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公園的位置名稱由來特點鳳陽鼓樓名稱的由來

2021-03-07 02:38:53 字數 5035 閱讀 3071

1樓:寶寶

一、南京市鼓樓公園位於北京西路1號,具體地理位置如圖所示:

二、鼓樓公園名稱的由來是:鼓樓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12年(2023年)以鼓樓為主體建立鼓樓公園。**17年(2023年)10月,南京市公園管理處成立,鼓樓公園歸屬其下。

三、鼓樓公園的特點是:

鼓樓公園綠地面積由0.8公頃,苗圃0.5公頃,發展到2.

28公頃。逐步改變了「負責管理鼓樓、鼓樓西亭、鼓樓廣場及四周綠化」的單一管理任務形式,在狹小的區域內巧設計細安排,投資11273元在公園西南角砌置假山,修復園路。不斷建立出一批自然、淳樸、優美的景點。

綠化栽植在實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基礎上,在品種、規模上不斷 e水平,提高品位。重大節日佈景用花基本做到了自給,並且在協辦各類展覽,佈置展廳上亦具有一定的園藝水平。鼓樓四周早年種植的圓柏、銀杏、槐樹已成為參天大樹,映襯在綠樹叢中的紅牆建築——鼓樓,顯得更為巍偉壯觀。

2樓:清華創業學院

鼓樓公園在北京東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路五條主幹道的交匯點偏西處。

鼓樓始建於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12年(2023年)以鼓樓為主體建立鼓樓公園。**17年(2023年)10月,南京市公園管理處成立,鼓樓公園歸屬其下。鼓樓曾一度設有測候所,以後又作為**天文研究所臨時辦公場所。

鳳陽鼓樓名稱的由來

3樓:驃騎先鋒使

《鳳陽新書》載:"明洪武八年(2023年)始建鼓樓,築臺為基,下開券,上有樓九間","制度巨集大,規模壯麗,因於鳳陽,故稱鳳陽鼓樓"。

鳳陽鼓樓坐落於安徽鳳陽.鳳陽鼓樓是我國最大的鼓樓。它的結構、方向與其它鼓樓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一般鼓樓大多是南北向,而鳳陽鼓樓卻是東西向,它與西南六裡之外的鐘樓,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由臺基和殿樓兩部分組成。臺基正中間開三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四個楷書大字,這四個御筆大字,其意旨至今仍為明史專家未能破解之謎。

鼓樓上有樓房九間,"層簷三覆,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瓊絕塵埃"。

明中都鼓樓位於滁州市鳳陽縣城**,建於明洪武八年,當時是 中都城重要附屬建築,和西邊的鐘樓相距六裡,遙遙對峙於中都城中軸線的兩側。

鼓樓現存臺基南北長72米,東西寬34.25米,高15.8米,城磚砌成。

臺基下有東西向3個券門,門洞外側鑲有10公分白玉石門邊,正中門上方的白玉門額上刻有陰體楷書"萬世根本"四個大字。2023年,又按舊制在所遺臺基上恢復重建了樓宇。樓內還佈置了《朱元璋•鳳陽》展覽館,主要展示了鳳陽與朱元璋及明王朝的淵源。

鼓樓四周現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已形成繁榮的仿古商業旅遊區。

北京 名稱的由來

4樓:神祕火車頭

北京名稱是由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北京由於經歷了很多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稱:

1、燕都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

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

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

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2023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2023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十七年(2023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5樓:深海是深藍深藍

中國「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證據,2023年在陝西雞賈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為古代的灑器,用青銅製成)上的銘文寫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遷告於上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意思是: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後,就舉行了一個莊嚴的儀式報告上天:我已經據有中國,自己統治了這些百姓)。

銘文的前面還提到「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可見是周成王時的紀錄。

那麼「中國」的本意是什麼呢?這還得從「國」字說起。「國」與「或」字相通,原意是指城、邑。

當先民因農業的發展而定居下來以後,以部落首領的居住地為中心,逐漸形成了初期的居民點和城市,城裡稱為國,城外近處就叫做郊人。

開始時,國的差別並不大,但以後有的國發展較快,有的則已經擴充套件到原來幾個國的範圍。於是大的單位就被稱為「邦」,小的單位才稱為「國」。

周朝西周時,周王被稱為天子,由他分封或得到他承認的國稱為諸侯;但無論天子還是諸侯,他們居住的城邑都是「國」。既然同時存在那麼多的國,在名稱上就漸漸產生了區別。

天子所住的「國」(京師)處於中心、中樞地位,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中國」。前面提到,周武王在滅商後,認為上天將「中國」交付給了他,就是因為已經佔有了商的京師。

周朝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攻入鎬京,殺了周幽王。犬戎雖然暫時退出了鎬京,但隨時威脅著周人。第二年,幽王之子平王適都洛邑。

周人大多隨平王東遷,豐鎬一帶都給戎人佔了,自然就喪失了「中國」的地位,而洛邑及其周圍地區就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

春秋時期春秋時的「中國」還具有民族意義。如秦國,不僅已經從戎人手中奪取了豐、鎬和周人的發祥地周原,而且向西征服了戎人各部,其勢力已足以與晉、鄭等國抗衡。

這樣一個大國,又佔有原來的「中國」,照理可以名正言順地稱「中國」,但由於秦人出於東夷,又長期處於戎狄之間,因此在春秋時代始終被「中國」的諸侯看作「夷狄」,擠不進「中國」諸侯會盟的圈子。

春秋戰國到了戰國,小國已被滅得差不多了。餘下的七雄中,齊國本來就是「中國」;韓、趙、魏是從晉國分出來的,自然繼續為「中國」;秦、楚、燕三國也被承認為「中國」了。

隨著這些諸侯國疆域的擴充套件,「中國」的範圍也越來越大。例如秦國滅了巴、蜀,疆域向南擴大至四川盆地,秦國還向蜀地大量移民。巴蜀成了秦國的一部分,又有來自秦國的移民居住,就取得了與秦國一樣的「中國」地位。

明朝疆域在明朝以前,外國人如何稱呼當時的中原王朝,我們還不大清楚,因為像《馬可波羅遊記》這樣專門記載中國情況的著作畢竟不多,而東方的歷史文獻大多用漢文,與中國的沒有什麼區別,西方和阿拉伯的又很不一致。

但從明朝後期開始,來中國的西方人一般都用中國或中華、中華帝國、**帝國來稱中國,而不是用明朝、清朝或大明、大清。鴉片戰爭以後,在國際交往中中國開始被作為國家或清朝的代名詞。

清朝疆域17世紀以來的西方著作中也往往將清朝建省的地區稱為中國或中國本部、中國本土,而稱其他地區為韃靼、蒙古、**或新疆(中國突厥)等等。我們以前往往將這類稱呼看得非常嚴重,認為這是西方人別有用心,意在侵略。

其實應該在時間和物件上加以區別,可以認為大多數西方人並無惡意,而只是概念上的不同。這種混淆連魏源這樣一位愛國的傑出學者都未能避免,外國人這樣用也就不心大驚小怪了。

**疆域2023年中華**建立以後,中國才成為國家的正式簡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中國也有了明確的地理範圍。歷史上的中國說到這裡,道理就很清楚了。

我們今天講歷史,講歷史上中國的統一和**,應該有我們的特定含義,而不是運用當時人那些模糊不清、前後不一致的概念。

參考資料

6樓:匿名使用者

辛亥革命以後,把「中國」作為「中華**」的簡稱。全國解放後,我們也把「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

「中國」一詞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出現得很早,運用得也很普遍。這一稱最早出現於距今約2023年的西周初期。在202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時期文物上,有銘文「餘其宅茲中或」等字樣。

據考古和文字學專家考證,「中或」就是「中國」。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作「域」或「幫」解。「中國」就是「**之域」或「**之幫」。

嚴格的說,古代「中國」是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這就是說,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如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籤署的國名是「大清」。

所以史記上出現的「中國」字樣,並不等於我們今天所說所指的中國。

7樓:

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嚴格的說,古代「中國」是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這就是說,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如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籤署的國名是「大清」。

所以史記上出現的「中國」字樣,並不等於我們今天所說所指的中國。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的簡稱。全國解放後,我們也把「中國」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現在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8樓:楚墨白你楚大爺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

《史記·夏本紀》言:「禹封國號為夏」。《左傳·定公十年》言:「夷不亂華。」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

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

上海名稱的由來,「滬」名稱的由來

春秋時期,吳王曾在此建了個館舍,取名 華亭 戰國時,這裡是楚國貴州黃歇的封地。三國時,東吳孫權在這裡建起了水師基地,那時這裡還是一個無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當時的吳君郡 今蘇州 太守趙居貞上奏,割崑山南境,嘉興東境和海鹽北境設定華亭縣 今松江區 那個無名小村落也有了華亭海的名稱,這應該是上海最早的名...

求獅城名稱的由來,新加坡獅城名稱的由來

魚尾獅 merlion 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它於1964年由當時的van kleef水族館館長fraser brunner先生所設計的。兩年後被新加坡旅遊局採用作為標誌,一直沿用到1997年。而這期間,魚尾獅已成為新加坡的代表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來自關於新加坡歷史的一個傳說。根據 馬來紀年...

紅海的名稱的由來紅海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紅海 名稱的 解釋甚多。其一是用海水的顏色來解釋紅海的名字。這種解釋又分為三種觀點 有的說紅海里有許多色澤鮮豔的貝殼,因而使水色深紅 有的認為紅海近岸的淺海地帶有大量黃中黃紅的珊瑚沙,使得海水變紅 還有的說紅海是世界上溫度最高的海,適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層海水中大量繁殖著一種紅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