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跟誰講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

2021-03-07 08:03:26 字數 5035 閱讀 3056

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約前 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省鄒城市人。戰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揚者,有「亞聖」之稱。

受業於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是孔子之後戰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威的代表人物。他和孔子的學術成就幾乎同高,人們將他們合稱為「孔孟」。他曾遊樑,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

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於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孟子死後,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樓:樊從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告子,人名,一說是東周戰國時思想家,曾受教於墨子,有口才,講仁義。由於孟子在人性問題上和他有過幾次辯論,所以他的學說僅有一鱗片甲記錄在《孟子·告子》中。

另有一說,據東漢經學家趙歧考證,告子是孟子的**。

可見,孟子是對告子說的。

3樓:野有蔓草

1、簡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出自《孟子·告子下》,而《告子》篇記錄了孟子和告子的對話。因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對**告子說的。

2、拓展:

《孟子·告子》記錄了孟子和其學生告子(一說是墨子的學生)之間有關人性道德的討論;和《論語》類似;是孟子「性善論」思想較為完整的體現。連帶的是仁義道德與個人修養的問題。對精神與物質、感性與理性、人性與動物性等問題也有所涉及。

全篇共20章。

孟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原文

4樓:老鼠飛俠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瞭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5樓:徐鉦恆

孟子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於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6樓:

舜發於畎畝之中(2),傅說舉於版築之間(3),膠鬲舉於魚鹽之中(4),管夷吾舉於士(5),孫叔敖舉於海(6),百里奚舉於市(7)。 故天將降大任(8)於是(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勞其筋骨(11),餓其體膚(12),空乏其身(13),行拂亂其所為(14),所以(15)動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恆(18)過(19),然後能改(20);困於心(21)衡於慮(22)而後作(23);徵於色(24)發於聲(25)而後喻(26)。入則無法家拂士(27),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8),國恆亡(29)。 然後知生於憂患(30),而死於安樂(31)也。

[編輯本段]註釋

(1)選自《孟子•告子下》題目是作者加編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學生,兼治儒墨之學。這裡節選的部分,有的版本題為《舜發於畎畝之中》。

(2)舜(shùn)發於畎(quǎn)畝之中:舜是從田野間被任用的。舜原來在歷山耕田,三十歲時,被堯起用,後來繼承堯的君主之位。

發,起,指被任用。於,介詞,從。畎,田間水溝,田中的壟溝。

畝,田壟。「畎畝」,泛指田野,田地、田間。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3)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舉用起來的。傅說,商朝人,原在傅巖地方作泥水匠,為人築牆,殷王武丁訪尋他,用他為相。

舉,被舉用,被選拔。版築,築牆時在兩塊夾版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它堅實。版,打土牆用的夾板。

築,搗土用的杵。

(4)膠鬲(gé)舉於魚鹽之中:膠鬲是從賣魚鹽的商販子中被舉用起來的。膠鬲,商朝賢臣,起初販賣魚和鹽,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後來又輔佐周武王。於,介詞,從。

(5)管夷吾舉於士:管夷吾從獄官手裡獲釋被錄用。管仲(夷吾)原為齊國公子糾的臣,公子小白(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群位,糾失敗了,管仲作為罪人被押解回國,齊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為相。

舉於士,指從獄官手裡被釋放並錄用。士,獄官。 舉於士,指從獄官手裡被釋放並任用。

(6)孫叔敖舉於海:孫叔敖是從隱居的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的。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人,隱居海濱,楚莊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為令尹。

(7)百里奚舉於市:百里奚從市井裡被舉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時期虞國大夫,虞王被俘後,他由晉入秦,又逃到楚,後來秦穆公用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把他贖出來,用為大夫。

市,市場,做買賣的地方。

(8)大任:重大責任或治理國家的責任。任,責任,使命,擔子。

(9)於是人也:(把重大責任)給這個人。是,指示代詞,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頓一下,後半句將要解釋。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苦,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痛苦。

(11)勞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勞累。勞,使……勞累。其,代詞,他的。

(12)餓其體膚:意思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 餓,使……飢餓。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貧困之苦。空:使……貧窮。乏:絕。此指讓一個人受貧困之苦

(14)行拂亂其所為:所行不順,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拂,拂逆,不順,違背。所為,所行。 亂,使……錯亂。

(15)所以:用來(通過這樣的途徑來……)。

(16)動心忍性: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動,使……驚動。忍,使……堅韌。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長才幹。曾,通「增」,增加。所,助詞,與「不能」組成名詞性短語,指代不能達到的物件。

(18)恆:常常。

(19)過:這裡的意思是有過失。

(20)然後能改:這樣以後才能改過。

(21)困於心:內心困擾。困,憂困。於,介詞,在。

(22)衡於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23)而後作:然後才能有所行為。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24)徵於色:表現在臉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在顏色上。徵,驗證,表現。

(25)發於聲:意思是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

(26)而後喻:(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喻,明白,知曉。

(27)入則無法家拂士:在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入,在裡面,指國內。

法家,能堅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輔弼,輔佐。

則,如果。

(28)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或外來的禍患。出,在外面。

指國外。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外患,外來的災難,多指外部入侵。

者,語氣助詞,錶停頓。

(29)國恆亡:國家常常要滅亡。恆,常常。

(30)然後知生於憂患:這樣以後,才明白因憂患而得以生存發展。然後,這樣以後。於,介詞,由於,表原因。生,使……生存。

(31)死於安樂: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死:使……死亡。

[編輯本段]參考翻譯

舜從田間小溝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舉用,膠鬲從賣魚鹽的商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中獲釋)被舉用,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百里奚從奴隸市場上被(贖回)並被舉用。因此,上天將要把巨大的任務交給這個人的時候,必定先使他的心志受到磨難,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身體經受飢餓,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利。用(這樣的途徑)使他內心受到震撼,性情更加堅韌,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才幹。

一個人經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心情受到困擾,思緒受到梗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一個人的想法,只有)表現在臉色上,(將吟詠歎息)吐發在語言之中,然後才能知道。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實力相當的國家來給以壓力,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這樣以後,才會知道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 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贖回。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 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

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 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

一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重點句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總結全文的句子是

1 生於憂患,死於安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總結全文的句子是 總結全文的句子是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朝代 先秦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文中談 死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心是什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思想

中心論點是 惡劣的環境能激發人的潛能,使人取得生存和發展 優裕的環境能消磨 回人的意志,導致人的頹答廢和墮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選自 孟子 告子下 是一篇論證嚴密 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 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創作背景 孟子作為孔子之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朗讀節奏,如何朗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朗讀bai 節奏如下 孟子曰 舜 發於 du 畎畝之中,傅說 舉於zhi 版築之間,膠鬲dao 舉於版 魚鹽之中,管權夷吾 舉於 土,孫叔敖 舉於 海,百里奚 舉於 市。故 天將降 大任於 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 動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人恆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