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左右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500字左右

2021-03-06 17:18:21 字數 5577 閱讀 2451

1樓:米拉o米亞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連結。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連結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開啟整個你的世界。

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那麼什麼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幫助;什麼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現,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恆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

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裡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闢、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麼人呢?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闢,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後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

要知道,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現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座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修身養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對映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閒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

最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

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 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2樓:仰望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

最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度是,要儘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

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3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

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

為什麼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殺了齊王和太子後,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

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划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著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靜地問他:你來幹什麼?此人就說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說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權。

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為當時兵權就等於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

李世民當上了皇帝,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他篡位,有的又說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說法歸說法,我認為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他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

雖然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2 看于丹的《莊子》心得,很受啟發。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一隻羊就好了。

最後一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經落下了很多了。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一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塊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塊木板。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其實你看一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麼我們一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

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就像是那隻最後的羊一樣,只有抓好他們的成績才是最主要的。當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當性。我們對於學習一帆風順的學生還要有更高一層的要求。

要讓他們有一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學習,老師只是給予一定的指導就好了。

這一次的《百家講壇》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講壇》是個好欄目。有時間會常看的。

3 觀(探索發現-清宮祕檔)有感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衰敗的契機是一場局域的國際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從經濟學的觀點來講這次戰爭爆發的原因是當時的國人沒有弄清楚偉大的現代貨幣理論,在清朝的時候,中國以銀子為本位制,但是中國不出產銀子,是要靠進口的。中國在幾百年前,出口絲和茶葉,引進了許多銀幣,這些銀幣是從墨西哥經過西班牙進入中國的,而當時英國立法是不允許銀子出口的,他們也以銀子作本位的。

以銀子為本位的話,只要銀子不夠的話,就會發生很大的問題,本來是中國進口了很多銀子,到了18世紀末期左右,西班牙不夠銀子**。英國商人要來中國買絲綢茶葉,他們沒有足夠的銀子給中國商人,他們把鴉片賣給中國。把鴉片賣給中國後,鴉片很好賣,自此之後中國的銀子開始流失,進口的銀子就少了。

林則徐後來分析,中國人抽鴉片導致中國貧窮,林爺爺的理論差強人意的說。比較合理的理論是銀子出口,貨幣流通量減少,引起收縮。當時中國如果懂得改變貨幣制度的話,或許歷史會改變。。。。。

《于丹論語心得》30句最經典的話是什麼

其實,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 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 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治理物件的大小,不在於它是不是國家,而在於自己的態度。因為冉有和公西華態度謙遜 你要想做一個別人願意和你...

于丹講論語孝要感想

于丹 論語 心得bai 的激du蕩與感悟 zhi講座之 智者dao 不惑 智者知人知己 但是,回其實這樣的一種提答升,也仍然是要輔助其它元素的。為什麼孔子說你還要了解別人呢?就是因為 智者不惑 真正的大智慧,應該是能讓我們減少迷惑的一種通途。什麼是智者?智者知人而已,無非就是真正地瞭解別人。其實瞭解...

圍繞《論語》中某一句子寫讀後感左右

子曰 悔女知之乎,知之為知只,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太有名了,時時提醒著我學習要求實,不能有半點虛假,這樣既傷害了自己也欺騙了別人。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害怕,要做到不恥下問。不要裝模做樣的冒充有學問的人。有的人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別人有什麼問題難到他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義和別人心裡的地位,他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