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西周時結婚需要哪六禮古時結婚要三書六禮是什麼?

2021-03-06 05:21:17 字數 5635 閱讀 2227

1樓:賀顯華老師

六禮 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中,制定了婚姻成立的條件,即六禮。六禮的內容包括了六個方面,實際是婚姻成立的六個程式:

一是納采,即男方向女方送彩禮求婚。

二是問名,即男方的媒人問女方的名字、生辰,然後到宗廟裡占卜吉凶,結果為吉的才能進行下一步,凶的則到此為止。

三是納吉,就是占卜得到吉兆後定下婚姻。

四是納徵,男方派人送聘禮到女方家。

五是請期,即請女方確定結婚日期。

六是親迎,婚禮之日,男方必須親自去女方迎接,然後男方先回,在門外迎候。

在每一個程式中,男方都要送去一隻大雁,因為大雁是候鳥,所以守時講信用,而且大雁忠貞不二,喪偶的都獨身。原來公卿送羊羔,大夫送大雁,士送雉,後來都統一為大雁,如果想多送錢物,可以在納徵時多送,其他程式中送大雁只是象徵意義。

六禮的婚姻程式很複雜,一般百姓沒時間也沒有財力承擔,所以只有**貴族才這樣嚴格遵守。但民間風俗也以此為參考,把一些程式合併,如第一和第二就可以一次完成,第三第四也可以合併,到現在民間的婚俗還可以看到西周時期六禮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這個,我選修過古代婚姻學,就是這麼說的

古時結婚要三書六禮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三書六禮[sān shū liù lǐ]

三書六禮是舊時漢族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

「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中文名三書六禮

型別婚姻習俗禮儀

三書聘書、禮書,迎書

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起源西周

歷史起源

三書六禮的傳統婚俗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時期的「婚姻六禮」,對其後各朝代婚姻的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古籍《禮記》和《儀禮》都對此有所論述。《禮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筳幾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敬慎重正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另據《儀禮》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由此可見,這傳統婚俗始創於西周時期。

一般認為,此婚俗於秦朝已經定下,其後用於漢朝。

具體內容

這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現代的結婚過程一般指結婚當日所舉行的禮儀,三書六禮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與現代相似,整個傳統婚姻習俗禮儀通知了親屬鄰里,以取得社會的認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結婚的夫婦取得祖先神靈的認可和承擔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承認為明門正娶;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的吉利。不過,在不同的中國朝代時期中,婚俗禮儀亦有所不同。

三書「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可以說是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分別指:

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之書柬。

禮書:即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列明過大禮的物品和數量。

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六禮「六禮」是結婚過程的六個禮法,分別指:

納采當兒女婚嫁時,由男家家長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親。男家在納采時,需將大約達三十種有象徵吉祥意義的禮物送給女家;女家亦在此時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古代漢族婚姻風俗。

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

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採擇之禮」。初議後,若女方有意,則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並攜帶一定禮物,故稱。古納采禮的禮物只用雁。

納采是全部婚姻程式的開始。後世納采儀式基本循周制,而禮物另有規定。《儀禮·士昏禮》:

「昏禮,下達納采。用雁。」鄭玄注:

「將欲與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採擇之。」其禮物用雁。後代漸加禮物。

到明代陳雁及禮物於廳堂。清代請婚人陳儀物於庭,奉書致命,主婚人受書,告廟醴賓。庶民納采,首飾數以四為限。

[1]雍正初,定製,漢人納采成婚,四品以上,綢緞、首飾限八數,食物限十品。五品以下減二,八品以下又減二,軍、民絹、果盒亦以四為限。品官婚嫁日,用本官執事,燈

六、鼓樂十二人,不及品者,燈

四、鼓樂八人。禁糜費,凡官民皆不得用財禮雲。

問名即在女方家長接納提親後,女家將女兒的年庚八字帶返男家,以使男女門當戶對和後卜吉凶。

西周「六禮」中第二禮。「問名」之禮最早見於《儀禮》中:「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又曰:「問名:問名者,將歸卜其吉凶。

」《禮記·方氏注》也說:「問名者,問女生之母氏也。」問名時,用雁為贄見的禮物。

《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雁贄。納徵曰玄纁,故不用雁贄。

」 男家行納采禮後,再託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時辰,以便男家卜問,決定成婚與否,吉凶如何。

4樓:匿名使用者

舊時婚禮,男家須具備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禮儀,謂之「六禮」。在納采、納徵、親迎時,男家還要備置禮物,以書面致送女家,謂之「三書」。

古代婚姻「六禮」就是婚禮的六道儀式,它們是

5樓:千弦碎語

西周時期,「婚姻六

來禮」也是婚自姻成立的必要bai條件和必經程du序。合禮合法的婚姻,必須通過zhi「六禮

」程式來完成dao。

納采:男家請媒人向女方提親

問名:女方答應議婚後男方請媒人問女子名字、生辰等,並卜於祖廟以定凶吉納吉:卜得吉兆後即與女方訂婚

納徵:又稱納幣,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

請期:男方攜禮至女方家商定婚期

親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6樓:匿名使用者

【六禮bai】即:冠、婚、喪、祭、鄉du飲酒、相見 。此為zhi六禮dao 六禮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版

完婚過程權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

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劉歆制婚儀。漢朝以後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無親迎禮。

而從東漢至東晉更是因社會動盪,顧不得六禮,僅行拜時(拜公婆)之禮,連合巹儀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復行親迎禮,帝室成婚也照六禮行事。宋代官宦貴族仍依六禮,民間則嫌六禮繁瑣,僅行四禮,省去問名和請期,分別歸於納采和納徵。

《朱子家禮》連納吉也省去,僅取三禮,三禮也成為明代的定製。清代僅重納采、親迎二禮,中間加女家鋪房一禮。清代《通禮》載,漢官七品以上才實行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親迎五禮。

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

7樓:keke逗逗

商議婚配的「納采」、詢問女方姓氏的「問名」、訂婚的「納吉」,納徵(送聘禮)、請期(通告結婚佳期)、親迎(迎娶)

中國古代婚禮「六禮」

8樓:匿名使用者

三書六禮是古代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

「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這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現代的結婚過程一般指結婚當日所舉行的禮儀,三書六禮的結婚過程則包括了從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與現代相似,整個傳統婚姻習俗禮儀通知了親屬鄰里,以取得社會的認可和保障。

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結婚的夫婦取得祖先神靈的認可和承擔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承認為明門正娶;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的吉利。不過,在不同的中國朝代時期中,婚俗禮儀亦有所不同。

三書 三書是結婚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可以說是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分別指:

聘書:即訂親之文書。在納吉(男女訂立婚約)時,男家交予女家之書柬。

禮書:即在過大禮時所用的文書,列明過大禮的物品和數量。

迎書:即迎娶新娘之文書。是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男方送給女方的文書。

六禮 六禮是結婚過程的六個禮法,分別指:

納采:當兒女婚嫁時,由男家家長請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親。男家在納采時,需將大約達三十種有象徵吉祥意義的禮物送給女家;女家亦在此時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

問名:即在女方家長接納提親後,女家將女兒的年庚八字帶返男家,以使男女門當戶對和後卜吉凶。

納吉(又稱過文定):當接收庚帖後,便會將庚帖置於神前或祖先案上請示吉凶,以肯定雙方年庚八字沒有相沖相剋。當得知雙方並沒有相沖相剋之徵象後,婚事巳初步議定。

納徵(又稱過大禮):即男家把聘書和禮書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週,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此時,女家需回禮。

請期(又稱乞日):即男家擇定合婚的良辰吉日,並徵求女家的同意。

親迎(或迎親):在結婚吉日,穿著禮服的新郎會偕同媒人、親友親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廟行拜見禮,之後才用花轎將新娘接到男家。

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儀式後,便送入洞房。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俗有「三書六禮」「三叩九拜」的禮節。《五禮通考》曾說,自後齊以來,不管天子庶民,婚禮「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徵,五曰請期,六曰親迎。」 這就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

所謂的六禮分別為:

(1)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

雁為候鳥,取象徵順乎陰陽之意,後來又發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2)問名:是求婚後,託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3)納吉: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訊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

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後發展到用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4)納徵:是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

後來,這項儀式還採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後,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目取雙忌單。

(5)請期:送完聘禮後,選擇結婚日期, 備禮到女家,徵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6)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

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於社交關係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到男家時的「開揖」、「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係的儀禮。純屬親迎部分的儀式,一般用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都各有要求,起轎、回車馬、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

親迎的季節,一般選在春天,州以農立,適逢農閒,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禮」過後,進入過渡期,新婦回孃家的「歸寧」,一直到新婦進入育產期,第二代再行誕生禮。從此,婚禮只作為一種家慶紀念日,按週年慶賀(滿一個「花甲」舉行隆重慶賀儀式,叫辦重婚酒),年年值慶,直至終年。

西周時魯國是大國嗎?有多少兵力?(注意是西周時期,不是春秋時期)

魯國,周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紂,歧周代商。武王發封其弟周公旦於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魯公之 公 並非爵位,而是諸侯在封國內的通稱。魯公即魯侯。周公旦不去赴任,留下來輔佐武王,武王死後輔佐周成王。其子伯禽,即位為魯公,而淮夷 徐戎作亂,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魯。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

西周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時,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說明周朝天子對諸侯擁有的 禮樂征伐 的權威衰落,諸侯中的霸主實際上取得了政治上的最高地位,天子不得不依附於強大的諸侯。西周時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時期 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選d。譯西周時,諸侯要朝貢,禮樂征伐都由周天子說了算,到春秋時,諸侯們都已經無視周天子了,開始了大範圍兼併...

西周時期在地方管理上實行什麼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實行bai的重要的政治制du度。西周為了鞏固zhi統治,分封dao土地和人口給貴族子內弟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容侯國,一來可以拱衛 王室,二來可以加強對地方邊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齊 魯 燕 楚 晉等。諸侯平時替周王鎮守疆域,戰時派兵隨從作戰,這樣有利於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從西周時期...