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有哪些民風民俗。。急需,各位高手說下

2021-03-06 17:29:34 字數 4471 閱讀 6126

1樓:用q戶名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陝北棗鄉,有許多與棗相關的風俗。<左傳>"女贄不過榛慄棗脩,以告虔也",說明很早以前,紅棗就是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這種習俗流傳至今.

1、豬頭祭棗樹

民間風俗。除夕時,陝北棗鄉不祭天地,不祭人神,祭的是棗樹。祭時把豬頭放在供桌上,男孩掌刀,女孩捧碗;男孩大樹幹上砍一刀,女孩子便在刀口澆上一匙豬頭湯。

邊確邊澆邊回答:「今年棗樹好不好?」「好!

」「結不結?」「結!」「結好多?

」「結的數不清。」要是孩子發笑,跟在一旁父母就會驚嚇變色,雙雙對樹跪下,連連叩三個響頭,嚴肅地向棗樹陪罪,這樣就不誤棗子收成。

2、吃棗的 各種 方法:早晨起來摘鮮棗吃,名為「露水棗」,又涼又脆。摘下鮮棗拌燒酒,放在縮口罈子裡,用荷葉密封,春節開壇取棗待客,叫做「醉棗」。

折下帶果棗枝,掛在屋簷下晾乾的「簷棗」。擱在炕蓆底下壓扁烙乾的是「炕棗」。剝核糖浸的是「蜜棗」。

風味各不相同。

過年用棗做麵食,年糕、絲糕、花狸虎、豆包,總稱「四大年吃」。五月端午用玉谷、粘米加棗做「粘飯」,做「刀切糕」,做粽子。此外還有棗窩頭、棗餅子。

用小棗釀製的老燒酒,俗名「棗木槓子」,後勁大,酒性烈,最具棗鄉人的精神。

近幾年,每年棗熟季節都舉行「紅棗節」,中外遊客不遠萬里前來領略棗鄉風情。

3、在陝北,還有一種別致有趣的求子習俗。女子婚後不孕,家裡人就在八月十五這天到別人家「偷」棗子或核桃,或是在正月到多子多孫的人家「偷」燈、「偷」面狗、面鞋,被偷的人不但不責怪,佯裝沒見,而且內心祈禱著他們如願以償,棗(諧「早」)得貴子。陝北以產棗馳名遠近,每到秋季,山山嶺嶺,溝溝壑壑的棗樹上掛滿了鮮紅的棗子,這裡的棗子個大、肉厚、核小、色濃、味甜。

民間把祈求多子多福,傳宗接代的民俗心理寄寓在特有的物產上,賦予棗子以深厚的民俗意蘊,祈求早得貴子。

2樓:匿名使用者

風俗習慣

陝北的習俗是陝北人在社會生活中長期形成的社會風俗與社會生活習慣,是陝北文化系統結構中最重基本的要素之一,是陝北文化的一個獨特組成部分。解讀陝北文化區域普遍存在的習俗的特點,是認識陝北區域文化特徵的一把鑰匙。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習俗不僅隨著歷史的縱向發展而改變,而且在空間橫向聯絡中,不同地區、不同的民族也總是呈現出迥然不同的特徵。習俗具有聯絡傳統與現實的性質,它不僅是以往已經消逝歲月的文化痕跡,也是當時、當代社會正在進行演變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現象。習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彌散在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的各個角落,永珍紛呈、異彩繽紛,它既表現為一定物質的、有形的、可直接感覺到的具體事物,同時又表現為觀念的、無形的、只能意會和理解的抽象形式。

一般情況下,一個區域內的人們在生育、壽誕、婚姻、喪葬、衣食、住、行及祭祀、交際等方面的風俗習慣,最能體現該區域習俗文化的特點,是習俗文化規律性最強,習俗化特徵最明顯的部分,當然在這些生活習俗的表象之下,真正起作用的依然是這個區域社會人們的傳統思想觀念及社會心態。

一、衣、食、住

「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東西」。要本世紀六十年代以前,陝北鄉民的基本服飾是頭扎白羊肚手巾,身著光板老羊皮襖和大襠褲,內著白褂子、紅裹肚,腳蹬千層布底鞋,有的頭戴氈帽、腿裹裹腿,腳穿氈靴,這些均反映了在陝北較為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人們從事農耕、遊牧等不同生計活動的需要,以及歷史上各遊牧民族、農耕民族服飾文化的相互影響與繼承。

《漢書·匈奴傳》載匈奴服飾:「自君王以下,盛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方向旃裘」。《舊唐書·党項傳》載党項服飾:

「男女並衣裘褐、仍披大毯」。大襠褲、裹腿、頭上扎羊肚手巾顯然是由遊牧民族服飾演化而來。

陝北人的飲食烹飪習慣以熬食為主,其中手抓羊肉、風乾羊肉、羊雜碎、醃酸菜、大燴菜、熬豆角、熬土豆、炸油糕、油饃饃、煎餅、蕎剁面、蕎麵圪坨等歷史上有名的地方傳統風味小吃,多與在陝北居住的遊牧民族飲食習慣有關。如炒米、炒麵、奶茶、乳酪,就與蒙族習慣相同。陝北人還喜歡散生蔥、蒜、韭菜等來調味,這與契丹、女真及其後滿族的飲食習慣傳入有關聯。

與中原地區的飲食習慣比較,陝北人的傳統肉食以羊肉、雞肉為主,極少食用馬、騾、驢等大牲畜肉,魚類食物也很難在傳統食譜中找到,只是近代才開始在城市居民中普及。

舊時陝北人多穴居陋處,有濃厚的原始遺風。窯洞是自古以為最具陝北民居的代表性的建築,陝北有半地穴式土窯洞,有秦漢以扣的崖面式土窯洞和明代後期開始的青磚窯洞,稍富裕者,用石頭或磚砌成窯面(俗稱介面子石窯)。更富裕者,則整體全用磚、石加工砌成,門在用細鑿鑿出石面,或用水磨磚砌合,窯前再加穿廊和抱廈,頗為實用、壯觀,窯上門窗加工或各種紋樣圖案,增加美感。

更有少數極富人家,將空洞建築與庭院建築結合,門前蹲石獅,大門修門樓,門內有照壁、廂房,庭院分為二進、三進、三院、五院多種,與正窯、下院鬆成和諧有序的整體結構,極盡洞居室之實用、華美。

窯洞是最具陝北特色的民居文化現象,其建築就地取材,依山傍勢,冬暖夏涼,充分顯示出與自然、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體現了陝北民眾平和、寧靜、現實的審美心態。

二、生育、婚姻、喪葬

陝北許多群眾在生育觀念上,喜多生且貴子輕女。這是由陝北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地廣人稀、家庭勞動力多寡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響決定的,也是人類重視生命的自我延續,重視家庭、繁衍與興旺的封建傳統觀念一脈相承的。

陝北許多地區在育嬰過程中留有「睡扁頭」的舊習,以罌兒的後腦部枕骨睡扁平為美,該習慣與中原地區迥異,而與滿族祖先慎人與女真人一直延續下來的習俗有關。

陝北還有給孩子「保鎖」的鄉俗,認為娃娃三魂六魄不全,為了消災免難,平平安安,便請法師或道士給娃娃「保鎖」。保鎖有固定的法事議程,鎖一般為銀鎖,鎖上還配有七彩絲線和神符紙條,等娃娃長到12歲時,認為魂魄已全,再請原法師來開鎖,即給被保鎖的孩子舉行解鎖過關儀式,這顯然與薩滿教在陝北的長期流行有關。

婚俗在陝習俗文化中佔有重要位置,同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一樣,婚姻禮俗也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奴隸社會時期,陝北存在「群婚」、「收繼婚」、「服役婚」、「轉房婚」等婚姻現象,這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均有反映。進入封建社會中葉,受漢族禮教先進文化的影響,陝北地區各民族普遍進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態(少數富有者除外),婚姻禮俗大同小異,與近世個仿。但還是較多保留了原始、愚昧的一些婚姻觀念和遊不知所牧民族的某些婚俗習慣。

陝北人擇親時非常注重門戶,即看清其家族有無狐臭史,認為「窮不紮根臭紮根」。其次,重視人氣及對方家庭社會上的威信。再次,重視生辰八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窮」之說法。

另外,還講究妗子不做婆,即使姨姨、姑姑做婆也不好,有「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之說。至於同族是決不可成婚的,因鮮有近親成親。再加上陝北各各族雜居共處,使陝北人種優化,所以陝北人大多身高強健,儀表俊美。

婚嫁無論貧富都有比較完整的聘娶程式,將中原地區古之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簡約為「放話」、「定親」、「娶親 」三道程式。婚儀則有繁有簡,還有鬧房、聽房之俗。婚後還有「會親」(相當古之「歸寧」)等議程。

在經濟貧困的鄉間,婚聘所需財禮頗重,形成事實上的買賣婚姻,換婚現象至今時有發生,而且婚禮往往受社會落後觀念的制約,大辦、奢辦造成不必要的靡費和負擔。

陝北的喪葬習俗也頗具特點,具有普遍性。傳統性議程受到社會普遍遵從,這是因為人們不僅把死亡看成為一個生物性事件,同時也看成是一件社會性的事件,就其本制裁而言,一個區域喪葬習俗背後展現的仍然是該區域的人文內涵。

喪葬可分為葬式和喪禮兩部分。陝北地區的葬式普遍衽木棺土葬(個別不特殊死亡者例外)。古時遊牧民族的火葬、野葬、樹葬在陝北多不採用。

土葬多采用橫穴葬,即從地面下挖而形成土坑,再橫向掏挖形成洞室墓,其形制和結構因時代和墓主身份而異,有土室、磚室、石室、亦有土坑直接掩埋等。東漢時期,石室墓葬在富裕地主、貴族階層特別盛行。陝北無定河流域一帶出土了大量東漢墓葬畫像石,畫像石的製作極耗工時與財力,它在反映當時陝北社會生產、社會精神風貌以及人們對生存與死亡的社會觀念的同時,也證明了當時厚葬習俗之普遍。

近代,厚葬之俗雖日漸式微,但遺風猶存,特別是在經濟貧困地區,薄養厚葬的陋習還頗為深固。

陝北地區各家族一般都有家族墓地(俗稱祖墳),按血緣輩份從上到下依次豎排,同輩則橫排,至少滿三代以上方可新立墳地。陪葬物品多為生活用品之物及死者生前喜歡的物件,還有「毀器」之俗,即把陪葬品毀壞後隨死者一起埋葬。所有這一切都反映了人們對陰間鬼界極為複雜的文化心態,相信陰間的存在,人有靈魂,甚至物體也有靈魂,也可解釋為是原始愚昧的陪殉習俗消退後,對死者寄託悲痛、留戀情感的一種適度表示。

喪禮是殯殮者,舉辦喪事,居喪祭奠各種儀式有關的禮節。在陝北,由於各民族間交往密切,喪禮形式相互影響,各地情況略有異同,但仍以漢族喪禮習俗為主,並夾雜一些遊牧民族的固有習俗。

區域習俗文化特點的研究,是區域文化特點研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只有對陝北習俗文化的特點作出明智的認識,才能從更深層次上,更細微地認識陝北文化的內在本質。

陝北的習俗文化,是陝北人在社會生活過程中長期生活實際的積累,各種習俗事象,無不受當時社會環境的歷史條件的制約。在時代發展序列中,每一代都在前輩所創造、積累的社會條件基礎之上從事活動,把前一代人活動的終點作為這一代人活動的起點,同時又超越前輩所創造的社會環境和諸種已形成的習慣,革故鼎新,生生不息。每一代居民都以自已的新創新加入到綿綿不斷的歷史長河中,使自身的生存環境和文化積累不斷變異、更新。

正是這種歷史程序,真實地記載、反映了陝北地區民眾生活的精神風貌和觀念態勢,顯現了陝北地域習俗多元性特徵,使得陝北區域文化為之豐富、充實,並充滿了個性。

金華的民風民俗,金華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1 廟會 金華各地,舊時廟會眾多,尤以農曆八月十三日胡公大帝廟 會最盛。屆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商賈雲集,百貨陳雜,除舉行午迎佛 等俗定儀式外,還有表演 迎大旗 三十六行 翻九樓 迎臺閣 演大戲 等娛樂活動。所謂好淫伺是也。一會之興,有煙火,有戲班,且多至十餘 光緒 金華縣誌 廟會之盛可見一...

中國的民俗有哪些,中國民風民俗有哪些

中國的民風民俗有 除夕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 春節拜年 走親戚 元宵節吃元宵 寒食節祭掃 踏青 清明節掃墓祭祖 踏青郊遊等 1.春節 春節是我國最盛大 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 過年 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 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

四川的民俗風情有哪些,四川民風民俗有哪些

走人戶漢族社會習俗。四川民風民俗有哪些 1 祭杜主 相傳,蜀國開國國王杜宇,號望帝,歸隱西山後化為杜鵑。杜鵑為提醒人們不忘農時而號鳴,直至 啼血 人們感今他教民務農有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縣城南有他和叢帝的陵墓,稱望叢祠。每到祭之日,人們便紛紛趕來開展祭祀活動,同時,賽歌跳舞,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