融體系的基本結構為主。

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基本框架為主。

2002—2023年進入以健康化、規範化和專業化為特徵的金融改革與發展新時期。當前,我國金融正處於市場化、國際化和多元化的階段,面臨著比以往更加複雜的局面。從國內來看,金融作為最重要的要素市場之一,由於改革不到位,存在著比較明顯的金融抑制,需要加以改革。

4、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闢供給空間

中國經濟多年來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但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後,要素紅利漸行漸遠,投資驅動風光不再。

「十三五」時期中國要繼續發揮經濟巨大潛能和強大優勢,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

5、深化簡政放權改革,促進供給質量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制度與勞動力、土地、資本、科技創新一樣,是經濟增長的要素之一。對世界歷史橫、縱兩個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內涵與制度質量是影響甚至決定一國經濟長期績效最重要的因素。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都可深入到體制機制層面上找原因,制度變革與制度創新刻不容緩。

6、構建社會服務體系,推進配套改革

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增進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區域、產業、制度、產品等多個方面的競爭力。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上述五大要素改革,還需要若干配套改革。構建社會普遍服務體系,即為其中之一。

5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作用。其核心要義是通過市場取向的綜合創新,促使**管理更科學、市場更有效、企業更有活力,從而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

促進行業出清和盈利狀況改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下一步推進工作,要堅決按照**要求,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主攻方向和本質屬性,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為提高質量激發內生動力、營造外部環境。

供給側改革實質上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供給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產生、輸出、執行以及修正和調整方式,更好地與市場導向相協調,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說到底,供給側改革,就是按照市場導向的要求來規範**的權力。

離開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談供給側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無形之手,不僅不會有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也會損害已有的市場化改革成果。

6樓:匿名使用者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巨集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

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

改革實質

1、供給方式

供給側改革實質上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供給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產生、輸出、執行以及修正和調整方式,更好地與市場導向相協調,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說到底,供給側改革,就是按照市場導向的要求來規範**的權力。

離開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談供給側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無形之手,不僅不會有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也會損害已有的市場化改革成果。

2、供給結構

從中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改善供給體系的供給效率和質量」等明確表示看,供給側改革就是以市場化為導向、以市場所需供給約束為標準的**改革。

從供給側改革的階段性任務看,無論是削平市場準入門檻、真正實現國民待遇均等化,還是降低壟斷程度、放鬆行政管制,也無論是降低融資成本、減稅讓利民眾,還是減少對土地、勞動、技術、資金、管理等生產要素的供給限制,實際上都是**改革的內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屬於著力哪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屬於四個著力哪個

第一,從供給 結構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解決的是推進農業現代化 建設製造業強國 加快服務業發展三大問題。第二,從當前的突出矛盾來看,應當讓殭屍企業入土為安,使物質資源 信貸資源 市場空間有效地向優勢企業 新興產業轉移和集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第三,通過改革和創新,使供給能夠適應需求變化和結構升級...

文化產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哪些

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是以創新形成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帶動新需求,另一方面是讓市場及時出清,通過杜絕低俗供給 減少低端供給 淘汰過剩供給 清理殭屍供給 盤活呆滯供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簡而言之,就是 良幣驅逐劣幣 一 杜絕低俗供給 杜絕低俗供給,首先要警惕封建落後文化的 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具體措施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巨集觀政策內 要穩。要堅容 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營造穩定的巨集觀經濟環境。二是產業政策要準。準確定位經濟結構性改革方向,發展實體經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啟用存量增長動力,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積極利用外資,積極穩妥擴大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